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季甫告落幕,第一屆戲劇季的腳步又接踵而至,精美的海報、特刊,朱紅的牌樓,爭相為市民捎來戲劇季的訊息。從去年十月下旬開始,台北市處處鑼鼓喧天,好戲連場;瑰麗的舞台上燈火輝煌,映照著演技精湛、服裝絢麗的演員,也烘托出一個個沉醉的觀眾臉龐。戲劇季的來臨,再度為台北市的文化活動掀起高潮。
戲劇季的開場鑼楚漢風雲,是齣古裝歷史舞台劇,動員了台北市各劇團優秀的演員演出,劇中描述項羽初見虞姬到烏江自刎的故事。主要的角色除了項羽、虞姬之外,還有劉備、張良、范增等。項羽是本劇的靈魂人物,由曾榮獲文藝獎章最佳舞台劇演員的王正良飾演,他在劇中一反平劇中項羽粗獷的花臉造型,而以英武小生的姿態出現,把一向剛愎自用,面對虞姬又能柔情似水的項羽演得絲絲入扣,博得全場觀眾的好評。(曉夢)
又一項大手筆的文化活動
戲劇季是台北市政府一系列有計畫的文化活動之一,也是繼音樂季之後的另一創舉。市府特地撥款新台幣五百餘萬元舉辦,目的是希望市民在物質豐裕之餘,能夠從戲劇藝術豐富的內容中獲得精神滋養,並希望藉此將各地民俗活動互相交流,將中華文化藝術進一步融匯貫通。
由於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內容包羅萬象,因此舉辦這個內容豐富的活動,對負責籌畫的台北市社會教育館來說,是一項考驗。為了辦好戲劇季,社教館從去年二月上旬起,就積極和各方戲劇界人士聯絡磋商,並且慎重編輯發行了十二開本,厚達一百頁的特刊。除了把演出內容加以介紹外,還把各種戲劇的歷史淵源、中國舞台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配合圖片詳盡刊載。在主辦單位精心的籌畫下,一個揉合著傳統與現代形式的戲劇季,就這樣誕生了。
戲劇季的節目內容多彩多姿,除了傳統的國劇、川劇、閩劇、豫劇、越劇、粵劇、歌仔戲、掌中戲、皮影戲之外,還有現代的話劇、歌劇、舞劇,都由最具代表性的戲劇團體或歷年來參加比賽的冠軍隊伍演出。總共動員了三十八個戲劇團體、三千多位演職員,陸續在十九個場地,演出四十六場各類戲目,是國內戲劇界一次空前的大合作。
戲劇季的開場鑼楚漢風雲,是齣古裝歷史舞台劇,動員了台北市各劇團優秀的演員演出,劇中描述項羽初見虞姬到烏江自刎的故事。主要的角色除了項羽、虞姬之外,還有劉備、張良、范增等。項羽是本劇的靈魂人物,由曾榮獲文藝獎章最佳舞台劇演員的王正良飾演,他在劇中一反平劇中項羽粗獷的花臉造型,而以英武小生的姿態出現,把一向剛愎自用,面對虞姬又能柔情似水的項羽演得絲絲入扣,博得全場觀眾的好評。(曉夢)
話劇先上場
首先為戲劇季打頭陣的,是四齣風格迥異的話劇:楚漢風雲、疑雲處處、愚公移山和小花鹿奇遇記,共演出七場。一連七個晚上,位於台北市植物園荷花池畔的國立藝術館燈火通明、車水馬龍,使得這個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小型劇場一時熱鬧非凡。
戲劇季的開鑼戲楚漢風雲,是名劇作家李曼瑰的遺作,描述項羽初見虞姬,直至在烏江自刎的故事,由台北市各話劇團的優秀演員攜手演出。
