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
養殖池裡,藍魔鬼、六線豆娘魚是常客。外型像鳳梨一般的松毬魚又叫旺來魚;躲在沙礫中眨著一雙眼睛、擁有絕佳保護色的比目魚,捉迷藏功夫一流;拳頭一般的饅頭蟹,凶猛霸道,因此養殖池池底特別設有祕密管道,供小魚們逃往隔壁。
看過池中悠游的魚群,校園另外一角、面眺大海的「東北角生態中心」裡,則有數百種魚類化石、蝦蟹標本,提供孩子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標本皆由結盟的宜蘭縣螃蟹博物館製作,同樣是家長們以捕撈到的特殊蝦蟹交換來的。
「和美的校地全國最小,但是我們的游泳池全國最大,」校長張伯瑲解釋,緊緊依靠校區的太平洋與東海,就是和美國小繽紛多彩的游泳池。
每年新學期一開始,校長都會帶著新進老師們一起跳入龍洞灣,去瞭解這座浩瀚的海底學園。孩子們則在專業教練的陪伴下,在國家級的浮潛水域、攀岩場享受全國唯一的山海體驗。
近年來,鄉土教學概念興起,然而很多學校往往流於紙上談兵,無法讓孩子深刻體驗學習。但是「和美每週一次的『本位學習』,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有3套循序漸進的教案,致力培養孩子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海洋尖兵,」張伯瑲表示。
以最具特色的「海洋教室」課程為例,低年級的孩子,除了在校園內的海水養殖池、東北角資源中心參觀,也會實地到潮間帶觀察特殊的動植物並製作自己的海洋小書。中年級孩子學習釣魚、穿著浮潛裝備;熟悉水性的高年級生,則藉著浮潛認識洋流特性,觀察潮汐變化。
除了海洋教室,位於龍洞岬地質奇觀範圍內的和美國小,還規劃有整套的「生態學習步道」,與貼近生活的「漁村人文風情」課程。
生態步道課程,從認識龍洞岬的地理、氣候入手,接著認識特有岩石、岩層與海蝕地形,同時學習解說東北角的海岸地形和多樣生物。當孩子知道龍洞灣的「四稜砂岩」具有3500萬年歷史、硬度奇佳後,很自然就瞭解為何這裡會是國家級的攀岩場;接著在浮潛之外,他們還得學習另一項和美的招牌特色本事──攀岩。
一個豔陽高照的上學日,在攀岩協會專業教練率領下,孩子們戴上頭盔、繫好安全護繩,輪番攀上兩層樓高的陡峭岩壁,再緩緩爬降下來。一兩位不敢將身體往後仰,與石壁成直角下降的孩子,身體往往左右搖晃,在下面仰望的同學不禁一直提醒他,「腳打開,身體往後……。」不敢嘗試的女同學,老師不斷鼓勵她們「今年就要畢業了,再不上去可就沒有機會了!」終於全數完成了攀岩的壯舉。
「這面陡峭的岩壁,一直是龍洞孩子們的禁地,」張伯瑲指出。唯恐孩子攀爬失足,家長們一向不准孩子進入天然攀岩場。但是張伯瑲認為,藉著攀岩或浮潛,在海岸捕捉魚貝、採集石花菜與釣魚,原本就是本地居民的謀生技能,更應該教孩子們正確的觀念與技巧,讓他們安全地親近山海,而非恐懼地遠離。
就像中年級的釣魚課,學校教導孩子們一定要穿著救生衣、防滑鞋,因為這裡不時傳出釣客失足喪命的慘劇。今年3月,一位長年以捕魚和海釣為業的本地家長,就在攀爬岩石時意外摔落過世,令人不勝欷噓。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每年夏天,和美國小的海上浮潛畢業典禮,是孩子們最難忘也引以為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