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人民的生活日益進步,豐衣足食之餘,對生活的素質也日漸講求;人們在育樂上所支出的花費,佔生活費用的比例更是愈來愈高。青年學生的課外活動,不再以有了場地即告滿足,他們期望更周全的設備,更高雅的佈置,與更清新的情趣。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多年來一直以服務青年為工作要旨,他們在全台各地的風景名勝區,興建了許多的青年活動中心,每個場所都配合地形,加以精心設計,充分符合青年們的需要。德基山莊是本刊所作的這一系列報導之四。

德基山莊周圍皆是青山綠水,白色的杏桃花,在初春時節綻放得十分美麗。(李培徽)
盡攬山林之美
初春時節,走訪中部橫貫公路,特別是一番春臨人間的清新感受。經過春雨洗禮的山林,到處呈現一片青蔥的綠、深邃的綠。
車過東勢,已近傍晚時分,沿著大甲溪和群山往東行,就是中部橫貫公路的西段。只見左邊時而是突出的巨岩,時而是用白紙包裹著以防霜害的果樹;右邊是綠色的溪水,在清可見底的河道上,蜿蜒流過。遠山則被濃得化不開的暮靄山嵐所籠罩,像煞國畫中的潑墨山水。
車繼續東行,山勢愈來愈高,溪谷顯得愈來愈深,山谷中亦是團團霧氣,水流則不甘示弱地衝擊著谷中亂石。間或有座吊橋,聯絡著二山之間的交通。
過了谷關,氣象迥然不同。右邊是崇山峻嶺,山基盡是塊塊相鄰的巨岩,偶爾有山泉從岩石突出處瀉下,形成數處小瀑布。水流的聲音,給幽靜的山谷,添上幾許生趣。左邊則仍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濃霧低迴在谷中、在樹上。
回望來時路,已隱沒在群山中。經過峰迴路轉,和十數個山洞,卻見遠方燈火點點,在春寒料峭時節,為孤傲挺拔的群山,憑添不少暖意。那在迷霧中的燈火,是許多愛好自然的朋友,在勞累旅途中的休憩站——德基山莊。

德基山莊周圍皆是青山綠水,白色的杏桃花,在初春時節綻放得十分美麗。(李培徽)
燈火亮處是德基
車抵德基山莊,剛好入晚未久,雖然飄著濛濛細雨,四周的景物仍依稀可辨。停車場是山莊地勢最高的地方,從此向下俯瞰,山莊燈火通明,是一棟依地形而建的階梯式建築,臨湖而立。
從停車場順著台階往下走,欄杆旁盛開著棵棵雪白的杏桃花,在路燈照射與薄霧籠罩下,顯出矇矓的美。步下台階,往前大約三十公尺處就是山莊的交誼廳,廳門隨時敞開,歡迎到此活動的青年朋友。
走出交誼廳,向左轉,又是數十級台階,台階兩旁分立著各棟建築,這是整個山莊建築之間的唯一通道。交誼廳踏下數級台階,就是山莊的辦公室,辦公室的對面是二棟學員宿舍,再下數級台階,是廚房和餐廳,台階的盡頭,是一棟依湖而蓋的套房宿舍,也是山莊地勢最低的地方。
德基山莊之內,給人極其溫馨的感受。尤其是當來自全台各地的青年朋友,因參加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舉辦的自強活動而齊聚於此時,他們在山莊一起吃飯,一起遊戲,一起睡覺,從交誼廳到宿舍,從宿舍到餐廳,到處都充滿著年輕的歡聲笑語。他們在歡笑中入睡,然後又在歡笑中開始一天的活動。

曙光微露時,莊前小徑最適合偕伴散步。(李培徽)
詩情畫意滿山莊
寒暑假外的其他時間,德基山莊也提供給社會人士渡假,其中有不少新婚夫婦到此渡蜜月。山莊詩情畫意之美,總會給他們留下溫馨難忘的回憶。
德基山莊的前身,原是台灣電力公司興建德基電廠工程人員的宿舍,是以木材搭建的日式建築,座落在德基水庫南方,大壩的東南方,是眺望整個大壩的最佳地點。
民國六十六年二月,觀光局從電力公司處購得這些宿舍,交由救國團總團部使用。六十七年七月開始進行整修工作,每天至少動用四十多名工人,經過四個多月才大致完工。民國六十八年元旦正式啟用,至今已服務過數十萬的青年學生。
到這兒的人,總會被山莊優雅高尚的外貌所吸引,乳白色的屋頂,佐以橘黃色的屋簷,山莊內部裝潢也採相同配色,在一大片碧綠中,顯得格外美麗。負責設計整修的工程師張志雄說,這是為年輕人設計的顏色,可以顯出青年人的蓬勃朝氣。
張志雄回憶他第一眼看到德基山莊整修前的模樣時,真有不知從何下手之感。經過他和其他工程人員一再仔細地研究地形與房屋結構,逐步拆除不堪修整的房舍,敷整較好的部分,德基山莊才漸具雛型。

