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臘的科西島上,一位鬍鬚飄飄、充滿智慧的醫學老師希波克拉底斯,坐在樹蔭下講課,他言簡意賅告訴弟子們:「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物。」
這位今人譽為「醫學之父」的學者口中的金科玉律——「食療」,正屬於「自然療法」的一種。
難道天下真有不藥而癒的療法嗎?
前年九月,網球慧星——娜拉提諾娃終於首次在馳名世界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中,勇奪後冠。領獎時,她喜極而泣,親吻著獎盃,並在全美電視網上公開向她的營養師哈斯致謝。
從此,哈斯所著、教導運動員攝食方法的「食贏法」一書,風行草偃地暢銷全美,高居紐約時報「建議類書籍」排行榜冠軍達廿多周。
「食贏法」建議運動員的飲食在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應有適當的比例——脂肪不超過百分之廿、蛋白質在百分之十至十五,複合碳水化合物佔百分之六十至八十,這準則依中國人的說法,就是簡單的「清淡」二字。
哈斯自稱:「致勝之道在於一種無須藉助藥物、而能改善人體的營養攝食法。」

多吃蔬菜水果,可吸收豐富的纖維質和礦物質、維生素等。(簡永彬)
食而後能贏?!
無須藉助藥物,正是「自然療法」的特色之一。
「自然療法」一詞,在一百年前創於德國;如今在歐美日各國,頗為流行。
所謂「自然療法」,是指不採用開刀、化學藥品等正統療法,只用食療、水療、按摩、運動、心理治療等來恢復健康;也就是以自然溫和的方法,幫助人體發揮抵抗力和自癒力。
它雖由德國創始、提倡,但實際上中國的老祖先早就注意而且實行了:
神農氏嘗百草、累積經驗後,歸納出植物止吐、鎮痛、清涼之效;周朝有「食醫」的制度,為中國醫學奠定食療的基礎;三國華陀的「五禽戲」,已開「運動治療」之先河,而道家所發明的吐納、導引和靜坐亦是;唐代孫思邈也有「食治不癒,然後命藥」之訓……,在在顯示中國人早已身體力行,只是沒有將它名之為「自然療法」,且有系統地大力提倡罷了。
綜合西方與中國的方子,自然療法可以包括食療(注意飲食和禁食)、水療(蒸、浴、洗等)、火療(燻、灸、拔火罐等)、手療(推拿、按摩、指壓等)、運動(導引、內功、瑜珈等)、草藥療法、心理療法及近來極盛行的「森林浴」等。

只含高熱量缺乏營養的碳酸飲料,還是少喝為妙。(簡永彬)
相識無「白丁」
據說英國許多皇室相信自然療法。
倫敦每日郵報曾經報導:女王旅行時經常攜帶一個黑色的小盒子,正統派醫生若知道盒中的內容,定會大吃一驚——那是由花卉、砒霜、毒蛇液……等製成的藥品。
此外,女王之妹瑪嘉麗特公主所患的偏頭痛,傳聞是一種菊花科的小白菊葉配方所治癒的。
我國第一位出身西醫而支持自然療法者,應算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了。
國父早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香港雅麗氏醫院附屬西醫書院,而後在澳門、廣州行醫,聲譽鵲起。他在奔走革命期間,得了胃病,孰知自治不愈,瀕臨險境。後來日本一位自然療法學者以食療和按摩治好他的病。
國父在「孫文學說」中寫道:「……不得不如高野先生之法,戒除一切肉類、牛奶、雞蛋、湯水、茶、酒,與夫一切辛辣之品。而每日所食,則硬飯與蔬菜及少許魚類,而以鮮果代茶水,從此舊病若失……」,並謂此養生術「實醫道中之一大革命也」。
正如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所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物」,食物療法可謂自然療法最基本的方法。

