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過太平山的人,都難忘那個雲霧縹緲的世外桃源。那青蒼山林的原始風貌,那木製纜車和蹦蹦車的拙樸情趣,都那麼鮮明地映在記憶裡,卻又美好得像是一個虛幻的夢境。它不僅是台灣著名的林場,生產質好量多的木材;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森林旅遊勝地。

上山路崎嶇
太平山在宜蘭縣境,屬於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蘭陽林區管理處。
從台北車站,搭上公路局快捷而舒適的金馬號或金龍號客車,經過「九拐十八彎」的北宜公路,便可來到台灣東北部著名的木材集散地——羅東鎮。這兒,是往太平山的起點。
從羅東到土場,經過橫貫公路的宜蘭支線,是一段曲折的旅程。車子沿著蘭陽溪走,忽而在懸崖峭壁邊緣蜿蜒前進,忽而轉進蓬草蔓生、砂石層疊的溪谷。在一片壯闊遼遠的自然景觀中,我們的心胸亦為之開展,都市的煩囂遠遠地離開了我們。
土場設有管制站,進入太平山必需先辦理入山證,但是手續十分簡便。
從土場開始,要交錯搭乘四段蹦蹦車和三段纜車,才能到達海拔一千九百五十公尺的太平山頂。纜車和蹦蹦車為林務局所有,在土場和太平山工作站間,每日對開一次,輸送林務局的員工上下山。一般遊客則大都由登山道路徒步上山。

坐蹦蹦車和纜車的趣味
蹦蹦車和纜車是太平山的一大特色。搭乘過太平山蹦蹦車和纜車的人,大概都忘不了那左搖右晃和幾近羽化登仙的滋味。
蹦蹦車是一種柴油小火車。一個小小的、黃色的車頭,拖著幾節小小的車廂,搖搖晃晃、蹦蹦跳跳地穿梭在窄窄的森林鐵道上。遠遠望去,好像是火柴盒做的玩具火車一般。但是當它鳴著汽笛,穿過山林,卻使得原本靜止如畫的風景,剎那間生動活潑起來。
隨著蹦蹦車悠閒的步調,我們抵達了仁澤,在此換搭纜車。
在我們等候纜車的當兒,突然看見遠方冒出一股氣流,奔騰而上,高達數丈,煞是壯觀。旁人告訴我們,那是工業研究所新近勘鑿出來的地熱井。
我們隨同上山的工人一齊擠進木製的纜車。抬頭仰望,只見粗黑的兩條鋼索,筆直的延伸到對面的山頭,消失在藍天與青山的接合處。


仁澤溫泉鄉
我們隨著纜車向上攀升,低頭俯視,層巒疊翠皆在眼底。興建中的仁澤山莊和溫泉游泳池,小小巧巧地躺在一彎如帶的蘭陽溪畔。一縷輕煙,從水面悠然升起,想必這就是著名的仁澤溫泉吧!
每年都有許多登山遊客,來到仁澤,為的就是在清澈的溫泉裏洗個澡,滌盡一切塵慮。將來仁澤山莊建成後,可同時容納二、三百人居住,遊客來這裏歇息一晚,不僅可以洗個通體舒暢的溫泉浴,大冷天裡,還可以在溫泉游泳池裏舒活舒活筋骨,享受冬泳的樂趣。
太平山的纜車索道,建於民國二十幾年。索道起點和終點的支柱,都是用太平山出產的上好扁柏木材建造的。雖然歷經了三、四十年的歲月,它們依然堅固牢靠,可見材質之好,非比尋常。
從前索道運送木材是利用重力:必須上面有東西吊下來,下面的東西才能利用相對的重力拉升上去。現在已經改為使用動力,而且起點和終點間隨時用電話聯繫,既安全又方便。
目不暇給的混合林相
我們乘蹦蹦車和纜車輾轉上升,但覺氣溫愈來愈低,四周的林相也隨著高度而變化。
太平山在海拔二百到五百公尺間,是闊葉亞熱帶林,包括台灣樹橛、筆筒樹、樟樹、鴨腳木和楓樹等。海拔五百到一千八百公尺間是暖溫帶林,針葉樹和闊葉樹並陳,以杉木、柳杉、紅檜及台灣赤楊、烏心石、楓樹最多。海拔一千八百公尺以上,則是盛產台灣扁柏和紅檜的混合林。扁柏和紅檜屬於針葉樹一級木,木材市場上通稱為「松羅」。太平山就是以出產上等檜木而聞名。
太平山的櫻花通常都是過舊曆年時節從山下開起,隨著時間漸往上開,直開到山頂。
我們到達太平山工作站時,正是山上櫻花盛開的季節。粉紅色的小花,燃放了一樹燦爛的春意。它們一叢叢地漫開在青山翠谷間,妝點得滿山繽紛絢爛。


