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想讓孩子課外學藝,本刊推出的此一系列報導,你不可不讀;假如你想讓孩子學電腦,下面內容針對你想瞭解的各種問題提出解答:
教室裡不時傳出:「這樣對了!」、「不對啦,媽!」、「哇,對了,對了!」。這是一家兒童電腦班周日上課的情形——子女學電腦,許多媽媽「陪侍在側」。
這天,老師教小朋友設計程式,在講解告一段落後,老師就出練習題,讓小朋友自己去跑程式。小朋友早就個個躍躍欲試,老師一聲令下,一雙雙小手立即敲起鍵盤,眼睛注視著螢幕,十分專注。
很多媽媽也聚精會神地看著螢幕,與子女低聲討論,有時也會伸手代孩子去打鍵盤。一般說來,除了原本就學理工的以外,大部分媽媽學習能力不如孩子,「陪」得相當辛苦。
為什麼要犧牲假期,辛苦地「陪公子讀書」?一位媽媽說出現代家長的心聲:「未來是電腦世界,讓孩子從小接觸電腦,將來才跟得上時代。怕他學不來,或沒有興趣,只好陪著來上課。」
未學電腦的孩子,會跟不上時代?
在現代社會,一般家庭的生活水準提高、經濟能力增強,許多家長因此有能力送子女去學各種技藝,例如鋼琴、舞蹈等,電腦是最近興起的熱門學習項目之一。
隨著世界資訊工業的發展、電腦應用範圍的擴大,國內也掀起一陣「電腦風潮」:每年的資訊周展覽,都吸引數十萬人前去參觀;專業的電腦書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許多學校,包括大專、國中及國小,開設了電腦課程;電腦補習班亦應運而生,除了成人班,還有兒童班,生意鼎盛……。
許多家長急急將小孩送去學電腦,深恐子女不及早接觸電腦,在未來社會中難以生存。果真會這樣嗎?
學者專家一致指出:不必如此杞人憂天。未來大部分人與電腦的關係,多僅止於應用;只有少數特別有天分、有興趣的人,才會鑽研其中,甚至以此為業。就好比大多數人學鋼琴,都只為陶冶身心、培養氣質,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意願或有能力成為鋼琴家。
如此看來,對大部分學電腦的人來說,只要會操作及設計簡單的程式即可。因此,小孩若對電腦有興趣最好,否則也不必勉強他學習,因為未來電腦勢必愈來愈容易使用,甚至不必特別學都會用,實毋庸擔心不學電腦會被時代淘汰。
小學四年級時最適合學電腦
有的專家甚至反對小孩學電腦,他們指出:「現在中文電腦尚未普及,小朋友學的都是英文電腦,他們一來缺乏英語基礎,二來電腦是處理符號的工具,小朋友多半不能瞭解抽象符號代表的意義,所以不宜早學。」
中興大學教授范光陵則指出:「其實電腦中所需運用的英文指令並不多,也不難學,且未來電腦也將走向中文化,語文應不會構成問題。至於抽象的思維能力,可由淺入深慢慢引導,這樣還能訓練小孩的邏輯感,使他日後的思維縝密、周延、有條理。」
專家的意見綜合起來應是:電腦仍是一項值得提倡的課外學藝項目,但小孩若無興趣,也不需勉強。而且不要太早開始學,最理想的時機是小學四年級,這時已學過四則運算,智力發展達相當程度,學習能力正強,且小學生課業壓力較輕,學習會較有成效。
事實上,在美日等先進國家,由於電腦普及,兒童自小在家、在學校就接觸電腦,曾出現多位「電腦小神童」,他們想像力豐富,能寫出結構簡單、但頗富創意的遊戲程式,賣給電腦廠商,小小年紀就成為鉅富。
國內小朋友表現亦佳
國內兒童學電腦成為風氣,雖是近幾年的事,但也已頗具成績。
今年三月初,臺北市教育局舉辦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龍安國小三年級的小朋友張博瑞和楊永臺,以電腦程式設計「燦爛的雙十」獲得佳作獎。
「燦爛的雙十」設計程式達數百行,螢幕可以連續顯現:雙十圖形及字幕「努力研究」、「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普照神州」等。
擔任評審的師大電算中心主任吳鐵雄說:「以他們的年紀,能設計出這樣複雜、完整的程式,真是難得!」
為了讓兒童有機會接觸電腦,許多學校,如仁愛國小、敦化國小、永樂國小、龍安國小……,都開設了電腦課程,但因校內人數多、設備有限、上課時間亦有限,因此許多家長仍將孩子送到校外兒童電腦班上課。
兒童電腦補習班可分為專設兒童班,及成人班附設的兒童班兩種。一般說來,後者雖非專業的兒童班,但普遍規模較大。
在其他的學藝項目裡,教授兒童與成人的方法不同,所須注意的事項也不同,所以應該跟隨專門教兒童的老師。教小朋友學電腦雖也與教大人不同,但因電腦的教學效果與設備間的關係極大,因此亦不妨選擇成人電腦班附設的兒童班。
看「硬體」選補習班
