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風景區,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拍快點好嗎?後面還有人等著!」現代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生活,也有餘暇、餘力到各處旅遊。每逢假日,世界各地的知名風景區幾乎都有人滿之患;也有的地方太過人工雕琢,往往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在有「美麗之島」之稱的台灣,還有不少開發較晚、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遊蹤較少的風景區,仍保有自然、原始之美。
本刊將逐期介紹這些旅遊勝地。本期報導陽明山國家公園中的二條旅遊線。
今年五月廿三日,行政院通過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議案。許多人對這消息感到驚訝:陽明山?就是那個有大花鐘、花圃,春天開滿櫻花的地方?
錯了!此公園比起彼公園,可是小巫見大巫。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涵蓋了一般熟知的陽明山公園,與其北面由廿多座火山匯集的大屯山群,總面積達一萬一千多公頃,為「小」陽明山公園的四十倍。
「內容」也更可觀了。除了特殊的火山地形,及其蘊涵的溫泉、地熱、硫磺外,本區有一千二百多種植物,其中不乏台灣特有,或三千公尺大山才得以見的花草。據台大動物系教授林曜松調查,山內有五十九種鳥類、十二種青蛙和五種松鼠,獨佔鰲頭的則是蝴蝶,有一百卅多種,是賞蝶的好地方。
但深山幽幽,從何遊起?

遠看小油坑硫氣孔噴出的硫氣,似風起時的雲霧。(鐘永和)
幽幽深山中的旅遊線
不勞遊客傷腦筋,陽明山國家公園小組已規劃好二條旅遊線,只要按圖索驥,即可盡興。
為適應忙碌的大台北市民活動,二條路線都適合健行,且均可一天來回。對悶在室內工作了六天的人來說,是很便利的舒散筋骨方式。
二線的起點都在陽明山公園附近。國家公園小組還將在入山必經的菁山露營場設旅客服務中心,除提供休憩場所,讓旅客養好精神入山外;並由專人以圖片、模型說明沿途的環境、景觀與旅遊據點。
服務中心也將設公園解說員,負責為遊客介紹園內地質、草木、生態,幫助遊客欣賞各種奇花異卉、珍禽異獸,以免入寶山空手而回。
當然,也會有國家公園警察,笑臉迎人地請旅客不要亂丟垃圾、攀折花木。如果破壞環境、勸解不聽,他可就下逐客令了。

硫磺氣為肌裏斑剝的火山岩染上淡淡的黃色。(鐘永和)
二條路線,各擅勝場
「為維護山內的自然景觀,一過了陽明山公園就沒有商店、攤販,遊客得自備午餐、水壺」,營建署公園小組組長劉慶男說。而且,山區路徑不似平地,雨霧也多,除著布鞋、長褲,最好還隨身攜帶雨具。
從台北車站搭往陽明山的公車,半小時即可離開車水馬龍的市區。往東北走的風景線,須在陽明山前一站——山仔后換小型公車,搭半小時左右的車到松原後,就開始下車步行。沿途重要據點有太陽谷、夢幻湖和七星山。
另一路線從陽明山轉車往北走陽金公路,約半小時到七星山站下車;也可由台北車站搭往金山的台汽客運,直接到達。此路線沿途野牡丹和特有的大屯、中原杜鵑遍地盛開,重要據點有被稱為「台灣八景」之一的大屯山頂,及蝴蝶特別景觀區。

潮濕的石壁上密佈青苔與毛蕨。(鐘永和)
「太陽谷」風吹草低見牛羊
由山仔后入山,兩旁與人齊高的茅草,頻頻探入車中。車行半小時到達松原,然後步行卅分鐘就到擎天崗。北部郊山中,難得一見的高山草原就在眼前毫不吝惜地開展。
這兒就是登山者口中的「太陽谷」,也稱陽明山牧場。春夏時風吹草低見牛羊,冬季牛羊往山下尋牧草,稍顯蕭瑟,但廣闊的草地,仍能激起都市人赤足在上面奔跑、打滾的慾望。
這片大草原,往東與八百多公尺高的磺嘴山相連,綿延十幾公里,得花半天時間才能橫越,是登磺嘴山的要道。
低矮的灌木叢、地毯草、芒草、雷公根等是草原上的主要「房客」;沒有旱地拔蔥的大樹,是因為區內豐富的硫磺礦,使土質呈酸性,僅強韌的低等植物可適應。
從草原到夢幻湖途中,有四座各朝代的仿古涼亭。
飛簷、斗拱,涼亭素靜雅緻,與風景相襯一點不俗氣。汗流夾背時,憑欄享受風滿樓的涼意,好似身入詩畫,暑氣全消。最後一座涼亭是兩層樓建築,居高臨下,蜿蜒交會於關渡的基隆河、淡水河,與繁華的台北市,盡入眼下。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特有種青斑蝶,停在「蒴藋」上採蜜,演出一幕「蝶戀花」。(鐘永和)
「夢幻」之水「天上」來
沒有人能對這些美麗的涼亭「過門不入」,因此原只須步行一個小時的路程,走走停停地,往往得花二個小時以上。大部分人到了夢幻湖都已時至中午,便在湖濱前的七星山遊樂區野餐。
夢幻湖近年因發現稀有植物——水韭,而聲名大噪。
水韭是水生的低等維管束植物,青翠蔥綠,靠著根部的孢子繁殖,幾百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在植物學上極具研究價值。它而今已瀕臨絕種,因此身價百倍。
夢幻湖的水韭更珍貴,因為它是世界上生長緯度最低的水韭。它從何而來呢?
「常年雲霧籠罩的夢幻湖,早期因每年冬天都有不少由大陸迢迢前來避寒的水鴨棲息,而被稱為『鴨池』」,台大植物系教授蔡淑華表示,大陸東北是水韭原產區,可能是水鴨南飛時帶來它的孢子,在此落地繁殖。
除水韭外,方圓不到三公里的夢幻湖還有五十多種植物。三分之二的湖面被亭亭玉立、翠玉般的水生植物蓋滿了。
可見的有限湖水,清澈地映著植物及白雲的倒影,恰似朱熹的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洗,唯有源頭活水來」。
夢幻湖的水來自「天上」。它原是個火山口,受雨水沉積而成有豐富腐植質的火口湖。夏日天旱,時而乾涸,所幸土質潮濕,水中植物可利用土壤中的水分維生。

