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一個週休兩天時間,當你上完一套靈修課程之後,將會滌盡一切煩憂,深入內在,拋去過去的悔恨與未來的擔心,活力具足,得到當下的自在清明。不僅負面情緒可以輕易放下,連帶在人際關係與工作績效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與順暢。對於心情浮動,心靈無一刻清靜的現代人而言,這樣的訴求多麼迷人?
於是,阿南達瑪迦、奧修、山達基、阿梵達、克里希那穆提……,在台灣人追求靈性成長的旅程上,除了本土性的打禪七、靜坐、氣功,近年來,融合東方古老宗教精義與西方現代心理學邏輯,並提出實際修行法門的外來靈修團體或新興宗教,更是百花齊放。尤其前不久,璩美鳳光碟案中,由於被害人與涉案人皆是阿梵達成員,更令大眾對處在模糊地帶的靈修團體既好奇又擔憂。
台灣靈修團體有哪些?到底教導什麼?從健康、快樂、成功到大安心、生死一如,人生理想境界真的有速成法門嗎?如果有,該如何選擇才不會給人「騙」去?
桌案上,搖曳的燭光映照著印度古儒吉大師身穿白袍的照片,台北市「生活的藝術基金會」成員,將雙手提高擺在胸前、腰際等,藉著不同體姿練習「淨化呼吸法」,藉以擴增肺活量、活化細胞,排出積累的毒素與負面情緒,讓生命韻律達到和諧。
之後,在老師宋秀容的帶領下,緩緩起身,進行「唱場」。響鈴輕碰,鼓聲輕拍,古老的梵語歌曲揚起,眾人在和諧樂聲的共振中悠然忘我。
「學習呼吸淨化法之前,我其實充滿了懷疑與好奇,」參加過第二期淨化呼吸法的王雅慧表示。
畢業於台北大學法律系的王雅慧向來懷疑人活著的意義,家中堆滿一整年看不完的舊報紙,「我想我當時根本就已經接近瘋狂了,」王雅慧激動地說明靈修課程對她生命的大逆轉。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上完兩天的課程,她立刻體驗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平靜與安詳,就在上課的地方,她打了通電話給嘔氣大半年的妹妹,回到家,連夜將那小山一樣的報紙堆送給收破爛的老先生。
苦苦追尋,用心求道的人比比皆是。翻譯了四十三本奧修大師心靈叢書的林國陽(千達納),高一的時候,就患有嚴重的胃出血,知道胃病和心情有關,於是廣涉心理學、哲學知識,也參加佛學社,「我迫切追尋,但那些都無法化解我內在的不平衡,」直到他在美國的經濟學教授介紹他一本奧修的書,「奧修直接講出他開悟的經驗,與學者的歸納轉述完全不同,那樣高段的智慧,我想就是證悟,」千達納接連看了三十多本奧修書籍,心悅誠服的成為奧修門徒,並致力將奧修的智慧引進台灣。

吸取古老宗教精義,結合現代人心理需求,眾多靈修大師新起。圖為強調淨化呼吸法的古儒吉大師。
靈修新世紀
「去年過年時,台灣就有兩百個人去了奧修在印度的普那社區靈修,」林國陽表示。八年前,他翻譯了第一本奧修《道之門》,一千五百本賣了三年,如今他所翻譯的奧修書籍,每年總計都有一萬三千本左右的銷售量,可見靈性運動正在台灣掀起高峰。
走訪各個靈修團體,可以發現參加靈修的對象,最大多數是擁有高學歷的白領階級。其實,追求內在靈性世界並非專屬於知識份子。一般的歐巴桑或歐吉桑藉助原有的傳統信仰體系,包括與神秘世界的直接感應普遍存在。只是傳統宗教的教條、門派、階級等包袱往往沈重,容易令現代知識份子心生抗拒。
「現代人滿受概念影響,感應的法門也需要學理包裝,才容易令人信服,而靈修就是這樣符合都會份子的東西,」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指出。
回顧西方的靈性運動,早在六○年代的嬉皮運動開始,人們發現理性、科學、資本主義建構下的現代社會,並未帶來心靈的富足,於是開始追尋靈性的感動。
「同樣地,在台灣也有類似的脈動,」開設眾多心靈成長課程的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呂旭亞表示,在一切講求效率、速度的現代化生活,某些程度地將傳統割斷,包括從出生到死亡的儀式,還有與宗族的連接、支持,使得現代人在時間脈流中無有所屬,變得扁平、孤獨與焦慮。「而靈性世界,原是沒有時間性的,一種最不能被催逼的狀態,」呂旭亞表示。
尤其近年來,深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成就」、將台灣經濟奇蹟當成信仰的這一代人,面臨經濟衰退後,更將整個社會推向質疑人生的的大漩渦。

生活的藝術基金會的學員,跟著鼓聲吟唱古老梵語歌曲,藉著音樂共振悠然忘我。
深入內太空
西方的靈性運動,進而向印度、西藏、日本,還有印地安或拉丁美洲等有很強實修法門的傳統宗教取經,發展出今天眾多的靈修系統,再回傳到東方。
