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年臺灣電視公司播出一齣相當轟動的連續劇——不要說再見。劇中主角阿郎和李志祥,平時遊手好閒,在犯法後,被法院宣判保安處分,送到臺東岩灣職訓中心管訓。他們在當地學習一技之長,並經師長的教誨、開導,而洗面革心、重新做人。
這齣連續劇在岩灣職訓中心實地拍攝,播出後,許多人都對這個單位的性質、作法感到好奇。它果真如劇中所呈現的,是化莠為良、教化新生的場所?
十八歲那年,「阿輝仔」因為打架鬧事,遭到退學處分。退學後,他更是整日無所事事,成天與「道上」的朋友鬼混。
在朋友的蠱惑下,阿輝仔幹了第一件竊案;以後更一再鋌而走險,終於失風被捕。
移送法辦後,法院判了他三年半徒刑,而且執刑前,令入職訓單位接受保安處分。

圖2:隊員常至龍池觀魚,也祈求龍王保佑他們將來能「成龍。(鐘永和)
阿輝仔如何重獲新生?
在接受感化期間,除了家人來探望外,以前稱兄道弟的朋友一個個都消聲匿跡。這時候,他開始懷疑、反省過去的所作所為,加上中心內老師的再三開導,阿輝仔終於覺悟到自己已經蹉跎了太多的光陰,往後必須加緊努力,才能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
他聽說岩灣職訓中心辦有技能訓練,感化教育期間表現良好的人,多半能參加。為了習得一技之長,使得日後謀生較易,阿輝仔便去報名。
在職訓中心的新天地裡,聰明的阿輝仔認真學習。一年半的職訓課程結束後,他輕易考上了內政部舉辦的技能檢定考試。由於在職訓期間表現優異,隨後執行的三年半本刑因而縮短,阿輝仔很快獲釋。
出獄後的阿輝仔,向職訓輔導機關——「警總職訓處」申請了專為結訓隊員設立的「小本創業無息貸款」,自己開了一家小型機械工廠,利用在岩灣職訓中心學得的技能,跨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努力工作的結果,阿輝仔不但很快歸還了所有的貸款,而且還多捐了許多錢給職訓中心,作為回報。
街坊鄰居看到阿輝仔,也從以往的不理不睬,轉為笑臉寒暄,最近阿輝仔還當選了里長。
阿輝仔有寫日記的習慣,每天他都以同一句話做為結尾——沒有當年的岩灣職訓中心,就沒有今天的遊清輝。

中心大門前綠蔭夾道。(鐘永和)
岩灣職訓中心環境清幽、遠離塵囂
岩灣職訓中心隸屬於警備總部職訓處,目前警總共有三個職訓機構,除了臺東岩灣,另外二個在臺東泰沅和臺北坪林。而岩灣職訓中心是最早成立(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最具規模的一個。
環境清幽,是岩灣職訓中心給參觀者的第一印象。它依山傍水,遠離塵囂,是管訓隊員能祛除雜念、修養心性、並專心學習職業技能的重要原因。
進入高掛「行仁山莊」四個大字的職訓中心大門後,不遠處的標語牌上寫著——平凡、平實、平淡,愛心、信心、耐心。職訓中心副主任任翅表示,這幾句話正是職訓中心執行工作的指引。
管訓隊員劉寶源的話,證實了職訓中心努力的方向。他說:「剛來時,我們以為這裏大概和監獄差不多;後來發現,其實這裏是學習技能和教導品德的地方,老師很認真,管理也很合理,就像一所學校。」

圖1:休閒時間,隊員在康樂室看電視。(鐘永和)
以積極的輔導代替消極的隔離
談到政府設立岩灣職訓中心的用意,任副主任指出,過去各國對犯法者,採取隔離主義,把犯人關進監獄,只是消極地限制他們的自由,並沒有積極的輔導措施,他們出獄後往往會繼續危害社會。
因此,現在對防治犯罪,舉世潮流皆是:除限制自由外,更積極地採取感化主義和輔導政策,使得有悔意的犯法者能學得一技之長,回到社會後,可以自立自強,不再製造社會問題。這也就是政府設立岩灣職訓中心的目的。
目前岩灣共有六百位管訓隊員,都是依法經法院判處保安處分或警察機關移送矯正處分的人員。
根據我國「戡亂時期竊盜犯、贓物犯保安處分條例」第四條規定:「有犯罪習慣者」、「以犯竊盜或贓物罪為常業者」、「因遊蕩或懶惰成習而犯罪者」、及「品性惡劣、素行不端,經當地警察機關會同堛攭徆F長證明者」,法院得宣判「保安處分」——在「刑期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
至於「矯正處分」,則是警察機關依據違警罰法第廿八條規定:「因遊蕩或懶惰而有違警行為之習慣者,得加重處分,並得於執行完畢後,送交相當處所施以矯正或令其學習生活技能。」
無論是接受保安處分或矯正處分,所有人員都必須先接受十七週的感化教育,通過感化教育後,若是國小以上程度,年齡在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者,便具備參加職訓的資格。

