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八門的英語雜誌反映了台灣的英語熱。(卜華志)
煙硝瀰漫、爵士樂緩緩奏出樂章,亮閃閃的水晶球按出台美合作的雜誌簽約式,在美式啦啦隊勁歌妙舞的助陣下,又是一本英語雜誌誕生!

軍校畢業的賴世雄(左一)將自己苦學英語的心得放在雜誌裏,創辦考試型的英語雜誌。(卜華志)
台灣英語熱熱如何?英語雜誌的興盛可以證明,只要你願意相信並且跟隨,那麼您就可以考試得高分、輕鬆說英語,而且擁有資訊,擁有力量﹗
有人形容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英語雜誌是出版市場的「當紅炸子雞」,發燒熱賣的程度超過想像。
以金石堂連鎖書店上半年雜誌銷售的排行榜來看,今年一到七月,熱賣雜誌的前五類分別是語言、婦女、科技、休閒及財經類,其中語言類銷售量佔所有雜誌的百分之十六,而英語類更獨佔市場鼇頭,品牌超過二十種。賣得最好的「EZ TALK美語會話誌」,元月推出的創刊號在低價、記者會、報紙全版廣告的造勢下,十萬本在五天內銷售一空。金石堂書店副總經理陳斌認為,英語雜誌未來還會是市場大餅。

「空中英語教室」是台灣最早的一本英語雜誌,創辦人美籍彭蒙惠老師對人熱誠又發音清晰,語言大師林語堂認為她是最好的英語教師。(「空中英語教室」提供)(「空中英語教室」提供)
生意上的供需法則很可以解釋英語雜誌熱賣的現象。一年內連續推出三種英語學習週報的「英文台灣新聞」事業發展處處長舒國俊指出,全台灣地區的高中職學生有八十萬,國中學生有上百萬,這些都是英語雜誌的基本「客源」。再加上「無時不學,無處不學英語的在職人士,」格蘭英語北區業務總監蘇起安也形容,英語雜誌不成市場大餅也難。不會英語活不下去?
英語雜誌是英語相關產業的一環,套句文化評論者邱貴芬的看法,這類產業的當紅反映了「台灣想當世界公民,擠進國際社會的渴望,」她說。一家英語雜誌發刊新聞稿這樣寫著:「 全球最新的科學技術以英文在流通,最新的金融財經報導以英文在傳遞,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以英文在進行,在網際網路上,不懂英語你哪兒都去不了!」這樣的台灣,能不需要英語雜 誌?
而近年來教育政策的走向,更像足球場的臨門一腳,將英語雜誌踢進搶手市場之門。從九十學年度開始,英語將成為國小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不管大專或高中聯考「英語考試越來越 靈活,甄試口試申請入學,無一不需要流利英語,」「跨時代空中美語」的主編張玉珩說,學 生在教科書之外,當然需要英語雜誌來補強。
「英語熱」在台灣無所不在,從學習方法到閱讀分眾、經營方式,乃至包裝手法,這一波英語雜誌展現了多元的樣貌,然而,在學院語言學者的眼中卻是噱頭的成分居多,許多教材、 教法原來就行之有年,經過商業廣告的動人包裝,顯出驚人的力量,但這也凸顯出國人多年學不好英文的困境。
學習本來應該以興趣起始,清大外語系梁耀南主任指出,台灣英語教育最大的問題在「考試領導教學」,「只考讀寫的筆試,弄得大家一想起英語就是背單字及解析句 型,最後把大家 學英語的胃口弄壞了。」

