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昇國家競爭力運動的內涵。
經濟部長王志剛上任後,以「行銷大師」的姿態推銷「投資台灣」方案,成績斐然。不過亮麗的帳面背後,倚恃的是積極求成效的強勢決心。以下便是專訪內容:
問:部長為何此時會提出「投資台灣」?具體內容有哪些?
答:台灣的經濟從去年開始,就出現衰退的跡象,整體的投資成長率趨於和緩,貿易甚至出現負成長,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同時,失業率也逐漸走高,這些都是警訊。反觀對外投資,尤其是對大陸的投資,始終保持相當的熱度。因此我們覺得經濟先要「固本」,先讓國內的經濟景氣振興起來,行有餘力,才能進行對外投資。所以我和工商界的一些朋友,像高清愿先生等,都大聲倡導「投資台灣」運動。
「招商」為當務之急
事實上,我上任之後,就很積極地跟工商界接觸,工商界朋友原本打算到外面、到大陸去投資的,我們現在都盡量鼓勵他改在國內投資。經過這段期間的努力,發現一般廠商對國內投資的興趣很高,很多人都承諾了相當的投資金額。譬如遠東徐旭東先生承諾兩百億,而現在第一期的六抳鶠A很快就要進行投資了。這種承諾的投資案累積起來,大概有二千多億。當然這二千多億不是都能夠馬上實現,不過我們會把它們列管,逐案的追蹤考核。
另外根據主計處的統計資料,每一年的投資金額,如果能夠比去年增加八百億,那經濟成長率就可以增加一個百分點。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可能低於百分之六,這是大家很擔憂的,我想如果投資持續增加的話,就能讓經濟成長率再度回升,希望在明年就可以看出成效。
除了鼓勵國人在台灣投資外,我們也盡量多吸引外商。譬如以前的投資業務處,花了很多時間帶廠商到外面去投資,變成了「對外投資處」,我跟投資業務處講,你們應該要改名叫「招商局」才對,多招外商到台灣來投資。現在他們已經有很積極的作為。
專案專人,不容推拖
當然要在台灣進行投資的話,政府責無旁貸,必須要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因此我們成立了好幾個專案小組,針對幾項重要問題,我們每週檢討一次進度。每一個重要投資案,都要求業務主辦單位工業局提出報告,看現在的進度怎麼樣,下禮拜可以做哪些事情,到了下禮拜,又檢討成果,一件一件逐案的推動。很多延宕多年的投資案,像台泥案等等,就這樣獲得了解決。
還有「工商綜合區」,它是振興景氣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十二項重大建設之一。但它涉及到很多地目變更、土地提撥等棘手的問題,過去兩年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後來我們成立了專案小組,將每個申請案逐案加以檢討、每個案件都指派專人負責。經過這樣毫不放鬆的努力,目前有六、七個案子陸陸續續推出了。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案子,就是在中壢,將有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面積達怳迨蔔慼A總投資金額高達一百五抳鶗炙k。
除此之外,民營電廠也屬於重大投資案,動不動就是一、二百億的投資,我們也成立專案小組,每週檢討進度。現在第一家民營電廠──台塑的麥寮電廠,預計在十一月份左右,就可以安裝鍋爐。
當然政府解決困難並不是解決這個個案而已,而是其他公司也能比照。在這方面我們要考慮到整個的公平性,而且環保也要重視。並不能為了吸引投資,而犧牲了社會的公平性、犧牲了生態環境。
只租不賣,「炒作者」止步!
另外一個重要項目,尤其是中小企業,最容易遭遇的投資障礙,就是土地的取得問題。因此我們要求台糖公司研究,將它的土地適度釋出。預計有一萬零四百公頃的土地,可以依「只租不售」的方式,提供給民間企業,作為工廠,或是文教、環保設施等用途。
台糖現在撥出一萬多公頃的土地,這是非常非常龐大的一個數量,因為從民國三十九年到今天,我們工業局所開發出來的工業區,總面積也不過才一萬兩千公頃,現在台糖一下子釋出了一萬零四百公頃,相當於歷年來工業區所開發的總數。
問:有人反映,台糖如果變更地目為工業區,再以工業區的公告地價來算租金,對中小企業來說,成本恐怕還是太高?
答:這些技術問題,還在廣徵大家的意見,沒有定案。台糖現在也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在研究。
我覺得台糖土地這次釋出最大的意義,是採取「只租不售」的方式,這個對企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大大降低土地取得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可以遏止「藉投資之名,行炒作之實」的不當行為。在只租不售原則下,大企業要佔地不容易,因為你租來的土地總不能空在那個地方啊,不能閒置囤積。
中央地方,面對面溝通
李總統最近指示,要在六個月內解決所有投資的問題,我想主要就是指這些。為了加快進度,我最近又特別邀集了內政部、環保署、農委會、台灣省的副省長、省住都局、建設廳、警政署等等,組成跨部會、跨層級的專案小組,每週聚會一次。這個專案小組是以各縣市為單位,我們先分析台灣省各縣市,哪個縣市有多少重大投資案是目前有困難的,然後我們就一個個解決。
譬如明天(怳諲十二日)是我們第一次把個案拿出來討論,針對的是重大投資案最多的桃園縣;除了中央相關的各部會外,我們還把桃園縣縣長給請來,和桃園縣政府跟投資、土地相關的單位,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我相信透過這種「面對面」、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一起溝通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公文的流程,地方政府也會樂意的;可以解決地方的就業問題、增加稅收、促進繁榮,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好處,等於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做服務一樣。這就是所謂「單一窗口」的方式。
不可能「政經分離」
問:推動「投資台灣」的同時,是不是意味著要緊縮對外投資?
