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想必記得當年由謝騰輝老師創辦的鼓霸大樂隊。少有人知道,這個在台灣整整半世紀的大樂隊,培養了無數爵士樂手,直到今天依然活躍,把歡樂音樂帶給大家。猶記得當時紅極一時的綜藝節目《銀河璇宮》,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總會在開場時介紹:「……謝荔生所領導的台視大樂團」;或是更早的年代,星期天晚上《歡樂假期》的名主持人包國良,洪亮的聲音引出「……林家慶所領導的中視大樂團」……,只是大部分觀眾可能不知道,台視大樂團也好、中視大樂團也好,他們都是各代的「鼓霸大樂隊」。
時間是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八點,地點在紅樓劇場;自從紅樓劇場重新開幕後,每逢鼓霸大樂隊的演出,總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今天又逢到鼓霸的表演,只要舞台上一揚起音樂,台下熱情的樂迷就忍不住隨著節奏扭動起來。有人在座位上扭不過癮,乾脆推開椅子,站在中間走道跳個痛快。

(左)(賴基能攝)
半世紀共鳴
前來聆賞的觀眾有七十歲頭髮全白的老人家,也有二、三十歲結伴而來的年輕情侶,其中以中壯年人最多,彷彿這場演出是專為他們舉辦的。只見這群人隨著音樂一會兒打節拍,一會兒又跟著唱、跳,忙得不得了。
家住台東、年近五十歲的賴俊財,當天早上搭飛機專程來台北看鼓霸演出,他興奮地說,早在三十年前,他就在台北的中山堂、國際學舍欣賞到鼓霸的現場演出,演奏會結束他都捨不得離開。之後,他搬離台北,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鼓霸的消息,他也以為鼓霸已退出歌壇,想不到多年後還能和老朋友相見,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知道鼓霸這個月還有演出,賴俊財提早訂好票,以免屆時向隅。
家住新竹,從事電腦行業的賴正森,趁著中場休息的當兒,趨近舞台,詢問鼓霸團長謝守彥是否還記得:有一年鼓霸到新竹演出時,他因為尿急,又捨不得錯失演奏,曾上前要求樂團暫時停止演出,當時好多人都以為他在鬧場。謝守彥聽了大笑起來,隨即答道:當然記得。
對鼓霸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比比皆是;紅樓劇場重新開幕當天,鼓霸應邀在現場伴奏,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導演柯一正,看到久違的鼓霸,立刻親切地上前打招呼,龍應台並豎起大姆指誇獎該樂隊:「讚!」,「今天能夠親眼目睹鼓霸的演出,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負責安排紅樓劇場節目演出的紙風車執行長李永豐表示,鼓霸是紅樓劇場演出單位中,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一支隊伍,「只要有鼓霸表演,就不用擔心票房差。」

「雙燕姊妹」是謝騰輝一手培植出來的合聲歌手。
「樂狂」謝騰輝
鼓霸大樂隊是由已過世的謝騰輝老師一手創立的。謝騰輝自幼就喜歡音樂,但是他的家人一直不贊成他朝這方面發展,好勝的謝騰輝卻執意要向音樂這條路走;他十三歲學會吹口琴、十五歲跟著師大音樂系教授李金土學小提琴。上了中學又開始學吉它,高商畢業後,他被日本三井產物株式會社網羅,沒有多久就被派到泰國工作了十一年,在異鄉,謝騰輝又瘋狂迷上手風琴。種種對音樂的癡迷,促成他日後不計任何代價的朝組織樂團邁進。
一九五三年,菲律賓的一個爵士樂團來台灣巡迴表演,雖然樂團只有十二人,但是團員素質相當高,演奏水準令人叫好。當時謝騰輝就坐在台下欣賞他們的演出,對於菲律賓樂團精湛的表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激使他想成立一個業餘的樂團。於是,他找到一些對音樂有興趣的朋友,包括葉傳經、溫錦添、蔡哲雄及當時在台灣交響樂團任職的弟弟謝荔生,組織了一個包括有五支薩克斯風、四支小喇叭、再加上鋼琴、貝士、吉它、鼓、指揮,頗具規模的二十一人樂團,以演奏美國爵士音樂及拉丁音樂為主。這是鼓霸樂隊第一代,也是台灣光復以來,國內第一個大樂團。

