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世界人口突破了五十億大關。
今年,中國的「龍年生龍子」熱潮,又將添加世界人口過多的隱憂。
值得玩味的是,在華人人口最密集的台灣地區和新加坡,卻有人口學家歡迎龍年到來。
龍在中國古老的神話中,一直是富貴吉祥的化身。
皇帝誕生時會「祥龍盤天」,他身上穿的是「龍袍」,坐的是「龍椅」,心情愉快叫「龍心大悅」,身體不好叫「龍體欠安」……。
各種牽強附會的聯想,即使在民智已開的今天,攀「龍」的心理,依然無法從中國人心中完全消除掉。
請媽祖庇祐生個龍子。新加坡「牛車水」內的天后宮一景。(鐘永和)
全世界的龍年
新加坡十一月中旬的街頭,依然燠熱,宛如台灣的盛夏。離舊曆年還有三個月,但是一家華人開的飯店門前,已經擺上兩隻色彩鮮豔的巨龍;書報攤上各式各樣的龍年年曆、黃曆,也無一不在提醒著路人——龍年到了。
儘管明知是迷信,對「望子成龍」的中國人來說,生兒育女總希望有個「好彩頭」。因此,「龍年到,龍年到,生個龍子懷裡抱」,對世界各地的華人,似乎都具吸引力。
在美國「生活」(Life)雜誌去年六月份的一篇報導中,就曾經指出,在美的華裔往往將不能生子視為一種「壓力」,因而借腹生子的風氣相當盛行。而從去年底,在華裔人口密集的南加州,借腹生子業務興隆,已一「腹」難求。
人口百分之七十六為華人的新加坡,有些私人醫院今年上半年的產房已告額滿。一位當地的律師半開玩笑地說:「李顯龍部長(李光耀總理之子)的名字中也有一個『龍』字,這對迷信的人來說,又增加一個生龍子的理由了!」
對中華民國的家庭計畫中心工作人員,「龍年」兩字更是入耳驚心,十二年前的「龍潮夢魘」彷彿又重現眼底。
請媽祖庇祐生個龍子。新加坡「牛車水」內的天后宮一景。(鐘永和)
過度宣導打草驚蛇?
民國六十五年,台灣地區一共有四十二萬四千個嬰兒出生,比前一年多出五萬六千人,較正常的成長率增加了卅倍,讓成立廿年的家計中心頭一次領教了「龍年」的威力。
雖然事後工作人員檢討,發覺民國六十五年以前的二次龍年(五十三年、四十一年),並沒有這麼明顯的嬰兒潮,因而推測:可能是民國六十五年時經濟不景氣,女工失業率激增,她們返鄉結婚生子,以致影響嬰兒出生率;也可能是家計中心的過度宣導起了副作用,使一些原本沒有打算生育的夫婦,卻因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反而提醒他們龍年到了,而產生生子的念頭。
因此,今年家計中心改採以靜制動的戰略,希望龍年悄悄溜過。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正博士表示,今年他們除了對政府官員的生肖做了一次統計,以證實出人頭地未必要屬龍,以打消民眾的迷信觀念,其餘宣傳都與平時一樣。
十二年一度的夢魘。(劉興欽繪)(鐘永和)
新、台兩地各持一說
對於這一次龍年的到來,他認為不必太擔心,不太可能再出現類似六十五年的情形。
因為根據風水先生的看法,今年的龍屬「土」,非大器之龍;或許會打消一些人生育的念頭;去年五月到十月間的結婚對數與前年比起來,也沒有顯著增加。
「年輕的一代由於教育程度提高,也比較不會受傳統迷信影響,盲目地跟著人家走」,張明正說。但隨即又加了一個補充,「可是,看到民眾對『大家樂』瘋狂的程度,實在又教我們很難對民智產生信心。」
對於今年是「土龍」的說法,在生肖對嬰兒出生率同樣有很大影響力的新加坡,卻另有一說。
「八」在廣東話的發音接近「發」,一九八八,自是加倍大「發」,加上是龍年,更是吉祥無比,可望有更多人在今年結婚,人口出生率也會增加。
而地狹人稠,一向以家庭計畫成果優異自豪的新加坡,居然對這種趨勢表示歡迎。
超低特價吸引「龍母」上門。
如果養得起,四個也可以?