多吃蔬菜水果,可吸收豐富的纖維質和礦物質、維生素等。(簡永彬)
食物就是你的藥物
談到食療,首先不妨看看究竟要以食物來治療什麼病?
由於科技進步,食品添加物花樣翻新、變多,加上人們對口腹之欲的講究,導致了層出不窮的文明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便秘、癌症……。
根據統計,民國七十三年底國內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依次為
一、惡性腫瘤(癌症)
二、腦血管疾病
三、意外災害
四、心臟疾病
五、高血壓性疾病
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七、糖尿病
八、支氣管炎及肺氣腫、氣喘
九、腎炎、腎癥候群及腎變性病
十、結核病
其中除意外災害(喝酒肇事與飲食略有關聯)、支氣管炎外,多與飲食有關(腎的疾病和肺結核則在防治過程與飲食有密切關係)。
最令人觸目驚心的莫過於癌症。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在不久前完成一個食物與癌症報告。這份歷時二年、由加州大學教授克里夫柏斯汀領導十餘位科學家研究的報告指出,雖然至今不能查出致癌原因,但已可確知我們的飲食與癌症有關。

靜坐是很好的「靜態」運動。(簡永彬)
吃得好不如吃得巧
「癌症的病因雖難捉摸,但應是可預防的疾病,也就是可由飲食著手」,美國三大治癌中心之一的德州癌症研究所研究員雷久南博士指出。
自然療法中食療的基本方法是素食、粗食、生食和禁食。
素食指多吃蔬菜、瓜果、豆類、種子,少吃肉。「葷與素的比例,最好是二比八」,中華民國自然療法學會理事長陳紬藝建議,不必完全捨棄肉食,但宜節制。
吃多了肉有什麼不好?多吃青菜水果又有什麼好?
據研究,肉類雖非致癌「主兇」,但確是引起癌症的「疑犯」。舉例而言,最近美國雷根總統罹患結腸癌開刀,成為全球最熱門的消息。而結腸癌和攝食過多脂肪、過少纖維素就有密切關係。
肉類的脂肪含量高。專家指出,如常食用含脂肪量高的食物,脂肪易在其中的細菌和膽汁相互作用,而產生致癌物質。
如果少吃肉、多吃果蔬、穀類等素食,就能改善。

推拿是一種物理治療。醫生動手時,病人全身又麻又痛,過後筋骨卻會有舒活、松馳之感。(簡永彬)
懂竅門,樣樣皆珍味
粗食,是自然療法中食療的第二個指標。
台北醫學院院長董大成認為「返璞歸真」的粗食是現代人宜採取的飲食方式。而所謂粗食,指少吃添加人工合成品(如防腐劑、化學調味料、色素……等)的食物,多吃未經精細加工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類製品;同時也應包括在「簡單、清淡」原則下烹調的蔬菜魚肉。
稻米和小麥主要養分是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性蛋白質,可供給熱能。由於米糠、麥麩是不溶性纖維質,既富多種營養素和礦物質,又有利排便,可謂健康食品。但自從一八八○年精米機發明之後,多數人改用較「美味」的精白米或白麵粉,捨棄了最富養分和纖維質的胚芽、米糠和麥麩。
「其實,只要懂得訣竅,糙米也會變得可口」,董大成院長表示煮糙米時加點鹽,或搭配黃豆、薏仁、蓬萊米煮食風味更佳;如用電子鍋煮,煮熟之後燜廿分鐘較可口;如用快鍋煮吃來更是香軟柔韌。

踏在改良的腳底按摩器上,也能達到類似「腳底病理按摩」的效果。(簡永彬)
來當「摩登原始人」?
生食是食療的第三種考慮。「難不成要當一個『摩登原始人』?」許多人有這樣的疑問。
自然療法學派認為,生食除營養易消化外,豐富的酵素更能幫助吸收。然而榮總營養室主任章樂綺博士卻另有看法:「食物必須十分新鮮、清潔乾淨,才能生食,否則弊多於利;何況生菜不易吞嚥,吸收量無形中就減少了,不像炒青菜較容易下嚥,吸收量反而較大。」
由於生食太過「原始」了,目前國內嘗試的人並不多。
禁食是食療的最後一招,也是引起頗多爭議的一項。
除人類以外,一切野生動物生病時唯一的療法,就是禁食療法。它也算是一種經驗醫學,古今中外不乏使用之人。
古希臘時代,柏拉圖和蘇格拉底都曾禁食,以追求肉體和性靈的昇華;耶穌基督禁食四十晝夜,因而戰勝魔鬼的誘惑;「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曾為病人開禁食的處方;印度國父甘地時常禁食;回教徒每年禁食一月,在太陽落山前,水米不進;緬甸佛教僧侶過午不食;印度瑜珈教徒也以禁食強身治病。

