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母親節這天,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吸引了大批民眾駐足。展場外的海報上印著巨幅的孔子畫像,上頭卻寫著一個特別的展名──「不太乖教育節」。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概念,完全符合我們不太乖的精神。」第一屆不太乖教育節創辦人蘇仰志說,教育不應該被侷限於一定的形式,還可以有更寬廣的想像空間;近年來各種創意教學、翻轉教室的概念逐漸推廣,因此激發他舉辦這場活動,讓志同道合的人們可以齊聚一堂,交流分享經驗。
教育可以不一樣
「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想像一下『樹』長什麼樣子?」從事藝術教育的蘇仰志在開幕致詞上說著,他隨即拿出一塊畫板,「請大家睜開眼睛,這畫板上的樹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一樣?」台下觀眾紛紛點頭,但為何每個人心中所想的樹都長得差不多?「這就是教育單一化的危機,我們都失去了觀察、創造的能力,只接受了別人告訴我們『樹應該長這樣』的觀念。」
不太乖教育節讓人反思,所謂的「乖小孩」與不愛讀書的「壞小孩」,真的能夠用考試分數來評判嗎?
另一方面,展場裡的一張巨型海報上,邀請民眾寫下心目中對老師的想像,貼在上頭的便條紙,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形容;老師,不一定就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樣貌。
現場請來台中一中的變性教師曾愷芯、走上街頭為學生示範思辨精神的大直高中黃益中老師,以及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如今是特教老師的曲智鑛,這些顛覆傳統形象的老師,現身說法,告訴大家:「路,不會只有一條;正確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在國文課本裡看見流行歌曲
隨著「翻轉教育」理念日漸被推廣,也有批評聲浪出現,因而引發一場教育界論戰,例如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便認為,傳統教育的優點,不應該被一股腦地翻轉過去。
遠離這場論戰的另一頭,許多老師仍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將傳統教育與創意結合,打造出別開生面的課堂面貌。
例如,走在任教於彰化縣鹿鳴國中已18年的楊志朗老師的教室外,常常會聽到裡面傳來師生合唱的聲音,這可不是音樂課,而是國文課。
「我是教國文的,所以學生國文念不好,我就特別生氣。」楊志朗說,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從1997年開始他嘗試把學生愛聽的流行歌曲帶進課堂。
「詩跟詞本來就是配合樂曲而創作的,用唱的方式最能夠貼近本意,同時也加深學生的印象。」楊志朗說,其實流行歌曲也是一種新詩,與古典詩詞有相似之處。
楊志朗以周杰倫的〈稻香〉對比沈復的〈兒時記趣〉;張秀卿的〈車站〉對比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穿越古今,抒發的情感一樣能夠引發共鳴。
寫作的方式其實也能相呼應,例如古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睹物思人的創作,在辛曉琪的〈味道〉,「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兩者表現出相同的思念,學生將兩者連結在一起,千年前的古詩也變得不陌生。
每上完一堂課,學生要當場寫作250字至600字的短文,訓練作文,同時加深印象,這樣的練習,讓楊志朗的學生在大考的作文題中,多年來都能維持好成績。
用青春打造教室裡的圖書館
教學勤奮的楊志朗獲獎無數,2014年又獲得教育部師鐸獎肯定。楊志朗說:「但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只是一個努力的老師。」
由於地處偏鄉,圖書資源匱乏,楊志朗每個月自掏腰包買書,「只要我覺得對學生有幫助、上課學過的作者的著作,我就買回來。」楊志朗說,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看見世界。經過14年的積累,教室後的小圖書館,已經有四千多冊的藏書。
為了讓學生能擺脫弱勢,楊志朗堅持將閱讀變成學生的習慣,他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畫,整合學生每天在學校的零碎時間,並定下具體的閱讀目標,早自習時間看英文繪本、雙語雜誌,上課前5分鐘讀散文,老師改考卷時讀課外讀物,午餐時間讀報,放學前則看雜誌或是教育類影片,一整天下來累積了不少閱讀量。
學生每讀完一本書,還要接受楊志朗的口頭測驗,「最後的兇手是誰?」「千里懷人,作者懷的是誰?」透過簡單的問答,驗證學生有確實讀書,也讓學生不敢馬虎應付。
在課堂上極為嚴格的楊志朗,放學後也不放鬆,凡是家境不好、放學後無法專心讀書的孩子,他就帶回家,親自督導,甚至還備有專門的書房、臥床、冷氣機,如果書讀得晚了,就在這過夜。