所以有這樣大幅度的改變,主要是新加坡的人口已經到了「下一代無法取代上一代」的斷層危機。
根據貿易與工業部長李顯龍的說法,現在新加坡平均一個婦女只產一.七個孩子;也就是說,下一代只有四分之三對夫婦。這樣一來,人口會一代比一代減少,同時人口結構會產生老化現象。
「如果我們不扭轉這種趨勢,新加坡將只不過是個老人俱樂部,在星期六的上午,大家談的不是未來,而是過去」,李部長對於人口老化的危機表示憂慮。他同時預測,情況如果沒有改善,到了二○三○年,現在平均九個年輕人負擔一個老年人的情況,將變成二個年輕人來負擔。
其次,新加坡政府也擔心,出生率的下降將影響到未來推動經濟成長、以及鞏固國防最主要的人力資源。
因此,新加坡的人口政策丕變,宣傳的標語也從「兩個孩子恰恰好」,改為「至少兩個孩子,最好三個,養得起的話,四個更好」。
而根據新加坡政府的統計,在當地三種重要人種裡,華人是生育率降得最快的一群。前年每位馬來婦人平均生育二.○五人,每位印度婦人生育一.八九人,都差不多足夠替代上一輩;而華裔婦人只生一.二六人,離替代水平有一段距離。
算個命,龍年行大運。(鐘永和)
生肖與生育率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去年農曆新年演說中,就特別強調希望華人多生子女,以扭轉國家人口減少的趨勢。
「問題在華族,解決方法當然要從華族下手」,李顯龍也表示。
生肖,就被認為是對華人生育率深具影響的要素之一。
一九八六年,新加坡的結婚對數比八五年減少百分之十五,出生率也降低了百分之十;人口計畫局對於這空前的低出生率,一方面歸咎於單身貴族愈來愈多,以及經濟衰退,一些夫婦不願生子,增加家庭負擔(這點和國內說法剛好相反);一方面則認為是因在傳統的中國觀念裡,肖虎的孩子專權霸道,較難管教,所以華人不願意在虎年懷孕。
去年,生肖逢兔,華人相信兔年生的孩子性情較謙卑、溫和,而且體貼父母,加上景氣好轉,及政府鼓勵生育,新加坡家庭計畫單位初步統計,去年出生人口達四萬二千人,比前年多出百分之十。
一九八八,從目前的跡象看來,更可望「龍」威大發。
中午,經常有挺著大肚子的職業婦女,利用休息時間到「牛車水」一間已有一百卅年歷史的「天后宮」燒香,請媽祖保佑小孩平安出世。
訪問了幾個銀行主管,碰巧地,開門的年輕女秘書,五個中倒有三個是孕婦,主管笑著用廣東腔的華語說:「大家都想生龍『擠』(子)嘛!」
在鄉間,老一輩的傳統觀念,往往也會影響下一代的生育態度。(鐘永和)
台灣節育第一
在新加坡大學任教的一位人口專家表示,中國人「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在新加坡的西式教育下,已逐漸沖淡;但是,「傳宗接代」的觀念,在老一輩華人心目中依然有相當地位。過去由於政府不鼓勵多生育,產假津貼、所得稅寬減額、住宅優先權等優待措施,只有二個孩子的家庭可以享有,生了兩個女兒的夫婦,考慮到諸多「後遺症」,也不敢再嘗試生兒子。現在政府的政策轉變,一些「無後」的夫婦,又恢復了一線「生機」。
家庭計畫工作的成效,我國比新加坡猶有過之。去年,美國人口危機委員會做的一項統計中,我國在節育工作方面的努力被評為九十二分(滿分一百分),名列開發中國家第一,其次才是新加坡、南韓。
但是,這份在去年年底發佈的研究報告,卻無形中給家庭計畫工作人員帶來了亦喜亦憂的矛盾心理。喜的是辛苦有了代價,憂的是龍年到來,這個好不容易拿到的高分,會不會馬上有令人臉紅的轉變。
這時,卻也有人和新加坡一樣,喊出「歡迎龍年!」
國內上一波的龍子,班上同學比其他年級多了一成。
人口呈負成長
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統計,我國人口增加率正逐年遞減,人口結構也有老化的現象。
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正表示,七十四、七十五年出生人數比替代水平還少了四萬五千人,近繁殖率等於○.七(近繁殖率等於一,則人口穩定在不增不減的狀態);經建會站在人力資源的角度,歡迎龍年到來,希望多生一些龍子,以解決勞動力下降的危機,是可以理解的。
從人口結構來看,曾經擔任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所長、目前擔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孫得雄博士則認為,人口成長率太高,會造成「人口爆炸」的壓力,但是,下降太快,會產生青壯年在總人口比例中太低的現象,造成「人口斷層」的危機。
「依照現在逐年下降的程度,到了二○三○年,台灣的老人人口比例將提高到百分之十八,但是如果控制得不好,出生率降得太快,這一天會提早到來」,他表示,並不是不要減少人口,而是不要降得太快,以便有更充裕的時間,為老人問題做好準備工作。
「所以,假如今年出生的龍子不要像六十五年那麼多,只增加二、三萬,就很理想」,孫得雄說。
文化傳統影響生育
除了人力規劃單位和望子成「龍」的父母,對於十二年一度的龍年,最歡迎的,應是盼望財源滾滾的廠商。
結婚攝影禮服、孕婦服飾店、嬰兒用品店等相關行業,都磨拳擦掌,透過各種促銷手段,扮演「催生」的角色,希望托龍子的福,好好賺一筆。
僅僅一個龍年,卻牽扯許多人的喜怒哀樂,目前還在媽媽肚子裡的「龍胎」,大概不會想到。而更不會想到的是,他未來的路要比其他生肖的人坎坷,從未出生就得跟其他孩子爭床位,日後要在比別的年級多出近十個人的班級上課、升學多了好幾萬人競爭、進入就業市場時更可能「人浮於事」……。
儘管有許多例子可供借鏡,有許多情況料想得到,許多人也都瞭解,只不過還是想要個「龍子」或「龍女」。
新加坡伊莉莎白山醫院估計,龍年在該醫院出生的嬰兒將達五千人,比一九八六年多一倍。該院一位行政人員不禁感嘆:「文化與傳統對出生率的影響,實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