現代靈修的特質是,不教忠教孝,去除傳統宗教的戒律,將宗教世界擬人化的神佛還原成一種能量代號,結合東方哲學與西方心理學。「最重要的是給予第一手的感動,」呂旭亞指出,現代人要的不是我知道要慈悲,而是我能產生源源不絕的愛來給予,「一種個人內在實際的高峰經驗」。
在苗栗苑裡過著修行生活的藝術家侯俊明,參加過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真善美中心、奧修靜心,目前自組一個「鏡子」分享團體。侯俊明表示,「我並不想要鬼怪玄妙的神秘經驗,或是超越時空的天啟。我想得到的是一種與自己內在深刻契合的神聖經驗。感覺就是像跟一個東西對上了,跟整個大宇宙產生共鳴、一體感,就是古人說的天人合一吧。」
曾經在松山慈惠堂著火一般起乩的侯俊明補充,他很感謝那一次神廟的經驗,但是他希望得到的力量,是從他自己體內發出來,而非來自外界神明。

集聚在印度普納社區多元大學的奧修門徒們,在樂聲中相互觸碰,沈浸在能量的共振之中。(巫秀卿提供)
佛渡有緣人
現代靈修的修行法門眾多,方便引渡各種不同需求、體質的人。像是奧修系統結合古老宗教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發現的動態靜心,就是為現代人開出來的特別藥方。
在出版社擔任編輯的陳慧君,打坐半年多,總是幾分鐘就在座位上扭來扭去,萬千思緒不斷湧進,然而奧修入門的動態靜心,卻能讓像她這樣天天鑽研文字堆的人煩惱盡拋。
動態靜心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如老鷹般大幅度地展合雙臂,以大呼吸讓身體充滿能量,打斷瓦解掉平日的面具。接著亂吼狂叫,非理性地滿口亂語,藉以發洩積累的憤怒或情緒。第三階段將雙手高舉,一邊跳躍,一邊自丹田發出「呼」的聲音,將狂亂過度到神聖無我的狀態。當肢體累了,心靈卻放鬆之時,便迎接最後的慶祝,隨著音樂自在的舞蹈。
而在電腦公司擔任人事主管的戴志靜,在朋友的邀請下參加一次源自古老蘇菲的「無邊無際」旋轉靜心。當她聽到待會兒將要原地自轉十五分鐘以上時,貧血又經常暈眩的她當下就想打退堂鼓。然而在一段神聖舞蹈後,她張開雙眼,一手高一手低,就像孩子一直旋轉,突然發現,好像轉動的是外在,而自己反而是那個不動的颱風眼,然後就沈浸在那一刻鐘左右的旋轉,不僅沒有暈倒,還比平常更要清明。
「不同性向與能力的人,適合不同的修行法門,」林谷芳表示,例如現世生活中較脆弱者,適合傳統宗教那樣明確的完全倚靠。而精神特別散漫的人,就是適合太極導引等動態的法門。個性直接、聰慧,想要「一朝直入如來地」的修行人,就可以參加禪修。
不過,對於現代靈修這樣適合現代人的修行法門,林谷芳也提醒,「知道生命原來還有另外一個境界,是可喜的,是入道的契機。但如果一年、五年、十年後皆是如此,真正的生命並無改變,那也可能是一種虛象。」

蔡文婷製表李淑玲繪圖
靈修有價?
分析比較傳統宗教與現代靈修,可以發現,基本上現代靈修最強調的是,開發個人生命能量,甚至讓人際關係更好,得到小我的幸福愉悅。至於遙不可及的前世與來生,永恆生命的探求與超越,並非終極目的。
西方學者一般將這些帶有淺薄宗教外衣的靈修團體歸類為心理教派。在台灣,為了減少一般人對於新興宗教的排斥或懷疑,許多靈修團體多以貿易公司、健康食品公司、基金會、心理諮商顧問公司進入,面目不一。
例如近來名噪一時的阿梵達,在台灣的授課領袖都認為阿梵達只是一種成長課程,不是宗教。而將阿梵達註冊為商標,創立課程的教育心理學家哈利帕默,也在書中強調,阿梵達的企圖,不在換取崇拜、臣服,而是以一套智慧來換取金錢、成功。因此取得傳遞智慧資格的各地領袖,開課之時,都必須直接與總部聯繫,繳交一定的版權費。
高昂的金錢便可購得無上的智慧?這著實不同於宗教的慈悲義理。例如阿梵達三階段、九天的課程,包括與更高層次意識建立關係、創造力的恢復等,要花大約七萬五千元,最高層次的智者課程則要二十六萬元,並且規定課程不得對外公開。商業化的運作與高昂的學費,也是許多人質疑阿梵達的地方。
「結合行銷,資本化的貴族靈修團體,容易造成靈修者高人一等的階級意識,也扭曲了慈悲的本質,」心靈工坊企畫總監莊慧秋認為,對人生命有所助益的知識,更應該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
然而,對於受用的靈修者而言,能夠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思考與情緒,花再多錢也是值得的。身為阿梵達在全世界第五九四六位領袖的吳美玲就認為:「我覺得一點也不貴,我上過的許多企管課程,兩天就要五、六萬元呢!」