一陣激昂清越的琵琶樂聲,揭開了楚漢風雲的序幕。剛愎自用的項羽、柔情似水的虞姬、深藏不露的劉備、憂國憂時的張良,一一登上舞台。他們時而高吟,時而低哦,語調生動,表情逼真。觀眾的思緒彷彿也被帶回秦、漢之際,多少英雄豪傑,歷歷就在眼前。這齣古裝歷史劇在全體演職員的通力合作下,使得戲劇季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戲劇季的第二砲疑雲處處,內容和楚漢風雲大異其趣,是一齣懸疑氣氛濃厚的現代劇。演員陣容方面,楚漢風雲的演員來自各業餘劇團,疑雲處處則是由知名度頗高的影視演員聯合演出。他們為了共襄此次盛會,推掉了許多有豐厚酬勞的演出機會,不但讓觀眾有機會一睹他們在舞台上的風采,演員們也都過足了戲癮。
兒童劇是戲劇季的一大特色,由各國中、小學學生負責演出。小演員們穿上鮮豔的戲服,在舞台上唯妙唯肖的扮演各種角色。他們活潑生動的演技,不時贏得台下熱烈的掌聲。(曉夢)
觀眾們由衷的讚賞
中華電視公司的女演員劉秀雯飾演本劇的女主角,她在台上走花步、拋媚眼,再加上一聲聲的嬌嗔,一出台即豔驚全場。這齣戲由我國影劇界元老顧文宗執導,他對舞台區域的處理、氣氛的烘托、人物性格的刻畫,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博得在場觀賞的行政院長孫運璿與台北市長李登輝伉儷以及全體觀眾的讚許。孫院長並且在謝幕時上台和演員一一握手致賀,引起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愚公移山和小花鹿奇遇記,分別是去年青年劇展和兒童劇展的優勝作品。青年劇展每年由各大專院校學生參加演出,彼此觀摩競賽,評定成績後頒發各項金鼎獎;兒童劇展則是由各中小學學生參加。這兩項競賽,是推動劇運兩股新生的力量。
愚公移山,從劇本、舞台設計、燈光、音效、化妝,都由輔仁大學話劇社的學生自行包辦。這群熱愛戲劇的年輕人,把中國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注入了時代意義,賦予新的詮釋。劇中還出現愚公和閻五鬥法的場面,懸疑的情節,曲折的過程,在在都耐人尋味。
小花鹿奇遇記則由北投國小的小朋友演出。內容描述一隻小花鹿夢中出外尋父的故事,由兒童創作家黃藍,根據他所著長篇童話「小花鹿的夢境」第二部改編而成。
幕起時,二十多隻五彩繽紛的蝴蝶翩翩起舞,翠綠的青蛙,胖嘟嘟的白兔、頑皮的松鼠也都陸續出場,陪小花鹿到忘憂谷尋找父親。滿場觀眾愉快的隨著音樂的旋律輕哼著,並不時為這群小娃娃的表演天才而鼓掌喝采。
兒童劇是戲劇季的一大特色,由各國中、小學學生負責演出。小演員們穿上鮮豔的戲服,在舞台上唯妙唯肖的扮演各種角色。他們活潑生動的演技,不時贏得台下熱烈的掌聲。(曉夢)
毫不遜色的娃娃劇團
兒童劇的參與,是戲劇季的一大特色。除了北投國小應邀在國立藝術館演出外,台北市十六個行政區,每區也各由一個中小學代表,連續有十六場兒童劇的演出,免費招待當地居民觀賞。
這十六場由小朋友參加演出的劇目有國劇,例如:三叉口、木蘭從軍、四郎探母;有童話劇:白雪公主、彩虹泉、金銀笛、蜂國風雲;還有時代劇:山村魅影、南海血書、春暉普照等。演出的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演出的情況卻都是出乎意料的熱烈,幾乎場場爆滿,有的家長帶著子女,有的老師帶著學生,也有小朋友攜伴觀賞,把一個個的學校禮堂擠得水洩不通。
