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生物性別錯亂、男性精蟲數降低、子宮內膜異位與乳癌患者增加,近來一連串報導令人心驚,隱隱透露一股詭異氣氛。
醫界懷疑,這些性別上的異常現象,與「環境荷爾蒙」密切相關。環境荷爾蒙指的是擾亂人體激素的人工化學合成物質。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跑出源源不絕的災害與罪惡,環境荷爾蒙全面滲透了現代生活,它們從食物、防蛀牙藥、餐具、玩具、尿布、水管、洗潔精等日常物品中滔滔釋出,對生物生殖系統的傷害,已被視為人類與地球物種存續的一大威脅。始作俑者的人類如何懸崖勒馬,防堵環境荷爾蒙的流佈?又如何避險求存?
在打破性別蔚為潮流的現代,中性化打扮、或變性手術已不足為奇;但台灣生態近年來的「男生女生變」卻駭人聽聞。
台大海研所教授洪楚彰在新竹香山的長期生態監測發現,香山海岸的貝類「蚵岩螺」,曾在一個月內出現百分之九十的母螺長出雄性器官。蚵岩螺的雌雄自然比例約為一比一,「當我發現抓到的蚵岩螺竟然都變成公的後,我就知道不對了,」今年四月的「環境荷爾蒙管制研討會」上,高雄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劉莉蓮也驚魂未定地敘述在南部海岸的調查。至於造成南、北兩地蚵岩螺「亂性」的罪魁禍首,則是人工合成有機物質「三丁基錫」。

咬玩具、吸奶瓶,塑膠製品讓孩子的生活天地暗藏環境荷爾蒙危機。而許多強調超潔白效果的洗衣精,也會產生具有「雌化效應」的壬基苯酚。
男生女生變
三丁基錫是一種油漆添加物,對於現代大洋中往來繁忙的漁船、貨輪,塗上含有三丁基錫的防鏽漆,輪槳便不畏藤壺、貝類附著;今天許多長期浸水的工具,包括漁網,也都會塗上這種讓附生貝類敬而遠之的防鏽漆。
貝類常是海洋污染的第一波受害者,二十年前,歐美就發現三丁基錫干擾海洋生物的性別,是一種破壞力極高的「環境荷爾蒙」。洪楚彰在香山蚵岩螺體內也發現三丁基錫成分。讓人憂心的是,環境荷爾蒙具有累積與放大效應,因此食物鏈中與蚵岩螺上下連結的生物恐怕也已受到污染。台灣一般不食用蚵岩螺,但蚵岩螺卻與台灣人有相同喜好──嗜食牡蠣,香山養殖區內的牡蠣也被證實含有高量的三丁基錫。
「如果長期監控的蚵岩螺情況如此,其他海中生物又如何?」成大醫學院環境醫學所教授郭育良語帶玄機。事實上,兩年前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化學系曾進行抽樣調查,指出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市售魚類都含有過高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易產生環境荷爾蒙效應,報告發表後,卻在漁民憤怒抗議聲中不了了之。而環境荷爾蒙透過海洋生物對人類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在環境荷爾蒙議題未被台灣社會普遍認知下,相關研究調查少之又少。

塗上含有「三丁基錫」的油漆,可以防止船體遭貝類附著,但造成生物性別不分的三丁基錫也因此充滿各大海域。
雌化自然
環境荷爾蒙究竟是什麼?以人工化合物為主的環境荷爾蒙如何導致生物性別錯亂?又如何影響人類健康?
荷爾蒙原本指的是人體內的激素,環境荷爾蒙則是指外來、或人造的化合物,具有模擬生物體內激素的本事,在藉由空氣、水、食物、或其他途徑進入生物體後,首先佔據生物體內正常激素的受體,魚目混珠,再傳遞假訊號,產生類似生物荷爾蒙的作用,干擾、阻斷生物的正常內分泌,「在生物作用上,應該稱作『內分泌干擾物質』,」近來出版《環境荷爾蒙管制》一書的環保署主任秘書陳永仁解釋,日本在一九八八年以較通俗的「環境荷爾蒙」來稱呼這些化合物對生物的副作用。
至於環境荷爾蒙對生物造成的傷害,可以分成幾種,環保署環境檢驗所副所長王正雄解釋,「某些環境荷爾蒙的化學結構類似女性荷爾蒙,會傳遞雌性指令,就造成雄性生物出現雌性特徵。反之,具有類似雄性激素的環境荷爾蒙,就會導致雌性生物雄性化。」

