
臺北縣新店市為臺北市的一個衛星城。當地人都很以他們的居住環境自豪。
「新店有山、有水,風景美、空氣好」,一位居民得意地說:「這兒是臺北市郊最少被汙染的地方。」所以它很適合發展成高尚住宅區與觀光旅遊區。
新店所以能成為臺北附近的一方「淨土」,係受開發較遲之賜。
新店位於臺北縣南端,東鄰石碇,東北接木柵、景美,西北界中和、土城,西南連三峽,南銜烏來,面積達120平方公里,居北縣六個縣轄市之冠。境內丘陵密布,新店溪縱貫,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0%,最早曾是山胞聚居之地。

碧潭吊橋是國內最老、最長的吊橋之一。
臺北附近的一方「淨土」
直到二百多年前(清道光年間),才開始有漢人進入此地。當時福建泉州人林章吞等,在北部山麓拓地建屋,開設小店,以平地物資與山胞交換山產;因正當入山孔道,生意興隆,又吸引了一些人來此做生意,漸成市集。當時此地無地名,各店也無店號,來往旅客就稱這一帶為「新店」。
後來漸有漢人移民至此墾拓,也與山胞發生多次械鬥。
光緒十二年,劉銘傳開山撫番,駐軍屯田,山胞乃逐漸南遷至烏來,新店遂成漢人天下。但因境內平地有限,移民人數不多。
近卅年來,國內由農業社會走向工商業社會,臺北市近郊的許多鄉鎮,如三重、新莊、板橋、中和、土城、林口、瑞芳等,紛紛成為煙囪林立的工業區,也吸引大批就業人潮,為地方帶來繁榮。而新店卻因山岳起伏、地廣人稀,而被冷落。
迄今在新店的大工廠,只有裕隆汽車及通用電子二家,小工廠也寥寥可數。
新店因此未受汙染,得以保持山水之勝。
隨著臺北市人口愈來愈多,新店以其與臺北僅一橋之隔、自然景觀未受破壞及地域廣大等條件,成為北市人口的疏散區之一。

新店溪沿線山明水秀,有人在溪中玩帆船,情侶則愛泛舟。(鄭元慶)
「大器晚成」?
人口因此逐漸湧入,新店現有十九萬人,一半以上是近年才遷入的外地人。而且,新店迄今仍是北縣人口密度最低的縣轄市,還有雄厚的發展潛力。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過去的停滯不進,竟成一種保護,為今日留下發展的餘地。」市長陳忠作認為新店是「大器晚成」。
那麼,新店想成什麼樣的「器」呢?陳市長說:「新店既沒有工業,居民又大多在臺北工作、消費,晚上才回來休息,因此也不可能發展商業。以我們所擁有的資源——美麗的風景及廣大的土地,最適合做為在大臺北地區活動者的休閒及居住地。」
新店有山光水色,「山」屬於雪山山脈,高度由北向南遞增,南部山地高達一千公尺以上;「水」則是穿越群山、縱貫全境的新店溪。
新店溪由源於烏來的南勢溪,及來自坪林的北勢溪匯合而成,水流清澈,為大臺北地區七百萬居民的水源。它也是帶動新店觀光事業發展的活水源頭。
新店溪沿線,俱是未經人工雕琢的高山縱谷,山上綠木成林,谷中水清見底,充滿自然之美。碧潭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段。

新店溪沿線山明水秀,有人在溪中玩帆船,情侶則愛泛舟。(鄭元慶)
碧潭曾盛極一時
碧潭位於新店溪中游,此處山峰迴轉,水深流闊,東岸是碧潭風景區入口,地勢較低,築有堤防;西岸絕壁陡峭,巨石嶔崟,倒映在潭水中,更顯壯觀。有人將此地比為蘇東坡「赤壁賦」中的赤壁,因此又有「赤壁潭」之稱,與日月潭、阿里山、澄清湖等並列為臺灣八景之一。
潭上吊橋橫亙,宛若長虹臥波。橋長200公尺,建於民國廿六年,是全臺最長、最老的吊橋之一。
碧潭吊橋經多次整建,目前二側均有纜繩固定,走在橋上,橋身不大晃動。若佇立橋中,迎著晚風,或俯望潭心粼粼波光、葉葉扁舟,或遠眺新店溪迂迴曲折的來時或去時途徑,均十分愜意。
十幾、廿年前,國內遊覽區不若今日開發得那麼多,交通也沒有現在方便,碧潭因距臺北近,曾盛極一時,為青年男女約會的「熱門」地點。他們在潭上輕搖小舟,或在潭中雙雙戲水,為碧潭加上一層美麗浪漫的色彩。
近年來因大臺北人口日多,需「水」孔急,因此臺北市自來水處由新店溪上游青潭引水;加上附近部份山坡地開發時,水土保持做得不完善,碧潭水量已大不如前。而且國內旅遊地愈來愈多,碧潭已不若昔日有魅力。但到了夏天,它仍能吸引許多遊客至此遊冰、泛舟。

