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擁有綿長海岸線的台灣,長久以來一般人的海洋休閒活動卻很有限,不外乎沙灘戲水、黃昏散步。直到近年,各地陸續興起了形形色色的遊憩活動,從水上摩托車、香蕉船熱情奔馳於南台灣墾丁海灣,儼然普吉島風情再現,到東岸吹起的賞鯨熱潮,以及各地遊艇載客出海賞景的新時尚,多少豐富了台灣民眾對海的想像。然而,孕育豐富生命的海洋、變化萬千的海象,人們與之親近、互動,是否還有更寬廣、深刻的可能?
9月初豔陽高照,蘇花公路上卡車呼嘯而過,一千多公尺的斷崖下,蔚藍的太平洋伸展於無垠天際,千百年來靜靜地陪伴著這塊島嶼上的子民。進入綿延懸崖前的一片沙灘上,幾個年輕男女扛著5艘色彩鮮豔的獨木舟,正預備破浪出海,他們是花蓮「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的夥伴,此行將沿著清水斷崖划行8公里,為日後海洋獨木舟進階課程做行程探勘。

「富貴角號」帆船於今年8月中旬開始,展開將近一個月的環台航行,呼籲政府重視遊艇進出港口和停泊的重重難題。圖為該船停泊宜蘭烏石港期間,邀請宜蘭縣長呂國華出海體驗。
人與海親密對話
「浪來了不要管它,就用力划出去,」經驗豐富的Michael把一位女夥伴從沙灘推向浪區時殷殷叮嚀;有些緊張的女生還是不敵白花花大浪的衝擊,船翻人倒,只好把船扛回岸上,把水倒出來,再次固定防水裙(一種連身裙狀帆布,外緣有鬆緊帶,可將獨木舟船艙封住,以防船身進水)。經過二、三次翻船洗禮,這位女生終於也划出浪區,在海上等待其他夥伴。Michael解釋,海洋獨木舟破浪時,划槳需要相當的力量、速度,姿勢也有技巧,若缺乏海洋經驗,自然吃力些。果然薑是老的辣,Michael出航時,同樣數度被大浪沖擊,卻未翻船,不久就划出浪區與大家會合,緩緩向北航行。
這次探勘之旅,他們在離岸3公里處,沿岸前行,清水斷崖的壯麗盡收眼底。坍塌的嶙峋落石構成沿岸豐富的地形,划累了發現一處沙灘旁的「山洞」,索性把船停下,幾個人躲進由巨石構成的洞穴中小憩,享受浪花從四面八方縫隙中噴濺進來的奇特經驗。
獨木舟優雅修長的造型,襯著碧海藍天,隨著波濤起伏,涼風徐徐,「在大海中非常安靜,只聽得到自己划槳的啪啪聲和遠方浪花敲擊岸邊的聲響,」瘦長黝黑,眼神慧黠的Michael形容這種人與海的第一類接觸,常讓他思緒飛騰,有時又可讓人完全放空,沉醉於大海的懷抱。由於坐在艙底划行,視角與水面貼近,當船位於波浪底部時看波峰,彷彿一座小山丘,而當位於波峰時,波谷又像一片草原;有回他們巧遇海豚,看著成群海豚在波浪中跳躍,巨大的身影,彷彿觸手可及的感動,和賞鯨船的遠觀相當不同。

墾丁南灣海水浴場近來雖已用拉線方式將「動力區」、「泳客」、「非動力區」區隔,但海面上仍常見水上摩托車呼嘯於人群或衝浪者附近的驚險畫面。
揚帆起航
東海岸的崎嶇岩岸往北到了福隆,豁然開展為一片平坦海灣。著名的福隆海水浴場南方、近年貢寮海洋音樂祭舉辦據點的岸邊,有片一百多坪、二層樓高的倉庫,倉庫後半部的隔間中,躺著各式各樣的風浪板和小型OP帆船(16歲以下使用的帆船);倉庫前半部是個半開放空間,幾張木質桌椅悠閒地散落在寬敞空間中,面向大海視野遼闊。這是歷史悠久的「福隆帆船俱樂部」所在地。
一個慵懶的周日中午,俱樂部會員陸續抵達,有的攜家帶眷,有的結伴、也有獨自前來的。吃完簡單的便當後,從台北騎重型摩托車來的郭泰坤說今天風不好,不打算下水了,來這裡喝個咖啡、看看海也舒服,玩風浪板對他來說是體力和意志力的鍛鍊,也像洗三溫暖般的暢快;在科技公司上班的郭俊潔則不願浪費寶貴假期,改去衝浪;也有人不嫌棄「微風」不夠力,還是扛出風浪板組裝後下水揚帆。未下水的幾個男女,有的看書、曬太陽,也有躺在椅子望著海景發呆的。彷彿停格的悠閒時空中,只有孩子們圍著水桶中剛抓上來的螃蟹喋喋絮語。
俱樂部負責人詹志鴻從小在帆船堆中長大,幾年前接手父親事業,並且大膽地改變多年的帆船租賃為會員制型態,以出租「岸置場地」(停放出海設備的地方)和教育訓練為經營模式。
「以前海禁時代,我父親和叔叔因為愛玩船,可說是傾家蕩產在經營,」詹志鴻表示,民國78年解嚴後國內風氣漸開,全台各縣市體育會下陸續成立帆船委員會,但以培養選手為主,玩船的休閒人口始終有限。福隆基地雖然擁有台灣極少數的訓練基地,卻一直是慘澹經營。直到前幾年體委會在「海洋運動計畫」政策下,添購了四百多艘風浪板,提供給各地帆船委員會,並舉辦多種體驗活動後,接觸風浪板的人口逐漸擴大,帆船運動才終於露出曙光。

