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這半年多以來,國內發生了一些事情,也給我們國家帶來某種程度的因擾。影響所及,使得在國內,有一些國人對基督徒和基督教產生了誤解;在國外,又有人對我們國家的宗教政策發生懷疑,這些都是亟待澄清的問題。耕莘文教院的青年團契活動,邀請行政院新聞局宋楚瑜局長前往演講,宋局長即針對這個題目,作了一番懇切誠摯的談話。由於國外讀者紛紛去信向新聞局索取講稿,本刊特別徵得宋局長的同意,予以轉載。

宋楚瑜局長在演講時的情況。
藉此機會談談大家所關切的問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到耕莘文教院來,跟諸位見面。
首先,我要謝謝馬叔禮先生再三的盛情邀請,馬先生告訴我這是大專院校青年朋友的活動,兩、三週以來,是由於他、和貴院的「精誠感召」,才使我終於鼓足了勇氣,答應到這裡來和各位見面。
我今晚到諸位中間來,是打算做一個新而大膽的嘗試,或許,我也有點自不量力,因為,我要和各位談的是:現階段我們社會中的基督教問題。
各位都知道,最近半年來國內發生了一些事情,引起海內外的關注和討論,尤其是對我們政府處理宗教問題的做法,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誤解,甚至還有人問:中華民國會不會對基督教徒加以「迫害」?
我想,既然今天在座的大多是有信仰的教徒,我就打算以誠懇而嚴肅的態度,來和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我個人並不是一個基督徒,但是,我自小生長在一個有充分宗教信仰的家庭。我的父親是一位佛教徒,經常灌輸我們「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觀念,要我們懂得培養「慎獨」和「修身」的功夫。我的母親,以及我的兩個妹妹,都是很虔誠的基督徒。尤其是兩個妹妹,她們在大學時代,都是校內團契的熱心分子。
我的內人是天主教徒,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為了要在天主教堂請神父證婚,還按照規定,在婚禮前,規規矩矩、結結實實地聽了六個禮拜的教理。因此,我對於基督的道理與聖經的教訓,多多少少有所接觸。
至於我自己,我還記得在我念小學的時候,有位鄰居是牧師,他常常招集附近的小朋友去他家裡做家庭禮拜,教我們唱聖詩、讀經句,也給我們講很多的聖經故事。

演講結束後,青年朋友圍著宋楚瑜局長不放。耕莘文教院的一位神父擠進來打招呼。
上帝就是愛
其中有一段聖經,我到如今還背得出來,那就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
當年由於背得不錯,牧師就發給我一份獎品,那是一張美國人用過的漂亮聖誕卡。在民國四十年的時候,對小朋友來說,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犒賞。
在我的同學中、同事中,也有不少的基督徒,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宗教觀,以及待人處事的方式,多半有自己的一套準則,這常使我覺得好奇,因而喜歡向他們討教,這也使得我對基督教的基本精神,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在這中間,我想特別提到,我常聽到一段類似的禱告辭,現在雖然記不真切了,但我記得大意是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求瓣悀悇暙U我們、保護我們,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能夠瞭解藥_貴的教訓;加給我們力量,使我們能把礙滷訄V行出來。更要求獺A求藩辿蛘郋i我們,使我們天天更新進步,言、行、思想都能有基督徒的樣式,愈來愈配稱作是礙漕鄐k……。」
在這段禱詞中,最讓我感覺有興趣、也最能打動我的,就是:什麼是「基督徒的樣式」?和究竟要怎樣做,才配稱作是「上帝的兒女」?