迷迷濛濛的雲霧世界
午後的太平山,雲霧漸漸昇起聚攏,愈行愈近,到眼前時,忽然變成細細的雨絲,綿綿地飄落下來。不一會兒,滿山繽紛的顏色都逐漸隱沒在一片蒼茫裡,雲霧封鎖了這個世界。山上的人告訴我們,太平山的午後,經常都像這樣籠罩在縹緲的雲霧裡。
山上的暮色來得特別快。當黑夜降臨,氣溫便陡地下降。在林務局招待所的餐廳用過晚飯後,我們圍坐在火爐旁,一邊烤火,一邊聽山上的人講述山中的傳奇,聽得出神,不覺夜已深沉。步出餐廳,只見招待所外面的一盞路燈,在霧茫茫的夜色中,孤單地守著寂然沈睡的山林。太平山舊名「眠腦」。此刻,它真是個安靜沉睡的腦子啊!
在露濕的早晨,我們沿著招待所旁邊的階梯走上去,來到一座古木參天的森林公園。在迷濛的晨霧裡,靜悄悄的森林似乎仍沉睡在如夢似幻的煙雲裏尚未醒來。這裏真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




真個古木參天
踏著一塊塊圓木鋪成的小徑,我們在巨大的原始林木間逡遊。這些紅檜、扁柏都是地質時代的遺種,它們至少都已生長了四、五百年,有些甚至已經超過了一千年。糾結纏繞的枝葉,密密地遮住了天光,給森林增添了幾分神秘、幽邃的氣氛。
臥倒在地的樹幹,或殘留的「樹頭木」,雖然布滿了青苔,仍然抽出綠葉,適意地生長著。順著啁啾的鳥聲望上去,卻見更多的巨木昂然屹立。它們有些樹皮早已剝落,露出白色的木質。糾曲的枝幹擎向雲天,像是一隻隻撫雲弄霧的手,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這種蒼勁的姿勢。
走出公園,天色已亮。對面山巔的雲海突然翻騰洶湧,霞光也在急速地變換,剎那間,太陽從對面山頭一躍而出,萬丈金光穿透層雲疊霧,群山萬壑驟然開朗,天地間充滿了新生的喜悅。
我們匆匆步下階梯,趕搭工人們乘坐的早班車前往獨立山。回首仰望,長長階梯的盡頭,鄭成功廟沐浴在亮麗的陽光中,顯得十分耀眼。
山中景緻無限好
蹦蹦車是森林遊樂區裏的「雲霄飛車」。它行駛在一個接一個的棧道上,一邊是陡峭的石壁險險擦過,另一邊是萬丈深淵直瀉而下。它真是比兒童樂園堛熄鳥]飛車更驚險刺激。而兩邊的山林更是遼闊壯麗。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會看見三、兩隻吱吱喳喳的山猴,頑皮地打你眼前的樹幹攀緣過去!
獨立山有個瞭望台,登高遠眺,可以看見南湖大山山頭的白雪在陽光下閃爍。森林過去,便是寬廣的蘭陽平原,更遠處,便是茫茫的太平洋了。
車子停在獨立山索道旁,我們下車參觀工人伐木、集材和運材的情形。
太平山的木材工人,約有二、三百人,他們都是樸實壯碩的漢子,森林便是他們的家。多年來,他們在這裏住,在這裏工作,連身上的衣服都是森林的顏色——綠色。森林裏的樹木每年長一圈年輪,而工人的年輪,是歲月在眼角刻下的魚尾紋。
工人大都是十個人一組,包括伐木工和集材工。他們來到伐木區,由伐木工人用鍊鋸將擇定要砍伐的樹鋸倒,然後去掉枝葉,再依照市場的需要及集材機的能量,鋸成一段段的木材。這叫「造材」。