碧潭附近一家新宅門前,小姊姊在餵弟弟吃飯。(鄭元慶)
「水上商店」很受歡迎
與以往「傳統」相符,如今碧潭的遊客仍以情侶居多。只要租艘恰可容納二人的小船,劃至潭心或山崖石縫下隱秘處,這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知心在側,無論細語談心或默默相對,都夠令人陶醉了。
若人數較多,則可乘大船。大船最多容納八人,船上有桌、椅,由船伕搖櫓。迎著習習涼風、飽覽山光水色之餘,與家人朋友或對坐暢談,或賞月品茗,皆是人生快事。
聊著、說著,口渴了、腹饑了,如想吃喝點什麼,身在潭中,該怎麼辦?別著急,總會有小船適時劃來,船上的人出聲招呼:「要喝點什麼嗎?有汽水、沙士、果汁。還是要吃點什麼?有牛肉乾、鱈魚香絲、花生、瓜子,還有鹵味唷,雞爪、雞翅膀、鴨翅膀、豆乾、滷蛋……」
這是碧潭的「水上商店」,縱橫在大小船隻中,經常「善體人意」地出現在遊客船邊,很受歡迎。
白天的碧潭,清朗明澈,像個明豔的少女;到了夜晚,則另有一種神秘、深沉之美,宛若成熟的少婦。因此有的遊客喜歡傍晚以後來訪,可遊潭兼賞月。每天到深夜十一、二點,都還有遊人。
中秋夜,更是碧潭一年一度的盛會。潭上、岸邊盡是賞月人潮。是時明月高懸,而水波上月影浮動,情境可比擠在公園賞月要美得多。

碧潭老街上的住戶在打掃屋前。(鄭元慶)
船家多經營茶座,也常勇於救人
碧潭岸邊有許多「雅座」,多由船家兼營。找個地勢較高的座位,躺在藤椅中,居高臨下,一面俯視潭水,一面啜著香茗、剝著花生或嗑著瓜子,與好友談古論今,別有一番情趣。
入夜後,雖不再能清楚看到潭中的活動,卻依稀可聞搖槳聲、水流聲。
然而在夜裡,潭邊會出現一簇簇與山光水色不太協調的霓虹燈。那是新興的宵夜場所——「土雞城」。一位船家感慨地說:「好些人都是來吃東西,而不是來欣賞風景的,只是吃東西何必特別到這堥茤O?」
目前碧潭的廿幾戶船家,計擁有大小船隻七百餘艘。船東多半已上年紀,他們多是從年輕時就在碧潭討生活,「現在生意比較差,而且外面的工作機會多,所以年輕人都不做這行了。我們老頭子做慣了,就一直做下來啦。」一位船東說。
老船家看著碧潭的興衰,也都有一串光榮的救人紀錄。每天都有許多人在潭中游泳、划船,難免有溺水者,船家一發現,就立刻划著小船前往搭救。

新店是適宜居住的好地方,一戶人家頗有閒情逸致地養了一籠鳥。(鄭元慶)
老街有古樸之風
還有人(以女性居多)到此尋短見,在晚上由吊橋縱身躍下,但絕大多數都會獲救。
這種晚間有人投水之事,船家如何及時得知並把人救起?
「我們每晚輪流守夜,所以晚上一定有人在此。」一名船家說:「人由吊橋上往下跳,劃破水面時,會產生很大的聲音,夜間聽來特別清楚,我們一聽就知有人跳水,便會立刻划船過去查看。通常人跳水後,還會浮出水面二次,要把握這二次機會救上船。」
碧潭東岸,堤防之外的新店路,是新店的老街,也是附近主要的市場。窄窄的街道,仍有鄉下市集的風味,二側大多是商店,路旁還有許多叫賣的小販。
特別的是,在這距臺北市不過廿、卅分鐘車程之處,代表著傳統的中藥店及草藥店如此之多,卻鮮見西藥房。且還有許多賣小雞、小鴨的。
往新店路深處走去,可見好些舊式房子,門面有美麗的浮雕,刻著「蔡義春玉記」、「孫有蘭商店」……等店號,但目前已都是住家。