手療中的推拿按摩,宜根據中醫的經脈圖下手,效果較彰。(簡永彬)
體內存貨大出清
「中國古代的『闢穀』可能就是禁食」,東吳大學客座副教授、也是自然療法學會顧問郗磊峰指出,史記留侯世家說:「乃學闢穀,道引輕身。」而宋書亦載武當派鼻祖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或一日數食,或數月不食」,傳說活了三百歲。
姑且不論傳說是真是假,禁食具某種程度的療效應該不假。
人體內若含有毒素,會與脂肪結合在一起;人在禁食時,體內脂肪細胞會加速「出清存貨」;脂肪一旦消耗,毒素也就隨著排出體外。
彰化多氯聯苯的患者就是在醫生指導之下實行禁食,排去體內毒素,而使身體狀況有改善。
但許多醫生強調,禁食實是最不得已的一種「療法」,病人千萬不要擅自施行,須在醫師指導下才不會發生副作用。
食療也許是一般人最熟知的,但是自然療法還有其他的種類。

瑜珈、韻律操是運動療法的一種,除有益健康,還可造就玲瓏有致的身材。這張張貼與左圖相映成成趣!(簡永彬)
各種療法暗藏玄機
水療、火療與手療對多數人來講,並不陌生,像三溫暖、洗溫泉就是水療,拔火罐是火療,推拿按摩是手療……,我們都耳熟能詳。
以手療為例,推拿和按摩其實是「孿生兄弟」,都指施運手法在病人肢體的患部或穴位,進行刺激的物理治療法。它們是我國醫病的「外治療法」之一,適用在動運器官疾病(如肌肉、關節酸痛)和內臟疾病(如胃痛)上。
若要再細分,仍可發現雙胞胎的「性向」有些不同:按摩是用拇指、手掌或肘在一定部位按或輕揉;推拿勁道比較大,部位也不固定,是以手用力往上下四方推散、游離地又抓又拿。有的人身材瘦弱,只堪按摩;若誤採力道頗重的推拿,還真吃不消。
前三年台灣曾掀起一陣腳底「病理按摩」的旋風,也算是手療的一種。原理是凡是人體器官有病變或不適,都會反射到腳掌、腳底。當某器官不健康,按摩反射區就會作痛;這是因為有種毒素集結在反射區。但如果經常按摩反射區,按摩後多喝開水,毒素就會慢慢消失,身體也就逐漸痊癒。
說來令人驚訝,腳底按摩對頭痛、失眠、關節炎、風濕病……居然有效,但原因何在,中西醫爭論頗多,到今天仍是個謎。不容否認的事實是,這方法曾讓不少人減輕了痛苦,也為自然療法的功績又記上一筆。
火攻也有效
灸和燻同屬火療,是指用藥草在穴道上燒灼,藉熱力使體內的氣血通暢;而在氣血通暢的同時,藥草的煙也滲入皮膚,幫助療效。雖然如此,二者仍有差別。「灸」是指將藥草「浮貼」在皮膚上燻,但不接觸;若是怕痛或是病情較輕者,就將藥草放遠一點,所受的刺激也較小,這是「燻」。
坊間還有一種類似手療和氣功的療法,是由內功獨到的師傅運內力,使全身發熱,再把雙手貼按在病人的患部,就像武俠劇裏武功高深的俠士運氣、將內力灌注到傷者身上一樣。患者因此得到熱力而使體內經絡打通、血脈暢行,身體舒活。
在運動療法中,「導引」乍聽下很神秘,讓人以為是什麼奇術,其實它就是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氣功、形意拳之類的運動;當人舒展四肢、把筋「拉開」了,氣血也就跟著通暢、身體自然就無病無痛了。
俗語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西方醫學家也說:「用之則長,不用則衰。」在在說明運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運動時吸入大量氧氣,可促進呼吸和血液循環,加強代謝功能、且增進器官機能;可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它也助於減輕因生活而引起的緊張、沮喪與失眠症。
身價大漲、今非昔比
草藥療法自古即有,神農氏嘗百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中國傳統醫學除樹皮草根等藥草外,還光而大之擴充至動物、昆蟲和礦物,總共五千多種,包羅萬象、樣樣取諸自然。
東、西方其他國家也都有不少這種「老祖母的秘方」。
近二年,草藥療法不但喝進人們的腹中,還改弦易轍進攻到仕女們的容顏上,頗有時來運轉的味道。