選擇補習班時,除了可多方打聽,挑歷史久、口碑好的班外,還可實地去觀察其設備:是否提供一人一機?教室空間是否寬敞?桌、椅高度是否依小孩身高設計?……雖然設備好,並不一定代表師資、教法都好,但一般說來,肯花大筆資金投資「硬體」的補習班,「軟體」應也不致太差。
兒童班招生對象是小學和國中一、二年級學生。通常一班廿人,為教學方便,補習班多採小學低、中年級,與小學高年級、國中生分班上課。
電腦班依程度,又可分為初級班和進階班,每期上課廿小時,約二至四個月上完。
目前兒童電腦班只有這二個階段,想繼續學的,就必須上成人班,但二者間的課程銜接並不理想。
因時間有限,兒童班的教學內容多限於電腦基本常識、操作方法、重要指令和簡單程式設計等。
第一堂課,幾乎都是講述電腦基本概念。「由於小朋友較難理解抽象事物,且較缺乏耐心,所以教學時,我們多用實物舉例,力求活潑有趣。」精華電腦班教師林靖汾說。
舉實例解釋抽象符號
譬如講解電腦結構,多以「人」為喻:電腦的「中央處理機」好比人的「大腦」,具運算和邏輯思考能力;「鍵盤」就像「耳朵」,用來接收資料、訊息;「螢幕」則如「嘴巴」,用來覆述資料接收情形及顯示處理後的結果……。
電腦有其專屬的語言——固定的指令及步驟,人要與電腦溝通、命令它做事,就得透過鍵盤,以「電腦語言」傳達指示。
鍵盤上有字母鍵、數字鍵、功能鍵等,大體有如英文打字機,但鍵數更多,約達五十個。依規定打入的字,電腦會懂得它的意義,即將命令傳達至中央處理機,中央處理機於是開始工作,待完成後再顯示在螢幕上。
對沒學過英文的小朋友,老師須先從教唱英文字母開始,然後利用套裝軟體,如:算術加減、五子棋遊戲等,讓小朋友在練習做算術或玩遊戲中,逐漸熟悉每個鍵的位置。
可訓練思考能力
電腦是種很有反應的機器,例如算術算對了,螢幕上會顯示「好棒」字樣;弄錯了,則會顯示一張哭臉。電動玩具就更有得玩了,小朋友往往玩上了癮,下課了還捨不得走開。許多家長不免擔心,這樣會不會成為近視眼?
多多電腦班經理郭芳蘭說:「小朋友上機卅分鐘,就應休息十分鐘,才不會傷到視力。」
大抵教小朋友熟悉鍵盤及學會如何傳達重要指令後,初級班的課程就結束了。進階班才開始教授簡單的程式設計。
電腦是個「說一不二」的死腦袋,必須按步就班,給予明確的指示,它才能照章執行。如果不夠明確或邏輯有誤,電腦便不會處理了。
要讓小朋友瞭解這點,也只有舉例說明:
媽媽生日到了,想送她一樣禮物,這時先得想好:買什麼禮物?預計多少錢(我有多少錢,夠不夠?不夠的話就另想一樣……)?到那家商店去買?搭什麼車可到?如果這家店沒有,要怎麼辦?……
這一個個步驟須列得清清楚楚,因為電腦不像人,懂得隨機應變。因此須將每個步驟及可能發生的情形,都考慮進去,並且告訴它遇到每種狀況的處理方式,否則,一碰到意外狀況,它便「停擺」了。
因此,「在學習程式設計中,可訓練小朋友邏輯思考的能力,促使思想有層次、且周延縝密。」范光陵教授說。
兒童學電腦的最大功能,是使他未來不會排斥
目前補習班大多只開二個階段的課程,如果還有繼續學的興趣,怎麼辦呢?
旭峰兒童電腦班教師林彩娟說:「電腦是個協助處理問題的工具,它本身並沒有多大學問。有學問的是,針對種種不同需要,設計出有用的程式,以電腦代人來處理事務,這就得具備其他方面的基礎了。例如須對打算以電腦處理的某項業務,有完整、深入的瞭解,設計出來的程式才能切合實用。小朋友不太可能對其他方面有所認知,因此頂多只能設計些遊戲的程式。」
「所以說,兒童電腦的目的,主要是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種籽,使他們往後在接觸電腦時,不會害怕或排斥;及懂得利用套裝軟體,來輔助學習其他科目的課程。如果小朋友在上完這些基礎電腦課後,仍想繼續鑽研,則也已有自修的能力。」她補充道。
這時家長可多購買電腦書籍或電腦專業刊物,提供孩子一個經常接觸電腦的環境。最好家埵章q腦,讓孩子多上機,並將書刊上所說的實際操作試驗。
選購電腦時,可先買主機和終端機(螢幕),其餘周邊設備,如磁碟機、印表機、磁帶、磁匣……等,可待有需要時再添置。
莫以價格為選購電腦的考量標準
購買電腦前最好多請教過來人,不要以價格為唯一選擇的標準。還要注意選擇容易使用、套裝軟體多、售後服務好的電腦。
終端機也可用電視螢幕代替,但因使用時距離較看電視近,因此應加裝濾光器,以減低光度對眼睛的刺激。當然,能夠買終端機是最好,不過由於彩色終端機尚在開發中,目前仍相當傷目力,所以最好是買黑白終端機。
讓孩子多學一樣技能,多瞭解最新科技的發展,自然是件好事,但也不必太過緊張,以為不早早學電腦,將來就不能「生存」!最好配合孩子的性向,循序漸進,千萬別「揠苗助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