近年搶攻英語雜誌市場不遺餘力的經典傳訊文化公司,今年九月十五日又與「時代雜誌」旗下的兒童刊物簽約發行「時代新鮮人」。圖為記者會上發行人黃智成與時代雜誌亞洲區總裁約翰.馬坎。(卜華志)
怎樣重建大家對英語的興趣,改變「學英語就等於苦差事」的印象,就是這一波英語雜誌的主打賣點,且看幾段雜誌的廣告詞:「開口說英語,其實很EZ(easy)」、「好心情 學英語」、「輕鬆游入進修級」、「讓孩子開心學英語」……,每一本英語雜誌幾乎都標榜著在它們的幫 助下,一個「無壓力學英語」時代已經來臨。 輕鬆Vs.苦讀
學英語可以不必苦讀輕鬆學?「看你對英語的期望囉,」來自香港的梁耀南教授指出,如果是生活化的口語──所謂的「口說英語」,在全英語的環境下,有點底子的人或許兩三個月 就可以聽講,若是要進一步閱讀報章或是寫學術論文作報告,那就要靠努力了。
梁耀南也指出,不管目前學校教、學英語的方式是如何無趣,對大多數中學生來說,「學英語首先得應付考試,」他說。在這樣的前提下,與「輕鬆學英語」相對的另一種著重苦讀, 勤背單字片語、解析文法的「考試型雜誌」在市場也仍然叫座。
已經有十一年歷史的「常春藤」雜誌被稱為坊間英語雜誌的「常青樹」之一,在大陸也很受歡迎,創辦者是苦讀英語出身的賴世雄。
政戰學校新聞系畢業,曾留學美國的賴世雄創辦雜誌是無心插柳之舉,十幾年前他從美國回來,應朋友之邀在軍中廣播電台開了英語時段,以解析文法、分析句型的「解析英語」型態 教英語,沒想到收到大批聽眾迴響,英語雜誌接著創刊。
「考試跟活學活用英語並不牴觸,」賴世雄說,他學英語從來不靠天分,而靠苦讀。軍校期間,他曾每天花十五到十六小時大量地閱讀英文,等到幾年之後再翻文法書,發現「任何文 法解析,一下就看懂了,」他說。經過這些經歷,他決心將自己讀英語心得整理出來,希望大家也能從隨時查字典,自我對話講英語,「苦練英語就像減肥瘦身一樣,要靠每天的運動 跟飲食,沒有捷徑,」他說。
在「常春藤解析英語」雜誌裡,除有新聞英語、歌曲園地等題材外,更多是英語考試常考的閱讀測驗、翻譯、解析文法、克漏字(字彙填充)等,「要應付考試、學寫翻譯、作文,我 就看常春藤,」就讀商專三年級的小詩說。她的經驗相當反應這類語文雜誌的讀者想法。「配合準備大學聯考、插大及托福等各種考試」,列在「常春藤」封面的大字也清楚標出雜誌 目的。

一家英語雜誌舉辦的青年音樂晚會聚集了大批的人潮。以英語會友,誰曰不宜?(卜華志)
然而,對小詩來說,只有考試高分並不夠,她每天至少要花兩小時念「空中英語雜誌」、「雙語週報」、「EZ TALK」……希望能突破「不敢開口」的老問題。beaver ?bee!
不僅是在台灣碰到外國人結結巴巴,許多托福、GRE高分的英語好手,包括教英語的老師,一到美國都有跟老外「說不通也」的無奈。「我說的別人聽不懂,別人說的我不會聽,」 這是「英文小魔女」鮑佳欣媽媽的留學經驗。
一個托福考五百九十幾分的台灣留學生王佩晴,初到美國不久,有天早上發現幾隻大黃蜂在房裡嗡嗡亂飛,她立刻逃出門外並鎖上門向外國男同學求救:「我房裡有隻beaver, 可否幫我弄出去?」,男同學瞪大眼睛問:「 beaver,不會吧?」他搬了梯子準備自窗口爬入,就在男同學梯子爬了三分之二時,王佩晴忽然想起蜜蜂的英文「糟糕﹗是 bee(蜜蜂),不是beaver(海獺)!」同學一聽大驚,結果就像卡通片般梯子往後倒、人從半空中一蹦而下。
