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吹起的野餐熱潮,不僅讓野餐人數增加,走一趟野餐熱門景點可以發現,如今的野餐用具和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除了配備齊全外,野餐用具也走向風格化、個人化,許多朋友甚至自己動手改造菜籃車、紅酒木箱,打磨、上漆後,變成個人專屬的野餐用具,讓用餐心情更愉快。
部分沒有時間、技術自己動手的人,選擇從國外購入高品質的精緻野餐用品。看準這波商機,好事國際貿易公司負責人王忠志在兩年前創業,專門引進具有潮流時尚感的戶外用品,全力搶食野餐市場大餅。
「野餐用品已從實用取向轉換到時尚取向。」王忠志說,野餐是很自由、隨性的行為,並沒有規定非要有什麼道具或裝備才能野餐,但是台灣人越來越注重生活美感,也更加懂得享受生活,因此才造就這一波野餐商機。
野餐夯,用品賣不停
野餐熱潮有多夯?據王忠志估計,一年半前,他一個月大約只能賣出10個野餐籃;這半年來每個月平均可以賣100個。
具體換算成銷售額來看,這一年來野餐用品的營業額大約增加5成,商機驚人。
本身就熱愛戶外生活的王忠志說,他個人感受最明顯的就是野餐人口明顯增加,以他常去野餐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為例,以前地方很大,想坐哪就坐哪,「現在一大早就要去佔位,否則恐怕搶不到空地。」王忠志說,更有趣的是,以前他和朋友精心準備野餐時,因為擺設精美,又有許多裝飾擺盤,路人常投以異樣眼光。但如今,當初那些路人不但也加入野餐行列,甚至玩得更瘋,各種配備齊全,連王忠志都自歎弗如。
談起這一年多來,台灣人熱中野餐的原因,野餐達人璐露野認為,食安問題是野餐變得熱門的一大助力。「食安問題浮現後,大家開始學習自己手作餐點,野餐就跟著紅起來了。」璐露野說,野餐不僅可以跟家人一起享用自己準備的美食,同時還能與同好們互相交流各家的料理心得,讓大家更加樂在其中。
王忠志則認為,精緻的野餐,是台灣社會「小確幸」生活的展現,透過各種風格的野餐,讓用餐更有氣氛與情調,「大家追求的就是那個fu啦。」王忠志說。
另一方面,這幾年台灣的露營風氣也越來越流行,連帶的讓野餐跟著熱門起來。「時間不夠、場地不夠,或任何原因無法去露營時,那就用野餐來代替吧。」王忠志說,露營用品比野餐更多、更複雜,例如折疊桌椅、遮陽遮雨的棚架等,放在野餐場合,十分便利好用。
此外,單車生活與野餐也是好朋友,單車族一日出遊,動輒上百公里,途中若是經過迷人景點,直接就地野餐,是一大樂事。因此有許多野餐用品都設計成能夠直接加掛在單車上,讓車友可以輕鬆以美景佐餐,享受野餐時光。
一籃在手,變化無窮
野餐可以隨性,也可以講究,但野餐籃幾乎是野餐必不可少的基本配備。
就功能而言,只要能把野餐需要的用品、食物都裝進去,任何提籃、提袋都可以稱為野餐籃,不過,專為野餐設計的野餐籃,還是有一些獨特的貼心功能,顯出不同的特色。
「歐式的野餐籃,常見all-in-one的設計,方便又好看。」王忠志說,歐洲人野餐常常把東西全裝進野餐籃裡,只要提一個籃子,就全部搞定,因此野餐籃特別講究要具備多功能與便利性。這種野餐籃在上蓋的內側加上扣環,使用者可以將杯盤、刀叉等,直接固定在蓋子上,不用另外收納。有些野餐籃甚至還設計專門的收納袋,讓人可以攜帶切麵包用的鋸齒刀以及小砧板,讓野餐需要的所有用具都可以輕鬆帶出門,十分便利。
野餐籃的材質也有不同講究,包括塑料、帆布、鋁箔、藤編以及木製,應有盡有。
木製的野餐籃將木頭以薄片的方式交錯組合而成,外觀和藤編類似,但質地較細,比較不容易刮傷手。木製餐籃因為更堅固,搭配木頭蓋板,甚至可以在野餐時直接當成小餐桌使用,因此雖然價位較高,仍然廣受歡迎。
各種野餐籃有各自的好處,帆布輕巧、鋁箔保冷,端看使用者的需求而定。有些人追求懷舊風情,找出母親結婚時用來裝喜糖的竹籃,綁上紅色緞帶,營造出復古氣氛;有人則把菜販用來裝蘆筍的木箱加以改造,切除部分木條後重新上漆,變成獨一無二的野餐籃。
目前市面上高品質的野餐籃多半是從國外進口,台灣本土品牌還在慢慢追趕。但有一項野餐用品,在台灣反而比國外更流行。
台灣人野餐時幾乎必備的野餐墊,在歐美其實並不常見,是台灣的獨門商機。在歐洲常見的野餐風景,大多是席地而坐,僅少數人會使用野餐墊,畢竟野餐就是要親近土地,何必多一層障礙呢?
台灣野餐也有人直接坐在草地上,然而多數還是會鋪一塊野餐墊,主因是台灣氣候潮濕多雨,草皮表面看不出來,但底下可能還是一灘爛泥,因此鋪上防水的野餐墊以防萬一。其次,也可以避免意外踩到寵物排泄物的悲劇。
早期的野餐墊其實很簡單,常見的竹蓆,或是簡單的一塊布料,都可以作野餐墊使用。不過由於常會碰到飲料、食物濺灑,容易清洗又能夠防水的塑膠餐墊漸漸成為市場上的主力商品。為了防止餐墊被風吹起,餐墊的底部再加上一層鋁箔墊,便成為過去十多年來台灣市場常見的野餐墊型態。
但由於台灣野餐風氣不盛,野餐墊過去一直都是被歸類在「露營」用品,講求物美價廉,追求實用,並沒有在設計上多花心思。隨著講求美感的野餐時尚盛行,野餐墊不只要好用,更要好看才行,因此花色、款式百出,不少人家中甚至備有好幾塊不同風格的野餐墊,以搭配各種場合使用。
「野餐墊不斷改良進化,新的商品不僅防水,還要防油,而且有專用背袋,拿在手上就像手提包一樣,好看又方便。」王忠志說,這種餐墊在碰到下雨的時候,還能變成遮雨布,不管露營、野餐都很方便,即使要價不斐,仍然賣得不錯。
台灣特色的野餐風景
說到野餐,台灣最讓人煩惱的就是突如其來的大雨,以及夏日的高溫熱浪,都讓人卻步。
以往野餐族只能選擇容易避雨,或是有大樹遮蔽的地方用餐,現在則有專用的道具能夠克服這些難題。
這種稱為「天幕」的道具,外型就像是飄在半空中的帳篷,僅透過腳柱支撐,而創造出一個上頭有遮蔽,底下又能讓空氣流通的空間。天幕除了遮陽、遮雨外,新的設計則運用特殊的防水透氣材質與織法,用機能布料取代塑膠材質,在艷陽底下可以安心野餐,碰到大雨也不用煩惱。
除了專業用具外,為了方便剛開始接觸野餐的新手上手,現在還有「野餐懶人包」,內含簡易的野餐籃、餐具、餐墊,是許多想體驗野餐樂趣者的首選。
野餐用品琳瑯滿目,但王忠志認為,太多用品有時候反而會混淆了野餐的初衷。其實在選擇野餐用具時,只要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好,和別人比拚排場,反而失了樂趣。
隨著台灣社會愈來愈重視生活品質,相信能夠親近自然、享受陽光與微風的野餐熱潮,還會持續延燒。

