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長任內「樣樣都沒做夠」?
在政府官員中,連戰是最難得上報的首長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他不大接受記者採訪,另方面則是他很少應酬。他的機要秘書蔡政順形容他,有學者風範,對什麼事都要細讀資料、研究清楚,公文才肯批;每天親自看七份報紙,連地方版也不放過。「他覺得這些事比應酬重要,我們做秘書的只好拚命『擋』了,經常有些場合請他去,他推辭了,第二天翻開報紙一看,其他首長都去了」,蔡政順說。
綜觀連戰在交通部任內的作為,如鐵路地下化工程、建立全球航空網……等影響深遠的措施,雖不一定是他的原創構想,卻是他任內推動實施。連戰則自稱,在交通部任內「樣樣都沒做夠」。他表示,現在談交通建設,好像重點都在如何解決問題,其實交通建設應走在前面,帶動一個地方、一項產業的發展。
「請忘了我的出身背景!」
除了在交通部的作為,連戰此番被任命為行政院副院長,他的家世也再度成為話題。
連戰出身台南望族,祖父是「台灣通史」的作者連雅堂,父親連震東曾任內政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資政等職。
與其他「台籍菁英」不同,連戰雖為台灣省籍,出生地卻在大陸,母親且為北方人。連戰十歲以前的童年都在陝西西安度過,抗戰勝利後才返台。有人認為,連戰的「大陸經驗」加上「台籍背景」使他在政壇獨佔優勢。對於這一點,連戰十分不以為然。
「這怎麼說呢?」連戰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對於我的身世,我沒有意見,因為都是事實。但是,如果有人反過來說我有獨佔的『劣勢』,也可以呀!」
他表示,在他自己的從政過程中、在他用人的取捨之際,從未把省籍或家世列入考慮,也希望別人看他時不要念念不忘他的出身背景。「我們從事公職的,被人家注意的主要是工作成果,其他的例如是否長得漂亮、年不年輕、信不信教、男的或女的,應該不是大家考量的標準」,連戰說。在另一處,他「間接地」回答了政府用人的標準。
「有時新聞界簡直是製造業!」
他認為,任何一個上軌道的國家,都是集合眾人智慧、力量所形成的,「所謂『有容乃大』,絕對不能以經濟、種族、語言、地域、血統各方面來區分、排擠,造成人為的隔閡,進步才不會受到限制。」
「舉例來說,十八世紀美國人口才兩百多萬,但多少偉大的人物,如傑弗遜、法蘭克福、麥迪遜、亞當、馬歇爾……都出現了;同期的歐陸大約有二千萬人,卻沒出現這麼多人才,主要就是歐陸的封建體系限制人們的參與,只能從少數人去拔擢人才,如此人才少了,國家進步也慢了」,連戰指出。
出身政壇名門,與連戰有關的軼聞特別多,有個一直被津津樂道的傳聞是:連震東先生生前曾囑咐連戰,為官要如騎腳踏車——頭不斷地點、腳不停地踩。
談起此事,連戰臉上依舊帶著無奈,他表示,那大多是別人編出來的;「腳踏車哲學」更是無中生有的謠傳。
「不怕得罪人,有時候新聞界簡直是『製造業』」,連戰指出,他父親在世時,回家絕不談公事,遑論教授為官之道;一直到現在,家裡的規矩仍然是「公事不回家,問題不上床」。
為官之道如何?
「從事公職是榮譽,也是奉獻,沒有什麼官道不官道」,連戰認為,如果勉強要解釋,「道」可說是奉獻社會的一個途徑,和從商、教書一樣,「以這個觀點來看,在今日開放社會中,『道』是無限寬廣的。」他說。
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是連戰報效國家另一條「道」的開展。回顧以往在外交、黨務、交通等歷程,他的心情是:「每個階段都挺好玩的。」
展望今後,連戰說:「擔任副院長,輔助院長推動政務,與主持一個部會比起來,工作量似乎是少了,其實責任更重、壓力也更大了。」
如何因應?「和以前一樣,把握機會做事,盡其在我。」連戰的答覆很平常,但卻相當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