鼓霸的創團人謝騰輝(右二)對國內音樂貢獻良多,一九九二年曾榮獲金鼎獎特別獎。
中山北路蜜月堂
「鼓霸」的英文名稱叫「 Taipei Cuban Boys 」,由於古巴以拉丁音樂聞名,樂團才取了這個名字。未料後來古巴實施共產主義,一度讓樂團十分尷尬,基於我國是反共國家,最後決定以古巴的諧音 Kupa替代,音譯為「鼓霸」。
今年七十三歲,目前仍在鼓霸擔任琴鍵手的創始團員溫錦添表示,在加入鼓霸前,他已在基隆成立了「新星樂隊」,只有三個人,他負責手風琴,另外,還有小提琴手及吉它手。當時台灣會吹奏樂器的人有限,大家都是靠自我摸索學習。
一九五一年,溫錦添結識了在新光紡織工作的謝騰輝,謝騰輝雖然在紡織廠工作,但對音樂十分狂熱,經常召集一些對演奏有興趣的朋友,彼此切磋技藝。他認為,謝騰輝後來會組鼓霸大樂隊,完全是水到渠成,「因為他有用不完的音樂細胞等待他去發揮。」
成立之初,鼓霸就在謝騰輝太太經營的蜜月堂麵包店二樓練習。這家坐落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四十餘年的麵包店,十年前結束營業,但是,團員至今仍然在二樓練習,數十年未變。
雖然是業餘樂團,但是在謝騰輝的嚴格要求下,每個團員都很認真練習,成績逐漸進步。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團員是多麼熱愛演奏:當時擔任貝斯手的吳建成,在鐵路局開火車,認真的「小吳」從未錯失練習時間,有一次碰上樂團練習,正好他駕駛由基隆開往台北的蒸汽火車,當火車到達復興橋下時(中山北路、忠孝東路口的陸橋,已拆除),他眼看練習來不及了,就委託車內另一位同事代理駕駛,自己先跳下火車,然後直奔蜜月堂二樓。
翌年,鼓霸在新公園的露天音樂台舉辦《曼波大會》,在謝騰輝的魔棒下,鼓霸征服了每位在場聆賞者的心靈,安可之聲不絕於耳,後來到台視成了當家指揮的謝荔生、到中視成了樂隊台柱指揮的林家慶,當時分別吹奏薩克斯風及伸縮喇叭。此後十年間,鼓霸一直以業餘性質在中山堂、新生社等場所表演,當時美軍還在台駐防,每年耶誕節,鼓霸成了各駐地爭相邀請的對象,表演頻率相當頻繁。

目前擔任鼓霸團長的謝守彥(右二),當年曾在謝騰輝的調教下,成立「四加一合唱團」。前坐者是當時被稱為「排骨歌星」的張素綾。
入主國賓
一九六四年,台北國賓大飯店開幕,需要大型樂隊在夜總會演奏,當時國賓董事長徐金德有意聘請國外樂團來台助陣,巧的是徐金德的女兒曾跟鼓霸的鋼琴老師學琴,也曾多次觀賞鼓霸的演出,對鼓霸的技藝十分瞭解,她向父親建議,如果國賓要請樂隊,一定要請首屈一指的鼓霸,才能符合現代化的國賓飯店。徐金德為了證實女兒所言不假,特別邀請該飯店的美、日、法幹部,專程到中廣公司的大禮堂,觀賞鼓霸演奏;美籍幹部聽了鼓霸的演奏,相當讚賞,當他知道這只是一個業餘的樂團時,更為驚訝,因為美國業餘樂團的水準與職業樂團相差甚遠。
條件談妥後,團員紛紛辭掉原有工作與國賓簽約,謝騰輝卻在此時將指揮棒交給其他團員,他表示,自己是玩票性質,專業的他承擔不起。當時共有十三人簽約加入國賓飯店。
溫錦添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忍不住開心地笑了起來,他說,十三人的月薪總共是十二萬八千元,除掉指揮的一萬元,團員每人八千元,「當時公務員一個月不到三千元,大飯店的經理也不過只有三千五百元,我們竟有這麼高的待遇,真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至今仍在鼓霸演出的溫錦添老師(左),當年在樂團是以拉手風琴著名。
進軍三台
雖然退出了轉為職業樂團的鼓霸,謝騰輝並未真正離開,第一代團員進入國賓後,謝騰輝利用空餘時間訓練第二代,音樂賦予他永不歇息的使命。謝騰輝訓練團員純粹是興趣,不收取任何費用。一九五五年,豪華酒店開幕,開幕前豪華曾到國賓飯店挖角,國賓飯店告訴對方,謝老師目前正在訓練第二代團員,可以找他商量。於是鼓霸第二代進入豪華酒店,由謝荔生帶領。一九五六年,台視歌唱節目增多,需要有專屬的大樂團伴奏,於是把鼓霸第二代從豪華酒店整個挖角過去。
