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成棒代表隊於十月底,到哈瓦那參加世界業餘成棒賽。廿七日出戰古巴是關鍵性的一場比賽。一萬七千公里以外的臺灣,天氣依舊陰雨。但是在日常的活動裡,卻透露著一股不尋常的氣氛。商店、冰果室、公司、車站、醫院、宿舍……幾乎每一個有電視機的地方,都是人頭鑽動。
時間:七十三年十月廿七日上午九時。
人物:三、四十位聚集在電視機前,看世界盃業餘成棒賽中華與古巴一役實況轉播的男學生。
地點:文化大學男生宿舍交誼廳的電視機前。
電視傳來播報記者楊楚光的聲音「中華成棒隊像隻獅子『睡睡醒醒』,今天遭逢超級強隊古巴,且看他們是『睡』或『醒』。」
「中華隊的攻守陣容出人意表,排出郭進興(投手)、呂文生(二壘手)兩位新秀上場……。」楊楚光的音調有些急促。電視機前的觀眾一陣譁然:「幹!阿布古(中華隊總教練吳祥木的外號)啟笑啊!(瘋了)這場比賽去了!」
滿堂激忿,仍按捺性子看比賽。他們邊看球、邊評球,比播報的記者還忙。
二局上半,中華隊宋榮泰擊出三分全壘打,螢幕前爆出一陣驚呼,兩個體育系學生像「火燒屁股」似地從座位上跳起來。電視上傳來楊楚光興奮激動的語調:「中華隊三位球員陸續跑回本壘得分,以三比零領先古巴隊」。這時,觀眾也「沉不住氣」了,有的高聲叫好,有的就讚美、討論起來,猶如一方專家;還有人跑到門外大叫:「三分!中華隊三分Home Run!」
六局後半,古巴一支全壘打連下二城,以四比五緊逼中華隊。電視機前氣氛轉沉,依稀可聽到喃喃細語:「快,把他三振!」、「唉,阿布古!卡緊換投手啦!」、「這局怎麼還不結束!」……
七局上半,「中華隊換投手,打出王牌莊勝雄!」楊楚光和觀眾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電視機前的氣氛也輕鬆多了。已經有人開始預言:「我們贏定了。」
九局後半「莊勝雄接住投手前滾地球,傳二壘,再傳一壘,漂亮的『再見雙殺』。中華以七比四勝古巴,有『坐三望二搶第一』的希望!」觀眾愉快地離開電視機前,奔走相告,討論戰況。

圖1:陽明山衛星地面電台,負責收發衛星視訊。(鄭元慶)
觀棒賽,滿足「補償心理」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收看棒球衛星實況轉播的觀眾,有如此激烈的反應?
「理由很單純,是因為全國觀眾都抱有『望子成龍』的心理」,臺大心理系教授莊仲仁說:「從民國五十八年,紅葉少棒隊打敗來訪的日本和歌山少棒隊,震驚全國,我國棒運始蓬勃發展。接著,在金龍少棒隊勇奪世界冠軍後,我國少棒、青少棒、青棒已多次贏得『三冠王』,棒球已成為國人最引以為榮的運動。遺憾的是近年來少棒、青少棒的比賽成績不如以往,成棒則尚未聞名國際,因此當年的小選手進入成棒之後,國人迫切地想看他們揚威異域的風采。」
他又指出:「中華成棒的實力在去年亞洲盃、今年奧運棒球表演賽,都已得國際性的肯定。但每次比賽總是坐三望二或坐二望一,使全國觀眾覺得很不過癮,總希望他們抱個冠軍回來,以償夙願。有了這種期許,看球時自然就投入很深。」
「尤其是在許多國際體育競賽中,我們常受到國名、國歌、國旗等問題的困擾,甚至因而退出比賽,使許多體育界人士感到有志難伸,國人也心有不平。」師大體育研究所所長簡曜輝表示:「本屆世界業餘成棒賽,是古巴主動邀請,並給中華隊特別簽證,謂『沒有中華隊參加就不叫世界大賽』,加上這是我國棒隊首度前往共黨國家比賽,更激起國人的榮譽感及求勝心。」
「中華隊若表現良好,連帶的可使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聲名大增」,莊仲仁說:「在當前我國的外交逆境中,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和移情作用。」
現代生活的「放鬆劑」
此外,「看球時國人展現『愛國球迷』的一面,愈多人一起看,愈能產生『同仇敵愾』的感情,即使是陌生人,也能毫無隔閡地分享當場的緊張、興奮、遺憾或激動。因此電視棒賽轉播,還有團結人心的功效呢。」莊仲仁說。