在山莊經過一夜的休息,參加自強活動的青年學生一大早就精神奕奕地出發了。(李培徽)
費用不多,功能卻大
在整修期間,德基山莊共花費新台幣八百多萬元,比起救國團在建築其他活動中心或山莊所投注的費用,可以說是相當少的,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張志雄說,德基山莊雖然是在有限的經費下修改成的,但它仍可充分發揮與其他活動中心一樣的功能——服務愛好自然的朋友。
整個山莊大約佔地三甲,目前在此負責管理山莊的曾營城,是救國團派至德基山莊的唯一正式工作人員,其辛勞可想而知。
到德基山莊參加自強活動的青年學生,都稱曾營城為「莊主」。平常日子對「莊主」而言,相當悠閒,但是在寒暑假救國團活動進行期間,一個人就忙不過來了。因此他的父母和兄弟全家都出動來協助他,山莊餐廳內的福利社,就是由曾營城的父母負責經營;救國團的義務幹部和工讀生也偶爾上山幫忙。
無論工作怎樣忙碌,曾營城從無怨言。他還不憚其煩地,儘量把山莊的設備,提供給社會大眾使用,尤其是做為公司、工廠開會講習的場所。

來自全台各地的青年學生,因參加救國團的活動而齊聚於德基山莊。(李培徽)
一位熱誠的莊主
曾營城從德基山莊整修時,就一直負責山莊的管理工作,二年來絲毫未減他服務的熱忱。在他還沒有加入德基山莊的工作前,他曾在合歡山上工讀,也曾參與救助過許多山難事件,而在民國六十年當選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他今年二十八歲,是一個憨厚、熱誠且幹勁十足的年輕人,他喜歡在實際的生活中體驗和學習,他說他希望今後能進一步擴大德基山莊的服務範圍,造福更多的年輕人。
山莊距武陵農場和梨山都很近,位於橫貫公路青山至梨山的中點,在海拔一、四五○公尺處,夏天氣溫大約在攝氏十七度左右。在七至九月間,附近山區還盛產水蜜桃、梨子和蘋果,是避暑的勝地。冬天的山莊,則是前往合歡山賞雪途中的最好休息中繼站。
德基山莊交通出入方便,可從台中搭公路局開往梨山的直達車,只需約三小時即可抵達。若在台灣東部,可從花蓮搭公路局開往台中的班車,或在宜蘭搭乘往梨山的車,沿途可享受橫貫公路兩旁的自然美景,和感懷先人胼手胝足開荒墾地的勞績,大約各需四小時,就可抵達德基山莊。

揚起團旗,精神煥發的青年學生,正整隊從德基山莊出發,參加越野健行。(李培徽)
難忘開飯的時刻
借宿德基山莊的人,都會懷念在那兒吃飯的時刻,餐廳大約有七十坪大,餐廳的後半部是廚房,設備新穎衛生。餐桌採活動型式,八人一桌,可同時容納二百四十人進餐。營養且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擺在擦得光亮的餐桌上,擴音器傳出陣陣輕音樂,在疲勞的活動後,能有如此的享受,真感覺滿足適意。
當參加活動的朋友們,在此享受美味的佳餚時,他們通常不知道這些飯菜都是工作人員辛苦從東勢運上山來的。在這兒吃飯,尤該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感念。曾營城的父親,每隔二天就下山採購一次,再用小貨車運上來。每天早上,當學員們還在睡夢中時,曾營城的父母親早已起床,開始為一天的民生問題忙碌了。
雖然飯菜來之不易,在德基山莊的伙食費卻不貴,早餐二十元,午餐和晚餐各四十元,學生還可享受一天六十元的優待。在這兒,因為人手有限,餐廳的規定是吃完飯後,學生們應順手收拾碗筷,一方面可減少廚房人手不足的困難,也可養成學生們自己動手的習慣。
恍若一個仙境
對許多人而言,住在德基山莊,是一個悠悠難忘的回憶。白天可登高眺望雄偉的水庫,水面上一片煙渺浩瀚,青山翠谷,山水相映,美景盡收眼底。夜晚當路燈全亮,懸掛在山中各處的麥克風傳出陣陣樂聲,德基山莊就好像是一個古老神話中的仙境;然而它卻有種種現代化的設備,供現代人使用。
山莊現有五十多間宿舍,開放給來此活動的青年朋友,可同時容納二百五十人左右。有半套房宿舍,內有衣櫥和書桌,二人一間,每晚一百八十元;也有團體房的通鋪,六至十人一間,每晚一百元。公共盥洗室和男女浴室,內部裝潢亦是以乳白色為主、橘黃色為輔,明淨而漂亮。
台階盡頭,地勢最低的套房宿舍,至今尚未對外開放,裡面設備較其他二棟宿舍考究,舖地氈,離湖最近,可臨窗觀賞水庫的景色。宿舍後面種有一排李子樹,開花時風景增色不少。
充分滿足旅人的需要
經過一天旅途的勞累,有豐富的餐飲,有舒服的熱水澡可洗,棉被乾淨、輕暖。晚間或斜躺在床上,看本喜愛的書,或傾聽窗外滴D夜雨,只覺種種塵慮盡散,能夠探觸到心靈中最幽深、隱秘的一面。
德基山莊所提供的溫暖、舒適、清靜、幽美的休憩環境,總能充分滿足疲累旅人的需要。它周圍環境的山光水色之美,亦讓人身心舒暢,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