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工作緊張、忙碌,日常生活中又有許多事有待處理,而常有分身乏術之感。頭腦靈活的商人,適時成立各種服務機構,為大家節省不少時間、精力及腦力。本刊一系列報導這些現代社會新興的服務行業,已介紹過結婚公司、坐月子中心、洗尿布公司、育嬰中心、托兒所與幼稚園、搬家公司、採買服務社與包飯中心。本期介紹為未婚男女搭起姻緣橋的「現代紅娘」。
我國傳統社會十分保守,禮教嚴格規範「男女授受不親」,未出閣的黃花大閨女,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婚嫁全憑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甚至還有「指腹為婚」的。很多夫婦都是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見面。
到了民國初年,西潮衝擊傳統思想,社會漸漸開放,女子也開始出來受教育。男女間於是有了交往,在交往中也產生了情愫,青年人開始嚮往自由戀愛與婚姻自主。
但當時仍有部分長者堅持傳統,不願予子女婚姻自由,因而造成不少悲劇。其中若有因大力爭取、不惜違抗傳統、甚至被父母逐出家門,而終成眷屬者,則給許多年輕人極大的鼓勵。
男女間的交往、戀愛與婚姻,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資訊傳播的發達,男女受教育與就業的機會日趨平等,漸漸不再成為問題。
圖1.2:利用電腦擇偶要先填妥各種表格,然後由擇偶中心人員將資料輸入電腦。(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男女交往雖已開放,但仍難免有人覓不著芳草
孰知「好景不常」,國內社會在步入工商化之後,生活步調加快,工作競爭激烈,人們往往無所選擇地落入既定的生活軌道中,每日忙著趕來趕去,為想在工作上嶄露頭角而全力以赴。許多人因此生活圈狹窄,無從結識異性,甚至也無暇「談情說愛」。
尤其是某些「乖寶寶」型的保守人士,在學校裡只知用功讀書,在上班後只知專心工作,等意識到年齡老大、該結婚成家時,由於交遊太少,一時竟不知到那去尋覓婚配對象。
這時熱心的家人、親友、同事、同學,自然也會大力安排介紹、相親之類的事,但一對一的「相」,擺明瞭去「相」人或被人「相」,總不免覺得尷尬;在這種不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的機會恐亦不太多。
有心人士有鑑於此,乃挺身而出,或舉辦男女聯誼活動,或成立婚姻介紹機構,以「專業性」的做法,掌握大群單身男女名單,促成他們之間的交往,扮演「紅娘」或「月老」的角色,成就一樁樁美滿的婚姻。
圖1.2:利用電腦擇偶要先填妥各種表格,然後由擇偶中心人員將資料輸入電腦。(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海德公園」開未婚青年聯誼風氣
在眾多「紅娘機構」中,「海德公園」可算開風氣之先。
「海德公園」是個聯誼活動的名稱,由基督教女青年會於十六年前創辦。但參與者不限定為基督徒,也不限於女性。
每到周六晚間七點,位於青島西路的女青年會七樓,就聚集了許多來自各行各業的社會青年,他們在一起從事許多輕鬆愉快的活動,包括有:下棋、打橋牌、民歌教唱、社交及土風舞教學、音樂及電影欣賞……等。
「此外,海德公園也常舉辦演講或座談會,談談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如美容與儀態、如何做個好主管或屬下、如何減低焦慮、工作環境中的性騷擾……等,希望幫助青年朋友培養健全的身心、及解決困難的能力。」海德公園負責人陶嘉英說。
由於每次活動只須繳新臺幣七十元,且內容充實,既可收增廣見聞之效,亦可結交朋友,參加的人頗多。
