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聽過「電子鼻」、「電子舌」嗎?想像過電影裡的「智慧管家」為你打理燈光、偵測瓦斯和防盜嗎?名列二十一世紀重點科技之一的「感測器」,將帶領人類走入科幻世界。台灣也有幾家科技公司,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茂發電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雖然不是股票族或一般人欣羨熟知的電子新貴,然而茂發電子以兼具感測器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獨特策略,穩穩立足市場,並連續七年獲得經濟部「台灣精品標誌」的殊榮。茂發父子檔勇敢創業的成功故事,也更見科技與人性的緊密結合。
清明前夕,早來的暑氣已將南台灣層層籠罩,位於台南新市鄉的南科頂著豔陽,全速趕工,因為全區近七十家廠商早已為了工程進度延遲而焦灼不已,只等著這個月廠房交付後,就可以開工試車了。
沿著南科大道前行,就在台積電、聯電、奇美等十二吋晶圓巨頭附近,一些通過層層篩選的小而美公司也已悄悄進駐,其中茂發企業頂著「厚生」、「電通」兩個高科技名稱,一口氣申請了八個單位、一千多坪廠房,準備在此大展宏圖。
勇闖科技叢林
成立於民國七十九年的茂發,在業界一直以舊名「鑫璨電子」聞名,是全國第一家同時獲得 ISO9001 與 EN46001 雙項國際品保認證合格的專業測試與醫療儀器製造商。
回顧起當年創業的過程,有著正港台南人溫文樸實風格的茂發董事長李宗正語帶靦靦。李宗正本來是個水電行老闆,長年做著買賣衛浴廚廁的小生意。民國七十年代末期,台灣金錢遊戲正熾,股票房地產炒得比天高,隱約體認到台灣經濟即將大轉型的李宗正,在朋友引介下,將水電行交給弟弟,自己在五十三的「高齡」時,一頭栽進了完全陌生的儀表製造業,從生產簡易的水表、電表開始摸索。
不久,台大醫學院復健系畢業、在紐約留學的長子李棟樑回國,父子檔做伙打拚,開啟了鑫璨的新頁。
「本來以為這一輩子就是唸書、教書,沒想到一九八八年出國後,發現高速發展的電腦及網路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席捲知識體系,」李棟樑表示,以前蒐集資料要抄卡片、診斷要靠觸摸,新科技發展之後,一夕之間,教科書上的知識已顯得落伍可笑。今天學得的知識,不出五年可能都將被推翻、淘汰,寒窗苦讀究竟所為何來?李棟樑於是放棄了博士夢,決心回國,投入科技發展的行列。
精密測量為科技之本
父子倆都不是科技人,然而李棟樑深信,只要找到對的人、發展對的產品,一點一滴累積自有技術,科技的門檻也未必遙不可及。
鑫璨承襲水表、電表,一步步轉型提升。最早的資訊產品是「示波器」,可以測量電壓、電阻、頻率、二極體等,算是一種精密的數位電表,而且可以儲存、處理讀取到的資訊,並轉換成一目了然的波形圖。
為了研發新型示波器,鑫璨花了五年時間,獨立設計開發專有的類比式數位 IC,並在一九九五年推出全球第一台輕薄的掌上型示波器,獲得經濟部的「創新研究獎」。之後又再接再厲,在去年推出數位式示波電表,突破了舊產品不能測量電流的遺憾。
「精密的測量,是一切高科技的基礎,」李棟樑解釋,鑫璨在測量儀器上頗有心得,因此決定再往上升級,這一步便跨進了感測器的領域。
「我們原先的目標,是希望利用量測原理來研發醫療儀器,」李棟樑指出,像是今年才剛推出的「霍特式心電圖機」(可以連續四十八小時記錄心跳、並將資料傳往電腦中以供分析的可攜式心電圖),就是茂發多年努力後的可貴成果。
新時代尖兵──感測科技
也就是為了尋求量測技術的突破,李棟樑在民國八十六年時找上工研院的量測中心,結果不僅「挖」來了研究員杜政繁,還發現在單純的測量之外,更有個變幻莫測的「感」的領域可供探究。兩者結合後的「感測」科技,應用層面極廣,有發展成為新一波尖端產品的實力。
李棟樑解釋,比起電阻、心跳等慣常以線性呈現、目標單純的量測標的,「感測」的奧妙就在企圖感知千變萬化的物理或化學變化量,然後轉化成為電壓、電阻等電的訊號,以方便量測、分析及傳輸。
舉一個例子,最近歐美甚為熱門、內含多個感測元件的「電子鼻」,功能之一是可以選擇頂級玫瑰提煉香水;還有「電子舌」,可以辨嗅出食物中是否暗藏沙門氏桿菌。別以為這是雕蟲小技,試想,要在各種氣味混雜、濃度飄忽不定的情況中獨「嗅」一味,需要多麼精密複雜的辨識及篩選功力!