我的基督徒親友曾經對我約略做了一番解釋,所謂有基督徒的樣式,就是言行生活合乎聖經的教訓,且有好的表現,足以為人楷模。他們並且介紹我讀聖經,我發現聖經上說,誡命中最大的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愛人如己。

有年輕朋友提出些問題向宋局長請教,宋局長都親切地一一給予解答。
愛人不可有偏頗
於是,我這個「外邦人」就自己歸納了一下,我以為做基督徒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愛」。既要愛所崇拜、信仰的上帝,也要愛主內的兄弟姊妹,更要愛所有的人。
愛,是一個非常好、非常溫暖的字眼,它可以化戾氣為祥和,化腐朽為神奇,它作育萬物,使人世間充滿至情,也充滿著光明和希望。
可是,這也是一個不容誤解、不可濫用的字,如果愛得不得其法,會破壞人際關係的和諧,甚而破壞國家、社會的安寧與秩序。
自從國內基督教長老會發表一篇政治性的「宣言」文件之後,引起了一片爭論,基督教徒應否參與政治?參與的程度如何?政、教的關係該如何保持協調?……都成了各界關切的一個問題。
等到高雄暴力事件發生後,長老教會的一位牧師與他數位同工,又因涉嫌掩護施明德逃亡而被捕受審,於是基督徒與傳教士的生活、言行和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又再度成為一個爭論的焦點。
輿論界或有人對基督教不甚瞭解,以為這位牧師代表著整個長老教會,又以為長老教會代表著整個基督教和所有的基督徒,因而在報章、雜誌上,與電視、廣播中,指責基督徒「甘受外人控制」,懷有「不正當的政治企圖」。

演講過後,青年學生紛紛取了講稿請宋局長簽名。
不要因噎廢食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許多教派不得不紛紛發表聲明,一則表白素來與長老教會無涉,二則呼籲教徒多注重性靈修養,少參與政治活動。
或許,由於我個人與基督徒稍有接觸,因而對基督教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因此,我不免為此感到憂心,基督教和基督徒的形象,似乎被誤解了、被扭曲了,這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再者,因為我所擔任工作的關係,近來常被外籍人士問到我們國家的宗教政策,和對基督教活動所持的看法。由於解釋和談論的次數太多了,不免也讓我感到相當困擾。
事實上,各位都知道,我們是個宗教自由的國家,憲法上明文規定人民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正統的宗教在我們的國家裡,受到絕對的尊重,宗教活動一向也很蓬勃,我們怎麼可能壓迫宗教,或獨獨迫害基督教呢?
然而,在國內,有一些國人對基督徒和基督教產生了誤解;在國外,又有人對我們國家的宗教政策發生懷疑,這些都是亟待澄清的問題。今晚既能有此機會,就讓我越俎代庖一番,做一點「以正視聽」的工作。
信仰的功能不容否定
我們都知道,正確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心,對人生有多麼重要,那種專注、執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始終如一的情操,往往可以去私化欲,產生無比的力量。
一個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他應該可以活得比別人更為沉穩、踏實,並擁有心靈的平安和喜樂。在這方面,各位比我體驗得多,也清楚得多,我想各位一定也是因此以一種感恩的心情,參加團契活動,經常向同學們傳揚福音,熱心地向大家「報好消息」。
在我們近代的政治史上,有幸出了兩位偉人,一位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一位是先總統蔣公,他們生前都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尤其是先總統蔣公,他老人家常常在潛移默化之中,向國人散播福音的種籽,他說過:「我甚喜悅勸人讀聖經,因為聖經就是聖靈的聲音。」他也一再推薦非基督徒的國人讀「荒漠甘泉」,使人在最艱苦、最孤獨的時刻,堅持信仰,保有信心,最後必能化險為夷,克服困境。