咬玩具、吸奶瓶,塑膠製品讓孩子的生活天地暗藏環境荷爾蒙危機。而許多強調超潔白效果的洗衣精,也會產生具有「雌化效應」的壬基苯酚。
蟲蟲危機
目前已知最廣泛的環境荷爾蒙作用,正是具有模仿雌性激素的化合物,全球也出現許多動物「女多於男」的異常比例,地球上的「雌化自然」現象,更已成為生態學的嚴肅課題。近來北美公鱷出現生殖器短小的現象,就被認定與環境荷爾蒙有關。
在生物紛紛遭受污染後,環境荷爾蒙也開始在人類身上產生效應。「男性前列腺癌、精蟲數減少與活動力衰退、尿道下裂、陰莖短小,女性的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病例增加,」成大醫師郭育良一項項念出已被國際文獻列入疑似環境荷爾蒙徵兆的疾病。而這一張令人聞之心驚的「黑名單」還在擴充,許多醫師就主張現代孩子的性早熟、快速飛升的不孕症病例,都與環境荷爾蒙脫不了關係。
近來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生殖生物系的動物實驗也證實,類似雌激素的化學物質可能破壞男性生殖系統,這項發現已被視為有助於解釋現代不孕症的起因。一九九二年,英國針對全球男性精蟲品質的抽樣調查也發現,今天男性的精蟲數與五十年前相比少了一半,降到每西西六千六百萬,而精蟲少了競爭對手,活動力也衰退一半。依此速率,一百年後,男人的精蟲量將無法達到受精懷孕的最低需要量。無怪乎有人擔心,下一世紀,死氣沈沈的精子將終結人類!
人類生殖系統相關的病症在全球不斷增長,顯示環境荷爾蒙對生態與人類繁衍力的侵蝕性已不容忽視,近年國際上遂紛紛展開系統性的調查,研討會也陸續召開。

咬玩具、吸奶瓶,塑膠製品讓孩子的生活天地暗藏環境荷爾蒙危機。而許多強調超潔白效果的洗衣精,也會產生具有「雌化效應」的壬基苯酚。
世紀之毒
至於現代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到底有多少?難以想像的是,今天全世界登錄有案的化學物質在一千萬種以上。為了改善人類的日用民生,每年各地實驗室還會合成出數百種新化學物質,可以說人類食衣住行育樂已與化合物無法須臾分離。根據美國的統計,市面上流通的化合物有八萬七千多種,台灣雖缺少統計數字,中央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丁望賢指出,台灣人過的是美式生活,身旁的化學物質自然也是琳瑯滿目,難以勝數。
當然,並非所有化學物的結構式都能仿效人體激素,化學物質令人擔憂的問題更不僅於干擾人體生殖系統。
百年來,人類在享受合成化學帶來便利的同時,合成化學的危害在二十世紀中期後也令人措手不及。一九七○年代之後,包括多氯聯苯、戴奧辛、有機汞工廠的爆炸與污染排放,陸續在日本、印度、義大利造成千百人死傷的慘劇,一九六○年代美國作家瑞秋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對農業、環境用藥提出的警告,也才不再被視為危言聳聽。
除了造成急性傷害的化學毒物,一九八○年代後,人類進一步發現,化合物雖陸續受到管制,但在低劑量下,仍會導致人體腫瘤、畸胎、遺傳基因突變等慢性傷害。「幾乎到一九九○年代,科學界才陸續證實,環境介質中,某些殘留化合物濃度更低,或已禁用多年的化學物質,因為性質安定、不易分解,因此造成生物蓄積、轉移與濃縮效應,長期潛伏在生物體內,後續影響著第二、第三代的智能與生殖、免疫系統,」陳永仁說,環境荷爾蒙在許多國家仍屬新議題。

海鮮、牡蠣令人垂涎,卻是環境荷爾蒙污染的高危險群。
抓出兇手
美國國會在一九九六年要求環境署進行環境荷爾蒙管理,二千年美國將市面流通的八萬多種化學藥物分類為三種進行篩檢,也就是能模擬雌激素、雄激素與甲狀腺素的化學物質,凡有可能接近此三種荷爾蒙的化合物就進行動物實驗,由於能進入荷爾蒙受體的化合物分子非常小,加上實驗仍陸續進行中,目前僅公告了七十四種疑似環境荷爾蒙物質。
日本也在一九九七年公告了七十種疑似環境荷爾蒙物質。三年前,聯合國環境總署一百廿餘國代表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達成協議,全面禁用或嚴格限用會造成荷爾蒙干擾的十二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有機氯殺蟲劑(如DDT、飛佈達)、多氯聯苯(PCB),與含氯氧化聯苯(如戴奧辛、咈喃)等三大類世紀之毒。
除了在化學史上釀出慘劇、罪證確鑿的十二種有毒物質被國際宣判死刑,在造成生殖後遺症上,由於環境荷爾蒙所需的濃度往往只有造成急性傷害量的百萬、千萬分之一,計算單位多以奈克(一兆分之一)、或皮克(千兆分之一)表示;環境荷爾蒙又具有親脂肪性的特質,不易被排出體外,比如戴奧辛在進入人體細胞與激素受體結合後就按兵不動,若累積在母體,就經由母體轉換到胎兒體內,直到受害者進入青春期,正常荷爾蒙無法啟動已被佔據的受體,性特徵難以發育,問題才會突顯出來。
「環境荷爾蒙的傷害量微乎其微,短期內的副作用又不明顯,與人體生殖疾病的關係需要更多研究證實,因此很容易讓人掉以輕心,」王正雄擔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目前看來,生活中比較需要關心的反而是日常用品。」