新店路是新店的老街,仍有鄉下市集的味道;圖1:一家老式糕餅店,做了許多的紅龜待售。
新店溪沿線多旅遊勝地
在碧潭西側,也就是過吊橋後,有個碧潭樂園,其內有雲霄飛車、旋轉飛機、音樂馬車等兒童遊樂設施。
由碧潭樂園左方上行,步行約十分鐘,就到了空軍公墓。墓園中青塚纍纍,一方石碑下便有一位烈士長眠。墓園有專人負責整理,十分整潔,翠柏夾道,綠草成茵,還有一個紀念堂及紀念碑。
除了碧潭,新店溪沿線還有許多旅遊勝地,如:銀河洞、濛濛谷、燕子湖、情人谷等,皆靠山面水,假日吸引許多青年學生至此划船、烤肉或露營,經常充滿青春歡笑聲。
此外,許多無名之地,也都風景佳妙。
新店溪也是一道明顯的界限,將新店分成兩半:以西稱為「新西」,仍是農業地帶,山路蜿蜒,一片綠色世界,仍維持著鄉村景觀;以東則稱「新東」,道路筆直寬闊,現代化的屋舍林立,已具都市雛型。

圖2:一家藥店的「廣告牌」,很有古味。(鄭元慶)
西部是農業區,文山包種茶負盛名
新西開發較少,人口較稀,現約有四萬人,其中大多務農。由於地形多山,所以稻米產量不多,主要作物為柑橘與茶葉,尤以茶葉最重要、也最有名。
新店山地多霧、雨水均勻、土質粘濕,適合種茶。由於曾隸屬於臺北縣文山區,故所產茶葉稱為「文山茶」(過去同屬文山區的還有石碇、深坑、坪林,亦皆產茶,也稱文山茶)。
文山茶是包種茶。新店市農會總幹事高金龍說明:「茶葉種類係以製作方法來分,例如:完全不發酵的為綠茶,100%發酵的是紅茶,半發酵茶則有包種及烏龍二種,其中包種茶約發酵20%,烏龍茶則發酵50%。一般說來,半發酵茶的火候較難掌握,需要相當的技術,並費很多的功夫才能製成,因此多以較好品種的茶菁製成,屬高級茶。」
文山包種茶多以青心烏龍製造,平均每臺斤售價約新臺幣八百元。迄今,茶農仍完全以手工採茶,而不借重機器或剪刀。「無論機器或剪刀,一刀下去,總難免將良莠不齊的茶菁一起剪下,這樣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已連續多年在新店、北縣、全省茶葉比賽獲獎的茶農花恭佃說。

圖3:中藥行。(鄭元慶)
高級茶製作過程十分講究
談起得獎的秘訣,他說:「就是不要睡覺啦。在採茶期間,每天採五回,一採回來就得製茶——先以日光萎凋,然後室內萎凋,接著要烘焙、撚葉、撿枝等,當天就得做完。而且採收的時間不同,茶菁乾燥及發酵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每回採收的茶菁都得分別處理。採茶可以雇工人,製茶牽涉到技術,只有自己做。這樣每天做五回,往往就做到三更半夜了。」
所以,每年五次採收期,共約一百個日子裡,都得夜以繼日地工作。而且,他每年都修剪一次茶樹,把較下面的枝葉剪掉。「因為下面的枝葉比較曬不到陽光,也容易感染病蟲害,剪掉後產量雖然會少一點,但茶樹才長得好。」他說。
採茶期間,他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泡杯前一天製作的茶喝,試試味道如何,做為當天製茶的參考,技術就是這樣改進、累積的。
這麼辛勤工作的回報是:每回茶菁尚未採收,就有人來電或親自上山訂購,每臺斤茶葉批發價達新臺幣一千二百元;最近他又買了四甲地,蓋了新樓房……。

