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藝術需要觀眾的掌聲作滋養,演藝人員最難熬缺少知音的寂寞。多年來,國劇表演在時代的巨輪推輾下,開始有式微之虞。生活在工業社會中的人們,以影、視、歌舞作為娛樂的項目,難耐慢步調的國劇表演。知音人不是沒有,只是太少,又太沉默了。國劇演員一門一派的也都有衣缽傳人,他們也在努力用功地演練,只是,他們多少感到有些寂寞。國劇名伶郭小莊是許多具有「捨我其誰」抱負的年輕人之一,她要為拓展國劇劇運,為國劇表演重啟新機而盡心獻力。一些與她有著相同理想的年輕人和她組成了「雅音小集」,他們打算每年舉行一次國劇公演,要以新觀念、新作法,與更用心、更有恆的苦練來吸引新觀眾。五月中他們舉行了第一次公演,造成了很大的轟動,許多年輕人都感動於他們對國劇的熱誠執著,不僅對含蓄優美的國劇表演重新估價,並且大為著迷。這是個成功的第一步,從此以後,國劇演員後繼有人,台下的觀眾也將不斷迅速添增新面孔,為我們的傳統戲劇注入新生命。
舊碼新唱造成轟動
由年輕的國劇名伶郭小莊發起組成的「雅音小集」,為紀念俞大綱教授逝世兩週年,五月十七、十八日兩天,在台北市的國父紀念館舉行了首度公演,排出國劇「白蛇與許仙」及崑曲「林沖夜奔」、「思凡下山」。
這幾齣戲都是老戲迷們耳熟能詳的,但這次的演出方式和往日大不相同,除了保存傳統的表演技巧外,說白、唱腔、佈景、燈光等各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革新,特別著重戲劇結構的完整和人物心理刻畫的連貫性,把傳統的中國戲劇和西洋的舞台藝術,很自然的融成一體,為國劇的演出找尋新方向。
這項嘗試,不但吸引了老戲迷,更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青年學生,那兩天當中,國父紀念館大爆滿。全場數千名觀眾一直全神貫注在舞台上,並不時對精采的段落報以熱烈的掌聲。由此可以體會出「雅音小集」的嘗試成功了,此後,不但台上的國劇演員可以後繼有人,台下的觀眾也將不斷迅速添增新面孔,為我們的傳統戲劇注入新生命。
這次雅音小集所造成的轟動,郭小莊應居首功。她是個極為敬業、有理想、有抱負的國劇名演員。從七歲半進入大鵬劇校起,二十年來,她始終堅守在崗位上,不斷努力鑽研,充實自己,進而負起為傳統戲劇承先啟後的重任。
難忘恩師的陶養和啟發
郭小莊的成就,自然也是許多老師們心血灌溉的成果。其中對她教益最多、影響最深,又為她拓寬眼界、增加勇氣、建立理想的,就是國劇大師俞大綱教授。郭小莊一直視他為恩師,對他的訓誨,也絕不因他的辭世而敢須臾或忘。
俞大綱教授對中國傳統戲曲的造詣極深。在他生前,一直是國劇的忠實觀眾。十年前,郭小莊還在台上跑宮女時,就結識了俞教授。後來她到淡江文理學院旁聽俞教授講授詩詞,非常用心,然後又經人正式引見,她就成了俞大綱的入室弟子。
當時郭小莊雖然已在影視界頗有名氣,但在國劇界只是一名旦角,還沒有被視為第一流的名角。俞大綱教授獨具慧眼,在這名弟子身上下了不少苦心。為了使郭小莊成為全才,他不僅教授她有關國劇的種種知識,並且灌輸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國劇的新觀念。他經常和郭小莊談起如何使國劇傳統形式和現代劇場的特色相結合,如何為國劇開創新局面,以期一面保有老觀眾,一面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
學然後知不足
郭小莊在俞教授的諄諄教誨下,深刻體會到國劇是個採掘不盡的寶藏,她更因此有「學然後知不足」之憾,覺得自己除了舞台經驗外,應該再學些理論的東西,才能一窺國劇的堂奧。憑著她在大鵬劇校的優異成績和俞教授的推薦,民國六十五年,教育部保送她到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戲劇組深造。
不過她當時對俞教授整頓國劇的理想,雖能心領神會,但並沒有「起而行」的念頭。直到兩年前俞教授去世後,她突然失去倚靠,才覺得自己被強迫成長了,也意識到自己應該努力去實現恩師未竟的心願。尤其是去年「雲門舞集」公演時,她演出了一齣俞教授生前為她編的「王魁負桂英」,獲得無數年輕朋友的熱愛與支持,更激勵她產生了捨我其誰的抱負。
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欣賞國劇
