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理想的提袋
這款名為「寶特袋」的提袋是FNG世代設計(以下簡稱FNG)費時兩年開發,每個提袋的材料都是100%回收寶特瓶及3顆木質鈕扣,力求減少對地球資源的使用。
寶特瓶的原料為PET塑膠,經過回收清洗、壓碎後,熔融成聚酯粒,再經過抽絲、紡紗、織布等步驟,讓寶特瓶再生為寶特瓶回收紗,運用在服飾織品裡。台灣製作寶特瓶回收紗的技術已非常成熟,許多國際品牌服飾裡都有台灣環保紗的身影。例如2018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就有16國的球員穿著台灣寶特瓶回收紗製作的球衣。
FNG創辦人蔡僅鵬(綽號「蔡蔡」)表示,雖然台灣的寶特瓶回收紗技術成熟,但大部分的服飾品牌每件產品使用的回收紗約在10~50%之間。沒有百分之百使用,不是因為技術達不到,而是成本考量。寶特瓶回收後,必須先以人工揀選,將不同顏色的寶特瓶分開,並挑出髒污嚴重的,像是內含菸蒂、檳榔渣的寶特瓶就必須挑出來加以清洗,若是含有油漆則無法使用;加上寶特瓶回收紗的製程複雜、技術門檻高,使得寶特瓶回收紗的成本比以新料製作的紡織纖維多約40%。
即使成本高出許多,一心想實踐循環經濟理念的蔡蔡認為,唯有材料百分之百使用寶特瓶回收紗製作,當產品用壞了以後還能回到它原本的樣子,重新回收利用,才能真正落實循環經濟、「從搖籃到搖籃」的理念。因此他希望FNG設計的產品在到達使用年限、破損不能用時還能回收再利用,不會成為垃圾,也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除了關心環境,蔡蔡也希望幫助弱勢團體,所以寶特袋的募資案同時蘊含了回收者友善收購計劃。FNG與長期關注回收者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合作,以5倍市價向回收者收購寶特瓶。
曾有人質疑為何不直接捐款給回收者?蔡蔡表示,回收者常被汙名化,並非不想工作才撿拾回收物,每位回收者背後都有各自辛酸的故事。回收工作時間長,可能撿一整天才換得幾百元的收入,選擇回收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但回收者仍努力以勞力換取收入,若能提高寶特瓶的回收價格,讓弱勢擁有自己的力量,提供合理報酬,不僅對回收者的經濟有所幫助,也是對認真生活的他們的一種尊重。
不想打著環保與公益的口號來販售普通的環保袋,蔡蔡更希望FNG設計的寶特袋必須美觀、實用,因此在袋型開發上費了許多苦心。寶特袋除了是手提袋,經過摺疊就能變身手搖杯飲料提袋;高30公分以上的寶特袋摺疊收納後不到一個手掌大,方便攜帶。展開寶特袋,全部材料只有寶特瓶回收紗和3顆鈕扣,就能使提袋形體產生三種變化,鈕扣的位置除了收納,還要考慮變身飲料提袋時的重心,諸如此類的小細節都是1公厘1公厘慢慢地調整,讓看似簡單的手提袋變得不簡單。
.jpg?w=1080&mode=crop&format=webp&quality=80)
FNG世代設計創辦人蔡蔡,運用設計力讓回收後的寶特瓶有了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