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將屆,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生肖屬豬。首先聯想到的是豬年「諸事順利」。
中國人喜談吉祥動物,龍鳳麟龜,並稱四靈,每種動物都賦予特殊的德性。民間流行的十二生肖,也含蘊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過移情作用,將人的種種德性投射到動物上,又藉動物的種種特性顯現人格,物我交融,有情有趣。

物我相融,人豬一體
「豬」,雖然不算十分討喜的動物,甚至是罵人的話,但是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卻寄託了種種人情人性,耐人尋味。
豬是最重要的家畜,是人類主要的肉食來源。豬雖然不像龍那樣魅力無邊,也不像狗那樣惹人憐愛,但是實用價值卻遠勝過其他生肖。豬跟人的生理結構最接近,人實際上也很像豬,中國文學傳統裡最可愛的丑角,就是《西遊記》裡的豬八戒。
顧名思義,八戒者,佛家之八種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香鬢歌舞及觀聽,七不眠坐高廣大床,八不食非時食。眾所周知,豬八戒貪財好色,愛吃懶做,又喜歡進讒言。八戒之中一樣都沒有戒,而且犯得特別嚴重,名曰「八戒」,真是典型的反諷!
從現代西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觀點來看《西遊記》,則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堪稱玄奘法師一人之三身,唐僧代表玄奘的「超我」——社會道德法律規範下的我;豬八戒代表玄奘的「原我」——動物性本能的我;孫悟空則代表玄奘的「自我」——原我與超我綜合調整後的我。一般讀者讀到《西遊記》,固然最欣賞孫悟空,但內心深處卻對豬八戒感到無比親切,因為八戒最像我們原始的本性,最像自己!

「哈囉!我就是鼎鼎大名的『桃園豬』,酷不酷?在此向諸位讀者拜個早年。」(張良綱攝影)(張良綱攝影)
以豬寓言,顯現人性
寓言故事裡以豬為題材的,也很豐富,《韓非子,說林下》有一則<三虱食彘>的故事:
三彘相與訟,一虱過之,曰:「訟者奚說?」
三虱曰:「爭肥饒之地!」
一虱曰:「若亦不患臘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
於是乃相與聚嘬其母而告之。彘齱A人乃弗殺。
白話解為:三隻虱子叮在一頭豬身上、爭吵不已。另一隻虱子經過旁邊,好奇地問:「你們吵什麼?」
那三隻虱子回答說:「為了爭肉肥血多的地方!」
另一個虱子又問:「你們難道不怕冬至後臘祭日一到,馬上就要燒茅柴殺豬祭祖嗎?不趕快吸血,在這裡白白吵什麼!」於是虱子們停止爭吵,聚在一塊拚命吸血,母豬被吸瘦了,到臘祭時人們嫌豬瘦,沒有殺牠。
這段寓言故事寫吸血成性的虱子,為眼前私利而內哄,另外一虱則顯得老謀深算,諷刺長遠的共同利益勝過內部矛盾,同時揭示了矛盾轉化的規律。
明代的宋濂《宋文公集遺編.雜著》也有一則<駕豬耕田>的故事,大意如下:
商于子家貧,沒有水牛耕田,就牽了一頭大公豬,駕馭耕田,大豬不肯受套,搞了一整天也沒有犁完一畦地。
寧毋先生見此怪事,責備他說:「你搞什麼名堂?只有牛才能耕田,牽一頭大豬耕田,真是亂整!」
商于子怒而不答。
寧毋先生看他冥頑不靈,又繼續教訓:「豬是養肥了宰來吃的,你卻以豬代牛耕田,顛倒物性,我好心告訴你,卻惱怒不領情,怎麼回事?」

想要存錢發財,就會想到「心寬體胖」的豬寶寶做模型。(林盟山攝影)(林盟山攝影)
牽豬犁田,含義深遠
商于子面露詭譎的微笑說:「你以為我顛三倒四,我才認為你倒四顛三哩!誰不知道耕田必須用牛,正如人人都知道治理國政必須任用賢能。其實,不用牛耕田,雖然可笑,損害並不大;不用賢能治國,則天下百姓必然遭殃倒大楣。您只會責怪我,卻不會去責怪統治者,這不是見小失大嗎?」
寧毋先生對他的弟子們說:「這原來是內心含蘊激憤的有心人啊,我錯怪了他!」
這個寓言,以「駕豬耕田」諷刺治國者不能任用賢能,在光怪離奇的戲劇情節背後,流露了一股憤越不平之氣,發人深省。
《中國少數民族寓言故事選》裡亦記錄了新疆哈薩克族一則<野豬和山羊>的故事。
野豬和山羊是知心好友,形影不離,十分親密。有一天,他們同到湖邊飲水,途中野豬問山羊:「你說世界上的動物,誰長得最難看?」
山羊奉承地說:「我還沒有見過最醜的動物,總覺得您是最美麗最漂亮!」
當他們來到清澈的湖邊,野豬猛喝了幾口水,忽然發現湖水映現出自己的影子,高聲喊叫:「快來看,這湖裡有個傢伙,真可算是世界上最醜的動物了!」
山羊聞聲睜亮眼晴,只見到湖面映著野豬的影子:大招風耳,白色的獠牙,血紅的眼眶目露兇光。他笑嬉嬉地對野豬說:「不,這不是最醜最難看的動物,那是您自己的尊容啊!」
野豬惱羞成怒,不等山羊說完話,就氣惱地豎起獠牙,將山羊給撞死了。
這個故事裡的野豬和山羊,其實都是現實社會人生的寫照,像山羊那樣諂媚阿諛,奉承拍馬者,比比皆是。野豬雖然生來醜陋,最起碼還有自知之明,認清自己的真面目之餘絕不買帳,毫不留情,算是一條漢子。
其實,以豬為題材寓言故事,並非中國的專利,早在兩千多年前,希臘《伊索寓言》也有一則<野豬和狐狸>的故事。
野豬在樹上磨牙。狐狸問他:「你為什麼要在沒有獵人或危險的時候磨牙?」
野豬回答說:「我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一旦危險臨頭,就來不及磨了,那時就可以使用磨好了的牙。」