比起感測技術的先進大國──美德英等國,茂發的中階感測器沒那麼複雜有趣,但應用面卻更廣泛。
感測器元件的技術平台包羅甚廣,茂發的專攻領域,是以「電化學式」及「半導體式」為主,全力開發全系列的感測元件,包括戶內偵測系統,例如空氣清淨機裡的空污感測器;以及警示系統,像是偵測工業製程中的易爆炸或危險物質的濃度等,對於居家及工業安全衛生、醫學、環保等領域都極為重要。
而鑫璨則在感測器研發有成後,以「茂發厚生科技」為名成立新公司,申請進入南科,並且連老牌的「鑫璨」也一併更名為「茂發電子」,以示統一識別、除舊佈新。
感測天地,妙用無窮
目前擔任茂發厚生科技公司研發處協理的杜政繁解釋感測器的用途。每年冬天,總會傳出多件一氧化碳或瓦斯中毒事件,以一氧化碳來說,如果濃度超過一千PPM,就容易造成急性中毒,而茂發今年甫獲台灣精品標誌的「半導體式一氧化碳感測器」,靈敏度早已達到一PPM。只要家中裝設一台偵測器,洗澡中毒、獨居老夫婦燒開水導致瓦斯爆炸等的意外,是不應該發生的!
因為感測科技妙用無窮,國科會早在十多年前就列為重點科技,工研院也投入研發。無奈那時一般投資者的興趣都在股市和房地產,接著電子熱潮颳起,又吸走了大部分資金,導致不大不小、沒有暴利可圖的感測器乏人問津。當年像鑫璨一樣加入「感測器元件開發科技專案計畫」的廠商雖多,最後堅持到底的,卻只有鑫璨一家。
李棟樑感嘆,去年大陸「十五計畫」(第十個五年經濟發展計畫)底定,將「感測器」訂為火炬計畫中的重要項目,並將成立專業園區進行研發生產,相較之下,台灣感測器產業顯得單薄許多。而大陸基礎研究不錯,只是產品的應用設計較差,「台灣應該還有兩、三年的領先優勢,」李棟樑頗有被時間追著跑的壓力。
整合多元技術
感測領域投入廠商少、進入門檻高,一大原因在於它的「跨領域」特性。正如 IC 製造業是結合了材料、電路設計、構裝和薄膜塗佈等各不相同的技術範疇,感測也是一樣,除了元件本身構造複雜外,還依著感測標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專業技術。
感測器的核心就是感測材料,包括金、白金等敏感貴金屬。在技術上則有三大難關,第一是靈敏度,這和感測材料的配方有關。李棟樑不諱言,材料配方是公司的最高機密,全公司上下知道的人不超過三位;為了防止配方外洩,連申請專利的權利都必須放棄。
技術上更難突破的,則是感測的穩定度,也就是將偵測到的目標氣體濃度,轉換為可以處理的電力訊號,同時避免雜訊干擾。譬如空氣中有酒精時(例如煮燒酒雞放了料理酒),對一氧化碳濃度就會產生加乘作用,而出現雜訊或假訊號,如果不能排除這類干擾,就會造成一場虛驚。
第三是反應的速度,這和感測元件的電路構造及封裝技術都有關,若能縮短測試後的等待時間,產品的附加價值自然大幅提高。
此外,就像良率是晶圓廠的利潤所繫,感測材料既是金、白金等貴重金屬,當然更禁不起無謂的耗損,而茂發的良率達到八成以上,製程的know-how也是茂發的致勝秘訣之一,因此除了設備維修廠商外,茂發的製造部門一律謝絕參觀。
李棟樑強調,從去年開始,貴金屬加工的敏感材料已經可以在國內取得,加上IC設計和晶圓代工本就是台灣的專長,因此不會發生原物料及關鍵零組件被外商「卡」死的窘況,而國內晶圓進入奈米(10的負九次方)的革命性領域後,茂發的感測器也隨之朝「微型」發展,希望能更輕更小、更節省能源。
家庭能源管理系統
茂發的第三塊版圖──最新的「電通」技術,則可以使感測器的應用面擴大。「量測、感測,如果只是發展單機,由測量者量好再記錄,未免太不符合網路時代、高速連線的需求,」李棟樑指出。為此,茂發決定再往「資訊傳輸」的下游進軍,研發系統整合性產品,將量測(感測)與傳輸融為一體,「就好像溫度計感測到老人家發燒後,遠在一百公里外上班的兒女的手機就會嗶嗶作響,發出警示,」李棟樑舉例。
為了研發感測與電通的跨領域技術,茂發又在工研院量測中心「挖」到另一位高手陳塗盛掌舵,在兩年前就推出「家庭自動化控制器」,可以遠端調控家中的燈光、電動窗簾等;而剛剛開發完成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則是更進一步的嘗試。
在輕巧如 PDA 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螢幕上,消費者可以清楚看到家中每分每秒的用電狀況。依據日本的經驗,消費者若從「只關心帳單」轉成「自覺性使用能源」,可以有效節約能源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對於減少溫室效應等環保需求助益極大。
