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人在遭逢挫敗之際,都會設法想出一套自我排解的人生哲學,使自己能面對現實,克服橫逆,堅強地走人生的道路。影視紅星龍君兒在事業不順、婚姻破裂時,從親近藝術找到一條快樂的人生之路。她希望有人能和她一樣,因接觸藝術而悟出自處之道;也想為藝術家出點力,作為他們與顧客間的橋樑,於是她著意營造了一個欣賞藝品、討論藝術的良好環境——藝術家小木屋。
「藝術家小木屋」內,燈光柔和,音樂悠揚,散發著溫馨的氣氛。置身其中的人們,有的正欣賞藝品,一副不為外界事物所動的專注模樣;有的三三兩兩圍坐一桌,啜著飲料,並不時指指點點,討論店中某個藝品;還有人架起畫布,當眾揮毫。這些藝術的愛好者——包括藝術工作者和顧客,就在這裏聚會,交換意見及交流情感。
這家六月一日才開幕的藝廊,全採木料裝潢,並保持原木色彩。粗獷的佈置,出自主人的巧思,她刻意營造一個樸實、舒適、平易近人的環境。
從小木屋展售的藝品,也可看出主人的用心。它展售的種類有:木雕、陶藝、畫作及民俗藝品。一般藝廊都以舉辦個展為主,必須有一系列作品,並具相當知名度的作者,才有展售機會。而藝術家小木屋則展售許多作者——多數是未成名藝術工作者的作品,提供他們一個發表的園地。
這個有心做為藝術家與顧客間橋樑的人,是影視明星龍君兒,她對藝術有一番執著愛好的深情。

小木屋外的雅座,情調絕佳,是乘涼、談心的好地方。龍君兒正與影星張國柱對坐聊天。(曉陽)
從接觸藝術悟出不少哲理
又濃又黑的眉毛,靈活的大眼,微翹的鼻頭,及略微嫌厚的雙唇,在影劇圈中,龍君兒不算豔冠群芳。但她輕柔、低沉的語聲,輕顰淺笑,另有一股自足、迷人的丰采。她的滿足來自對生命的熱愛,而這份熱愛則與藝術有著不解之緣。
她說:「剛開始欣賞藝術品時,我只是被它們外在的形貌所吸引,但後來我逐漸能體會作者的用心,瞭解其中涵蘊的精神,並深深愛上它們。……藝術品原本是無生命的物品,經過藝術工作者的苦心經營,灌注了技巧、思想、意念和感情之後,散發出光與熱,呈現出一種有情的魅力,令我感動,也令我欽佩創作者的執著與付出。無生命的藝術品,也就這樣變得有生命了。這使我有了一番領會,人生許多事物是不是也可以創作藝術的心境去處理?如果我也肯像藝術家那樣的用心與付出,我是不是也能成就一些令人感動的事物?我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因此發出光、熱,去照耀、溫暖他人?如果能夠這樣,生命將何其豐美和有價值!從此,我生命的領域有了擴展和扎根的方向。」
有了這番領會之後,她的心境豁達起來,不僅能盡情享受生命,意氣風發地面對成功和幸福,也懂得品嘗挫敗和苦澀的滋味。她說:「我從不後悔過去做的事。在人生旅途中,我認真活過了,也體會到酸、甜、苦、辣各種滋味,生命就逐漸豐實起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有了這種想法,在順境中,她坦然接受,並感謝命運之神的仁慈;遭逢逆境,她也能平心面對挫折,並用一種嚴肅、虔誠的心,咀嚼苦澀,藉此成長、成熟。
平常,她喜歡率性而行,但以不傷害別人為原則。原因很簡單——傷害了別人,自己於心不安,自然也不會快樂。她的「任性」也表現在許多日常小事上。
例如:做陶藝應避免將空氣包進陶土裡,但龍君兒學做陶藝時,不理會這些,她隨興之所至,任意為之,不願囿於任何規則。在行家眼裡,她的作品也許技巧不夠,但她自得其樂。
她的化妝也「很有個性」——隨意在眼睛上方,塗抹兩道又藍又粗的眼影,也不在乎是否塗得均勻,化妝時甚至不用鏡子。有時,她只在腮邊塗兩個淡淡的紅點,一如可愛的洋娃娃。她常騎著單車,四處兜風,一點沒有明星派頭,對別人的指指點點也毫不在意。
她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利用拍戲餘暇,學攝影、學陶藝、看畫、逛藝廊、收集民俗藝品,將生活安排得很充實。然而,龍君兒並不想成就什麼事業,她形容自己「沒有進取心,十分容易滿足」,因為她能細心體會生命中的每一過程,故並不很在乎結果。

