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印花纏枝番蓮洗(左圖),是元朝景德鎮窯所燒製的筆洗瓷器。
景德鎮,以盛產品質精美的瓷器聞名於世,位於江西省浮梁縣昌江之南,原名為昌南鎮,唐初便開始產製瓷器。到了十一世紀初北宋景德年間,因當地創製的青白瓷甚得宋真宗的激賞,被指定建造御用窯。宋真宗更以自己的年號「景德」替這個鎮命名,景德鎮名便沿用至今。
景德鎮所產的瓷器之所以特別精美,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當地有最佳的瓷土,稱高嶺土,質地細緻,是其他地方的瓷土所比不上的。
中國瓷器自宋代以後,就以景德鎮為全國的中心,不但御用窯皆設於此,就是民窯亦極發達。
元朝宮庭器物也都在景德鎮製造,但無專設御用窯,只是指定幾個民窯「有命則供,無命則止」,與宋代官窯制度不同。因此,元朝御用瓷器,俱是千中選一的精品。因為凡進宮之器,多印有「樞府」(即中央政府)二字,後世又有「樞府窯」之稱。
月白印花纏枝番蓮洗,高四.五公分,口徑十二公分,器內壁浮有纏枝番蓮花紋,花間印有「樞府」二字,證明是元朝宮庭用的筆洗。
五彩花鳥蒜頭瓶(右圖),是明朝萬歷年間在景德鎮燒製的御用瓷器。
瓷器表面的裝飾花紋,除在煅燒前,以刀或木片在坯上作刻花、印花外,在其上描繪彩畫的「彩瓷」也很受歡迎,這是宋朝以後才發展出來的新技巧。
繪畫彩瓷的做法,是將花紋畫在已經燒好的素瓷上面,因為瓷胎和宣紙吸水的性能一樣,在瓷胎上作畫,必須快,不容躊躇,且得胸有成竹、手法熟練,非畫技精湛者不能勝任。由於各種顏料的耐火性不同,一個彩瓷常需數度取出加色,才能使瓷上圖紋完整、色彩美麗,因此往往需燒製數次才能完成。
明代的彩瓷以青花和五彩最有名,但明代有民窯制彩瓷的禁令,因此明代的五彩瓷器都出於官窯。
圖中所示的五彩花鳥蒜頭瓶,瓶首似蒜頭,瓶身為:長頸、碩腹,瓶表為厚胎白釉。白釉之上並繪有五彩回紋、如意雲、花繪、草蟲,腹部還畫蓮塘垂柳,並有鴛鴦水鳥多隻。口緣有以青花色書寫的「大明萬歷年製」六字。

五彩花鳥蒜頭瓶(右圖),是明朝萬歷年間在景德鎮燒製的御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