事實上,棒球比賽大部份的過程都很枯燥。觀眾坐在看臺上,看投手、捕手一來一往的投接,很是沈悶。真正精彩的要從打擊者將球擊出後才開始,不論是安打、全壘打、犧牲打、高飛球……,或良好的守備,都會造成觀眾一陣興奮。
經由電視轉播,可使這些精彩的畫面好像近在咫尺,而且攝影機可由不同角度獵取鏡頭,篩選出最精彩的畫面,再配上播報記者的伶牙俐齒,會讓觀眾覺得全無冷場,也不用冒烈日、寒風、細雨到球場上坐硬板凳。無怪乎多數人都願坐在家中看電視轉播。
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在世界成棒賽舉行期間,人們茶餘飯後閒聊,常繞著中華隊的表現與成敗打轉。當棒球運動成為「社會話題」,為了與別人溝通,收看棒賽轉播的觀眾人數,自然更是有增無減了。
看電視實況轉播,觀眾的激動情形,例如對著電視畫面大罵、興奮的跳起來等情況,若冷眼旁觀,會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
但真的不可思議嗎?臺大心理系副教授余德慧引用美國「今日心理」雜誌中的調查報告:「觀眾把觀看運動比賽的電視節目,當成最好的『放鬆劑』。」
他進一步闡述:「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平常過度壓抑的情緒,需要有管道發洩。看運動節目的所有觀眾都變成『太上教練』,可以批評、咒罵、贊好、驚叫……,是種不傷害別人、又可宣洩情緒的好方法。」
衛星轉播棒球賽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帶動了棒球運動本身的發展。
電視轉播有「眼見為信」及「社會學習」效果
「和其它大眾傳播媒介相比,電視不但傳送聲音,也傳送畫面,具備了先天的優越條件。也因此電視轉播,具有特殊的『社會學習』效果。」銘傳商專大眾傳播科主任、中視新聞部副理張勤說。
這種「社會學習」包括,在大街小巷都可見到小朋友、青少年,在投、接、打棒球;觀眾們在看球中瞭解棒球運動規則,個個談起來頭頭是道……。
看球、打球的人多,自然有熱心人士出錢出力推展棒運,形成良性循環,促成了我國棒運的黃金時代。
「在電傳媒體的協助下,棒運人口和觀眾愈來愈多,使得棒球運動更蓬勃。」簡曜輝說。
衛星轉播與棒運發展關係密切
「事實上,衛星轉播在我國棒球發展史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簡曜輝表示。
猶記民國五十九年——我國衛星通信地面電臺架設完成的次年,恰逢金龍少棒隊首度到威廉波特,參加世界賽一舉奪魁。首次的棒賽衛星立即轉播(包括電視及廣播),使小選手們的表現風靡了全國,雖因時差關係,多次比賽都在深夜舉行,全國各地也因此夜深人未靜,家家戶戶「電視」相聞。尤有甚者,比賽得勝後就可聽到此起彼落的鞭炮聲。
此後,每當我國三級棒隊在遠東區或世界大賽的實況轉播,無論晝夜,都有數百萬國人在電視機前,如癡如狂收看;看不到電視的,也設法聽收音機,遙想精彩的畫面。
交通部國際電信局衛星通信中心主任李魁鐸指出:「棒球比賽是使用衛星立即轉播頻率最高的項目。」
據統計,從民國五十八到七十二年,經衛星通信中心接收、在電視播出的節目約三百次,體育活動轉播佔了65%,其中棒球比賽高達90%。
衛星通信範圍無遠弗屆
在電視發明初期,要傳送遠距離的聲音與畫面,只有靠電纜或中繼站進行接駁,必須有電纜相連的國家才能傳送,無法「四通八達」。
民國五十三年,美國為發展人造衛星、進行國際通信,邀請十多個國家,簽署「建立全球商用通信衛星系統臨時協定」,並組成國際電信衛星公司,後改名「國際電信衛星組織」,綜理國際通信相關事宜。
我國在民國五十四年亦簽署該協定,並投資廿萬美元,取得利用國際衛星通信系統的權利。
李魁鐸主任表示,通信衛星像面在地球外的大鏡子,可將地表某一點的信號,反射到另一點。因地球是圓的,要進行全球性的衛星通信,至少要在太空中找出三定點,各設一「同步通信衛星」,才能達到傳輸功能。
目前國際電信衛星組織在太平洋上空發射了一枚、印度洋上二枚、大西洋上三枚衛星,傳輸範圍各自涵蓋洋邊各地。衛星數量視各地的通信需求而定。它們在距地球三萬六千公里的上空,隨地球自轉,涵蓋網籠罩了全球,只要有地面電臺,就能傳出與接收音信。