圖4:居民醃製食物的瓦甕。(鄭元慶)
只有「點」的發展,尚未形成「面」
新店以茶聞名,又希望發展觀光,為什麼不開闢觀光茶園呢?新店市農會推廣股股長廖正義說:「新店地廣人稀,茶園零散分佈在各處,不像木柵、坪林等地,許多茶園都在附近,遊客可一家家逛。因此本地不太適合發展觀光茶園。」
新東與新西發展的方向、程度或有不同,「零散」的特質則一。
新東近年來不斷平地起高樓,出現了許多公寓住宅區,但都自成單元,因此只有「點」的發展,而未成為「面」。居處不集中,也是迄今沒有大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的原因之一。
新店這些新建公寓的居民,多是在臺北工作的年輕夫妻。他們的經濟能力多不夠雄厚,買不起臺北市內的房子;而新店的居住環境佳、交通方便、價格也不高,故在此購屋居住。
前二年因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新店房地產交易衰頹,留下許多空屋,近來已逐漸好轉。目前新店的平均房地價格,在北縣各縣轄市中,約僅次於永和,居第二位。

圖1:新店路上的住家,本色木門窗配上花布窗簾,另有一種拙樸之美。(鄭元慶)
花園新城是國內第一個山坡地高級社區
公寓住宅社區裡,多半有幾家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商店,如:雜貨店、青年商店、美容院、水電行、小菜場……。
每天早晨七點左右,巷弄內開始有人聲,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九點以後,逐漸沉寂,難得看到行人。直到下午四、五點以後,放學的、下班的陸續回來了,商店做起生意,社區內又充滿了人聲與活力。
除了公寓住宅外,新東還有一些高級住宅區,例如:中央民意代表居住的中央新村,及許多建在山坡地的別墅區。
臺灣土地資源本已十分有限,而其中山地又佔了70%,因此居處往山坡地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在國外,高級住宅區多在大都市的近郊,國內也早有這種情形,如臺北附近的陽明山和天母即是。
新店附近的許多山坡地,現也透過整理規畫,開發成高級社區,社區內多自設管理處,也有自己的公共設施,如游泳池、網球場、小公園、郵局、商店……,而且多半還有專用巴士,凡是住戶都有使用權。
位於新東中部的「花園新城」,是國內第一個山坡地高級社區。
花園新城開發已十六年,目前約有一千戶住戶。居舍仍在不斷興建、出售中。

圖2:新店路深處的古老閩南式建築。(鄭元慶)
發展觀光功能,期能帶來更多住戶
花園新城成立時,設有兒童遊樂場,對外開放;近年來由於各地紛設兒童樂園,少有人專門為此上山,因此最近又開闢野營區,遊客可至此烤肉、釣魚或游泳,兼具住宅與觀光的功能。
新城公司經理萬文翰表示:「對外開放的各種門票(進大門、釣魚、游泳等均要買票)收入,充做社區的管理費,因此花園新城的住戶不必另交管理費。這樣做的另一個目的,是引人上山,希望眾口相傳,為新建的房子做廣告。」
花園新城的房屋有別墅、公寓、大廈等類,價錢各不相同。公寓住屋的售價,並不比平地的同型建築高多少,經濟能力在中上者都買得起。住戶中約只一半是有車階級,其餘的則騎摩托車或搭社區巴士,均是因喜歡山上的環境,情願每天多花交通時間。

新店西部農業區的稻田。(鄭元慶)
山坡住宅區多走高價路線,惜未能充分注意景觀協調
隔壁山頭上的大臺北華城則採高價政策,全蓋二層樓的別墅,管理嚴格、門禁森嚴。住戶須負擔相當高的管理費,但確能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家家都不建圍牆,不裝鐵窗,大門一開,入眼即是綠茵,視野頗佳。
除花園新城與大臺北華城外,新店的山坡社區還有:玫瑰中國城、臺北小城、湖山新城、燕湖別莊、香格里拉……等廿餘處。
這些山城,使新店已具有繼陽明山、天母之後,發展成高級住宅區的雛型。
這些社區的居民,與新店市的「實質關係」,比山下公寓的住戶更淡薄,由臺北下班後,多直接驅車(或搭車)回到山上。
山坡社區的房價多不便宜,但其實有些房子蓋得並不好。例如:山上濕度較高,每到雨季,部分房子就有漏水、牆壁發霉等現象;此外,有的房子單獨一棟看來還滿好,但整個社區並不能與附近的自然景觀協調。