負責演出的小演員們演起國劇來,唱作俱佳,有板有眼,也把仙女、王子,或是匪諜、警察等成人角色演得唯妙唯肖,充分顯示出現代兒童的聰明、伶俐和活潑。他們豐富的想像力、生動自然的演技,甚至會令指導老師咋舌。小朋友熟背台詞之後,能很輕易地把情感溶入戲中;面對廣大的觀眾時,也毫不怯場。這真使得台下的大人觀眾們深深感到「後生可畏」。
發展兒童戲劇,不但能培養小朋友們多方面的藝術興趣,同時在教育上亦頗具潛移默化的功效。由這次戲劇季推出兒童劇所造成的盛況,可見兒童劇已普遍受到家長和社會人士的重視。
兒童劇是戲劇季的一大特色,由各國中、小學學生負責演出。小演員們穿上鮮豔的戲服,在舞台上唯妙唯肖的扮演各種角色。他們活潑生動的演技,不時贏得台下熱烈的掌聲。(曉夢)
野臺戲具有濃郁鄉土氣息
就在室內劇緊鑼密鼓推出之際,台北新公園內的野臺戲也見鑼鼓喧天,高潮迭起。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歌仔戲、掌中戲、皮影戲……,如火如荼地演出著。劇目包括陸文龍、光武中興、三國志等歷史名劇。由於演出的劇團都是競賽的冠軍隊伍,因此水準都很整齊,不論劇本、唱詞、服裝、道具、音效都頗考究,令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
歌仔戲始創於台灣宜蘭,本來只是一種歌調,慢慢演變成演唱歷史或民間傳說故事。後來又增加了台步、身段、音樂、服裝、臉譜,轉而搬上舞台,很受鄉民歡迎,成為迎神賽會中不可或缺的項目。
掌中戲又叫布袋戲,和皮影戲都具有悠久的歷史。登台的演員都不是真人,掌中戲是一個個衣飾華麗的布袋木偶,眼會眨、嘴會動;皮影戲則是用牛皮雕成的皮影「W仔」,比卡通更精緻有趣。他們在師傅出神入化的手技操縱下,活神活現地扮演各種角色,和一般真人演出的戲劇比較起來,另有一番趣味。
這三種老少咸宜的民間藝術在新公園演出時,吸引了各種年齡的觀眾,男女老少,扶老攜幼,有的坐、有的站,有的蹲,還有的爬到樹上觀賞。他們臉上的表情,亦隨著劇情的發展,忽悲,忽喜,忽驚,忽憂,似乎整個人都融在戲中了。
兒童劇是戲劇季的一大特色,由各國中、小學學生負責演出。小演員們穿上鮮豔的戲服,在舞台上唯妙唯肖的扮演各種角色。他們活潑生動的演技,不時贏得台下熱烈的掌聲。(曉夢)
深受鄉親歡迎的地方戲
為了保留並發揚傳統地方戲劇的菁華,戲劇季除了推出歌仔戲、掌中戲、皮影戲之外,還安排了五場大陸地方戲,依次是廣東戲、福州戲、四川戲、紹興戲和河南戲,都由「碩果僅存」的地方劇團負責演出。
由於平時鄉音難逢,大陸地方戲的演出,對各地的鄉親來說,是難得的一件大事。每天晚上,不到七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的門口就排滿等候入場的觀眾。他們不時在人群中發現熟悉的面孔,驚喜的趨前以家鄉口音敘舊,興奮地談論著當天演出的戲碼和演員,然後在談笑中步入劇場。
退休多年的河南戲名角姜桂枝,這次重拾寶刀,演出「對花槍」為戲劇季助陣,一出場即博得了滿堂采。這位始終致力於推展大陸地方戲的豫劇前輩,對這次地方戲在戲劇季中所造成的轟動,感到非常欣慰。更令她高興的是,戲劇季過後,李市長要她草擬一個推展地方戲的計畫,她感覺這是她參加戲劇季最大的收穫與報酬。
國劇是戲劇季的最後一個單元,首先登場的四出武戲:常勝將軍、尋親蕩寇、光武中興與忠義傳,分由復興、陸光、海光、大鵬四所劇校負責演出。由於演員都是科班出身,拳腳身段矯捷俐落,陣式變化多端,觀眾除了聽戲外,也滿足了視覺上的享受。