既然信仰對人生是這麼重要,有了信仰又有這麼多好處,於是我相信基督徒應該是充滿著信、望、愛的一群,或許,也應該會比一般人更熱心參與社會、服務大眾,和更關心於政治。
參政與干政之分
政教分立與否,是幾世紀以來一直為世人爭論不休的一個題目。時至近代,大體歸納出一個觀念,就是神職人員可以參與政治,但卻不可以宗教來干政。就好比軍人與社會中其他分子一樣,有參與政治的權利,但不能利用軍人的職權,以槍桿或軍隊來干預政治。
軍人、傳道人、和其他各行各業出身的政治家都有,但他們應該是以眾人中一分子的身份,來參與管理眾人之事。如果以他們所參加的團體,據為干預政治的資本,而所標榜的政治主張偏頗,危害大多數國民的意願與福祉,那就不但不合理,而且絕非國家社會之福。
多年來,我聽過太多的基督徒親友告訴我:「基督的信仰,是鼓勵人向前的力量,而不是退縮地躲在其中找安慰和寄託。」既然如此,我個人以為,基督徒絕不應該只是躲在教堂中靈修,不過問世事。相反的,一個基督徒應該有入世的觀念,且應該更有智慧和力量,把他人生中不同時期或同一階段所該扮演的各種角色,盡心盡力地扮演好。
就以各位而言,您可能同時是一個學生、一個為人子女者、一個家庭教師、一個兄姊或弟妹、一個別人的男友或女友、一個團契中的職員……等等,因為您是一個基督徒,所以我想您一定會常常到您所信仰的上帝面前禱告,求取智慧和能力,於是,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做得很成功。
傳道人當然可以參與政治
由此看來,基督徒和神職工作人員,既然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如果持有改革社會、關心政治的心情,絕對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得有一些先決條件,那就是他應該比其他非教徒,更懷抱著基督所闡揚的愛心,和善意的胸懷,並且,當他打算積極參政的時候,尤其要持較為審慎的態度。
因為基督徒和神職人員提出政治主張,比一般無信仰的人要負一份更大的責任,那就是要對比世上權柄更大的——上帝負責,又有可能接受比世上律法更高的——宗教倫理的審判。因此,如果未經深思熟慮從事某些政治活動,不經意地以上帝的代言人自居,恐怕既不符合「基督徒的樣式」,又會使所敬拜的上帝蒙羞。
就以發表政治性「宣言」的少數教會人士來說吧,他們曾因為主張「促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而受到輿論的批評;最近,又因為涉嫌協助施明德逃亡,而牽涉到司法程序之中。而這兩件事情,都給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帶來相當程度的困擾。
尤其是這次因為涉嫌掩護施明德逃亡而被拘押的人士當中,有好幾位是基督教人士,他們在受審的時候一致表示,他們之所以掩護施明德,一是因為他們以為施明德並不是一個叛亂嫌犯,二是因為他們都懷著「一顆愛心」,不願見他被捕受審。
不可隨意批評論斷
施明德是否觸犯了叛亂罪?現在雖已經判刑確定,但仍不是我們可以輕意批評論斷的題目,而是應該尊重法治,一切交由司法當局來處理。這是現代國民都應當具備的法治觀念。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私自判定某人為無辜,就可以包庇他;相反的,如果碰到一位我們自行裁決為有罪的,難道也可以動用私刑嗎?
所以說,我們若不尊重法律的尊嚴,忽略了任何個人都未被賦予私自執法之權的原則,就憑個人所作的裁決,逕行掩護或處罰,都會干預到司法與執法機構所依法行使的職權,也會對我們的社會和國家,產生不良的影響。
再談到「愛心」,我們或許不該懷疑這些人士對社會的愛心,但是,保護施明德而使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猜測與疑忌之中,恐怕也有失愛的本意。以他們所「愛」的施明德而言,他在當時是因為涉嫌教唆暴力事件而被通緝;那被打傷的一百多位憲警負傷住院,卻不見這幾位教會人士派員前去慰問,而獨獨愛護施明德一人,這也難怪有人批評說:這算什麼愛心?
不要「愚勇」與「愚愛」
也有人比喻:這好比狼咬傷了羔羊,狼首被獵人追捕,卻有個愛羊的牧人在家裡保護狼首,這恐怕也算不得什麼愛心吧?
