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村長趙嘉協在退休後,毅然決然負起改造南寮社區的重責。他找來社區規劃師,一起構思該如何改造南寮村,例如將空地改頭換面成為熱門打卡地點,這就是2014年的非洲國際志工的巧思;此外,村民們還利用閒置不用的浮球,彩繪各式圖案,妝點社區每個角落。
「現在村落都只剩下老年人了,如果透過社區改造能讓南寮成為澎湖最有特色的社區,如果社區能夠賦予生活的條件,就能夠留住年輕人了。」村長語重心長的說。4年來,他除了改善社區環境,更重建了老南寮人的文化風景。魚灶是早期南寮將魚製品加工成魚丸的產業風貌,他們將廢棄已久的魚灶修復,讓遊客體驗早期漁村生活;牛屎窟則表現南寮人物盡其用的文化,透過揉捏、曝曬,牛隻的糞便也能成為燃料。
傍晚時分,村長拿起掃帚維持社區的整潔,村長太太則騎車前往附近的海岸撿拾貝類。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在這片土地上,南寮人的堅韌與創意是最難得的社區典範。

走進澎湖南寮社區,立體打卡花園映入眼簾,這是非洲交換志工 的創意發想,讓原本荒蕪的空地成了熱門的打卡點。

兩條毛巾包覆臉孔, 這是澎湖婦女在烈日下工作防曬的基本配備。

澎湖多風,因此在南寮村也能看到現代的風力發電機襯著 古厝,給人一種超現實的感覺。

村長趙嘉協致力於復興當地農村文化, 正在為遊客講解居民製作牛屎餅作為燃料的歷史。

假日一到,這裡就搖身一變成為小農市集, 牆上社區規劃師的彩繪,展現農村再造的活力。

慵懶黑狗躺在村子一角, 這裡的生活真是悠閒自在呢。

南寮村擁有完整的古厝群, 目前正在逐步修復, 等待遊人前往探訪。

對於土地,澎湖人有種知足惜福的天性,南寮社區更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