此外,茂發的能源管理系統還有「自動讀表」、「智慧型電表」等多項功能,消費者可以設定每月的用電額度,如果超過預算,系統就會發出警示;或是提醒你將烘衣機等耗電量大的電器,改設在夜間電費費率較低的時段使用。消費者還可以在個別電器上加裝智慧型模組,以便更精確地掌握每樣電器的耗電情況。
一條電線,無往不利
「今年底前我們將和美國同步,推出全球第一台家用電能管理系統,」李棟樑信心滿滿地表示,預計明年內,水、瓦斯,甚至太陽能儀表板等數據都可以「抓」進來,做到全方位的能源管理。再加上原有的毒性氣體、照明度感測等,可以依使用者的需要濃縮於一個小螢幕上,目前已有智慧型大樓業者前來洽詢。
有趣的是,一般資訊傳輸,往往倚賴電話線、無線寬頻、cable、乙太網路等,而茂發電通投入的,卻是更新型的電力線網路通訊技術(PLC),也就是利用現有的電線作為能源與資訊的雙重傳輸管道,不必再加裝任何額外線路。
李棟樑笑說,不管量測儀器如何進步,線路維修人員每次看到橫七豎八、盤根錯節的各式纜線都會抓狂,纜線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最愚蠢醜陋的發明之一。而發展PLC的好處,就是希望纜線單純化,既然家家戶戶都已配備深埋在牆壁裡的電力線,為什麼不能利用它來負載、傳輸更多的東西?同時電源可以即插即用,也不會有大量電磁波在空中游離的輻射傷害,是相當理想的傳輸工具。
歐洲電業自由化後,許多大型電力公司力圖轉型,希望成為資訊載具的系統供應者,因此PLC技術正在快速進展中。李棟樑認為,只要能夠克服電線沿途連接了太多老舊電器,以及不符合安規的馬達噪音(雜訊干擾)問題,PLC技術應該大有可為。
步步為營,靜待起飛
在靜待南科落成交廠前,茂發位於十分鐘車程外的永康工業區老廠依舊全速運轉,一刻不得閒。
目前茂發的生產基地都在台灣,但在上海設立了一個二十多人的研發中心,未來希望把大陸當成可以建立自有品牌的 home market。
李棟樑不諱言,目前茂發的自有品牌比例約百分之二十,其餘都是代工(ODM)。而放眼大陸,在感測器領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競爭者,民眾的品牌意識也還沒有建立,正是茂發全力衝刺自有品牌的好地方。李棟樑說,如今大陸加入WTO,各項經貿法制和國際接軌、台商有了保障後,就是萬事具備,只欠「三通」了。
新廠即將落成,偏偏碰上不景氣,李棟樑無奈地表示,去年十一月美國Comdex 電腦展,參加者不到以往的三分之一,只有「不怕死」的台灣廠商依舊熱情參與。今年三月德國漢諾威CeBIT電腦展,參觀人數也掉了百分之二十,景氣回升仍有波折,茂發步步為營,不敢大意。
景氣低迷,幸而茂發多年耕耘,成果已陸續成熟。今年電子本業可以翻兩番,從去年的五千萬營業額提升到一億元,預計七月在南科投產、專門生產感測器的厚生科技,可在年底前達成四千萬營收。從水電行起家,一步步走向高科技,茂發的圓夢之旅,正是台灣生命力勃發的最好例證。
p.086
水電商父親帶著台大醫學院高材生兒子,李宗正與李棟樑這對父子檔,從科技門外漢入手,如今已在新興產業上闖出一片天。
p.088
能源控管是本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茂發這台小小的「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有效監控電力使用狀況,未來納入水及瓦斯後,功能將更形完備。
p.088
榮獲今年台灣精品標誌的霍特式攜帶型心電圖機,能將四十八小時內的心跳記錄存檔並轉至電腦中,方便醫生下載分析。
p.089
開關、亮度、警示……,茂發電子生產的家庭自動化系統,從小小一方螢幕上,可以進行多項遙控功能。
p.090
「家庭自動化」是目前資訊科技的應用新領域,由智慧管家替你應門、吸塵、煮咖啡、開關電燈……,豈不酷斃了?(蔡智本設計)
p.091
從無到有,茂發每一步都腳踏實地,絕不躁進。圖為位於台南永康工業區的茂發電子SMT自動組裝及檢測生產線一景。(茂發電子提供)
p.093
李棟樑手中展示的,是茂發自行研發的關鍵IC,獲得了多項國際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