十六年來,有不少青年男女,因參加海德公園而譜出戀曲,進而攜手邁向紅毯的那一端。陶嘉英稱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然而就因為這樣「成果斐然」,吸引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前來,海德公園可為未婚男女搭起姻緣橋的形象,便益發突出了。
圖3:女青年會辦的「海德公園」,為未婚男女舉辦各種聯誼活動,其中以社交舞教學最受歡迎。(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陳老師成立婚姻聯誼社
繼海德公園之後,十年前,陳益興成立了一個婚姻聯誼社。
陳益興是臺北市明倫國中的老師,為人豪爽而熱情。他發覺有許多同事到了適婚年齡,卻「一點沒有動靜」,尤其一些個性內向的老師,周末、假日經常無處可去。
「好管閒事」的陳益興很為這些單身同事著急,便經常邀集未婚的男女朋友、同事,到家中聚餐,有時也籌辦郊遊、露營等活動,製造彼此接觸的機會,曾因此造就許多良緣。
陳益興的名號就此在臺北的教育圈中響起來。參加活動的人數愈來愈多,甚至連他教過的學生,也會請老師代覓對象。
參加的人多了,陳益興得不斷舉辦種種活動,來為他們製造接觸、交往的機會,因此愈來愈忙,難免影響到教書工作。為避免「兩頭落空」,陳益興於三年前結束了這項服務,專心教書。但因口碑好、信譽佳,許多類似的婚姻介紹機構,也都打出老師的名號,以博取信任。
電視節目「我愛紅娘」為夫婚男女搭起友誼的橋樑;圖1:一對「最佳拍檔」相互乍見,神情帶有幾分靦腆。(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從活動中認識交往,比較自然
近年來,許多機關、社團,也為未婚青年舉辦郊遊、烤肉、露營等聯誼活動。例如:各地的民眾服務社、婦女會及青年反共救國團……等。
由於這類活動多半系他們例行業務外的活動,故次數並不頻繁,多半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活動時間一般是一天來回、二天一夜、及三天二夜三種,收費按時間長短與路程遠近而有不同,但通常以不超過新臺幣兩千元為原則,參加對象則限定為就業青年。
婦女會三重分會幹事陳碧娥,具有多次辦活動的經驗。她指出,活動時間愈長,參加活動的青年男女相處機會愈多,繼續交往的機會便愈大;反之,當日往返的郊遊,由於活動時間太短,經常遊罷歸來,仍是女孩一堆、男孩一堆,彼此還「不好意思」攀談。
因此婦女會較喜歡舉辦時間較長的活動。但現代人多半太忙,要抽空參加二天以上的活動並不容易,所以舉辦短時間的活動仍有其必要。
「整體說來,我們只能擔任『師父引進門』的工作,此後的修行功夫,全在參加者個人了。」陳碧娥說。
圖2:布幕昇起後,這對最佳拍檔就要見面。(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須考慮人數、年齡與學歷背景
常在救國團帶聯誼活動的蔣大程指出,舉辦未婚男女聯誼活動,人數、年齡與學歷背景,是三大考慮要素。
蔣大程歸納經驗後建議,每次活動的人數最好不要超過八十人,且男女人數必須相當,才好安排「一對一」的相處機會。
在年齡方面,男性平均年齡最好較女性大二至五歲,不宜小於女性。
參加者的學歷與背景最好相近,如果南轅北轍,彼此沒有重疊的生活經驗,很難找到交談的資料,活動中也會頻頻發生冷場。
另一個活動成敗的關鍵,則在活動內容的設計與安排。最佳的活動程序是:大團體活動→小組競賽→兩人配對競賽。
舉例來說,剛開始時,可以返老還童一番,玩「大風吹」遊戲,把一些原本結伴而來的小圈圈打散,讓每個人因專注於爭奪一個「立足之地」,而把初到一個團體的矜持、不安拋諸腦後,場面隨之熱絡起來。
接著服務人員將團體分組,玩一些「支援前線」、「霹靂啪啦碰」等小組競賽遊戲。這時,所有人關心的焦點都在如何合作以贏得團隊的勝利,自能進一步融入活動之中。