在少數長老教會人士因涉嫌藏匿逃犯被捕之後,長老教會對內發表了一個信函,信中有一段稱許這位牧師:「以無比的勇氣與愛心關懷國家的前途與同胞的命運」。中國人一向講忠、講孝,但也以為「愚忠」和「愚孝」是暗昧無益的。如今,我們也不免為誤解國家的前途方向而造成的「愚勇」和「愚愛」,感到迷惘與痛心。
最近,為了處理國際長老教會關切中華民國的宗教問題,我試著翻閱聖經,我想對基督信仰中的「愛」,有所瞭解。
在聖經中,有太多太多有關「愛」的經文,我信手翻到的就有:「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卅四、卅五節)「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以弗所書第四章十五節)「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以弗所書第四章一—三節)「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歌羅西書第三章十四節)「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翰壹書第四章第八節、第廿節)「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四—八節)
不要謬講「愛」字
聖經中闡述的有關愛的經文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信手翻到的一些。僅就這幾段經文來尋思,我們可以發現,在耶穌基督裡的愛,是純淨、光明、公正、無私、無怨,可以見諸天地的;反之,偏頗的、狹隘的、牽強附會的、或摻有特殊目的的,恐怕不算是「愛」,而且沾汙了這個字眼。
基督的教訓,最重要的是愛,聖經上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羅馬書第十三章第九節)所以教堂絕對應該是散播愛的種籽的地方,而不該散播仇恨,更不該以地域觀念來挑起紛爭,以此來分門結夥,製造問題。
啟示錄第二章第四節說:「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我個人以為,這很可以用來作為目前那些極少數人的寫照,他們曲解了「愛」字,他們基於某種特殊的目的,愛施明德一人,而忽略了更多的同胞,因此也難怪有人批評說,這是一種「愚愛」,是愛的謬用。
在聖經之中,除了有許許多多有關「愛」的教訓之外,我也翻到不少有關「和睦」的教訓。據我所知,基督徒都應當有在人群之中做「光」、做「鹽」的自我期許,在人間多多散播愛心的種籽,有如潤滑油一般,化解戾氣與糾紛,使大家相處和睦、安寧。
家和萬事興
比方說:「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禮物。」(馬太福音第五章廿三、廿四節)「上帝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羅馬書第十四章十七節)以及「凡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凡一家自相分爭,就必敗落。」(路加福音第十一章十七節)
不僅聖經中有許許多多勸人和睦的教訓,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句老話,那就是:「家和萬事興」。我想大家都明白,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那麼,由人所組成的政府和國家,又怎麼能夠盡如人意呢?
無可諱言,我們的政府和國家是有某些缺點,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善意地提出,促使政府改進;如果改革的幅度太小,或速度太慢,使人感到不滿意,就再度提出批評和建議。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政府是我們自己的政府,是我們組織起來管理自己事務的機構,我們是應當關切和謀求改進。但是,如果所持的是一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心理,不斷製造問題,挑起爭端,甚至向國外發表對我們國家不實、不利的言論,這恐怕就有違「愛」與「和睦」的道理了。
一篇令人痛心的報導
去年(一九七九)年初,世界聯合長老教會所出版的一期會刊上,刊出一篇有關我國的報導,題目是「勞工價廉,自由價高」。這篇報導刊出了一張看來像是益智班學童在學習做手工、以訓練手腦協調的照片。請各位看看我手上的這張畫面,您很容易可以看出,這絕不像是電子工廠或其他工廠的女工在生產線上的照片。但是這張照片下的說明是:「在台灣,女孩子十歲就開始做工,通常每天工作十二到十五小時,等她們到廿歲時,健康即已嚴重受損。」
至於內文中,還有幾段刺目的語句,譬如:「台灣本地人與大陸人間的關係最不和諧。」「貧富之間的兩極化。」「台灣過去十年的經濟進步,主要由於政府對外國公司的加惠,以及廉價勞工政策,這些勞工每個月的收入只有美金五十元(不到新台幣二千元)。」甚至還提到,台灣的中、小學校,為了配合工廠作業時間,特別提早下課,以提供這些外資工廠廉價的童工。
我們都知道,國內絕沒有學校故意提早下課,好讓學童去充當廉價勞工的事。即或有所謂的「建教合作」,也是國中三年級學生在快畢業時才開始進行,目的是要讓不打算繼續升學的學生,學得一技之長。
產生一個被歪曲的形象
各位可能也曉得,外國人不懂得分辨東方人的面孔,他們多半不會在這張畫面上,看出這些小女孩的面孔和表情異於常人。於是,在這張照片的佐證之下,中華民國政府予人一種不顧下一代的健康、摧殘民族幼苗、不進步、沒有愛心,甚至昏庸、愚昧的歪曲形象。今天在座的女同學中,就像中華民國其他成千成萬的女孩一樣,不少是二十歲以下的女青年,既沒有從十歲就開始做工的經驗,健康情況也都良好。諸位聽到這件事,能不和我一樣,感到痛心疾首嗎?