豐富的動植物,使大屯山區成為採集標本的好地方。(鐘永和)
「乾洗」溫泉澡
夢幻湖已被劃為生態保護區,往後得由管理處人員陪同才可進入。
看了稀有的水韭,吃罷午飯,在湖邊稍作休憩後,又該上路。約走一個小時,就到了此行的「重頭戲」——七星山頂。
七星山是標準的錐形火山,因山頂有七個小圓峰而得名。它是休火山,曾在卅萬年前爆發過,也是大屯山群三次火山爆發中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因此地裂線及硫氣孔都集中於此,且常年噴發硫氣。
從山腰往上,七星山散佈著許多硫氣孔。小孔緩緩冒出黃黃的硫氣,風勢一帶,直吹到人身上。「這是『乾洗』的溫泉澡,還可以消毒呢!」公園小組的蔡惠民說。
五、六處大硫氣孔,則聲勢驚人地噴發硫氣。最大的「小油坑孔」位於山腰,噴出的硫氣半徑達一百多公尺,並不斷發出爆炸似的聲響。
硫的結晶為黃色,但噴出、擴散後,成為白色,仿如大片雲朵。由山頂下望,只見嬝嬝輕煙,冉冉上升,與嶺上山嵐連成一片,分不清是煙是霧。由遠處觀,若非硫氣的聲音頻頻作響,恐怕還誤以為是森林大火呢。
早在清康熙卅六年(西元一六九七年),探險家郁永和在「裨海紀遊」中對大屯山區便有:「造化鐘奇構,崇崗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顛……。」的形容。現代人首次乍見,也不免懷疑它隨時還會再爆發。

停在長滿綠苔樹上的蚱蜢,渾然忘我。(鐘永和)
以假亂真的「愚人金」
「曾有上百萬年沒爆發的死火山『死而復活』,休火山自然也有可能;只是七星山若要爆發,恐怕還得再等個十萬、百萬年吧!」地質學家顏滄波說。
走過大大小小的硫氣孔,可得步步為營,因為孔裏的溫度在攝氏九十至一百廿度間。有人就利用水窪中的溫泉烤蛋吃,五分鐘就可以煮熟。
七星山為大屯山區最高峰,冬季常飄雪;山腰到山頂,形成酷熱硫氣與冰冷雪地的極端對比。短短時間裡,遊客就可大開眼界,看盡這二種在台灣都很難得的景象。
硫氣孔噴出的硫氣,因外圍溫度下降冷卻,結成黃色的針鏦硫磺結晶,晶瑩剔透,色澤濃者則能以假亂真,宛若黃澄澄的黃金,也被稱為「愚人金」。
大屯山區豐富的硫磺礦,在十七世紀就受到西班牙、葡萄牙的覬覦,開始在此大量開採。清末戰亂,由淡水運至大陸的硫磺更不知有多少。
除硫磺,地層中還含有褐鐵礦、硫化鐵等多種礦物質,隨著噴出的氣體,或流過的溪流,將部分岩石與河床染成淡淡的紅、黃、白或黑色,肌理斑剝、色澤暗沉的火山岩石,因此增添不少容顏。
看罷火山景觀,可另擇佳日,換換口味,前往景致迥然不同的大屯山頂。

