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德翟大陸
編輯先生:
自民國六十六年起,本人即為光華的讀者,現身居國外,貴刊更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閱畢七十二年十一月號中「形式背後自有深情深義——藉歡度國慶為我們的國家打氣」一文,深為感動。老實說,本以為此專題不過是個應景式的報導,沒有想到其中注有深摯的感情,文內精神掌握適切,不落俗套,絕非一般圖、文資料大堆砌的集錦式報導所能相比。
有關貴刊近期重申並未參加金鼎獎角逐一事,個人認為,貴刊無論取材、編排、圖片、印刷……等均屬一流,國內有此高水準雜誌,不僅是貴刊同仁的光榮,亦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是否角逐金鼎獎已不再重要,相信多數讀者亦有同感。
敬祝編安
文.加拿大蔣宏熾
敬啟者:
本人一直都希望能多閱讀國內出版的書籍,可是卻有實際上的困難。因為外幣匯兌常有變動,很難每次都寄足書款。就算寄足,書局也未必有貨。
還有,臺灣的出版社不為讀者購買其他出版社的書籍,若讀者想買十家出版社的書,便得寫十封信,買十張銀行匯票才行。看了光華元月號的兩篇文章(一是七二年金鼎獎,二是幼獅少年與龍龍月刊),又勾起了我的購書欲,我有三個問題在此向貴刊請教:
一、貴社是否設有「海外讀者郵購專戶」,專為讀者買書、寄書?
二、若貴社沒有,可否告之有那家出版社或書商有這項服務?
三、貴社可否為讀者代購新聞局出版的圖書目錄?
編按(一):本社因人少事繁,目前無法為讀者提供購書、寄書服務,敬請原諒。
(二)據本社瞭解,目前國內尚無專為海外同胞購書的單位,若海外讀者有意購買某書,目前仍得向出版該書的書局或出版社洽購。
(三)行政院新聞局舉辦「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全國圖書展覽」後,尚存少量書目,決定勻出部份,免費提供國內外讀者,做為選購圖書的參考。數量不多,送完為止。有意索取者,來函請寄臺北市忠孝東路一段三號新聞局出版處收。
另該項圖書目錄新聞局業已交「學生英文雜誌社」承印,改裝為一套兩冊,每套酌收工本費新臺幣九十元。新聞局的圖書目錄若已送完,讀者亦可逕向學生英文雜誌社購買,該社地址為: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265巷22弄3號。
文.美國陳鈴
編輯先生:
我看光華三年多了,對於貴刊編輯認真敬業的態度十分佩服。光華成功之處,在於對各專題均能深入報導。更可貴的是,我覺得貴刊並不以現狀為滿足,不斷地求進步。今天我也是本著這個求好的心理,提供一點建議,希望能被採納。
在海外多年最感不便的,便是不知如何選購國內出版的好書,如貴刊能介紹一些好書,並註明郵購辦法及金額,不僅替國內出版界打開一個新市場,同時也提供海外遊子許多便利。也許貴刊礙於目前人員編制,無法增闢單元,那麼在「文摘」中摘錄一些好的書評,也不失為可行之道。
敬祝編安
編按:本刊目前確實無力再闢一新書介紹單元,「文摘」中刊出的好文章,皆已註明作者與出處,應可提供讀者作為選書、購書的參考。
此外,國內一些出版社正打算聯合在本刊刊登新書出版廣告,讀者可以在其中尋覓中意書刊,並向各出版單位洽購。
文.臺南李政達
編輯先生:
想說幾句讚美的話,但已有許多讀者說過了。在此想提供一些建議給貴刊做參考:
一、希望能再多增加一些篇幅。我以為一本雜誌的內容應不斷求其充實豐富。若頁數增加而致不敷成本的話,亦可提高售價平衡。相信只要雜誌本身的品質好,調整些微售價,應不致影響銷路。
二、光華給我一種感覺,就是它報導的內容都太美好了。臺灣真的如此「完美」嗎?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我們去檢討、改進的呢?貴刊報導的角度是否應再多元化一點?