為了逐步實現這個抱負,她打算集合愛好國劇的人士組成一個劇團,共同為推展和普及國劇而努力。在多時的奔走籌畫下,雅音小集於今年三月二十九日正式成立。目前他們擁有十四名成員,平均年齡在二十八、九歲左右,其中有劇校科班出身的,也有對國劇完全外行的,他們沒有任何經費支持,所憑持的,只是對國劇的一份熱愛。
雅音小集計畫每年舉行一次國劇公演,一面把大家共同研究的成果獻給社會大眾,一面想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加入雅音小集,一起為國劇的前途盡心獻力。
五月十七、十八日,雅音小集獻出了第一份成果。第一天排出的國劇「白蛇與許仙」,由郭小莊扮演白蛇,獲得今年五四文藝獎章「國劇表演獎」的曹復永扮演許仙。郭小莊認為國劇是一種含蓄優美的表演藝術,只是傳統的演出方式已不能符合時代潮流,譬如傳統的樂器伴奏,鑼鼓喧天,內行人聽來很習慣,外行人卻覺得無法忍受;過去的平劇觀眾主要是去「聽戲」,根本不在乎舞台佈置,而現代觀眾不僅要求聽覺的享受,更重視視覺上的美感。因此,除了劇本的本身,其他如燈光、服裝、音樂、舞蹈、場次、樂器等各方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選中盪氣迴腸的白蛇傳
郭小莊一年前就開始整理白蛇傳的劇本。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是敘述白蛇精和青蛇精化成人形,到西湖遊玩,巧遇許仙。白娘娘和許仙互相傾慕,在小青的撮合下,結為夫婦,恩愛逾恆,白娘娘也懷了身孕。後來許仙在法海和尚的慫恿下,端午節時強逼白娘娘飲下雄黃酒,現出了原形,嚇死許仙。為了救夫君的性命,白娘娘冒死盜取靈芝草,終於救活許仙。
但法海和尚又將許仙騙至金山寺,深鎖在寺院,欲渡許仙出家。白娘娘為奪回丈夫,糾集群妖,水淹金山寺,不幸被天兵天將打敗,和小青傷心欲絕地離開。許仙心念嬌妻,得小和尚之助,逃出金山寺。半路上追到白娘娘和小青,小青恨他薄情,要殺他,白娘娘不顧分娩在即的痛苦,一直維護著許仙,並將實情告訴了許仙。許仙深受感動,也十分懊悔受法海和尚的擺佈,決心補償自己的過錯,三人又歡歡喜喜的回轉家園。白娘娘產下一子,夫妻倆重又如膠似漆。不料法海和尚不肯放過他們,認為這段「人畜孽緣」應該了結,於是率領天兵天將,要將白娘娘收伏入缽,永鎮於雷峰塔下。夫妻倆生離死別,哀怨淒惻的情景,絲毫不能動搖法海和尚的心,任憑許仙千呼萬喚,也喚不回嬌妻。
去蕪存菁的工夫
舊式的劇本較為冗長,郭小莊和前輩們經過幾次三番的研討,把前後達二十四折的情節濃縮精簡,編排成十場戲:包括遊湖借傘、結親、法海坐帳、酒變、守山、盜仙草、金山寺、斷橋、產子、合缽。每場戲都各有特色,也都添加了些新內容,於是全劇高潮迭起,沒有冷場。
「守山」和「盜仙草」是改動較多的地方,舊劇中只用幾句話就讓白蛇拿到仙草,為許仙治病。新劇中卻讓白蛇歷盡千辛萬苦,氣盡力竭被天兵制服時,南極仙翁適時出現,感動之餘,賜予仙草。郭小莊加強了許多身段,來表現白蛇盜仙草的艱辛,引發觀眾對白蛇為愛情而冒險犯難的同情心。
郭小莊也注意到以服裝來強調劇中人的造型和遭遇。以往白蛇的服裝都是寬寬大大的,表現不出美感,她這次改採合身的白衣裙古裝,顯示出白娘娘的溫柔纖巧和美麗動人;到了「斷橋」之後,再以寬袍來表現白娘娘的歷盡滄桑。

抽象與具象的融合
道具方面,在儘量不破壞國劇抽象表現的原則下,也做了一些革新,譬如法海的寶座、金山寺等,都特別加以設計,讓法海高高在上,表現出他的威嚴。
舞台設計上也不同於往日,國畫大師張大千為他們設計了古色古香的大幕,長六十尺寬三十尺,是當年張大師在敦煌洞窟中秉燈靜摹得的圖案,大幕上,張大千精繪了三個花樣,初唐忍冬草紋、北魏藻井花飾和盛唐藻井花飾。造價約新台幣六十萬元,在這真絲繡花大幕的襯托下,整個舞台顯得詩情又畫意。
燈影的變化是一突破
傳統國劇的演出,燈光只是為了照明,一亮到底,沒有變化。這次公演,名舞台設計家聶光焱為雅音小集設計了全套燈光布景。他認為由於生活因素的不同,現代觀眾已無法忍受茶館式的國劇劇場,因此把國劇擺在現代劇場中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國劇是一項迷人的表演藝術,以唱腔、動作來表現時、空的變化,是任何西方戲劇所不及的,所以不該以寫實的布景設計來破壞國劇中固有美好的抽象境界,但適當的燈光運用,可以增加美感。