輕顰淺笑,龍君兒有股迷人的豐採。(曉陽)
無心插柳柳成蔭
或許正因為不重視結果,所以龍君兒反而能毫無罣礙地體會學習的樂趣,甚至進而有意想不到的好成績。因此,雖然是「無心插柳」,但她的多才多藝仍在影劇圈內有名。她的攝影作品曾多次得獎,文筆頗佳,陶藝做得不錯,對藝術也有相當的鑑賞力。
從現在龍君兒開闊的胸襟,快樂、開朗的生活態度,很難想像她的過去是苦澀多於甜美的。她本名陳美佈,自小就是個詩情畫意、多愁善感的女孩。高中畢業時,碰巧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在台招考演員,她抱著玩票的心情報考,結果以外形秀麗獲選。幻想著絢爛的明星夢,她隻身到香港打天下。但她的星路並不平順,在港兩年,只拍了一部戲。不久之後,她退出影壇,嫁做商人婦。然而,她的婚姻生活也不美滿,兩年後,她帶著一個女兒離了婚。
身為人母後,龍君兒不能像少女時代凡事靠父母庇蔭,必須負起撫養女兒的責任。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她復出影壇,拚命接戲賺錢。而她的星運竟也就此好轉,片約一部接著一部。那時動作片當道,她拍了很多武打戲,贏得了「龍大俠」的稱號。從此,她在影壇有了一席之地,物質生活也富裕了。
但是,龍君兒並不快樂。對一個感情纖細敏銳的女子來說,拍戲已變為謀生的方式,遂變得十分無趣。當時常感心靈空虛、寂寞的她,猶如飄流在水中,總想抓一根浮木來依附。這浮木,她以愛情充之,但愛情真是浮木,毫無道理可講,耕耘與收穫似乎也往往不成比率。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波折,令龍君兒失意、痛苦,心靈疲憊不堪。
當名利與愛情均被看透之時,她的心思有一陣子在真空狀態。她渴望追求什麼,卻又找不著具體的目標。而她就在這時,與藝術重續前緣。
故事的開端要溯自十年前。龍君兒的父親是個醫生,他曾為一個老雕刻師治病,後來那個老雕師送了他幾個木雕以示謝意。當時,龍君兒正因星夢難圓,失意地自港返國,一見木雕,立刻被它們樸拙的色彩與造型所吸引。她不但要求父親將木雕送給她,還曾刻意尋訪那個老雕師,可惜老雕師遷居了。

龍君兒和女兒安吉。(曉陽)
常存赤子之心
十年來,幾番人事滄桑,龍君兒始終收藏著這些木雕。每當心情淒苦,她就拿出木雕把玩,每一次她都能從木雕上體會到更多的東西,也更加深一層感動。因此,如前所述,她悟出了不少道理,開闊了心靈的視界,也因此愈來愈愛生命。這些年來,她認真地活著,雖不積極爭取演出機會,但她在拍每一部戲時,都是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以赴。
在能夠以開闊豁達的胸懷面對一切時,龍君兒覺得自己懂得往深處去思考,於是更能體會作者的用心,洞悉作品的精髓,因此也更愛藝術。她以藝術充實生活,雖然處在五光十色的電影圈中,仍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去年底,她偶然在一家藝廊發現了熟悉的木雕,就像得到失散多年老友的信息,她迫不及待地打聽那個老雕師的住處,並按址尋訪。那個老雕師名叫鄭東泰,今年已六十多歲,做了大半輩子的木雕外銷生意,卻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藝術家,因為藝術家生活多清苦,他寧可屈身為工匠。
多年來與藝術界人士接觸的經驗,龍君兒瞭解,許多未成名的藝術家都是寂寞的,作品沒有受到肯定,連找個發表、展售的地方都不容易,物質生活更是清苦。她很早就有為藝術家做點事的想法,在見到鄭東泰後,她像見到一位才情被埋沒的老友,忽然有個強烈的慾望——開家藝廊,將這些作品推介給國人,她要做為藝術家(特別是未成名的藝術家)與顧客間的橋樑。