一輩子也不厭倦
所謂風浪板,又稱風帆,是介於衝浪和帆船間的運動,由衝浪板加一片帆構成,重量不到20公斤,玩家必須站在板子上,以手操控帆的方向;而帆船則是坐在船艙中,以舵桿和繩索來控制帆面吃風的角度,二者在捕捉風的動力原理上十分相近,由於風浪板造價低,通常是進入帆船運動的前奏。以福隆的80名會員來說,80%擁有風浪板,20%有帆船。
詹志鴻粗估,目前全台灣體驗過風浪板的人口約一萬人,常態性的玩家頂多約三、五千人,「但是潛在人口非常多。」他表示,前年體委會和中華帆協、各地帆船委員會合作,推出「20小時學風帆」課程,雖然沒做什麼宣傳,8000個補助名額很快全部額滿,直到這一兩年都還有人陸續來詢問。
「很多人說帆船是可以玩一輩子的,」玩了3年風浪板,還自稱是福隆菜鳥的郭俊潔表示,福隆很多會員都有其他嗜好,如釣魚、潛水、高爾夫等,但比較起來,帆船變化多端,可以不斷進階,因此更具持久性。
以風浪板來說,初期以「玩速度」為主、之後則可挑戰「跳浪」(從浪頭上方躍過)、360度轉彎等花式玩法。不喜歡激烈運動的,則可以走休閒方式,乘風享受「力」與「美」的巧妙結合。若經濟能力許可,買上一艘「運動帆船」,則可學習近岸航行的各類知識,以應對不同的風況、浪況變化,挑戰十足;再進階若進入「重型帆船」的航海領域,要接觸的就更廣闊了,包括氣候、洋流、潮汐等遠洋航行的知識與技術。

墾丁後壁湖附近的海域有大片軟珊瑚群,近年經過復育,海底魚群豐富,生命力盎然,是本島潛水的優選。
先天俱足,後天失調
台灣在先天條件上,四面環海,海岸地形豐富,風況、浪況變化多端,加上緯度適中(不像赤道地帶無風、寒帶溫度則偏低),是帆船、風浪板、衝浪訓練的極佳環境。許多人認為冬季呼嘯的東北季風和夏天頻繁的颱風,是台灣發展海上運動的阻礙,殊不知這才是此類挑戰性運動的大利多。
就獨木舟而言,風急浪強雖然屬於較嚴苛的環境,但中華民國休閒獨木舟協會理事長孫兆鴻以英國為例,這個全世界帆船、獨木舟最發達的國家,所處的北海海域,更以海象惡劣聞名,一年只有三、四個月可以玩船。台灣從4到9月間皆可下海,就算東北季風期間,也可選擇適當地點、時間,條件不能算差。
「民眾缺乏戶外運動的習慣,以及對海洋無知而產生的恐懼,才是民眾不敢下海的主因,」孫兆鴻表示,過去數十年的海禁,深深地把民眾對海洋的認識和夢想都禁錮起來了。一般人一提到海洋活動,浮現腦海的多半是「危險」兩字。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炎炎夏日海濱戲水,一旦傳出泳客被海浪捲走的意外,新聞報導的結論總是十分消極的「建議不要前往該地區戲水」,卻從來不談有何方法可以死裡逃生,或者教導民眾判斷什麼浪才會將人捲走?
「萬一真的被浪捲出去,不要慌,就順流飄出100公尺,因為外海海流反倒平緩,可以靜待救援或再沿著海岸方向游離暗流區域,慢慢游回來即可。」孫兆鴻解釋,沙灘暗流常因颱風或鋒面將大量海水帶進,海水快速退回時往往挖出一道深溝而形成陷阱,因此若不巧被捲入,千萬不要逆流回岸邊。「可惜我們總是一味禁止,而不教育!」