「這些不是我自掏腰包,都是我爸爸的心意。」楊志朗回憶剛任教那年,第一次進行家庭訪問時,發現有學生竟然只能趴在貨車用的輪胎上讀書寫功課,楊爸爸知道後非常捨不得,便請楊志朗帶家裡環境不好的小孩回家吃晚飯、陪他們讀書。而這些書房與家具,都是楊爸爸用自己的退休金替孩子準備的。「我們家以前也窮,連帶我去看醫生的錢都沒有,所以爸爸特別心疼弱勢的小孩。」
和其他創意教師親切活潑的形象大不相同,楊志朗的嚴格甚至有斯巴達式的風格。然而,學生並不因此而懼怕他,反而親暱地稱他為楊爸爸,甚至私底下替他安排慶生會,讓他驚喜萬分。楊志朗說:「付出了十多年,獲得的回報是孩子們無限的愛。」對未婚無子的楊志朗而言,學生就是他永遠的孩子。
宅老師,讓經典文學復活
和嚴肅的楊志朗不同,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陳巍仁助理教授,則自稱是「最宅的老師」。
年輕人常用「宅」來形容喜愛動漫、電玩的人,而站在陳巍仁研究室桌上的模型和公仔,說明了一切。不過除此之外,他的另一項喜好則是中華文化裡的經典文學,四書五經與各種章回小說,他都滾瓜爛熟。
這兩項興趣,在陳巍仁腦中竟然產生跨越時空的連結,而成為他課堂上最棒的教材。
「漫畫《海賊王》的第一幕,當主角魯夫從酒桶中蹦出來時,就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從石頭裡跳出來一樣。」陳巍仁接著說,主角魯夫的手臂可以伸縮自如,也對應了孫悟空的如意棒;漫畫裡,主角一行人踏上「偉大的航道」,一路尋找夥伴,朝著目標的寶藏前進,也和西天取經如出一轍。不止這樣,就連主角的全名蒙其(Monkey)‧魯夫也隱藏著猴子在其中。
台下學生聽得驚呼連連,原來平常愛看的《海賊王》,竟然跟老掉牙的《西遊記》有關係?「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陳巍仁說。
日本人對於《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充滿喜愛,以此為題材的小說、漫畫、電玩不計其數,但是能將《海賊王》解構還原,找出其中的西遊元素,陳巍仁還是第一人。
「經典文學的魅力在於,它經過歲月洗禮,在傳承之中不斷被修改、詮釋,而與時俱進,所以每個時代對於經典文學的意涵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的解讀。」陳巍仁說。
乾坤莫測的易經戀愛學
卸下「經典文學」的大帽子,學生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在其中找到樂趣,是陳巍仁最大的滿足。只要能夠找出經典文學與當代生活之間的連結,就能引發學生閱讀的動力。
即使是教授玄妙難明的《易經》,陳巍仁也有他的一套,讓學生恨不得立刻熟讀全書。
《易經》是古人用卦爻的方式,記錄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變化,利用八卦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這種智慧,經過數千年不斷的修正微調,即使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能夠活用。」陳巍仁說,大學生最難的必修課程是戀愛學分,若能活用《易經》的知識,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更能為自己創造有利的局勢。
「易經64卦,也代表人生的各種情勢,不論事業、愛情都關乎時機,若時機不對,努力也難奏效。」陳巍仁一番話,讓許多苦戀多年的學生茅塞頓開。「卦與卦之間都有互相對應、連動的關係,跟人與人之間一樣。」陳巍仁舉例,每個學生上課時,都會有習慣的座位,若是精神不濟時,只要換一個不同區塊的座位,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善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將古代經典作品帶入學生的生命裡,經典文學也不斷被重新理解。這樣的努力,換來每學期數百人搶著選修的驚人成績。為此,陳巍仁也不停在跟隨年輕人的腳步,看最新的漫畫、電影和偶像劇,這些娛樂反而成為他工作的一部分。
教育的路,愈走愈寬廣
隨著網路與資訊技術的進步,知識的傳達可以在各種場域發生,教育的定義也更加寬廣。
無論是透過網路自學、在家教育或是正規教育體制,背後都有著相同的用心:讓孩子懂得更多,看得更遠。
生命中的許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教育也沒有非得如何的標準作法,有教無類,多元開放,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教材,等待被發掘。在台灣,還有更多這樣的超級教師,正在各個角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不太乖教育節,跳脫傳統框架, 呈現多種不同的教育面貌。 (莊坤儒攝)

乖與不乖,由誰來定義?不太乖教育節提供一 個反思教育現況的機會,也讓民眾接觸看見更 多創新教學方式。

國語課本加進設計元素, 也能展現出如繪本般的藝術感。(莊坤儒攝)

國語課本加進設計元素,也能展現出如繪本般的藝術感。

會念書的學生就是好學生? 教育的路不只一條,正確答案 也不會只有一個。(莊坤儒攝)

運動與閱讀都是多元教育的重要環節, 教室外的天空更加寬闊。

運動與閱讀都是多元教育的重要環節, 教室外的天空更加寬闊。

透過教育累積學生的實力, 才能迎向畢業後的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