三、希望貴刊能在「大專院校系列報導」中,也介紹一些優秀的軍事學校。好讓高中畢業生瞭解除了大學外,也有其他升學及報國的機會。
祝進步
編按:首先謝謝您的熱心建議。
(一)本刊的發行遍及海內外,而郵寄海外的航空郵資高昂(目前一本寄往美國的航空郵費為91元),是我們不能輕易增加篇幅的主要原因,因此唯有著眼在「質」的提昇上,期能不斷精益求精。
但是,由於我們常接到讀者要求增加篇幅的信件,因此已將本刊分為國內、外版,國內版因不受郵資影響,篇幅已有增加,本期國內版即增為136頁,單元亦增加不少,相信您已看到。
(二)光華的報導,一向以公正、客觀、翔實、深入為原則,因此我們不僅報導好的一面,有問題我們也一樣反應,並且訪問有關的學者專家,提出積極的建議。例如我們曾作過:公教人員待遇、警察、黑官、交通、攤販、環境保護、水患,以及目前我國經濟面臨轉型期所遭遇的種種問題……的報導。上期有一篇有關臺北美術館的文章,也中肯地提出該館「軟體不足」及一些管理上的缺失,並試提改進建議,希望您能撥冗一閱。
(三)有關各軍校的報導,本刊曾在七十年介紹過中正預校、政戰學校、中正理工學院,日後也會陸續做此類報導,敬請期待。
文.象牙海岸陳泉生
自立先生大鑒:
光華的報導圖文並茂、翔實有深度,且具有三種雙語文版本,非常符合海外同胞的需求。美中不足的是,沒有中法文版,是否可以增加?另外貴刊讀者來函、文摘都只有中文,人物專訪有時也只有中文,希望以後都有外文翻譯。
敬祝編安
編按:本刊曾接獲許多讀者來信,希望能增加中法文版,但因目前欠缺發行經費與翻譯人才,短期內尚難實現。但我們會鄭重列入考慮,並設法克服困難,早日推動實行。
至於有些單元沒有外文翻譯,是因篇幅有限,翻譯人手也不足,以及「文摘」內的文章多屬創作性的,文筆優美,以中文讀來頗具欣賞價值,但不見得能翻得出來,因此只好作些取捨。
文.日本畢春玉
編輯先生:
每次閱讀光華,都能深深體會你們所付出的心血。貴刊的報導深入淺出,每篇讀來都收穫良多,尤其在「文摘」單元,更可讀到很多精彩的好文章。
我有一個建議提供給貴社參考,就是貴刊曾多次刊出「海外報導」,但內容多偏重於我國農漁技團在海外工作的情形,對華僑社會卻未採訪。希望貴刊也能做海外華僑生活的報導,讓他們也能體會到國內同胞的關懷。我想這不僅可以激起海外同胞的愛國意識,也可溝通海內外同胞的情感。
祝進步
編按:到海外採訪報導華僑、留學生的生活與成就,正是本刊一直希望做的。近年來,也有很多讀者來信提及此事,但是由於經費的侷限,在短期內尚無法達成,還請讀者原諒。
文.加拿大朱翔
編輯先生:
貴刊素以擔任海內外溝通的橋樑自許。既然如此,則宜對海外情況有所瞭解。我建議貴刊不妨派人員赴外採訪,以求深入瞭解彼邦的情況與當地僑情。否則只將自己關在辦公室中搜索枯腸,寫出來的報導想必多少會有「閉門造車」之嫌吧?!
編按:本刊的每篇報導,無論國內或國外,除事先蒐集資料外,都派遣文字及攝影人員親往採訪,務求報導內容深入、翔實,實並無「閉門造車」之事。
目前之所以無法派員赴國外廣作採訪報導,實係經費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