架起能遮陽防雨又能降溫的天幕,是夏日野餐的妙方。本圖的野餐桌椅,是講求貼近地面的Low-style風格,讓野餐自然又舒適,也是王忠志近來力推的生活風格。

架起能遮陽防雨又能降溫的天幕,是夏日野餐的妙方。本圖的野餐桌椅,是講求貼近地面的Low-style風格,讓野餐自然又舒適,也是王忠志近來力推的生活風格。

架起能遮陽防雨又能降溫的天幕,是夏日野餐的妙方。本圖的野餐桌椅,是講求貼近地面的Low-style風格,讓野餐自然又舒適,也是王忠志近來力推的生活風格。

具備多重收納功能的野餐籃, 是野餐的必備用品。(璐露野 提供)講求風格的野餐,連保 溫瓶和瓦斯燈罩也要具備時尚 元素。

具備多重收納功能的野餐籃,是野餐的必備用品。(璐露野提供)講求風格的野餐,連保溫瓶和瓦斯燈罩也要具備時尚元素。

具備多重收納功能的野餐籃,是野餐的必備用品。(璐露野提供)講求風格的野餐,連保溫瓶和瓦斯燈罩也要具備時尚元素。

具備多重收納功能的野餐籃,是野餐的必備用品。(璐露野提供)講求風格的野餐,連保溫瓶和瓦斯燈罩也要具備時尚元素。

野餐熱潮正夯,讓台灣一年四 季,各地都有野餐活動。 圖為新竹峨眉天主堂的「在野 一餐」活動。(林格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