當時新聞局曾去函要求更正,但獲得的答覆是,這是他們派人到台灣實地採訪的結果。而所謂實地採訪,文中已再三提到,按受採訪的主要對象之一,乃是台灣長老教會中的一位中國牧師。
於是我們不免深深為之困惑,世界聯合長老教會的這篇不實報導,以及這位神職人員的舉措,對於我們在台灣的一千七百多萬同胞,究竟有何益處?有何「造就」?這樣做,豈不是讓我們同感深重的屈辱與痛心?
聖經上說:「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馬太福音第十二章卅六、卅七節)「行事為人要端正,如同行在白晝。」(羅馬書第十三章十三節)「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乃將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上帝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哥林多後書第四章一、二節)「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一切苦毒、惱恨、……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以弗所書第四章廿五—卅二節)「你們行事為人,要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和誠實。……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以弗所書第五章八—十一節)「……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歌羅西書第三章廿二節)「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提摩太前書第一章十九節)「言語純全,無可指責。……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上帝的道。」(提多書第二章八—十節)「如果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各書第一章廿六節)
為什麼違背聖經的教訓呢?
由以上我找到的這些經文中,各位一定已經瞭解,在愛心、和睦之外,誠正、信實,也是基督道理的重點。
我很遺憾這位牧師向國外提供了不實的消息,我更遺憾以宗教為名的世界教會組織,做這樣歪曲的報導。我們不容易探究他們的居心和用意,但我們至少知道,這麼做必定有違聖經的教訓,並且,顯而易見的違反了十誡中的一誡:「不可做假見證」。
我想在座的許多基督徒朋友,一定比我更清楚,「誠信」二字,在基督的信仰裡,是多麼重要且寶貴的一項。神職人員應該比一般教徒瞭解得更透徹,也應更努力在言行、生活上把它表現出來,然而,多麼遺憾,竟讓我們看到和聽到這麼多與聖經教訓背道而馳的事!這大概正如聖經上所說的:「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用呢?」(雅各書第二章十四節)
我想我說了這麼多,或許稍嫌嚴苛,而我也知道,在基督的教訓裡,「不隨意論斷人」是很重要的一項。但是,就因為很少數的基督教人士言行逾份,給我們國家帶來這麼多的困擾,使得我們原本相當艱難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這種種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實在很難叫人略過不提。
而在座的許多基督徒朋友近來所身受的,一定比我要真切得多。由於少數基督徒和神職人員的言行恣意輕率,因而使得社會上許多不明究裡的人,對整個基督教和基督徒都產生了誤解,而各位可能沒有機會去對人一一解釋,相信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心情一定相當沉重。
不論是何種分歧均非幸事
即或有別的教派或教徒出來聲明表白,甚至指責、斥罵他們,這也不是我們所樂於見到的。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需要的是安寧與祥和,唯有在這種氣氛中,才能加速建設和謀求進步。教會事業也是一樣。不論我們之中,出現了何種性質的擾攘和紛爭,都會分化我們向前走、向上走的力量。
若說這少數教會人士不熟聖經的教訓,我想絕不可能;若說他們不知道不可隨意曲解聖經的話語,我以為也不可能。然而,事實顯示,就正如聖經上所說的:「頌讚和咒詛從同一個口裡出來,……這是不應當的。」(雅各書第三章第十節)以及:「他們說是認識上帝,行事卻和祂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提多書第一章十六節)
近年來,有一份教會刊物一直對批評時政不遺餘力,但忽略了信奉基督的本旨,乃是寬恕和體諒,尤其是要致力健全自己,使性靈提昇,和與上帝之間維持一個緊密的團契。這是不是就像聖經上所說的:「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第五節)
當年那番虔敬、熱誠的心呢?
聖經中還有一句話:「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但你不可自高。」(羅馬書第十一章廿節),於是,我想到了一點,這次涉嫌到案的少數幾位教會人士,他們過去一定非常熱心事奉上帝、傳揚福音,也一定蒙受了很大的恩典,才能在教會中崛起,並擁有相當的支持者。只是,恐怕他們在建立地位之後,就漸漸心高氣傲起來,遠離了當年那番虔誠、火熱的心,也就遠離了真道。
上帝對祂的工人,可能採取這樣的態度:「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的不義……,滿心是嫉妒、……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捏造惡事的……。」(羅馬書第一章廿八—卅節)
再進一步,則可能是:「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箴言第十九章第五節)「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埃及記第廿章第七節)
在生活中,我們多半會有一種共同的體驗,那就是:人生少有僥倖的事。成功的背後,必有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而人如果犯了錯,也必定要償付代價。
一切依法處理,豈能因人而異?
