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王子」般的生活
海大沒有校門、圍牆、操場;傳統與現代交錯的海城,處處是他們的「地盤」。許多知名騷人墨客待過的地方、留下來的故事,對他們都只是尋常生活。
書讀累了,可以上山到舊城古堡。有人說屹立在半山腰的古堡,是海城之美的化身,古堡後園翠綠的草坪,草坪上奔跑的野兔,寧靜中只有山下聖靈大教堂不時傳來的鐘聲……。
或者秋天,到老城對岸鋪滿落葉的「聖山」,在山腰的哲人路上散步、思考,往下俯視則是「一大片、一個接一個的粉紅屋頂組成的古屋群,再加上那橫跨黑綠綠的尼加河的粉紅色古橋,尤其那亭峙岳立在半山的殘缺的粉紅色古堡……無怪乎海城有『浪漫之城』的稱號,也無怪乎它被描寫成為一個叫人『失魂之城』」,金耀基形容。
夜晚,學生湧進哥德光顧過的咖啡館、社會學大師韋伯喝過酒的酒肆,在煙霧瀰漫、溫暖的氣氛中盡興喝酒、大聲聊天。
看過電影「學生王子」的人,一定難忘故事中學生飲酒、狂歌的自在生活。學生王子的故事就發生在十六世紀的海德堡大學,原是梅逸.佛斯特所寫有關海大學生生活的一齣舞台劇。
在美國將它拍成電影後,海大學生浪漫的形象更加環宇聞名。不僅一年到頭觀光客湧進學生王子酒店,許多外國學生因此慕名前來海大就讀。
海大以海德堡市為名,海城事實上也以海大為貴。海德堡一直是德國最典型、有名的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