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大不同
「至於像是花生,台灣花生大多是剝殼吃,菲律賓則像早年的台灣一樣,習慣在花生外裹一層麵粉、用炸的,」桃園火車站前、「 牙姿亞薘」的老闆張桂銀說。1985年時開張,張桂銀原以販賣電話卡等商品為主,後來,本身喜歡吃零食的她在親自嘗試多種菲律賓零食之後,開始大量進口。與Bing Go相較,張桂銀更早就注意到部分台灣人會來店裡嘗鮮。「現在台灣顧客大概佔一成左右,但由於消費力高,台灣人購買金額和菲律賓人已慢慢拉近,」張桂銀說,跟Bing Go類似的是,許多來店裡買餅乾的台灣人,工作的場所都有菲律賓同事。他們在嚐過菲國同事帶來的零食後,覺得不錯,就會跟進購買。
今年一月起,張桂銀利用網路,經營線上的「菲國異國風情館」。這個購物網站除了介紹食品、飲料和其他菲律賓進口的生活用品外,也教人如何製作菲國料理。
截至目前為止,深具菲律賓當地特色的香蕉片是網站上最熱門的商品,小包40公克重、新台幣只要20元,大包165克賣45元。每個月僅此一項商品,營業額就高達新台幣15萬元。除了香蕉片,芒果乾等零嘴銷售量也不錯。
「試過就會喜歡,」張桂銀說,「接下來我還要引進馬來西亞咖啡等東南亞產品,一定會有銷路!」
菲律賓異國風情館網址:http://sh2.yahoo.edyna.com/kabayan/about.asp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

由信仰中心聖多福教堂為圓心,慢慢發展出生活和商業機能,在這片台北菲律賓區中,首開風氣之先的Bing Go生意永遠一枝獨秀。圖為週日下午做完彌撒,移工聚集在Bing Go前看電視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