海洋遊憩強強滾
近年在「海洋台灣」政策帶動下,海洋對國人的意義已逐漸改變,不再只是國防重地、交通運輸渠道或是漁民的捕撈天地。
交通部觀光局於民國93年訂定了「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法令鬆綁後,使相關活動管理有所依循。而稍早體委會啟動的「海洋運動計畫」則也逐漸發酵。92年起除了添購數百艘風浪板、獨木舟外,又以替代役方式每年培訓50位海洋運動指導員,並連續2年舉辦屏東大鵬灣海洋嘉年華,讓民眾發現「海洋原來可以這樣玩」。影響所及,民間團體紛紛跟進,使海洋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發芽滋長。
另一方面,農委會漁業署則因應休閒漁業政策,發展多元化漁港、輔導漁民轉型為遊憩經營。近年漁民逐漸懂得趁鮮將漁獲自產自銷,許多觀光漁港每到假日遊客絡繹於途,乘船出海賞景、浮潛後,返抵碼頭選購新鮮魚貨或享受一頓海鮮大餐,已成為新興休閒時尚;淡水漁人碼頭的悠閒氛圍,更成為大台北地區民眾的假日後花園。
此外,賞鯨豚活動從1990年代後期在花蓮起步後一路上揚,近年每年都穩定吸引二十幾萬人次慕名前往,發展之快速,還在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的賞鯨成長國家排名中拔得頭籌。
然而,看似蓬勃發展的海洋休閒活動背後,仍有許多隱憂。其中因事權不統一,價值觀扞格而導致的「遊憩」與「漁業」活動的衝突,就是明顯的一端。觀光局副局長郭蘇燦洋最近在一場台灣海洋觀光休閒座談會中指出,雖然漁業署已經重新界定「漁業專用權」不得排除海域遊憩活動,但是漁民對自己擁有海洋(漁撈區域)所有權的觀念根深柢固,水產資源和海面利用的衝突仍時有所聞。

位於台北縣三芝鄉的中華民國休閒獨木舟協會舉辦訓練課程,學員們老中青都有,瞧他們玩得多帶勁!
一位難求
今年8月中,一艘隸屬中華民國海域運動遊憩協會、長達46尺(15.3公尺)的重型帆船「富貴角號」,為了呼籲有關單位重視遊艇進出港口(漁港、商港)和停泊等問題,而展開近一個月的環島航行。
由於目前台灣長達一千四百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只有兩個遊艇港,一在東北角的龍洞,一在墾丁的後壁湖。此二港口之外,就必須停泊在漁港。「富貴角號」船長陳柏叡表示,此行為了停泊於各漁港,必須一一行文各縣市政府,而各地反應相當一致──旅遊單位展開雙臂歡迎,漁業單位則態度保留,多以「沒有空位」、「恐怕漁民反彈」等方式婉拒,最後都得靠旅遊局出面斡旋協調,甚至動用關係才能順利進港。「我們可以這樣做,但其他的船呢?」
他呼籲,近年來台灣漁業資源枯竭,兩百多個漁港中,許多已閒置荒廢,為何不能釋出作為海洋遊憩用途?雖然漁業署近年已開放11個漁港以付費方式停泊遊艇,但由於沒有配套措施,如提供水、電、沖洗設施,其實口惠而不實,無法達到推動遊艇活動的初衷,更不必談與國際接軌。
「為何每年至少數百艘國際友人的帆船航行經過台灣,但都過門而不入?」與劉寧生搭擋、完成台灣首次帆船全球航行壯舉的北市帆船協會總幹事郭廷祥指出,目前外籍遊艇來台時,只有5個國際商港(基隆、台中、高雄、花蓮、蘇澳)和南北兩個遊艇碼頭可以進出,還必須比照商船入港程序,找報關行辦理相關手續。種種不便,使台灣在海上帆友的口碑中,堂堂列入「不友善」國家的名單;更錯失了這些國際友人入港後可帶來的船隻維修、補給,人員飲食、住宿等龐大的休閒產值。