答:我想可以分兩個部份來說。第一是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投資。目前我們有所謂「南向」政策,還是持續在進行。有互補性的、在台灣已經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我們還是鼓勵南向的。至於說比較不具互補性的,政府不是那麼鼓勵,但原則上我們也不禁止。
至於對大陸投資,我們要了解,對大陸的經貿政策是以大陸政策為主軸,兩岸之間的關係,一定影響到我們對大陸經貿政策開放的程度。中共到今天為止,仍然不願意跟我們談,連溝通協商的管道都沒有,這樣以投資來講的話,安全性堪慮。
所以現在我們對大陸投資,會要求廠商採取審慎的態度。所謂審慎,原則上就是說,對大陸投資有所謂「許可」類、「禁止」類,及「專案審查」類。許可類依然是許可的,禁止類依然是禁止的,但是專案審查類,現在會採取比較嚴格的方式。
所謂赴大陸的「專案審查」類,就是「原則禁止,例外許可」。那在什麼情況下才許可呢?基本上是有益於國家安全跟經濟發展的。以現在兩岸關係不理想的情況,在中小企業方面,它在台灣發展困難,目前我們並不禁止赴大陸投資;但如果大企業、重要產業、基礎建設投資等,一個一個都跟著去了,這對國家發展是不利的,我們目前必須採取比較緊縮的措施。不過隨著兩岸的關係變化,如果將來改善了,情況又會不同,這都是具有彈性的。
總體利益為優先
問:目前經建會推動的「亞太營運中心」,是以台灣為中心輻輳出去,而「投資台灣」卻有收回來的感覺,與台商的國際化、自由化方向,會不會有所牴觸?
答:應該不會。亞太營運中心基本上是由法規制度面著手,盡量予以鬆綁,自由化、國際化,營造好的投資環境,希望藉此吸引一些國際知名的廠商。而現在「投資台灣」,是鼓勵廠商多以實際行動進行投資。要把台灣的經濟帶動起來,才有能力去國際化嘛,是不是?這不衝突的。
如果今天的國內投資意願變得很低落,失業率變得很高,工業生產指數下滑,貿易下滑,又怎麼國際化?那經濟就垮了嘛。現在等於是一個「固本培元」的工作。
問:不過,總體跟個體利益之間還是會有一些拉鋸?
答:當然,我想站在一個政府立場,是以總體利益為優先,如果要讓每一個個體利益都獲得最大滿足的話,最後犧牲的一定是總體利益。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很高興。但我們總是兼顧到廠商個別的需要及總體利益。
因此,為了提振投資,國內的需求也是很重要,要刺激國人的購買意願。所以現在經濟部商業司,有一個全套的商業現代化方案,要提供最好的購物環境、購物氣氛,刺激消費者。這些環節我們都有考慮的。
沒有悲觀的權利
問:目前許多重大投資案都卡在環保上,您剛才提到的台泥案,雖然已作成「復工」的決議,但迄今仍因民眾抗爭而動彈不得,您認為有什麼較好的解決方法?
答:環保抗爭是台灣的一個很大問題,當然環保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環保,我們的後代子子孫孫可能連個生存的空間都沒有。但環保的抗爭應該要理性。最重要的,應該有一個很客觀的機構或是團體,作出來的種種的評估,能夠讓大家所信服。現在是有「環境影響評估法」,但環境影響評估做出來,民眾也不能接受,使公信力受損。還有環評委員的遴選辦法,一年八個月還卡在省政府、省議會出不來,這方面都有待加強。
另方面來說,一旦發生了環保損害的話,要有一個客觀的單位,能夠做出公正的裁奪;裁決出結果的話,民眾也應該要接受它。目前碰到任何問題,大家都是漫天喊價,討價還價,這樣每次事件,都是一個獨立事件,耗用了太多的成本。結果造成了政府與民眾之間、工商界和民眾之間的問題。也使很多廠商不敢在台灣投資。如果將來廠商都不敢在台灣投資的話,那台灣就沒有經濟;台灣沒有經濟,台灣就完了。這個問題能解決的話,台灣才能真正做到長治久安。
問:您對這個樂觀嗎?
答:我沒有樂不樂觀的問題。我會努力做。我覺得台灣當前的環境,任何事情都是滿困難的,但是要解決。如果不能解決的話,台灣的前途是堪憂的。所以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利,大家要一起努力。
p.94
個性急、講求實效的經濟部長王志剛,已將「投資台灣」方案大力推動上路。(薛繼光攝)
p.96
提升國家競爭力運動的內涵
(圖表•蔡智本)
p.97
投資率曲線圖
民營企業的機械設備投資(按價格)
民間固定投資年增率(按1991年價格)
(資料來源:主計處•圖表:蔡智本)
p.98
(右)萬商雲集,近悅遠來,經濟活力是台灣的生命線。(邱瑞金攝)

投資率曲線圖。

(右)萬商雲集,近悅遠來,經濟活力是台灣的生命線。(邱瑞金攝)(邱瑞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