圖4.5:文山茶是新店最重要的農產。圖為山坡上的茶園和製茶人家。(鄭元慶)
要能作整體觀照,不可因局部而破壞環境之美
逢甲大學建築系副教授王小璘說:「屋子漏雨或發霉的問題,只要建築商不偷工減料即可改善,比較難解決的是整體景觀問題。山坡社區最大的優點,即是享受大自然,如果與自然景觀不和諧,價值和意義就大減。而要使社區與自然景觀協調,最好有景觀設計師參與規畫。」
景觀設計在先進國家早已成為一門專門學問,需受過良好訓練並有專業執照者才能執業。他們在工程技術上所受的訓練,較一般工程師少,而有較多有關藝術、園藝及生態學等方面的素養。在國內,這門學科近幾年才引起重視,目前東海及文化大學設有專門的系,但都屬初創,尚未有學生畢業。
曾特別至英國研究景觀設計的王小璘說:「規畫山坡社區有幾個原則:儘量保持原景觀,原有的地上物、植物儘量保留;建築以低層、分散為宜,愈隱秘愈好;細部方面,則要注意每棟房子的設計,設法使其都有良好的視野。」

圖4.5:文山茶是新店最重要的農產。圖為山坡上的茶園和製茶人家。(鄭元慶)
居住環境不佳,影響身心健康
新店雖已直追陽明山及天母,有不少格調很高的別墅,但整體予人的感覺,水準仍不如前二地。而且建築商往往為了增加利潤,把土地做最大的「利用」,使得屋舍密度偏高,排列紛雜,景觀混亂。
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詹耀文分析:陽明山屬特別行政區,有禁建規定,所以多年來不致因濫建而破壞景觀。天母居民原多為美國人,美國人對居住環境較為講究,因此形成高級住宅區;美軍撤走後,當地發展已定型,加上取而代之的是些經濟能力、生活水準較高的人,所以仍能維持原來的格調。
他說:「中國人對吃十分講究,對居住環境卻既不講求、忍耐力又高。經常有人將原設計當店鋪的房屋做為住家;或因家中人口多、房間不夠,就自行隔間;……這種種不當的使用,造成有的房間沒有窗戶,空氣不好、又不見天日,在這種環境生活成長,對生理、心理都有不良影響。」

花園新城是國內第一個山坡地高級社區,具居住與觀光雙重功能;圖1:至花園新城遊玩的小朋友,拿著捕蝶網想要捕蝶。
慎重跨出腳步,以免「顧此失彼」
詹主任呼籲:「土地是絕不會增加的,臺灣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使用尤需小心。運用不當,雖然不致『再回頭已百年身』,但一棟房子蓋好後,至少總會存在一、二十年,不可不慎。」
這句警語,也適用今日新店市的情況。過去幾十年,新店因開發較晚而有幸保持原貌。而今正在開發起步,就已發生建築破壞自然景觀,及山坡地興建住宅、水土保持不佳,使新店溪水量減少……等情形,實在不可不正視,並加以探討。
如何繼續保留優點,不致因走得太快而造成破壞,是新店當前最主要的課題,也是它是否真能「大器晚成」的關鍵。

圖2:花園新城游泳池對外開放,暑期「遊」客很多。(鄭元慶)

圖3:月圓之夜,花園新城的夜景極美。(鄭元慶)

圖4:社區內一戶住屋的樓梯。

圖1:空軍公墓翠柏夾道,綠草如茵,也是新店重要的觀光據點。(鄭元慶)

圖2:一位養鴿的新店居民,正在陽台上喚鴿子回家。(鄭元慶)

圖3.4:新店的山坡地上,興建了許多高級別墅。(鄭元慶)

圖3.4:新店的山坡地上,興建了許多高級別墅。(鄭元慶)

圖5:中央民意代表居住的中央新村,環境幽稚、寧靜。(鄭元慶)

圖6:燕子湖風景幽美,夏日遊人很多。(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