我國於民國五十八、六十三、七十年分別建立三座衛星地面電臺,收發衛星傳輸的電波。
在每枚通信衛星上,有上萬條電話線路(廣播、越洋電話使用)和一、二條電視頻道。由於電視訊號傳輸系統複雜、設備多、佔空間,所以頻道甚少,若要使用,必須事先申請預訂。
從古巴到臺北要進行「兩洋傳播」
一條頻道在同一時間只能反射一個訊號;但接收的地面電臺可以有好些個。因此像奧運等重大新聞,可由上百個國家的地面電臺同時接收一個畫面。
但是若傳收雙方不在同一個衛星涵蓋範圍內,就得經過一個中繼站,進行「二洋傳播」。例如:這次世界盃成棒賽,因古巴屬大西洋通信衛星的傳輸範圍,我國則屬太平洋區,就是「二洋傳播」。
音波(聲音)與光波(畫面)先轉換成電波,由古巴發射到大西洋上空的衛星,反射到西班牙衛星地面電臺;該電臺再發射到印度洋上空的衛星,最後反射到我國陽明山的衛星通信中心,接著要送往電視臺,繼而傳到竹子湖發射站,才能輸送到家家戶戶。過程複雜,但以電波傳遞,總共只需0.5秒。
世界盃成棒賽轉播一波三折
衛星轉播目前在技術上已不成問題,然而此次國內電視臺轉播世界盃成棒賽,過程不盡順利。除權利金討價還價外,臺視記者傅達仁還因簽證問題延遲到達。
一般而言,衛星轉播所需費用,包括衛星頻道租金、製作費、權利金三項。
衛星頻道租金,因國際衛星組織訂有費率標準,不會引起爭論。
在國外的轉播,通常無法動用龐大人力、財力,由國內調派全部技術、工程人員至現場;多半與當地電視臺合作,以對方拍攝的畫面直接傳送,僅播報工作由國內派去的記者負責,因此需付對方電視臺一筆製作費。
古巴國際電視臺最初開出每場八千美元的價碼,我方無異議接受。到了決賽期間,該臺自己也轉播比賽,我方認為他「一魚兩吃」,就再殺價,每場降了一千多美元,省了不少錢。
至於權利金,則經過一場蠻有趣的討價還價過程。
轉播小組領隊張勤表示,最早古巴棒委會來電表示歡迎轉播,不收權利金;但國營的古巴電視臺,深知我國棒運十分蓬勃,定會轉播此項比賽,乃「獅子大開口」地要每場一萬美元。
轉播棒賽的國際行情,每場權利金約在二千至三千美元間,古巴的要求高出太多。我方還價二千五百美元,聲言若不答應,就不轉播。沒想到古巴竟「爽快」地答應了。
這些費用由國內三家電視臺分攤,然後抽籤決定轉播場次。世棒賽十六日開打,臺視抽到的場次在後,十九日才開始,該臺記者傅達仁因此沒有和其他記者同行。
沒想到,這一延遲卻出了問題。當身懷五萬美元轉播費的傅達仁,想依樣畫葫蘆地循先行人員路線,由美國洛杉磯經墨西哥轉飛古巴哈瓦那時,卻在洛杉磯遭到擋駕。
中華隊戰績攸關電視臺收入
航空公司說明,依規定需有墨西哥簽證才能上機。這規定是先行人員過關後,才開始嚴格執行。傅達仁因此在美國多待了二天,經我駐外單位協助,用最快速度取得巴拿馬簽證,才轉飛邁阿密,繞道巴拿馬前往。
據統計,一場二小時的棒球衛星轉播,所需費用約新臺幣一百萬元。由於支出過於龐大,即使廣告滿檔,電視臺仍入不敷出。
張勤表示,早期的三級棒賽轉播,曾掀起一陣「棒球熱」,電視臺為服務觀眾,硬著頭皮持續做了好幾年的「虧本生意」。
曾幾何時,熱情的歡呼稀落了,午夜起來看棒球轉播的觀眾少了,廣告客戶裹足,電視臺也不願轉播。到了近二年,由於觀眾對成棒的興趣愈來愈高,因此,成棒轉播突然又受到重視。
但轉播依然虧本,怎麼辦?精打細算的電視臺就用「重播」方式,來增加收入,達到平衡。當然,必須是中華隊得勝的比賽,觀眾才有興趣,廣告也才會上門,由此可知,中華隊的戰績還關係著電視臺的收益呢。
提昇轉播層次,帶動觀眾欣賞水準
電視臺服務觀眾,廣告客戶促銷商品,球迷能近在咫尺地看到遠在天邊的精彩比賽,三者應是十分圓滿的組合。
但中華棒協技術委員陳義煌,就專家的觀點表示:「國外轉播球賽時,播報記者專心報導比賽實況;另有一球評在旁,負責評論戰術運用、攻守優劣等,讓觀眾進一步瞭解這項運動。」
「這種組合使轉播更緊湊,也讓觀眾更『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由瞭解而喜愛、喜愛而支持。這是我國轉播未來可加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