美容沙龍裡,最時髦的項目是把蘆薈、海藻、向日葵籽,甚至人蔘、麝香、薄荷等配成敷劑,敷在顧客的臉上。這種以「天然植物」為號召的美容法,生意竟然意外地好。
森林療法(又叫森林浴),是自然療法中最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療法。到森林去洗澡?
不用寬衣解帶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森林浴用不著寬衣解帶,只須到森林中漫步、深呼吸、運動或是靜思養神即可。
森林浴一詞取自日本,構想卻源自德國的森林療法。德人認為森林遠離塵囂、空氣新鮮潔淨,有助於病人的療養,於是將療養地設於森林;沒想到頗具成效,於是陸續成立據點,目前已有五十餘處。
日人見賢思齊,更進一步地以科學分析研究,果然發現個中妙處。原來森林中不同樹木會散發不同的精氣與香氣,叫「芬多精」,這是森林植物為保護自身所散發出的一種揮發性物質,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細菌、黴菌、病毒,並防止寄生蟲侵害樹體。
同理可證,當人體也吸入「芬多精」後,也能保健。舉例而言,日本研究報告指出,杉樹枝葉,可殺滅百分之九十的百日咳細菌;桉樹則是流行性感冒的剋星。
行政院農委會森林組長林文鎮建議,「浴者」宜穿寬鬆舒適的棉製衣褲、赤腳走路,當天地萬物與人合而為一時,最能產生功效。目前溪頭、杉林溪、惠蓀林場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有名的「森林浴池」了。
非自然一定不好?!
以上種種的自然療法,就像開門七件事般,在生活中俯拾皆是,似乎不難做到。究竟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呢?
許多受西方傳統醫學訓練的醫生不予置評。由於自然療法不見諸於教科書,他們認為這些方法只能說是一種經驗醫學,至於有無立據,未來還得靠科學不斷地求證。
營養學博士邱清華不排斥自然療法,但對它卻有疑問:「難道自然一定就好,非自然一定就壞?」例如,吃檬檸固然可獲得維他命C,吃維他命C的劑片照樣也能獲得。
而當人們想攝取維生素E、C時,難道一定得從胚芽、檸檬中抽取吸收嗎?「由天然食物提煉的東西有時成本反而高;此外,有些天然食物或藥草,本身或許有效;但其中是否另含可能產生副作用的成分,我們並不清楚。」
換句話說,某些化學合成藥品雖會產生副作用,但卻可以控制,不像自然之物較捉摸不定,萬一打的是一場「糊塗仗」,就可能「兵敗如山倒」。
多元的選擇之一
榮總營養室主任章樂綺以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自然療法,「其實,西方醫學也有食物療法,只是沒有強調『自然』二字而已」,她指出以往老祖宗並不懂提煉術,因此治病時吃食物好像機關槍掃射——全盤接收,可能真正有效的只是其中一個元素;現代醫學發達,已能從天然食品分析、提煉出真正有效之物,像是瞄準靶心、一矢中的,應無排斥的必要。
台灣療養院營養室主任李瑛認為自然療法既以食療為主,應是以培本固元的方式增進身體抵抗能力,進而解除疾病,屬治本而非治標,它的價值應不容否定。若能和有效治標的現代醫學兼容並蓄,救急又能救緩、治本又能治標,對人類而言,豈非一大福音?!
綜觀來說,自然療法可謂取法自然、養生的一種經驗醫學,雖無傳統科學做為有力的依據,但也足以提供強身保健的參考。
也正因它有許多難以解釋、卻又確鑿的功效,國內注意、或採行自然療法的人已日見增加。自然療法學會理事長陳紬藝是一位中醫,因發現自然療法與中醫有許多相通之處,而在國內提倡。三年前初創時只有會員一百名,且多半是篤信中醫者;在他獨力經營下,目前已擴充至六百名。令人驚訝的是會員中不乏西醫。
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自然療法似乎已成為醫療界一支新的生力軍。至於你適不適合?有沒有效?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