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馬路上看到白、黃或紅色交通標線並不稀奇,但是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東北方將近兩百公里的奧路委市,有些馬路上卻加畫著鮮明的「環保綠線」。
若沿著綠線走,就可以在綠線的盡頭,找到一座極為古老且保存完整的中國古廟——列聖宮。
沿著在加州第九十九號公路往北,接近奧路委時,即可見到明顯的標示——「州立古蹟,中國廟宇」。順著指標下了交流道,就已在城內了。
奧路委是個寧靜的小城,人口僅約一萬多人,只有一位華人後裔。居民多以農牧維生,性格上帶有西部牛仔的粗獷味道。建築都是木造平房,沒有超過三層以上的樓房。它的市政廳更是迷你,比不上中華民國任何一個鄉公所的規模。
城裡只有一條主要街道,頭尾不到兩公里長。除了交流道附近,鎮裡道路都只有兩線道,路雖不寬但兩旁卻是樹木扶疏,綠意盎然。綠蔭裡的馬路上,有條綠線和黃、白色的車道線並列。借問中國廟宇何處尋?人們則遙指地上綠線回答:「沿著它走!」,其他左彎右拐的解釋全免了。
為什麼要在地上畫綠線呢?奧路委市政府公園及林木管理處處長卡本特解釋,主要是讓遊客有個指標,能立刻找到這座古蹟,並沒有其他原因。
市鎮迷你,僅有一位華裔,卻有間令居民引以為傲的古廟,它是怎麼來的呢?

沿著綠線走,就能找到加州第七百七十號古蹟——列聖宮,它的藏品豐富,是加州華人三大古廟之首。
十九世紀初,金礦在美國加州北部被發現之後,它就像一塊強力磁鐵,吸引絡繹不絕的淘金客。由於在淘金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以便從污泥中清洗出沙金,因此早期的礦場,都設在水源易取的河流沿岸。
金礦吸引淘金人聚集,也使這些礦工生活的相關行業,如雜貨、醫療、娛樂、打鐵鋪、洗衣店等因應而生。當各種生活機能都具備了之後,人們就會組織起來成為社區和城市。
奧路委就是個典型靠金礦起家的小城。百餘年前,此地還是蠻荒一片,由於附近有礦苗,又位在河邊,因而形成市鎮。
淘金熱引來無數華人渡海到新大陸尋找財富。由於陸路還不發達,因此河運地位重要。想要淘金的華人進入當時美國的門戶舊金山之後,往北部礦區發展者,都沿著沙加緬度河直上現在的加州首府沙加緬度,再沿羽毛河到奧路委。
據一八五○年的紀錄顯示,當時在奧路委附近的華人約有二千二百多人,他們多為礦工,聚集在附近兩個廢棄的礦區工作。
當時捷足先登的白人礦工,早放棄此地而往更北的礦脈挖掘。華人礦工則為了避免與懷有敵意的白人競爭,因而待在已遭棄置的礦渣和礦場,希望從碎石與泥土裡篩選出漏網之金。
卡本特表示,在一八六○年代,此地是美國除了舊金山之外,華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雖然多數華工為了逃避市政府的調查而藏匿,但據市政當局估計,居於當地的華人曾高達一萬人,可說是華人在該市的全盛時期。
華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別於白人,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中國城。專門研究美國華人歷史的作家劉伯驥,在「美國華僑逸史」一書裡,描述奧路委「有許多雜貨店、藥材行和洗衣店,提供當地華人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中國戲院為了招徠顧客,還常由舊金山聘請中國優伶前來演戲。」
在列聖宮現址左側街角已廢棄的兩棟建物上,還掛著「華人洗衣館」和「俱樂部」兩塊招牌,從俱樂部的設立看來,當年中國城的規模必然不小。

(鄭元慶)
華人落戶之後,自然帶來信仰文化。在當時醫療資源缺乏的時代,若逢疾病流行,常有人不治;加上工人在礦區工作,常隱匿著不可測的危險;還有祝融和水災經常肆虐。為了消除災厄,祈求上蒼護佑,乃聚資蓋廟,供奉神祇膜拜。
一八五○年代,奧路委的中國人曾以木材建成一座廟宇,但不久之後即被焚毀。
華人在一八五八年開始籌建新廟,並以較堅固的紅磚代替木料,於五年後完工。
一八六九年開始「排華」風潮,當地有不少中國建築和物品常被人放火燒掉,但此廟卻得以倖存。
但在一九○七年,此地的中國城碰到一次空前的大水災,木造的戲院和倉庫都被夷為平地,後來並未重建。磚造的廟宇雖未傾倒,但許多古物都已受損。
水災之後,多數華人無力重建家園,乃紛紛離去,另謀生計,僅剩陳姓家族留在當地,照顧這所殘破的廟字。他們也沒法讓廟宇恢復舊觀,但求盡心保留古物,並支付稅金以保有權利,希望有朝一日重新開廟。
在一九三○年代,陳姓家族眼見列聖宮迭遭損壞,難以恢復舊觀,加上奧路委若干團體勸說,乃將此廟捐給市政府。市政府雖獲得所有權,但是並無進一步的整修行動。
後來,當地的婦女社區俱樂部開始籌款,購置建材,並由個人、工會,甚至監獄犯人等貢獻人力,而於一九四九年完成初步整建工作,並以博物館的型態開放供民眾參觀。
後續的整修包括花園和古繡堂兩部分,並在一九六三年全部完成。