農地上林立著缺乏污染防治的工廠,過去拚經濟造成的副作用接踵而至,至今農業區仍三不五時傳出「鎘米事件」。(張良綱攝)
塑膠玩具的危機
在環保團體呼籲下,民國八十八年環保署開始探討環境荷爾蒙在台灣的使用狀況與流佈情形。王正雄表示,日本公告的環境荷爾蒙中,殺蟲劑與殺菌劑超過半數以上,這些物質由於對生態、人體造成急性殺傷力,在台灣早有農藥管理辦法、環境用藥與毒物管理等法令加以管制。
但在七十幾種疑似環境荷爾蒙中,塑化劑佔有九種,由於不符合毒物管理法對人體健康直接傷害的條件,目前缺乏相關法令加以防範。
多年來,對於陳年不壞的塑膠製品,有識之士多半力主仿效西歐國家禁用或加以限制,但台灣號稱石化王國,塑膠成本低廉、價格便宜,在台灣被濫用的情形舉世聞名。根據環保署估計,塑膠廢棄物在台灣的家庭垃圾中佔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塑膠製程中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鹽一類的化合物,卻多半具有環境荷爾蒙效應,根據歐盟的調查發現,含有鄰苯二甲酸鹽的PVC玩具在兒童啃咬後可能溶入唾液中,歐洲部分國家已禁用鄰苯二甲酸鹽做為塑膠玩具添加物,「塑膠餐具、注射筒、玩具都必須全面體檢,」王正雄指出,在經過國內學界實驗後,今年初環保署首先公告禁用了兩種塑化劑。
儘管如此,東吳大學與環檢所的調查發現,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脂已普遍流佈台灣河川底泥中。