一九七○年,位在台北市中華路的麗聲歌廳開幕了,當時麗歌網羅了國內頂尖的紅牌歌星,聲勢十分壯觀,但是,光有歌星陣容還不行,還需要有一流的伴奏人員才能符合歌廳的水準。業者把目光放在謝騰輝正在訓練的第三代鼓霸身上。謝騰輝本人對團員毫無要求,當初他訓練鼓霸,只是憑著自己對音樂的一股狂熱。既然有人欣賞他訓練出來的樂團,團員心裡願意,沒有理由不放手,第一代及第二代如此,第三代當然也不例外,而且他始終相信,樂團不斷需要有新人加入才能保持活力,「因為新人有熱情、有衝勁,」謝騰輝生前不只一次這麼說。
謝騰輝招募新人,沒有任何苛刻條件,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對方看譜就能吹奏,至於技巧如何,則不列入考慮範圍,因為技巧日後可以慢慢訓練。一九六六年,慶祝蔣中正總統連任就職典禮,謝騰輝指揮國賓、豪華兩個鼓霸樂團在中山堂舉行聯合演奏會,透過電視報導,不少人都看到這個畫面,鼓霸的名氣也愈加響亮。
推動歌壇的手
謝騰輝不但造就了鼓霸的聲望,同時並在國內歌壇塑造了第一對以和音方式演唱的「雙燕姊妺」,二人珠圓玉潤的歌聲,在六○年代曾造成一股風潮,當時以姊妹檔出來演唱的歌手相當多,但是沒有一對和聲能像「雙燕姊妹」這麼出色。二人演唱的曲子,每一首都經過謝騰輝編曲,和聲韻味十足。
繼「雙燕姊妹」後,陳芬蘭、洪燕萍、李珮菁、邱圓舒、康雅嵐、四加一合唱團,都曾跟謝騰輝學唱歌。由於謝騰輝的名氣太大,訓練出來的歌手個個成氣候,一九七○年,一位來自泰國、芳齡十六歲的華僑劉小佩,專程從泰飛來台北,向謝老師習藝。原來劉小佩是在泰國看到「雙燕姊妹」及陳芬蘭的表演,對他們的歌藝相當崇拜,經過打聽,知道他們都是謝騰輝調教出來的,於是千里迢迢飛來台灣拜師學藝。謝騰輝這分對音樂無悔無怨的奉獻,讓他獲得一九九二年金鼎獎音樂特別獎。
當初鼓霸以爵士樂團的編制組成,但是,除了擅長演奏爵士樂之外,樂團還會演奏拉丁樂、世界名曲、民謠、各式舞曲,甚至古典音樂也可以新奏,真是包羅萬象,無所不能。這要歸功樂團的專任編曲家溫錦添。由於他不辭辛苦將廣受民眾歡迎的曲子編寫成套譜,團員才能合奏出豐富的演奏內容。目前溫錦添已編寫了上千首套譜,其中改編自本土歌曲的佔了很大的比例。
樂聲交會你我的熱情
溫錦添表示,是那一代樂迷,比較偏愛且認同本國的流行音樂,可以引起共鳴。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每一場演出,樂團都會演奏樂迷耳熟能詳的音樂。甚至還有現場演唱,把氣氛推到最高點。
曾經和鼓霸合作了不知多少場次的老歌星謝雷也記得,鼓霸最擅長的就是拉丁舞曲,每一次樂聲響起,會場的氣氛登時熱了起來,那種台上台下一片歡樂的感覺,絕不是現在一般midi伴奏的小型樂團能相比的,鼓霸能屹立五十年,正因為他們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樂團。
謝騰輝退休後,團長職位交給他的侄子謝守彥。謝守彥加入鼓霸也有三十餘年的光景,當年他在樂團吹奏黑管,還在大伯的調教下,加入四加一合唱團,灌錄多張唱片,如今也兩鬢飛霜,但只要談起鼓霸的輝煌歷史,便眼睛亮了起來,彷彿又回到當年。
謝守彥表示,三十多年前是鼓霸的黃金時光,包括台視、中視、華視的樂隊成員,全部是鼓霸出去的團員,時間一久,大家只記得電視台的樂隊,對鼓霸反而陌生了,「事實上,鼓霸一直沒有停止運作,目前第五代已經出來了。」
永遠的鼓霸
對於不少人以為鼓霸已經解散、不再演出,謝守彥解釋,鼓霸是一個有著二十四個人編制的大樂團,演出費比普通的小型樂團高出不少,所以一般人不太會邀請他們演出,只有青商會、獅子會及美商公司的大型聯誼會,才有鼓霸大顯身手的機會。
謝守彥並透露,台中市長胡志強也是鼓霸的知音,他在新聞局長任內時,每次舉辦友邦人士聯誼,一定會指名鼓霸擔任伴奏,專業演出,場面熱鬧,讓賓主盡歡。
謝騰輝過世前,最放不下心的就是樂團,他再三握著謝守彥的手,要他無論如何,都要把樂團經營下去,千萬不要解散樂團。謝守彥說,他從大伯的身上瞭解什麼叫執著,什麼叫奉獻,他不敢說自己有多偉大,但是大伯交待的事,他是永誌不忘的,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鼓霸將永遠帶給人們歡樂,單憑這項心願,他就要好好經營鼓霸,絕不讓大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