剛從美國邁阿密參加了智者課程第二次複訓的吳美玲,是一家國際顧問公司的總經理。她認為阿梵達的課程把集體意識、超感官接觸,變得很簡單,教人如何根據信念,來創造自己所要擁有的現實,讓她在一套九天的課程中,又哭又笑,煥然一新。在「再現人生」的課程中,她跟著領袖讀文章,才讀一兩段,就覺得完全符合自己處境,那種悸動,跟她在普陀山的感動是一致的,「原來要開悟那麼簡單,」吳美玲表示,這種可貴的經驗,再多的金錢也值得。
「從小我就認為自己可以更好,參加過無數的企業成長課程。我也是一個很『ㄍ一ㄥ』的人,我的開朗多是假裝出來的,無法一個人單獨過一天,身體經常莫名其妙地疼痛、長疹子,」吳美玲表示。如今,認識吳美玲的人,都稱讚她變得柔軟開朗,也跟著加入她的課程中。此外,上過阿梵達課程之後,吳美玲發現有效管理情緒、建構明晰思路後,她的業績竟然加倍成長。
「我上過許多管理課程,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靈修,但是都十分強調面對自己,特別是不敢面對的一面。很多同行也都參加這些心靈成長課程,希望能突破自己的困境,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上更進一步,」剛進入壽險業時,十分恐懼與人接觸的陳姿吟,上過心靈成長課程後,卻在今年初拿到壽險公司服務處年度最佳個人獎。
呂旭亞也指出,不少上班族,參加靈修為的是在現實社會中,跑得更快,更有力量去打拚,或賺更多錢,原是無可厚非,但那到底是世俗之物,恐怕很難體悟真正的大愛與慈悲。
精神領袖?神經領袖?
向來不論宗教或是心靈成長團體,在管理定位上都十分困難。去年十一月剛出爐的心理師法中規定,心理師必須要有相關科系碩士學位,並有兩年實務經驗,才能從事心理諮商。並規定治療師必須遵守專業倫理,包括不得將談話內容告知第三者,也不得於治療期間,與案主談戀愛。
然而,包括奧修、阿梵達、生活的藝術等靈修團體,老師資格的取得均十分容易,在台灣又無一定的組織管理認證。每個門徒或領袖,都能自己成立中心,招收學生,加上新興宗教或靈修團體原本就已無戒律、教條以為招徠,自然容易產生許多弊病。
引起全國矚目的璩美鳳被偷拍事件中,領有阿梵達領袖證書的郭玉鈴,利用學員對領袖的信賴與交託,裝設針孔攝影機,並拷貝販賣的惡劣行為,在在令人質疑,靈修的功能何在?
而強調性自由,性必須源於愛,而非凌駕在婚姻之上的奧修社區,有人就戲稱那是「男人的天堂」,在台灣也發生過幾次靜心中心負責人太強調個人色彩,性愛一體,與女弟子大談戀愛的事件。
在心靈成長課程中,因為有靈的世界,人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很深的交情,「當它反撲,成為俗世的愛恨情仇,當然比別人擁有更大的殺傷力,」呂旭亞指出。即使國外,靈修團體也是時時興起,又時時湮滅,經常與性或金錢等醜聞相連。
「要知道,靈修團體的老師也還是人,不過是一個比你聞道在先的人,他也還有凡俗的一面,」莊慧秋指出,尤其在強調平等,沒有階級的靈修團體中,上師與求道者互動關係多,更容易捲入世俗的牽扯中。
生命之歌
具有美國東西方整合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呂旭亞,去年到大陸參加國際性心理學座談時,遊覽了北京的天壇,卻意外地發現,在天壇的邊緣,還座落著一座「月壇」。「想想在陰柔的夜晚祭拜月神,那樣靈性的追求,自古就有,」呂旭亞表示。
對於與神聖經驗連結、傳統儀式都被切斷的現代人而言,呂旭亞建議,不妨在生活裡,重新建構一個屬於個人的「神壇」,一個可以安靜、沈默、不被打擾的角落,傾聽自我的心神、與大宇宙連結,而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所歸屬。
現在已經不再參加心靈成長團體的侯俊明,每天五、六點就起床。首先做半小時的「自由書寫」,沒有隱瞞、不加思索地寫下一切意念,藉以召喚內在的自我。吃完早飯後先送妻子去教書,然後帶著覺知開車往三義山中的畫室,並在山林以聲音達到人體七個脈輪的共振,再進入創作。
「創作,對我而言,原本就是一種性靈的探索,面對著自己深層欲望與幽冥的一面,」過去,侯俊明參加國際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總是充滿顛覆與攻擊。近兩三年來,他在生活中,持續的作奧修的靜心,每天畫一張圓形的曼陀羅,有時也閉關或禁食。現在的創作,不再是批判、憤怒、丟垃圾,像是一種淨身儀式,創作的過程就像一個在滋長的心願,整個人進入一種神聖的狀態。
生命,原本就是一種修行。花錢、上課、拜名師之後,如實將修行法則落實在生命及生活之中,歡喜自在、開悟的境界總有一天會來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