海鮮、牡蠣令人垂涎,卻是環境荷爾蒙污染的高危險群。
「三」不管化合物
另一個讓環保人士擔憂的環境荷爾蒙,則是在耐摔、耐高熱的美耐皿,與不鏽鋼、鋁罐飲料內層樹脂塗料中,可能溶解出具有擬似女性荷爾蒙的「雙酚甲烷A」。美國一九九八年的實驗顯示,雙酚甲烷A會造成精蟲活動力大減、乳癌細胞增生。一九九九年,日本醫學博士高田在醫院產婦臍帶中分離出雙酚甲烷A,在此之前,日本奈良中小學大多使用美耐皿餐具,雖然廠商發現學童若不用刀叉刮傷碗盤,就不會釋出雙酚甲烷A,但這些暗藏毒物的碗盤仍在家長強烈要求下被汰換。
「雙酚甲烷A、塑化劑與壬基苯酚,是環保署近來投入最多心力研究的三大類環境荷爾蒙,」環保署主任秘書陳永仁表示,由於缺乏管制,這三類化合物在環境的殘留令人憂慮。今年四月,中央大學化學系公布一份調查指出,台灣清潔用品有四成使用會分解出酷似人體雌性激素的活性界面劑──烷基酚類化合物。
在環保的要求下,近年來大型工廠多半已進行污水處理,許多工廠更將經過處理的污水用來澆花、養魚,但含有烷基酚的污水在經過二級微生物處理後,卻搖身一變為環境荷爾蒙「壬基苯酚」。
中央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丁望賢的調查顯示,包括淡水河、頭前溪、朴子溪、東港溪等流域,台灣半數以上河川含有壬基苯酚,殘留濃度更遠高於歐美地區。
潔白的迷思
環檢所也證實壬基苯酚已干擾河川雄鯉魚的內分泌生理效應,雖然台灣多半不食用河魚,「根據國外報告,壬基苯酚除經由飲食、接觸或注射被人體吸收,更可能經由不完整的衛生下水道系統污染飲用水,」〈壬基苯酚殘留調查及其對雄鯉魚生理效應〉報告建議,鑑於台灣衛生下水道普及率偏低,飲用水及放流水標準除依現行規定檢測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似應增訂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衍生物壬基苯酚的水質標準。
由於加在清潔劑中的烷基酚本身無毒,目前除工業洗滌上大量使用,「市面上強調去污力強、專洗襪子與領口的清潔劑,多半含有烷基酚,」丁望賢指出。雖然環保署已商討管制的可能性,「對於化學物質管制的修法卻無法說改就改,」陳永仁說,由於化合物大量存在日常用品中,若有風吹草動就予以禁用,易對社會造成衝擊,必須有更充分的證據才能說服業者與消費者。
陳永仁進一步指出,環境荷爾蒙的工作還必須公衛、醫學、甚至管理商品的經濟部與進行基礎研究的國科會的參與,才可能全面建立台灣環境荷爾蒙的監控網。
覆水難收,後患無窮
尤其追蹤、掌握尚未被管制的環境荷爾蒙之外,毒管法已列管的戴奧辛、三丁基錫、多氯聯苯等化合物,也並非就安全無虞,可以忽略不管。
以戴奧辛為例,即使降到百億分之一,仍具有環境荷爾蒙的風險。有別於其他環境荷爾蒙,戴奧辛並非人工化合物,而是多半來自垃圾燃燒後的副產物。雖然台灣空氣污染防治法對戴奧辛的排放量管制標準,已是全球首屈一指,但除非能夠不產生含氯垃圾,否則戴奧辛絕無法從焚化爐燃燒中消失。台灣垃圾分類卻一直無法徹底落實,禁絕含氯塑膠袋的提議也屢屢受挫,因此焚化爐焚燒效率雖日益改善,鄰近住戶仍難逃戴奧辛噩夢。
至於多氯聯苯、DDT等有機氯雖已禁用,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所用掉的有機氯,仍無聲息地殘留、腐蝕著台灣土地與人體健康。
以多氯聯苯為例,成大環境醫學系教授郭育良一直致力於追蹤曾經轟動台灣社會的「米糠油事件」,並於前年與今年兩次在知名的英國針珞刺雜誌刊登報告。
民國六十八年發生在彰化的米糠油事件,受害者由於誤食滲入多氯聯苯的米糠油,發生神經炎、皮膚異常、手足無力、肝功能衰退等症狀。此外,多氯聯苯是親油性化學物質,不易由體內排出,因此造成中毒婦女懷孕生下發育遲緩、體重過輕與畸形的「油症兒」。
一九九○年,成功大學開始追蹤胎盤中毒的油症小孩,並與他們鄰居同齡小孩進行對照。在排除其他原因後,發現男性在二十歲以前中毒者,第二代生育男孩的比例較低,與正常的男女比例百分之四十九比五十一,男性只佔百分之四十五強,大致符合多氯聯苯「雌化自然」的特質。
此外,較之對照組,中毒者第二代男性精蟲型態異常增加約百分之五十,精蟲活動性下降約百分之四十,與卵子結合能力則下降一成。參與計畫十二年的郭育良指出,「環境荷爾蒙效應在第二、第三代才反映的長遠潛伏性問題,醫界若不主動調查,根本無法得知疾病真相。」
失竊的未來
一九九八年,長庚大學醫學管理系副教授許光宏也發表了「子宮內膜異位之流行病學」報告,許光宏發現,在半年內求診的三萬多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中,嘉義、台東、澎湖的就醫人數明顯較高,而罹患率的城鄉差異可能與農地遭汞、鎘等重金屬污染有關。而在被美、日列入環境荷爾蒙的三種重金屬中,鎘正是其中之一。
「由於醫院缺乏通報系統,總體而言,環境荷爾蒙造成的生殖問題在台灣有多嚴重,其實沒有人清楚,」雖然陸續有醫師投入環境荷爾蒙的研究,郭育良仍然指出,數據隱藏在醫院,需要進一步統計與找出原因。陳永仁也認同,政府應多獎勵醫師與研究人員探究環境荷爾蒙的機轉與成因。
一九九五年,美國出版《失竊的未來》一書,首度詳述環境荷爾蒙的可怖時,曾被視為「政治、社會議題的意義大過健康與科學研究的意義」,而不過六、七年後的今天,發生在人類生活周遭的生態變異與人體的生殖疾病,已讓人無法輕忽環境荷爾蒙帶來的反撲。要如何蓋上化合物這一潘朵拉的盒子?個人又如何提昇對環境荷爾蒙的認知,並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儆醒與抵制這一類產品,將是人類迫在眉睫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