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木雕藝術,今天已經由一位雕刻家朱銘,突破了鄉土與學院的界線,帶進了一個新的境界。朱銘利用圓熟的刀法,刻出造型優美的人物,表現樸實無華的題材;從細縷木雕的窠臼裡,擺脫出來,并且運用寫意的手法,陽剛陰柔的筆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無比的神韻,以及雄渾的感覺。
朱銘是位苦幹出頭的木雕家,從小在苗栗通霄鄉下長大,由於家境貧困,不得不幫助家堜韙,整天與牛為伍,因為戰爭空襲,他只受過兩年的小學教育;十五歲時,拜木刻師李金川學習民俗雕刻,十八歲開始自立門戶,直到三十歲參加台灣全省美展,獲得特選和優選獎,才開始在雕塑界展露頭角。民國五十七年他投入楊英風門下,由於楊英風的鼓勵與指導,這位「放牛的孩子」,終於成為一位熠熠發光的木雕健將。朱銘的木刻有兩種創作過程:一種是依著木頭的形狀即興而作,一種是先有構想再找木頭。因此,在他的那些作品中間充滿著自然與活力,也顯示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堅忍、勤學、慈愛和純樸的美德。這也說明了朱銘能夠有今天,就是憑著這種拙樸的精神,所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