集材機械化
而後,集材工人便架設集材柱,再在柱上架線,然後利用柴油的卷筒集材機將木材搬運收集到鐵路旁,而後裝車運下山去。
裝車的木材或由森林鐵路和索道運送,或由新闢的卡車林道運送到羅東。
貯木管理是木材生產過程的最後階段。在羅東的蘭陽林區管理處設有廣大的貯木場,貯存山上運送下來的木材,定期公開標售。為了避免木材乾裂或剝離,也為了防止蟲蛀,貯木場設有大型的貯木池,以貯存外銷的原木。
由於伐木、集材、運材和標售的作業,都運用現代化的器械和管理,太平山的林場作業比起廿年前更有計畫,也更有效率了。

材積豐富的大林場
太平山的開發,在民國二十六年至五十年之間,是伐木業的鼎盛時期。當時太平山林場是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年產材積八萬多立方公尺,不僅供應內銷,也外銷日本及南洋,為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
近年來,木材的產量雖然減少,但林務局造林的工作卻一直在積極的進行。平均每年造林的面積達一千公頃。
目前除了太平山及蘭台兩個固定苗圃外,還有幾處臨時苗圃,培養經濟價值高的苗木。林務局一直在有計畫地變更林相,增加經濟效益。
人造林的樹種,在高山區域以扁柏、紅檜、柳杉、香杉、台灣二葉松為主;低海拔區則以相思樹、樟木及琉球松為主。
發展森林旅遊
除了積極造林外,林務局正和觀光局合作開發太平山為森林遊樂區。目前的卡車林道,將鋪上柏油,取代森林鐵道和索道。車子上山只需二個鐘頭便可到達山頂,既快捷又方便。但是充滿森林情調的纜車和蹦蹦車,仍將保留一段,專為觀光之用。更多的國民旅舍、露營地也正在興建,預計民國七十年以前可以整建完畢。屆時,我們可以想見,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來太平山旅遊,避暑、賞雪,遠離塵囂,追尋桃花源的夢境。




我走在翠峰湖畔
從太平山走下來,我越過深谷,又爬上另一座山頭,我在青山翠谷間尋尋覓覓,為了探訪那有名的高山大湖。突然,風中傳來一個輕細的聲音「給美麗的雲天和山林一面鏡子吧!讓它知道人們讚賞的自己是如何地動人!」於是,層巒壘嶂中便出現了這個海拔一千八百五十公尺的高山湖——翠峰湖。悄悄地,我來到湖邊。我悄悄地,怕的是驚醒這兒尚未醒轉的世界。氤氤氳氳的湖面,彷彿蒙著一層輕紗,有一種朦朧的詩情。空氣中滿是沁人的花香。我走向水邊,朝陽已經冉冉升起。湖上的霧漸漸消散,於是,這面二十多公頃的水鏡,便清清楚楚地映照著天上的雲霞和周圍山林的倒影。隨著朝暉夕陰的變化,湖光山色也被染上千變萬化的色彩。當夜幕降臨,我依舊守望著這面眾山包圍的湖水。山林雲霞都隱沒了。天上的星星,全掉進了湖裡,調皮地向我貶眼。只有星星伴我醒著,四周寂然無聲,一切都已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