法令問題一籮筐
除了進出港口的障礙,由於目前遊艇、帆船受「船舶法」、「小船管理辦法」規範,有許多窒礙難行之處,雖經修法,但由於「船舶法」只管船隻,相關的遊憩活動、岸際軟硬體設施、人員等如何管理,都付之闕如。因此帆友們積極奔走「遊艇法」的立法,希望將運動型帆船和遊艇的相關規範統籌納入,但是法案一波三折,使業界相當失望。
至於較小型、輕便的獨木舟、風浪板等,也有相當困擾的「倉儲問題」。詹志鴻指出,由於台灣的海岸土地多屬於政府所有,各地的帆船組織因為無法取得合法產權,建築多半因陋就簡,難以擴充發展,是亟待政府解套的問題。
相較於帆船、遊艇的無法可管,其他水上活動雖然有「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法可以依循,卻也處處掣肘。據了解,觀光局制定此法是基於輔導、開放立場,目的在帶動這類活動的活絡發展,因此只對有安全疑慮,或基於生態資源保育需求,必須限制活動的水域,才祭出公告禁止或某時段暫停活動的手段。
然而,這項良法美意到了執行階段卻大為走樣。「由於授權各水域主管機構訂定施行細則,以台北縣來說,『負面表列』成了『正面表列』,縣府居然只公告二重疏洪道的微風運河和新店碧潭二處為水域活動的合法據點,」孫兆鴻說,這簡直跌破了他們的眼鏡。而許多縣市沒有表列的禁止區域則成了灰色地帶,常常發生海巡署人員要制止獨木舟活動,卻又拿不出法源根據的爭議事件。熟悉相關法令的資深老鳥或可應付自如,若是新手恐怕就得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了。
由於體委會在權責上只負責活動推動,而台灣海洋管理的單位多達十多個,許多跨部會問題只有靠行政院的「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協調,體委會也使不上力。
推動海洋休閒運動的障礙看似盤根錯節,難以解套,如何才能向前推進?又如何才能形塑優質的海洋休閒文化?

休閒革命
走一趟戲水天堂的墾丁,在放鬆渡假之餘,觀察一下國人的休閒模式,或可引發些許思考。
從恆春往墾丁的一路上,大小民宿、餐廳林立,潛水、衝浪、「三合一」(浮潛、香蕉船、水上摩托車)招牌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進入「南灣」沙灘,水上摩托車呼嘯於海面;出租洋傘、水上器材的歐巴桑、歐吉桑沿路攔客;沙灘上景觀紛雜、垃圾處處;當遊客乘著玻璃底船欣賞海底世界時,卻發現海水已經不再如前清澈……。
人們是否可以換種眼光──乘水上摩托車飆浪固然新鮮刺激、香蕉船翻船遊戲也令人大呼過癮,但是這否破壞了生態也打擾了海邊寧靜?或許可以找個有執照的潛水教練,帶你潛入海底,欣賞如夢似幻的珊瑚世界、體驗海底「熱帶雨林」的蓬勃生命力;或者嘗試一趟帆船之旅,經驗一下毫無機械動力、真正「乘風」行駛的悠閒情調;要參加獨木舟體驗課程也不難;也或者就找一個安靜美麗的海灘游游泳,看看天光雲影,消磨一個下午?
當人們覺察到休閒不必跟著人潮、追逐時尚,如果不是搖滾迷,何必追著「春天吶喊」的腳步到墾丁?當人們不再以「到此一遊」為滿足,願意敞開心胸欣賞海洋、探索海洋的時候,台灣的海洋文化又怎麼會不改變呢?
種類:平台獨木舟、海洋獨木舟、激流獨木舟。
價格:平台舟分1到3人三種,依次為1萬多元至3、4萬元;海洋舟(含相關裝備)10萬起;激流舟4至5萬起。
入門課程:台北縣微風運河(電話:0989025251林正剛)提供免費體驗課程,但須繳保險費;專業課程北中南東各有專業協會提供,初級課2天1夜,學費約3千多元。
地點:日月潭、石門水庫等湖泊。海洋舟初學者建議以屏障海域較佳,如白沙灣、龍洞灣、七股潟湖、大鵬灣。
價格:一艘5、6萬元起。
入門課程:全國各地帆船委員會、俱樂部暑期會不定期開課,3天課程約4千多元。微風運河可租借風浪板(須憑風浪板結業證書)。
地點:因海況各處不同,建議到玩家常去的據點。又分二類,(1)波浪較平緩的「平水區」,如台北縣福隆內河、八里、屏東大鵬灣等;(2)波濤較大的「浪區」,如桃園觀音、苗栗竹南、苑裡等;澎湖是著名據點。
台灣常見種類:OP帆船(16歲以下使用);雷射帆船(單船體);霍比帆船(雙船體,17尺、21尺);重型帆船(38尺、46尺)。
價格:OP帆船約7萬元。雷射型20多萬元,霍比型30萬到近百萬元,重型帆船1千萬元以上。
入門課程:福隆帆船俱樂部每年開OP帆船課。目前運動型帆船休閒人口少,較少定期課程,可洽全國各地帆船委員會。
浪板種類:分為長板、短板二種。
價格:電腦製作的1至2萬元,手工的3至4萬元起。
入門課程:宜蘭蜜月灣、墾丁有許多衝浪業者提供相關課程,體驗費用約700元起,初級課程2天1夜,學費2千多元。
地點:宜蘭蜜月灣、外澳及墾丁是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