將bee錯記成beaver或許是絕無僅有的烏龍,但台灣人的英語口語表達的確有問題。王佩晴也曾在美國超市想找一根做油餅的桿麵棍卻不知怎麼說,好不容易找到一根可以湊 合著用的短棍,結帳時店員要服務員拿來棍子的下截,王佩晴當場昏到,原來她拿的是吸馬桶器。
又如一到美國,在高速公路上看到yield的路牌,能否反應過來那是叫人「開車禮讓」之意,又如躲貓貓的英語叫peekaboo,放鴿子叫做stand someone up,形容人長相盡量不用ugly(醜怪),頂多說個plain(平凡),人家就明白了。這些大家可都知道並活用?目前九成新英語雜誌強調的都是要解決 「開口」的問題。
以鼓勵開口說英文為宗旨的「EZ TALK」發行人黃智成指出,他常在國際場合像雞尾酒會上看到東方人聚在一堆,不敢輕易開口,而其他也非以英語當母語的拉丁 裔、歐裔人士 則不管英語是否高桿,總能自在地跟西方人交談。

近年來台灣父母寒暑假送小孩到美國遊學蔚為風氣,學英語兼旅遊認識異國文化,一舉數得。(劉祝斐提供)(劉祝斐提供)
「我們學英語太在意是否正確,」黃智成認為,「只要開口,錯誤也是學習契機」。「EZ TALK」因而大呼「不怕說錯敢開口」,而且刻意在刊物上製造許多如餐廳、健身房等 情境,讓大家學會生活用語。為讓大家多練習,他還以「全民開講」的方式,讓讀者分享若是要跟女朋友聊天或是使用影印機,大家想當然爾的說法是什麼,而老師認為比較好的表達 是什麼,以此「從錯誤中學習」。 懂得英語=擁有世界?
這些方式說來並不新鮮。創刊三十多年的老牌「空中英語教室」總經理洪善群就指出,數十年來「空中」的教學準則就是「學英語就要學最地道的」。空中集團也一直有較重會話的「 大家說英語」及文摘型的「空中英語教室」兩種刊物,而「空中」買下大量的電台波段以及電視節目,提供每月一次打電話跟老師聊天、問問題的「Call your teacher」時間及「Youth Rally」青年晚會都希望在輕鬆氣氛的帶動下,教人開口說英語。
在台北,碰到西方人的機會很可能比不上已是國際轉運站的香港、新加坡,從英語雜誌業者的立場來看,「少了很多說英語的機會,」英文學生報、雙語週報的舒國俊認為,能不能提 供一個「多講英語」的環境,是這一波英語雜誌的決勝點。
為開拓說講英語的環境,去年創刊的「雙語週報雜誌」在今年五月成立「雙語俱樂部」提供訂戶到俱樂部以英語互相交談,談不通的就記下來,與會友討論或自己查書,「養成解決問 題的習慣,」舒國俊說。雙語週報並準備發行類似識別證的「讀友證」,以後凡想開口說英語時便可掛出證件隨時練習。「我們要創造一個中國人隨處講英文的奇景,」「雙語週報」 行銷業務副理莊重說。
但話說回來,語言學習是全方位的,除了開口講,讀寫也不能不顧,尤其是在「學英語等於掌握資訊」的網路時代,另一種以汲取新知為導向的英語雜誌也大受歡迎。

跟流行文化掛勾,是時下英語雜誌的趨勢。但也有人批評,流行文化使用大量俚俗英語,使用起來未必得體。(卜華志)
「閱讀英語就等於掌握新知」,在這一波的英語雜誌風裡,這樣的意識也不停地被強化著,與國際知名的跨國媒體時代雜誌合作,取得「解讀中文」的版權就是一例。 多元台灣呱呱叫!