再接著便進入第三階段的活動:兩人一組地進行「三腳競走」、「太太萬歲」等比賽。男女雙方經過有限度的「身體接觸」之後,相處也就比較容易進入情況了。
而這種聯誼活動最大的優點,就是在玩樂之中舒放身心,很自然地與異性(或同性)接觸交往,即使成就不了姻緣,也多交許多朋友,擴大了交遊範圍,而不致有相親的尷尬。
圖1:一對「最佳拍檔」相互乍見,神情帶有幾分靦腆。(鐘永和/救國團/我愛紅娘製作小組/海德公園提供)
「愛之季」為殘障人士解感情之結
一般未婚男女聯誼活動的服務對象,多半是「身體健康」的青年男女。然而還有許多身體殘障的青年,一樣盼望愛神的降臨。
今年春天,以服務殘障人士為職志的「伊甸園」,為殘障青年舉辦了一個「愛之季」活動。
伊甸園的輔導員孫蕙蘭,本身也是殘障青年,她以自身及輔導殘障青年的經驗指出,殘障者要能達到真正的自我肯定,必須通過就業與婚姻兩項考驗。尤其是後者,恐怕比就業還要難一點。
一般說來,殘障者由於行動上的不便,難免產生心理上的自卑,為免「拖累他人」或「自討沒趣」,他們多半獨自默默過活,不敢奢望能有一良伴佳侶攜手共度此生。由於心理上有自設的樊籬,他們多半把自己「關」起來,不太參與社交活動,結交異性朋友的機會自然也就較常人為少。
就算結交了喜歡的異性朋友,心理也不免猶疑不決:「交往久了之後,對方會不會嫌棄我?」「對方的家人會不會不許我們交往?」「我會不會成為對方的負擔?」「我可以生育嗎?」「我的病會不會遺傳?」……,這些顧忌往往增加戀愛雙方的困擾。
孫蕙蘭眼看許多殘障朋友,在感情的十字路口彷徨,有心協助他們解開心結,便在「春之季」活動中,安排幾堂有關心理衛生的演講與座談,給予殘障青年有關:男女生理結構有何不同?愛情是什麼?如何面對愛情?男女交往可能產生什麼問題?結婚的準備……等多方面的知識。
「我們衷心期盼,春之季活動不僅提供他們認識異性、結交異性的機會,更希望透過上述課程,與過來人的現身說法,培養他們正確處理感情與婚姻的態度。」孫蕙蘭說。
婚姻介紹所乃為一對一介紹
以聯誼活動方式,促成男女雙方自然結識而進一步交往,固然頗受未婚青年男女歡迎;但也有些人,或因抽不出時間,或由於不喜「拋頭露面」,未能參加上述活動,社會上還有些「婚姻介紹」機構,例如:「婚姻介紹所」、「電腦擇偶」、「電腦錄影擇偶」……,可供適婚男女利用。
我們在報紙上,常可看到「婚姻介紹所」刊登的分類小廣告。有意透過介紹所牽紅線的人,通常必須親自攜帶個人身分證前往,在確定「未婚」身分後,影印留存作為資料,而後填寫個人姓名、籍貫、身高、體重、職業、聯絡電話、地址等基本資料,及理想對象的條件等。
當介紹所從眾多報名的男女青年資料中,找到互相合適的人選,便個別通知雙方,簡單介紹對方背景後,徵得雙方同意,就安排見面。
通常,介紹所只提供雙方簡歷,而不說出全名及通訊電話、地址,以免雙方逕自交往,而收不到介紹費用。此外,也是有意保護「無意交往」者,避免受無謂的干擾。
合意則繳費,不合意下次再來
第一次見面的地點,多半安排在介紹所內附設的會客室,或固定的咖啡屋、餐館。通常都有介紹人作陪,一方面介紹彼此認識,再方面瞭解情況。若雙方都有進一步交往的意願,也談妥聯絡方式,便須支付介紹費用。一般行情是:女性新臺幣五百至七百元不等,男性則為一千元左右。
不論雙方是否互相「中意」,見面的餐飲費用,通常由男方支付。若雙方或一方不願與對方繼續交往,介紹所必須再代為安排與其他對象見面,直到配對成功,方可收取介紹費。
由於這類婚姻介紹機構,只憑簡單的資料、主觀的認定,便安排男女雙方會面,因此成功的機率並不大。若碰到一心想賺錢的介紹所,只要有勉強合適的,便一再通知會面,當事人更是疲於奔命。還有些參加者興沖沖前往,卻發覺對象竟是自己的同學或同事,場面十分尷尬。
有一位業者指出,一次次與陌生異性見面,又一次次失敗,尤其是自己中意對方、卻為對方拒絕時,對當事人心理的傷害很大。許多人因此懷疑自己的眼光與條件。因此他認為,有心好好扮演「媒人」的婚姻介紹機構,安排會面應非常慎重。
結合現代科技,提供電腦擇友服務
腦筋靈活的商人繼而想到,何不結合現代科技,提供「電腦擇友」的服務呢?