為了保存傳統戲劇的菁華,戲劇季推出五場大陸地方戲:粵劇、閩劇、川劇、越劇、豫劇,由國內碩果僅存的幾個大陸地方戲劇團演出。圖中是中華越劇團演出越劇寶蓮燈。(曉夢)
國劇新秀齊來助陣
為了更換口味,主辦單位在四齣武戲之後,排出國劇的骨子老戲「紅娘」,由文化學院戲劇系國劇組同學擔任演出,即將畢業的郭小莊扮演紅娘。
郭小莊出身於大鵬劇校,是年輕國劇演員中的佼佼者。她的扮相嬌美,體態秀麗,再加上靈活的身段,顧盼的眼神,與純熟的水袖工夫,把紅娘的率直俏皮、天真瀾漫,表達的恰到好處,讓許多特地趕來捧場的觀眾感覺不虛此行。
接著和觀眾見面的,是本年度國軍文藝金像獎國劇競賽的冠亞軍戲碼:陸光劇隊的中秋首義、大鵬劇隊的嶺南英烈。這兩齣戲的劇本都是新編的,不論情節、唱詞、說白,都脫出了舊有窠臼,並大膽地運用燈光技巧,即使對老戲迷來說,也有一番新的感受。由觀眾們熱烈的掌聲聽來,我們可以發現,國劇界人士所作種種去蕪存菁的改革,已獲得觀眾的認同和讚賞。
由名角聯演的搖錢樹和雙姣奇緣,是戲劇季的壓軸戲。演出的陣容堅強,如徐露、郭小莊、嚴蘭靜等人,都是一時之選。這兩齣叫好又叫座的戲,不但老戲迷來捧場,也吸引不少年輕的面孔。由於觀眾意猶未盡,使得戲劇季欲罷不能。在觀眾的一致要求下,主辦單位臨時又加演了兩場國劇,使得戲劇季演出的場數,高達四十八場之多。
為了保存傳統戲劇的菁華,戲劇季推出五場大陸地方戲:粵劇、閩劇、川劇、越劇、豫劇,由國內碩果僅存的幾個大陸地方戲劇團演出。圖中是中華越劇團演出越劇寶蓮燈。(曉夢)
有褒有貶,力求改進
戲劇季密集式的演出,豐富的劇目,台北市政府推行文化活動的決心與魄力,再度受到全體市民的肯定。但由於戲劇季和音樂季一樣都是首次舉辦,缺失亦在所難免,輿論各界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動機,紛紛提出各項建議,例如:多鼓勵創作,邀請國外劇團參加表演、精簡劇目以質取勝,籌備時間加長等等。主辦單位已把這些寶貴的意見匯集整理,做為改進的參考,期使下一屆的戲劇季能辦得更符合大家的意願和需要。
事後看來,首屆的戲劇季固然未造成騰雲沖霄之勢,但是不容否認的,它匯集了眾多優秀的演員,吸引了許多新的觀眾,也滿足了許多地方父老思鄉的心情。這足以證明:在電視、電影蓬勃發展的今天,觀眾並未忘情於舞台戲劇,演員也未忘情於舞台表演,這種較直接的表演方式,仍然有著它不可磨滅的價值和地位。
戲劇季的誕生,可說是國內劇運一個新的開始,等到中正紀念堂的國家劇院落成,有了標準的現代化劇場,再配合戲劇季的演出,相信不但傳統戲劇得以保存不輟,更能刺激新的劇作家與新的劇本的產生,屆時定可使得舞台戲劇再上一層樓。
掌中戲又叫布袋戲。雕琢精緻、衣著華麗的布袋木偶是幕前主角,手藝高超的師傅則是幕後英雄,圖為黃俊雄木偶劇團演出的雲州大儒俠。左:皮影仔的關節是活的,不同的頭和身軀可以配出許多變化,各式各樣的皮影仔掛滿後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師傅卻分的清清楚楚,從不會搞錯。(曉夢)
掌中戲又叫布袋戲。雕琢精緻、衣著華麗的布袋木偶是幕前主角,手藝高超的師傅則是幕後英雄,圖為黃俊雄木偶劇團演出的雲州大儒俠。左:皮影仔的關節是活的,不同的頭和身軀可以配出許多變化,各式各樣的皮影仔掛滿後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師傅卻分的清清楚楚,從不會搞錯。(曉夢)