關勇和龍君兒不但是事業上的好搭檔,也是情感上的伴侶。(曉陽)
糊塗俠女開藝廊
龍君兒是個說做就做的人。藝術家小木屋在上個月正式開幕,並展售不少鄭東泰的作品。可是頭腦簡單、「只重過程,不計結果」的龍君兒,向來搞不清楚一家店要那些開支,及應該如何維持生存。開幕好幾天後,有人問她:「妳店裏又是冷氣,又全靠燈泡照明,電費開支不小吧?」她才恍然大悟,驚呼:「還要繳電費啊!」
幸好,小木屋還有個頭腦清楚的股東——關勇。關勇是個演技派演員。在螢光幕上,龍君兒多扮演一本正經的淑女或武功高強的大俠,關勇則常飾演逗趣的喜劇人物。私底下,兩人的角色卻是對調的——龍君兒大而化之、滿腦子理想,關勇沉著冷靜、心思細密、很懂得開源節流。
小木屋內供應飲料,為了避免人們把這裏當冷飲店,也想增加一點收入,關勇把飲料的售價定得頗高——一瓶可樂六十元,一瓶啤酒八十元。藝術家多愛小木屋的環境、氣氛,喜歡在裏面聊天喝酒,但他們的經濟情況多不很寬裕,衡量店中昂貴的收費,往往無法喝得盡興。龍君兒每覺不忍,總是趁關勇不備,偷偷倒酒請他們喝。有些大口喝酒的藝術家,往往一喝就是整打啤酒,留下一筆爛帳,害得關勇結算到深夜兩三點,還是沒搞清存貨與收入為何相差那麼遠?
有朋友來捧場,龍君兒一高興,又會問關勇:「我們今天請客好不好?」有時客人來多了,滿室嘈雜,破壞了小木屋的祥和氣氛,她也會嫌煩,提議:「我們今天不要做生意好不好?」幾乎每當生意好時,她就想關店休息,搞得關勇好氣又好笑。

關勇經常坐鎮在店裏,有時還充當服務生。(曉陽)
胸無大志,隨遇而安
龍君兒口中的「生意人」關勇,總會及時把她拉回現實,對她「曉以大義」:「我們雖然不想藉這間店牟利,但至少要能收支平衡。先維持生存,才能談理想。」他們是對很好的搭檔,不僅是生意上的夥伴,也是情感上的伴侶。但由於雙方都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使他們對再婚的態度極為慎重,暫不急著步入禮堂。
今年三十二歲的龍君兒,很難得地板起面孔,一本正經地發表對未來的展望。她說:「三十二歲的女人應比二十歲的女人,為自己的行為負更多的責任。所以,我未來的作為,應該像個成熟女人。在影劇方面,要追求更有內涵的突破……」
講到這裡,她已忍俊不住地笑了出來,又回復一貫不在乎的神情:「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也不想強迫自己依一定的模式生活。但我常會找機會提醒自己:龍君兒,你應該這樣……。至於未來的我,到底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確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對藝術的喜好和支持將永不改變,因為它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小木屋內一角,有舒適的座椅和各種展售藝品。(曉陽)
現在只是一個起步
上個月中,龍君兒還抽空到尼泊爾拍攝攝影專集。專集中,她除了擔任模特兒,也是攝影者,將收錄她自己的作品。
今後,龍君兒仍將利用拍片餘暇,不斷與藝術家接觸,補充店裏的作品,並抽空到店裏招呼。她也很喜歡和顧客交談,交換彼此的心得。她說:「現在只是一個起步,希望我、小木屋、顧客、和我們所發掘的藝術家,大家能一起成長。當然,我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和我一樣,在藝術的領域裡,找到一片廣闊、豐美的天地。」

小木屋的設計別出心裁,全採木料裝潢,天花板上的燈罩是把紙傘,人們在欣賞藝品之餘,還可坐下小憩。(曉陽)

小木屋內展售陶藝、木雕、畫作、民俗藝品等。(曉陽)

龍君兒得獎的攝影作品,左圖是「垂釣者」。(曉陽)

龍君兒的古裝扮像,美麗中透著一股英氣。(曉陽)

Paddies". 右圖為「田埂上的小孩」。(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