古時候的合婚當避歌有云:「……,蛇見猛虎如刀斷,豬遇猿猴不到頭,……」圖中左下角,豬跟猴還打得可熱鬧哩!(翻拍自Chinese Popular Prints)(翻拍自Chinese Popular Prints)
「豬」多故事,不勝枚舉
由此可見,以豬為寓言故事的題材,寄託了人性,含蘊啟示與教訓,古今中外,莫不皆然。
在長期累積的語言中,與豬相關的成語,也往住可見,如:
狼奔豕突——如狼和豬那樣奔跑亂竄。形容壞人亂衝橫撞,恣意破壞,清傷時子<訴愁>:狗偷鼠竊盈州縣,狼奔豕突干刑憲。
豬突豨勇——指拚命向前衝,不怕死的人。《漢書.食貨志》:「匈奴侵寇甚,(王)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
豬狗不如——形容人品低劣,連豬狗都不如,或指生活條件極差。又通「狗彘不若」,《荀子.榮辱》:「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七十章:「你當了總理,還想攝政,真是豬狗不如!」
豬,本字是豬,俗寫作「猪」,又通豕、彘,小豬叫「豚」,野豬叫「豨」。由於一般文人雅士對豬的印象欠佳,詩人畫家的筆下,也很少用豬作題材,朱炯遠等主編的《古詩景物描寫類別辭典》收錄狗馬牛羊等畜類的詩句甚多,唯獨屬豬的,卻只有兩首:
豚柵雞塒暗靄間
暮林搖落獻南山。王安石<半山即事>
這首詩,王安石捕捉了豬進圈,雞上窩兩項具體的景物,將黃昏的景緻呈現得活靈活現:夕陽西下,天地間一片暮靄蒼茫。豬進了豬圈,雞也回到窩裡,林子裡的樹木稀疏凋零,南山的輪廓依稀可見。山居的黃昏,頗具生活情趣。
黑羖鑽籬破,
花豬突戶開。范成大<衡陽道中>
范成大的詩則描敘農家生活小景;黑色的公羊用角頂破籬笆,鑽到院子外面,花豬撞開豬圈的門,跑出來玩耍,頗見活躍頑皮之動物天性。
另外,南宋詩人陸游的<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這真正是傳誦千古的傑作。山西村不在山西省,而是浙江紹興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陸游當年到此一遊,見境地之幽、風俗之美、人情之厚,遊興十足,游意不盡,而作此詩。首聯反映出農村豐年的寧靜歡悅之景;農家自釀的酒味雖薄,待客之心卻是情意十足,適逢豐收之季,有的是土雞和肥豬,儘管拿出來招待佳賓。農村民風淳樸,真是熱情感人。

十二生肖的捏麵人模型,仔細看一看,咱豬大爺在哪裡?(卜華志攝影)(卜華志攝影)
牲畜入畫,闔家平安
豬雖然不常入詩入畫,但「雞豚足」卻是千百年來中國民間所嚮往的富足之境。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社會,豬年仍然是一片熱鬧,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豬年年畫的甄選,郵局則趁時發行豬年郵票,藝品店充滿著各種豬的石刻、木雕……,供人選購珍藏。在新的一年裡,人人也都要互祝一聲「諸事順利」!
〔圖片說明〕
P.23
「哈囉!我就是鼎鼎大名的『桃園豬』,酷不酷?在此向諸位讀者拜個早年。」(張良綱攝影)
P.23
想要存錢發財,就會想到「心寬體胖」的豬寶寶做模型。(林盟山攝影)
P.24
古時候的合婚當避歌有云:「……,蛇見猛虎如刀斷,豬遇猿猴不到頭,……」圖中左下角,豬跟猴還打得可熱鬧哩!(翻拍自Chinese Popular Prints)
P.24
十二生肖的捏麵人模型,仔細看一看,咱豬大爺在哪裡?(卜華志攝影)
P.25
「7382,這不是明牌!咱可是搶手的種豬公喔!待會兒,我就要去『摸蛤兼洗褲』,風流風流一下啦!」(張良綱攝影)
P.26
「吃飽撐著兩三年,風風光光僅一天」。(邱勝旺攝影)
P.27
一隻豬造型香包,是豬年端午應景的裝飾物。(莊伯和提供)
P.27
這個豬頭俑是明朝陪葬出土物。(莊伯和提供)
P.27
早期漢代先民捏塑的小陶豬。(莊伯和提供)
P.28
寒夜圍爐吃火鍋,最是滋味牛羊豚。(卜華志攝影)

「7382,這不是明牌!咱可是搶手的種豬公喔!待會兒,我就要去『摸蛤兼洗褲』,風流風流一下啦!」(張良綱攝影)(張良綱攝影)

「吃飽撐著兩三年,風風光光僅一天」。(邱勝旺攝影)(邱勝旺攝影)

一隻豬造型香包,是豬年端午應景的裝飾物。(莊伯和提供)(莊伯和提供)

這個豬頭俑是明朝陪葬出土物。(莊伯和提供)(莊伯和提供)

早期漢代先民捏塑的小陶豬。(莊伯和提供)(莊伯和提供)

寒夜圍爐吃火鍋,最是滋味牛羊豚。(卜華志攝影)(卜華志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