為了保存國劇傳統的精神和趣味,聶光焱對燈光的設計十分謹慎。因為國劇的服裝和化妝都不是在有顏色的燈光下產生的,所以他只用非常透明的燈光,增加舞台上的立體感。他利用頂光、側光不同位置的燈光,產生有層次、有深度的舞台效果。同時,還用燈光的強弱來配合戲劇進行時,每個角色的心態變化,把國劇表演藝術和現代劇場的特色,很柔和的融在一起,使整個舞台顯得活潑、生動。

細微末節也注意改進
另外還有一個看來雖小,作用卻大的改革,那就是場次更換時,先讓燈光暫時暗下來,再收拾道具。不再像從前一樣,在白亮的燈光下,兩、三個與劇情不相干的人在舞台上走來走去,看起來很唐突,也破壞了戲劇的連貫性。
雅音小集的努力目標,一在發揚新劇,一在保存珍貴的舊劇。所以第二天的公演,雅音小集推出崑曲「林沖夜奔」、「思凡下山」。中國戲劇的發展,是由歌舞而南北曲、而崑曲、而皮黃(即國劇),崑曲和國劇最大的不同在於崑曲的唱腔多於國劇。這次的崑曲是以傳統面貌和觀眾見面,讓大家也能品味一下這個比國劇還古老的中國戲劇。
為國劇打了幾十年鑼鼓的鼓王侯佑宗,和為崑曲吹了數十年笛子的笛王徐炎之,雖然精力已不如從前,但當郭小莊登門相求時,他們仍非常樂意的接下為雅音小集伴奏和指導的重任。
不計代價要敲響第一聲鑼
在許多菊壇前輩的協助與指導下,雅音小集為這次公演忙得十分起勁。許多大鵬劇校和文化學院戲劇系的學生也加入陣容,自動熱心幫忙。有的人參加演出,有的人負責舞台、服裝、音效、聯絡等各方面的幕後工作,每個成員都不計代價的付出了難以數計的時間和精力。
從雅音小集成立到公演的一個多月間,無論是參加演出的演員或幕後工作人員,一有空就到復興南路的排練場,吊嗓子、練身段、做紀錄或對譜調音。排練中,往往為了一個音或一個動作,全部停下來,詳細研究如何才能符合劇中的氣氛,如何才能表現得更美、更好,大家一練再練,一直到滿意為止。
郭小莊更是將全副心血和精力投注在這次公演上,她不但負擔全部費用,指導整個排練過程,還必須負責部分行政工作,每天總是搞到三更半夜才得上床睡覺。

一遍又一遍的苦練
她對自己演出的角色更是認真苛己,力求完美。排練時,她一遍又一遍的唱著、舞著,不斷的詢問前輩們的意見,不斷的糾正改進。汗珠沿著她的額頭流下,她卻渾然未覺。她這份執著的精神,感動了所有的演出人員,大家跟著她一練就是幾個小時,沒有人喊累。排練武場時,堅硬的地板摔得大家青一塊紫一塊的,也沒有人抱怨。扮演青蛇的馬嘉玲說:「每次我們練得腿都發軟了,可是看到比我們還辛苦的郭姊仍然那麼專心,那麼有耐心,帶著大家一遍又一遍的練,我們也不好意思要求休息。這一個多月下來,大家都瘦了好多,我本來蠻胖的,瘦一點正好,可是郭姐實在是太瘦了。」
為了吸引年輕一輩的觀眾,雅音小集特別把最低票價定得很低,一張票只要三十塊錢,讓青年學生都能負擔得起。公演前,她還抱病應邀到一些大專院校演講,和大專學生溝通國劇新觀念,她希望對國劇有興趣的同學都能加入雅音小集,共同為國劇注入新生命。
有耕耘就有收穫
一個苦心為大我奮鬥,不計小我得失的人是不會寂寞的。兩天的門票很快就銷售一空,還有不少人為買不到門票而遺憾。
到了公演那兩天,真可稱得上是盛況空前。一波接一波的人潮車陣擁向國父紀念館,偌大的劇場不但座無虛席,而且絕大部分是年輕的觀眾,連台階上也坐滿了。開演後,全場觀眾為之心怡神弛,老觀眾們帶著讚許的態度,年輕的觀眾則興奮得像是挖到了傳統的寶藏。
有位從沒看過國劇的師大二年級學生說:「我本來只是抱著好奇的心理來,沒想到中國的傳統戲劇這麼美,很慚愧從前一直都忽視了它。以後我會經常找機會去聽平劇,希望能多認識它,多瞭解它。」
另有位遠從木柵來的政大三年級學生說:「我本來就對國劇蠻有興趣的,也看過很多次國劇公演,但總覺得稍嫌枯燥。這次慕名而來,果然沒讓我失望,不但是視聽覺的雙重享受,而且完全沒有冷場。看完這次公演,我決心要加入雅音小集了。」
溫情環繞,國劇啟新機
他們二人的感想正可代表數千名年輕觀眾的心聲。雅音小集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不但使國劇傳統重獲新生,更引起年輕一輩對國劇的重視。
謝幕時,全場響起歷久不絕的熱烈掌聲,所有演出和工作人員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接著也展現出滿足欣慰的笑容。雖然未來的路程還很漫長,但至少他們已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