用來祭拜天地的祭壇,上書「天下太平」四字。(鄭元慶)
「不過人們並非為了華人才整建此廟」,卡本特表示,實因列聖宮是美國、加州和奧路委歷史的一部分,照顧此廟等於重現昔日情景。
列聖宮,以其祀奉儒、釋、道諸神而得名故稱「列聖」,且因其收藏豐富,一向被稱為「加州三大古廟」之首。實際上它並不單只是一座廟,而是一棟複合建築物,包含了廟、家祠、展示室、古繡堂及花園等許多部分。
廟的本身雖只有一個籃球場大,但廟的四周卻佔地甚廣。寺廟旁種滿了桃、梨、柿子、無花果、枇杷等果樹,在平日寂寥的庭院綻露生意。
廟前左側草地上,有座紅磚砌成的小祭壇,上書「天下太平」四個字,供信徒祭拜天地之用。廟前還有座很大的鐵製三腳香爐,上有許多捐贈者的姓名,亦有花鳥、樹木、獅頭和獸紋等細緻的雕工。
廟的另一側豎著一個紀念碑,敘述此廟從一九六二年起,成為加州第七百七十個州立古蹟的簡史。

金漆彌勒笑口常開,仔細瞧瞧,與我們熟知的傳統造型略有不同。(鄭元慶)
廟門口掛有「列聖宮」橫匾,左右對聯為「威行澤國波臣伏」、「恩洽楊州海客歌」。大門內天花板下掛著十多個匾額,已被信徒祭拜的香薰成近乎黑色。神壇上媽祖、關公、華陀巍然並坐,龍頭獅頭和燈籠分列左右兩側。左側還有老官靈簽,提供來客祈願時抽取。
除了正廟,左側有一陳氏祠堂,上有「陳綏靖伯」橫匾;裡面供奉著「敕封護國佑民綏靖伯陳老官」神位。陳姓祖先來自廣東省台山縣,這祠堂正是為紀念在台山的開山祖所設。
後殿二樓是著名的「月廟」。月廟是以大門圓如滿月而得名,它象徵人生輪迴,也表示圓的完美之意。

經過多年整理,陳舊的皮影在古繡堂裡重新露面。(鄭元慶)
另一棟建築是於一九六八年增建完工的古繡堂,裡面收集了許多精緻的中國織繡、廟會旗幟,還有古董、皮影戲道具等。
入門右側,豎著可供來客翻看的展示板,貼著奧路委市政府管理單位數十年來所收集與華人生活有關的舊照片。
其中有幾張是當時中國城慶祝廟會的場景:一長串遊行的人群,前有肅靜和迴避牌開道,神祇坐在轎內出巡,後面還有成群的信徒跟隨,這個畫面重現了當時華人的生活景像。由照片中街道兩旁房屋和看熱鬧的人群表情看來,中國的諸神確實隨著華人「移民」到了美國。
另一間是展示室,主要是陳列當時華人在食、衣、住、行等各式日用品,例如中國人穿的繡花鞋、旗袍、馬掛,用的碗筷、檀香扇、象牙扇、香爐、帳冊,還有牌九、麻將等賭具,甚至連墓碑都擺了出來。
這座列聖宮除了提供精神上的護佑之外,也有些世俗的功能。據卡本特表示,以前有不少要到賭城雷諾一試手氣的華人,會特地繞個路到此廟祈求膜拜一番,希望能發筆小財。
下一回到舊金山,別忘了繞到奧路委一遊,只要沿著綠線走,它就引領你一探古早華人礦工的悲歡往事。
〔圖片說明〕
P.122
沿著綠線走,就能找到加州第七百七十號古蹟——列聖宮,它的藏品豐富,是加州華人三大古廟之首。
P.123
用來祭拜天地的祭壇,上書「天下太平」四字。
P.124
金漆彌勒笑口常開,仔細瞧瞧,與我們熟知的傳統造型略有不同。
P.125
經過多年整理,陳舊的皮影在古繡堂裡重新露面。
P.126
歷經多次水災和排華風潮,列聖宮裡的文物幸未被毀損。
P.127
每逢廟會遊行,列聖宮裡諸神都以這座神轎代步,如今已久未使用。
P.128
從廟會遊行的舊照片裡,可看到信仰也隨華人「旅美」的證據。
P.128
列聖宮裡展示的是奧路委華人的歷史紀錄。

歷經多次水災和排華風潮,列聖宮裡的文物幸未被毀損。(鄭元慶)

每逢廟會遊行,列聖宮裡諸神都以這座神轎代步,如今已久未使用。(鄭元慶)

從廟會遊行的舊照片裡,可看到信仰也隨華人「旅美」的證據。

列聖宮裡展示的是奧路委華人的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