掌中戲又叫布袋戲。雕琢精緻、衣著華麗的布袋木偶是幕前主角,手藝高超的師傅則是幕後英雄,圖為黃俊雄木偶劇團演出的雲州大儒俠。左:皮影仔的關節是活的,不同的頭和身軀可以配出許多變化,各式各樣的皮影仔掛滿後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師傅卻分的清清楚楚,從不會搞錯。(曉夢)
掌中戲又叫布袋戲。雕琢精緻、衣著華麗的布袋木偶是幕前主角,手藝高超的師傅則是幕後英雄,圖為黃俊雄木偶劇團演出的雲州大儒俠。左:皮影仔的關節是活的,不同的頭和身軀可以配出許多變化,各式各樣的皮影仔掛滿後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師傅卻分的清清楚楚,從不會搞錯。(曉夢)
就在舞台前節目緊湊進行時,舞台後的氣氛更是忙碌。後台最緊要的工作就是化妝。舞台化妝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早已昇華成一種藝術。化妝有時由化妝師父擔任,有時演員自己動手,他們一筆一畫仔細的在臉上勾畫出各種線條,塗上粉墨。(曉夢)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戲劇季演出紅娘,由大鵬劇校出身的平劇名角郭小莊挑大樑。此外飾演張君瑞的劉慧芬,飾演崔鶯鶯的白傳鶯,飾演琴僮的林原尚也都是科班出身。(曉夢)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戲劇季演出紅娘,由大鵬劇校出身的平劇名角郭小莊挑大樑。此外飾演張君瑞的劉慧芬,飾演崔鶯鶯的白傳鶯,飾演琴僮的林原尚也都是科班出身。(曉夢)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戲劇季演出紅娘,由大鵬劇校出身的平劇名角郭小莊挑大樑。此外飾演張君瑞的劉慧芬,飾演崔鶯鶯的白傳鶯,飾演琴僮的林原尚也都是科班出身。(曉夢)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戲劇季演出紅娘,由大鵬劇校出身的平劇名角郭小莊挑大樑。此外飾演張君瑞的劉慧芬,飾演崔鶯鶯的白傳鶯,飾演琴僮的林原尚也都是科班出身。(曉夢)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在戲劇季演出紅娘,由大鵬劇校出身的平劇名角郭小莊挑大樑。此外飾演張君瑞的劉慧芬,飾演崔鶯鶯的白傳鶯,飾演琴僮的林原尚也都是科班出身。(曉夢)
復興劇校的學生演出常勝將軍,是一齣紮實的武戲,演出三國裏逢役必勝的趙子龍保護主子阿斗脫險的故事。趙子龍一角由翟化信演出,他平時用功勤奮,武功根基極好。(曉夢)
復興劇校的學生演出常勝將軍,是一齣紮實的武戲,演出三國裏逢役必勝的趙子龍保護主子阿斗脫險的故事。趙子龍一角由翟化信演出,他平時用功勤奮,武功根基極好。(曉夢)
復興劇校的學生演出常勝將軍,是一齣紮實的武戲,演出三國裏逢役必勝的趙子龍保護主子阿斗脫險的故事。趙子龍一角由翟化信演出,他平時用功勤奮,武功根基極好。(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