我相信我們的政府,從不會、也不應該因為某人身份特殊,而抓他、或不抓他;同樣的,政府不會、也不應該,因為政治考慮,而隨意放過他或不放過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對於說虛謊之言的,政府或可不必究辦;但對於涉嫌窩藏一個懸有重賞的嫌犯,嚴重地向國家與法律尊嚴挑戰,司法當局即有權、且必須受理此案。豈能因為他們是神職人員,或因為他們背後有外國力量在撐腰,因而不按法律程序處理呢?
談到這裡,我來為各位舉一個外國的例子。
美國介入越戰後,出現了許多激烈分子,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叫白瑞根(Philip Berrigan),他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廿七日,及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七日,兩度率領群眾侵入巴爾迪摩市政府,公然破壞與搶劫兵役資料。結果,被法院以「陰謀破壞政府財產罪」兩度判刑,第一次判六年,第二次判二年半。
當時他請了很多名律師為他辯護,他曾上訴到最高法院,但被駁回維持原判。在正式服刑前,他曾逃亡十二天,但終被聯邦調查局捕獲。坐了五年二個月的牢之後,於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廿日假釋出獄。
服刑期間,這位神父經常非法與他的秘密妻子——一位名叫麥卡麗絲特的修女互通訊息,並由這位修女供應他外界各種反戰活動的資料,再由他在獄中傳出指示。他們這種非法通訊,也被審判團判為有罪。
犯罪的天使,上帝一樣管教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知道,美國的神職人員犯了罪,一樣要接受法律的懲處,教會是不會庇護他的。
聖經上也說:「就是天使犯了罪,上帝也沒有寬容。」(彼得後書第二章第四節)「你願意不怕掌權的麼?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因為他是上帝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羅馬書第十三章第三、四節)
從這裡,我們可以思想到,基督徒和傳道人,由於他們有福份,可以到所信仰的上帝面前敬拜,以求取智慧和力量,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正確而平穩。但是,如果不時時準備一顆清潔無虧的良心,邀請上帝住在心裡,做主做王,撒旦就必趁虛而入,奪去你的信仰,使人與上帝的道背離,愈行愈遠,終至自取敗壞或滅亡。
有許多基督徒朋友告訴我:「世上沒有永久隱藏的惡,上帝是試驗人心、察驗人肺腑的,祂要照出黑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裡的動機。沒有什麼隱藏的事不被顯明出來,沒有什麼掩蓋的事不被揭露。」他們之中甚至有人以為,上帝正藉著施明德事件,在管教一群迷失的兒女。
我不是基督徒,所以我不敢妄加推測上帝的旨意,但是我主張、並且我相信:人如果犯了錯,一定要付代價;而上帝的工人如果犯了錯,也一定要受管教。
偏離了主路,盼能及早回頭
我並且在推想,牽涉到這次事件的少數基督人士,因涉及司法,而受到拘禁,在法律最後裁決前,勢必要有一段時間與人群隔離,也與這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隔離。身處一個清靜的環境裡,人比較容易能面對自己的心靈深處,容易在靈堶奐s尋求與所信仰上帝的交通,也容易聽到上帝的語聲,得到清楚的啟示與帶領。或許,這會成為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捩點,藉此機會把蒙塵的心靈洗淨,重新回到上帝面前,為尋求真道而盡心獻力,再度蒙恩受召,做一個稱職的工人。
基於這個觀點,我對某些教會為這些人士代禱的事,覺得是屬人情之常;而安靜、禱告、等待、領受,也都是好的。為了少數失喪的人,眾人為他代禱,求上帝來幫助他們,帶領他們,這是一種愛心的表示,就好比說圈媮鬖酗E十九隻羊,僅有一頭走失了,牧羊人仍是千方百計非把牠找回來不可。
此外,我的基督徒朋友也告訴過我,凡三、五人,奉上帝的名聚會,祂就必與他們同在。凡順著主的旨意求,主就必成就。因此,我相信基督徒的聚會與禱告,上帝一定垂聽,但必須要明白所求是否合於上帝的旨意,祂才會做工和成就。這恐怕是為人代禱的基督徒,必須深思的一個題目。
言行若不公義、信實,若因虛言、妄行而使上帝蒙羞,上帝就必管教,而「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喜樂,反覺痛苦,事後卻知是有益的」。聖經上並且說:「上帝不聽罪人,唯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聽他。」(約翰福音第九章卅一節)
一個最佳的處方
以上,是我以一個教外人士的身份,試就最近因少數教會人士所引發的困擾和爭論所作的探討。那麼,再往積極的方面想,要怎樣才能消弭這些、化解這些呢?