國家公園內許多溫泉,是卅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爆發的遺蹟。圖為溫泉爆布。(鐘永和)
大屯山「蝶戀花」好戲開鑼
大屯山是山群中最早噴發的火山,山頂早已被風、雨侵蝕成圓圓鈍鈍的鐘狀,與錐形山頭的七星山大異其趣。
從七星山站下車後,步行約二個小時即可到大屯山頂,遊客多在此野餐。
大屯山頂也是這條線上最重要的旅遊據點。此線不以「點」為號召,而以沿途風光取勝——大屯山沒有硫氣孔,土質比七星山佳,西部有竹子山為屏障,強風難進,加上西南氣流帶來的豐沛雨水,動植物生長繁茂。
台大教授林曜松七十二年六月上大屯山時,遇到五位採蝶人,發現他們半天內,就捕到五千多隻蝴蝶。「陌上斜飛去,花間倒翅回」成了此處最易見的景致。山腰上「蝶戀花」的好戲,一再上演。
開著米白色小花的忍冬科「蒴藋」,花梗上的蜜腺,常惹來大紅紋鳳蝶、紅星斑挾蝶、與特有種陽明山青斑蝶層層包圍。
春季此線沿途則有如杜鵑花海。野生的西施花、守城滿山紅、金毛杜鵑、紅星杜鵑和特有的大屯杜鵑盛放在綠草上更為耀目。爬在岩壁如吊飾的爬地杜鵑,令人目不暇給。

翠竹環抱、清幽靜謐的聖天宮是遊人休憩的要站。(鐘永和)
就地取材,疊石架梯
「大屯春色」為台灣八景之一。嶺上齊高的芒草,一逕青翠。當風兒輕吹,搖曳生姿、沙沙作響。蕭瑟的秋意乍到,芒草即抽穗開出白色芒花,遠山近野,一片白色世界。
此地的芒草是芒草中最高大、常見的五節芒。從前上下大屯山得鑽在芒草、箭竹海中「遊」走——以游泳姿勢、手腳並用地撥開擋道的「草」輩。這兩年因為已舖設階梯,方便多了。
千層階梯上下也夠累人,但免去「鑽」路之苦,不免令人感念前人疊「石」架「梯」的辛勞。
火山地形多安山岩與沉積岩。不易風化的安山岩質地如花崗岩,致密堅硬,故大屯山區內的道路、建築均就地取安山岩為材。
還可一遊于右任墓園。墓園到面天山途中,為山中蝴蝶最多之處,已被列為特別景觀區。
由山腰往下看,山谷中,鷺鷥飛翔,中興農場怡然挺立。沿途唧唧不停的蟬,在此更是四面應和,樹上到處是金蟬脫的「殼」。

豐碩的大南瓜,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農田的產物。從陽明山國家公園下望,繁華的台北市盡收眼底。(鐘永和)
處處可見金蟬「脫殼」
此地已可見高大的樹,以日據時代引進的黑松最多。還有不少香楓苗圃,幼苗已到處展露生機,可預見中興農場將是楓紅滿山。
由中興農場再往下行,石階路染滿青苔,宛若一條翠綠若玉的小徑。抬頭上望,幽徑無垠的石階、兩旁的修竹合抱成拱門,該是仙子著金縷鞋下凡的路徑吧!
路旁果園中松鼠「吱呱、吱呱」地叫,循聲找去,靈活的松鼠早已竄得無影無蹤。
最後在夕陽餘暉、修竹掩映的三聖宮休憩,頂禮膜禱罷回首一瞥,繁華的北投赫然在目,自然之旅於此戛然而止,又回到文明。
靠近文明的陽明山國家公園,提供了忙碌市民既省時又理想的一遊。但從事保育工作的人力可得加倍,以防範文明侵入,破壞了大自然的風貌。
例如:陽明山國家公園,比玉山、太魯閣、墾丁三個國家公園開發早,不少產業道路可行車至山巔。車子所排的廢氣與車聲,騷擾了生態、破壞了安寧。這便為公園管理處多帶來一個「如何阻止車輛入山」的問題。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下望,繁華的台北市盡收眼底。(鐘永和)
莫在郊外過都市生活
又如,私自開放的溫泉旅社,違建的土雞城、餐廳……,已不聲不響地紛紛成立。
「這和一般人喜歡『在郊外過都市生活』的旅遊方式有關」,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慶男解釋,很多人的旅遊是到目的地後,在旅館看電視、土雞莊徵逐酒食,或耳掛隨身聽,和日常生活並無二致,雖然窗外的景觀不同,心境與常識並無提昇。
「陽明山國家公園旅遊路線的設計,則是要遊客以步當車,親自去穿過芒草、爬上山巔,仔細觀察身旁的岩石、植物、動物與地形。」劉慶男說。
台北市民葉言都曾投稿「大自然雜誌」:「今天我們還能在離台北僅僅十幾公里的地方,看到渾圓的火山、蒼翠的林野,聽到東北季風吹過山坳時松樹的呼嘯、芒草的低吟,嗅到刺鼻的硫氣、乾爽的草香,靠的全是自然的施予。」
因此,得以進入此地觀光,即使走得兩腿發酸,被芒草割到,還淋上一身東北季風雨,又何妨?
若能抱此心情,也可與古人同遊山水了。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的心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交通狀況:
路線(一):往——台北車站搭301、260號公車至山仔后,換6路小型公車至松原(一小時一班)。包車由台北直上擎天崗亦可,車費約三百元。
返——陽金公路小觀音山站搭台汽客運。車有兩種,一到台北,一隻達陽明山。
路線(二):往——台北車站搭台汽客運至七星山站,或至陽明山換車亦可。包車上大屯山登山口亦可,車費約三百元。
返——清天宮站搭15路小型公車至北投,有多路公車可轉至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