民國八十五年經典傳訊出版公司創辦中文版「解讀時代」,源出於黃智成覺得美國「時代雜誌」這個國際性刊物「有太多濃縮的資訊在裡頭,」他說,而台灣真正英語能力好,有國際 觀又有西方文化背景,能讀懂「時代」的人不多,許多人「不得其門而入」。「解讀時代」創辦三年之後,經典傳訊又與「時代」旗下的兒童版時代「TIME FOR KIDS」 合作,創辦其中文解讀版,並針對學生市場更名為「時代新鮮人」,今年九月中旬正式發行。
與跨國媒體合作的英語雜誌是資訊結合英語的典型樣貌,強調與時事、流行資訊連結也是這波英語雜誌的主流。不少雜誌與台灣唯一的一家美語電 台ICRT合作,將ICRT的即時 新聞錄成解析文字,「我們都是從小聽ICRT長大的,透過它,這股神秘的感情被勾起來了,」「格蘭英語雜誌」業務總監蘇起安這樣形容。
也有雜誌與美語電台的流行節目合作,將最新流行資訊像堂娜、任賢齊的新歌、生活最新動態、新上映電影《史前巨鱷》、《國 王與我》以英語原聲帶呈現,既學英語也通流行。許多 英語雜誌更強調與時下議題靠攏,阿妹(歌手張惠妹)、電腦病毒、大哥大等無一不是話題,總之要抓住社會脈動。
老牌英文報「China News」在去年推出的「雙語學生報」 加「雙語週報」一出場便席捲學生市場,也都是同樣的理念,「鐵達尼」、「電子情書」、「哈日族」都做過封 面題材。市場最新消息是以深度生態等知性報導見長的《Discovery》電視頻道也準備投入英語雜誌市場,讓讀者從求知而學語文,一石二鳥。
英語雜誌所用的編輯策略,其實就是傳播學開宗明義的基本原理,「所謂雜誌,不是教材,不是講義,有它特殊的任務,也就是對應我們今日的生活,」黃智成英語的同時,也自然會碰觸意識底層對現實生活 的想望。
在以閱讀為導向的跨國媒體雜誌中文版裡,有名師為讀者解析拉丁美洲的歌手瑞奇馬丁為何而紅?大陸法輪功堂主李洪志接受時代訪談的字意該怎麼看。透過解析,讀者理解從莎士比 亞的文學到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從藏族精神領袖達賴到說。台灣當今的生活是 什麼?是在外交及經濟上力圖突破現狀,要面向國際;是想對西方有深層的理解,是族群、環保問題紛擾,是流行文化當道。我們在學華裔歌手王力宏的想法,國際之外有本土,嚴肅之外有流行,台灣胃口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元,英語雜誌可以證明﹗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或是認不認為它是西方霸權的主宰,我們都必須面對英語是個世界語言的事實,」經典傳訊文化公司名譽發行人成露茜說。清大外語系副教授陳光興卻提醒大 家,懂得英語卻未必等於懂得全世界,英語雜誌廣告裡「學會英語等於掌握知識,等於掌握未來,等於希望的『等於』是虛線而非實線,」陳光興認為,這個問題談起來嚴肅,但在一 片「英語熱」中,國人應有所反思。 新英語產業時代來臨﹗
許多人認為,今日英語雜誌的風行,在教育包裝下的是「生意眼」,看準的不僅是傳統雜誌的訂戶零售市場,還有在國際化、全球化名下, 如英語遊學營、英語補習班、英語教學帶等 龐大的英語相關產業。政大新聞系副教授陳百齡懷疑,這或許也是近幾年台灣的教育改革使得許多升學補習班業者在「升學市場」萎縮之下,轉到英語市場開展出 來的另一片商機。「 解讀時代」、「EZ TALK」創刊構思都源自於建國補習班出身的黃智成「對『教育市場』的眼光獨到,產品貼近讀者心理,難怪短期 內有如此佳績,」一家雙語雜誌的總編輯語 帶佩服。
另一方面,雖說英語雜誌業者一再強調英語雜誌是具教育性的「文化商品」,但「商品」顯然還是放在「文化」之前。英語雜誌為爭搶地盤,如削價、送贈品,與相關產品合作提供折 扣等商業手法紛紛出籠。今年九月創刊的「時代新鮮人」,一本雜誌加兩片CD,再加一片遊戲光碟只要台幣四十九元就是一例;針對在職人士學英語發行的「格蘭英語」雜誌促銷訂 戶送小家電。大家各出奇招,目的都在搶下這一波想學英語的新鮮人。
而從空中到地上,從廣播、電視、網路,從單面聆聽型CD、可在電腦對話的 CD ROM到成立聽友俱樂部,這一波英語雜誌更展現了「立體化」的服務精神。套句空中英語教室 總經理洪善群的話,在這種全力經營英語雜誌的情況下,「更多使用者被擠壓出來了,」他說,「很可能不同人選不同的英語雜誌,也可能一個人有好幾本英語雜誌。」
一個全英語雜誌世代果真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