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結飾,所給人的印象不外是用之於器物裝飾,或陪襯珠寶玉石的角色。
由於受到結形的基本限制,中國結藝無法發展出像雕刻、繪畫等藝術那樣自由、多元的形式,因而這項傳統技藝便一直在幾何對稱圖形、或藻井紋飾的技法上打轉,鮮少突破。
然而在最近,浸淫中國傳統繩結多年的陳夏生,經過一段時期的沉潛,又為中國結飾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她取材自中國古代各項傳統圖案,如戰國銅鼎、漢唐畫像、鏡紋、古玉珮飾或敦煌壁畫等,把古代藝術資源又作了結飾上的新運用,讓傳統的結飾,打破了只能作為配飾的角色,而成為兼具平面、立體、自成一格的空間藝術裝飾。
這其中,尤以利用編結表現出敦煌壁畫中多款鳳鳥紋飾和唐舞伎、飛天等系列的結藝創作,最能代表傳統中國結飾的新生命。中國結在陳夏生的指掌間愈編愈靈活、精美,終能以繩結本身簡單的變化,而達到藝品欣賞之美。
陳夏生的中國結,的確是很「中國」的。

銀線細綰、琉璃輕點。取材自敦煌壁畫的鬥雞圖,翅羽賁張,眼神靈動,躍躍然一場惡鬥。(莊靈/莊明景)

錦帶御風仙樂來,香音散花飛天去。(取材敦煌壁畫飛天圖)(莊靈/莊明景)

軟舞婆娑,帶飄香飛的唐舞伎圖,是描繪佛教淨土極樂景象。(莊靈/莊明景)

方勝圖案。傳統結飾,大抵講求對稱;而繩紋綿密,結形工整之結飾,亦須結藝紮實,方得見之。(莊靈/莊明景)

以皮革替代繩線,結出質感不同的吉(戟)祥(羊)如意(蝙蝠)圖。(莊靈/莊明景)

利用粗麻材質,染色編結創作的叢菊圖,栩栩然引得碧眼蜻蜓前來歇息。(莊靈/莊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