國內電腦擇偶服務始於十餘年前,但多半打著電腦旗幟,卻以「人腦」作業;實際以電腦作業,直到五年前才開始。迄今歷史較久、且較具規模的,要屬經營五年的宏仁電腦公司。
電腦擇偶作業流程的前半段與一般婚姻介紹所相同,即參加者須填寫個人資料,及對未來另一半期望的問卷,但項目比較詳細。
宏仁負責人莊再珍說:「對參加者的背景瞭解愈多,電腦代為覓得合適對象的機率便愈高。而要深入瞭解參加者,必須設計較詳細、深入的問卷,然後經由電腦理性地分析、研判,以瞭解此人的志趣、性向及現況等。」
從參加者填寫的資料上顯示,現代青年選擇伴侶,多半仍考慮傳統婚姻所重視的「門當戶對」條件,如:年齡、體型、學歷、工作、嗜好、信仰等……,而不太考慮是否能「一見鍾情」。
至於流程的後半段,則是將參加者的資料及問卷答案輸入電腦,由電腦配對。此後的聯絡、安排會面等,則與一般婚姻介紹所大同小異。
資料完整才有正確結果
莊再珍指出,由於電腦運作,完全根據所輸入的資料,因此資料的正確及完整程度,都會影響電腦的「判斷」,所以誠懇而翔實的填寫資料,是很重要的原則。
此外,電腦只能就資料作理性分析,無法兼顧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也有當事人經電腦「合婚」,認為彼此條件非常合適,但見面後,卻並「不來電」。總括而言,成功率竟不及一半。
一般來說,參加電腦擇偶的人,教育程度比較高。以宏仁為例,二百餘位會員中,有七位博士、五十八位碩士,其餘亦皆為大專以上程度。由於本身條件不差,因此對未來的另一半期望也很高,於是千挑百選,不肯輕易「妥協」。
參加電腦擇偶的市場行情是,服務半年費用新臺幣二千元,若半年內未覓得合適對象,須再繳費才可繼續享受服務。
參加電腦擇偶的未婚男女,多半性格內向、保守,不願讓親朋好友知悉自己急於成家、卻苦無對象的窘況,因此多希望介紹所代為保密。
先看錄影帶,再決定是否會面
近一年來,優美錄影公司在媒介婚姻的行業中另闢蹊徑,除提供電腦擇偶服務外,還可透過錄影帶觀看對方,彼此「看中意」才安排見面。如此可避免不必要的「相親」次數,因此頗受歡迎。
參加者報名時,除填報個人資料、對婚姻的期望外,還接受錄影公司的錄影訪問,簡介個人年齡、體型、學歷、工作、性向、期望對象的條件等。
優美公司工作人員林瓊芽指出,參加錄影的人,性格較為開放些,也頗有現代人的觀念,在錄影時多能侃侃而談。
經雙方「互看」對方錄影帶,瞭解對方基本資料與外貌後,錄影公司也會在公司內安排第一次見面。若彼此願意交往,則須繳交服務費三千五百元,否則下次再來。
不必繳費,唯需「拋頭露面」的電視擇偶
由於「為人作嫁」勞心勞力,因此收取服務費乃合情入理的事,一般參加者也都有此體認,不會抱怨。
近來卻有職業紅娘不向參加者收取任何費用的新做法,參加者唯一要付出的是:「犧牲色相」——在螢光幕上曝光,這就是熱門一時的電視擇偶節目,其中以「我愛紅娘」最具代表性。
「我愛紅娘」的作法是,先收集報名者資料,經過電腦篩選,找出年齡、學歷等方面相近者,並經面談,確定所填資料內容不虛,且願意上節目的,便安排上電視相親,以一女三男,或三女一男為一組,經過自我介紹、才藝表演、性向與趣味問答及趣味遊戲等過程,找出「最有默契」的一對,形成「最佳拍檔」;迄今已有數對最佳拍檔傳出喜訊,但也有在節目中沒被選上,卻私底下從「敗部復活」的情形。
「我愛紅娘」自播出以來,一直大受歡迎,不僅未婚男女踴躍上節目、找對象,觀眾也極愛看這個新鮮有趣的節目。
許多未婚男女在略帶羞澀中,在對方及眾多現場來賓、電視觀眾前努力展示自己,並且不諱言自己盼望找個知心伴侶的心聲,顯現他們都能以健康、開放、明朗的方式,來處理婚姻問題,實在頗具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