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十四種特有鳥類中,「火冠戴菊鳥」的體型最為小巧,由頭部到尾巴全長僅有八、九公分。這種體型迷你的鶯科鳥類,擁有來自於寒冷北方國度的祖先,根據地理生物學的考據,牠們最早由喜馬拉雅山區向東北方擴散至華北、東北和日本,之後又因氣候嚴寒,向南遷移,經華南或日本抵達台灣。經過漫漫的演化長河,如今,火冠戴菊鳥僅存於台灣,已成全球珍貴物種。
因著北方的體質,火冠戴菊鳥在台灣的居住範圍,落腳在二千公尺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區。在森林廣大多樣的台灣高山上,牠們對「家」的選擇極盡挑剔,只愛停棲與覓食於幾種針葉樹上,旅客步行在阿里山、合歡山、雪山等山區步道,抬頭注意四周的鐵杉、冷杉林上層與外緣,常可以看到牠們成群結伴的身影,由於特別喜愛杉木,過去也被稱為「杉仔鳥」。
火冠戴菊鳥屬於群居鳥類,不僅經常三五成群集體嬉戲,也常和煤山雀、茶腹鳾等鳥類共棲。對賞鳥者而言,火冠戴菊鳥是最「不安分」的一群,在翠綠的針狀葉間,牠們不時跳躍忙碌地啄食杉木與檜木小種籽,並佐以各種幼蟲,間或可以聽到牠們單音的「嘶-嘶-」鳴聲。相較於山鳥多半有著嘹亮清脆的歌喉,火冠戴菊鳥的歌聲卻常被誤認為蟲鳴。由於落腳一地覓食,總在剎那間結束,隨即又快速移到另一地點,鳥友形容牠們像森林裡的游擊隊。
個性活潑好動的火冠戴菊鳥,因著嬌小美麗的外觀,也是攝影者最愛挑戰的對象。細看火冠戴菊鳥,由上而下,有著黑色油亮的頭部、白色臉頰,黑色的眼圈外緣圍上一圈白色羽毛,模樣「古錐」。黑白分明的頭部之下,背部、腰部與胸部為不同層次的橄欖綠與黃色,羽色對比明亮。雌鳥與雄鳥體色相似,差異只在黑色的頭頂中央,當牠們在樹林間追逐,可以看到豎起橘色羽冠的公鳥,母鳥高興時也會張開黃色的羽冠。
寶島特有的火冠戴菊鳥,除了以牠最上鏡頭的外型,點綴著台灣峻美的高山,更是研究動物演化及生物地理學的最佳材料之一。根據鳥類學者研究,目前與牠血緣最接近的鳥類「近親」遠在歐洲。因著火冠戴菊鳥與許多其他特有生物,台灣是自然界優良研究室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猜猜我是誰?」火冠戴菊鳥不分雌雄,外型都很「青」啦!差別只在頭上的一撮羽冠顏色不同。

樹是鳥的家,火冠戴菊鳥對家的選擇可是很嚴苛的,高大的鐵杉、冷杉是牠們的最愛。

火冠戴菊鳥活潑好動,難得片刻安靜,對攝影者而言頗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