我以為,處方仍是一個「愛」字。愛,是不加害於人的;愛,是聯繫全德的;有愛,才會有和睦。這些,在座的朋友們一定比我更為清楚,我們因此盼望,就由基督徒本身,擔負起這個使命來。
如果大家都能把「愛」的種籽,細心散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則諸位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將是不可勝數的。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馬書第十二章九、十節)這種真誠無偽、不摻任何雜質的愛,是我們社會正迫切需要的。
雖然少數教會人士常發表引起社會紛爭的言論,如今又有少數的教會人士涉嫌觸犯了法律而被拘押,但政府當局絕不會因此而感到高興,更不會幸災樂禍地說:「好傢伙,你可給我逮到了。」國家內部,只要有紛爭,不論是誰勝誰敗,對整體而言,都是一種挫折,都會對國家有不利的影響。
不論在教會裡、或社會中,都應儘量避免分門結夥,各行其是;而應尋求出一個正確的目標,共同為大多數人的福祉努力奮鬥。
聖經也提到:「已信上帝的人,留心作正經事業。……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分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作。」(提多書第三章八——十一節)又說:「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分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在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雅各書第三章十四——十七節)
療傷止恨,我們要和睦團結
嫉妒和偏見最容易造成爭執與紛擾,但純正無私的心懷,博愛恕人的胸襟,卻可以化解這一切,並彌補裂痕,治癒傷痛。
所以,讓我再度強調,關於最近發生的許多事故,我們抱著的是一種「哀矜勿喜」的心情,絕不是今天看到一些人受到懲治,就有「大快人心」的感覺,相反地,實在感到非常的痛心與憂慮。從外面襲來的八方風雨並不可怕,內部的猜忌、分化才最令人憂慮。越南淪亡之前,不是擁有美國製的最新軍事裝備嗎?但卻擋不住內部的爭執與分化;以色列人的大衛王,卻能靠著信心,以石塊擊敗了巨人。信心、團結,是任何國家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我們內部出現爭執,不但成為外人干涉我們內政的口實,而且會為敵人製造可乘之機,後果的嚴重,我們怎能不事先多加考慮?
如今,在社會大眾對基督徒的形象產生誤解之後,想要恢復原有的美善形象,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各位一定都有著堅定的信心,可以打一場美好的勝仗。
讓我再重覆一次,信仰對人生的功能,基督信仰基本精神的純正、良善,都是為大家所肯定的,問題是出在少數的個人,他們破壞了大眾的印象。
即以長老教會來說吧,據我所知,是他們最早把福音傳入台灣的,一百多年來,他們在全台各地建立教堂、醫院、學校、孤兒院、養老院……等,不僅對宗教活動,就是對社會服務、大眾公益,也都有很多的貢獻,這是不容抹煞的事實。
勿因個人抹煞整體
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貢獻良多的教會,若因極少數人而被社會大眾否定,自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因此我要在這堜I籲,我們都要有「就事論事」的觀念,不要因人廢事,也不要因人廢言,「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對社會國家只能製造裂痕,而毫無益處。
除此而外,各位尚應為恢復大眾對基督教原有的正確印象而努力。各位中間有很多都是基督徒,是基督的使者,上帝把祂和好的道理託付了你們,祂也要藉各位來勸告世人。(哥林多後書第五章十九、廿節)希望你們這一批生力軍,都能將你們口堜蚖{、心裡相信的信仰活出來,由各位身上,及於家庭、及於學校、及於社會、及於國家,把近來國內所發生的問題逐漸化解掉。這也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療傷止恨」的工作。
聖經上說:「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乎上帝,行惡的未曾見過上帝(約翰參書十一章)「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彼得前書第二章第一節)「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路加福音第六章四十六節)「你有信心,就當在上帝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羅馬書第十四章廿二節)
仰無愧於天,俯不怍於地
一個真正有福之人,是常能擁有平安喜樂的心境,能擁有一顆光明磊落的良心,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俯仰無愧」。我個人非常相信,有基督信仰的人,在上帝之前承認自己的軟弱,不時向上求取智慧和力量,時時留心多作善事,這些應該不難達到。
對於傳道人,我們又有進一步的期許,盼望傳道人也能符合聖經的教訓:「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這些事你要慇勤去做,……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摩太前書第四章十二—十六節)「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提多書第一章九節)「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言語純全,無可指責。」(提多書第二章七、八節)
說到這裡,我要為自己的冒昧申致歉意,我本沒有資格討論傳道人的職分和責任,實在是有鑑於上述所發生的那些問題,所以略抒己見,表達一下我個人對神職人員的期望。
總而言之,我們深切盼望傳道人與基督徒,能共同努力恢復大眾對基督教的良好印象,我們更希望的,是經由眾多信徒的代禱,祈求上帝使迷失的人能早日回頭,能重新在信仰中潛心尋求,重新得力,產生新的、好的行為,以與悔改的心相稱。
憂傷痛悔的心主必不輕看
為此,我想再舉兩段聖經上的話:「你以為能逃脫上帝的審判麼?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馬書第二章第三、四節)以及:「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五十一篇十七節)
這些,但願最近因涉嫌掩護施明德而被拘押的神職人員,能稍加思索,我們都在盼望,盼望他們重新回到基督的正道上,重新做一個蒙上帝喜悅的好僕人。
有一位牧師朋友曾經對我說:「我是一個傳道人,只知道傳道,我相信我若忠於傳道工作,就是有益於社會、國家。」這個說法讓我十分感動。但是,神職人員參與社會、關心政治也絕對沒有錯,如前面所說的,我們僅盼望大家能多加思考,謹慎從事。
各位都是這麼年輕,未來的道路還相當漫長,以你們各位本身條件的優秀,以及蒙恩受召的福份,我相信一定都有個美好的未來。只是,獨善其身恐怕還不夠,因此特別期望各位在人群中努力做光、做鹽,為淨化社會,促進和睦、團結,多盡一點力量。我們的國家,在和睦、團結之中,才能積極建設發展,茁長壯大。
最後,我要再度重申,我個人不是基督徒,對聖經與基督的道理也所知有限,但我一直相信基督信仰勸人為善、引人向上的功能,又能感於掩護施明德事件對長老教會、基督教和整個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因此不揣冒昧,來談談這個我並不很在行的題目。
雖未深究,卻已頗為感動
在家人、親友、同事的協助下,他們提供我資料、線索,我也對聖經下一番翻閱、查考的功夫,至於引用得是否恰當,我實在是不敢說,歡迎大家給我批評和指教。
迄至目前,我雖然還沒有「信」,但我必須說,在準備今晚講話的過程中,我確實深受感動,聖經的確是一本純正、良善、有益人心的書。而且我覺得其中許多的教訓,與我們中國傳統的仁愛、忠恕、信義、誠正……等做人的道理相符合。
謝謝各位的出席,耽誤了各位不少寶貴的時間,我還想再強調一次,由於我知道各位中有許多是基督徒,因此特別希望你們都有「捨我其誰」的抱負,不僅能在生活中把信仰活出來,愈來愈有基督徒的樣式,同時大家一起努力,恢復基督徒原有的美善形象。
最後,我想送給各位兩句話,那就是:愛人、愛己、愛我家邦,自尊、自信、自強不息。我個人相信,這雖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很可以作為我們據以自強、發展、與壯大之道。
最後再度謝謝大家,祝各位晚安。
(註:文中所引聖經章節,是以聖經公會在香港所印行的新舊約聖經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