圖2:隊員所吃的蔬菜,都是自行栽種的。(鐘永和)
參加職業訓練好處多
職訓現有十個班別:車床、鉗工、鑄造、木模、水電、電機、鈑金、建築、木工和西服。其中,鉗工和鑄造工學習時間是一年,其他是一年半。
職訓結業後,通常還得在職訓中心待上一年左右,這期間要接受輔導教育或參加勞動服務。爾後,未被判刑者可立刻回到社會,學以致用;至於有刑期在身者,則必須繼續服刑,但若表現良好,有減刑的機會。
隊員在接受職業訓練期間,有二項優待:第一是參加勞保,第二是每週除了五天半的上課和實習之外,不必參加勞動工作。
職訓結業時,隊員可參加內政部舉辦的丙級技能檢定考試,及格者不但能獲得檢定合格證書,且可提前六個月離開職訓中心。
儘管有種種優待,中心草創時期,參加者並不踴躍。任副主任回憶說:「剛開始時,隊員多抱著觀望的態度,所以中心不得不採取徵召方式,強迫他們加入。後來經過再三的宣導,加上參加過的隊員也私下介紹,情況才好轉。如今職訓中心已成立六年,隊員逐漸瞭解我們教學與輔導的誠意,加上又有優待措施,所以多數都是自願參加。」

圖3:岩灣附近的黃昏景色。(鐘永和)
設備齊全,實習機會多
岩灣職訓中心的設備相當齊全,每間教室和實習工場都裝了風扇,每間教室還有投影機協助教學。
電機班的學員李泰元,畢業於臺北一所私立高工,他說:「一般高工理論課程較多,相對地,實習時間便減少。而這堣騆偏重實務,半天上課、半天實習。實習的機會多,對日後參加技能檢定及就業,均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隊員所用的文具、書籍,全由中心免費供應;上課用的教材,也由中心的老師自行編寫。
教務課長邱柏賢解釋:「參加職訓的隊員,教育程度不一、素質參差不齊,為了因材施教,必須自行編寫教材與講義。」
職訓中心編寫的課本有正副二本,正本比較簡單,副本比較深;上課採用「正本」,程度較好的隊員可私下研讀「副本」,若有疑問,則請老師另行講解。
岩灣職訓中心目前共有五十七位老師,分別擔任專業課程和一般品德課程的教學,師資是採取招考應徵方式,所有老師除了西服班之外,都是大專以上程度,專業課程老師則須經乙級技能檢定合格。
在此任教的老師,除了上課、帶實習、改作業、編教材等繁瑣的工作外,還須面對大批程度良莠不齊的管訓隊員,負擔實在不輕。他們是以何種心態面對這些工作呢?

圖4:隊員上思想教育課。(鐘永和)
付出多,收穫也多
畢業於聯合工專機械工程科,教授鉗工的蔣政綱說:「退役之後,我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每月薪水是新臺幣九千元,錢少又沒有保障。後來在報上看到職訓中心招考老師的啟事,每個月可領一萬五千多元,又屬公務人員,工作有保障且有退休金,所以就來報考了……。」
「剛來任教時,我因為年紀輕、沒有經驗,面對一大堆陌生的、年紀比我長的管訓隊員,心裡難免有點惶恐。為了和隊員拉近距離,我經常主動和他們聊天,很誠心地表達關懷與善意,久而久之,也得到多數隊員的信任和尊重。除了教學,我也會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為回社會做好準備……。」
「在付出漸多之後,我常接到結訓隊員的來信,談到他們如何找到工作、如何交女朋友、如何在崗位上認真出力……,甚至接到他們結婚、生子的好消息,知道他們安定下來了,實在替他們感到高興。此時,這份工作對我而言,就不再只是待遇理想或工作安定與否的問題了。」

圖5:建築班隊員上繪圖課。(鐘永和)
為有效輔導隊員,老師諄諄教誨、循循善誘
有些隊員本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來參加職訓,主要是為了逃避勞動工作,可是在老師誠摯的勸導、鼓勵,和認真的教學下,頑石終於漸漸點頭,開始認真學習。
蔣政綱輔導隊員的方式是,先個別談話,讓他們瞭解學會職業技能的重要,以及如果沒有一技之長,重回競爭激烈的社會時將面臨的壓力與痛苦;如果隊員表現良好,就在「累進處遇制」方面給他們加分、晉級,使他們受到鼓勵後更為努力。
「累進處遇制」是將管訓隊員依犯法的輕重,分為四級,表現好就可逐次晉級,級次越高,待遇就越優厚,例如可以放榮譽假或提前結訓等。
任教車床班的林文江老師,則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他說:「對學習態度散漫的隊員,我會盯得特別緊,讓他們不敢掉以輕心。人都有惰性,必須逐步給予適度的壓力,才能幫助隊員真正學到東西。」

圖6:隊員在工場實習焊接。(鐘永和)
學員學習有三部曲
林老師指出,通常在剛參加職訓時,隊員都會有一種懷疑和排斥之心,對老師也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可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希望不被扣分退訓。這一時期,老師所付出的愛心與耐心,多半得不到什麼回饋。
幾個月後,老師和隊員逐漸建立情感,彼此有所瞭解,隊員的學習態度也比較積極。
到結業前三個月,因為面臨內政部的檢定考試,大家就會格外認真,學習情緒空前高昂。
林老師說:「這可稱為受訓隊員的學習三部曲。」
學習三部曲的「休止符」,是隊員參加內政部舉辦的丙級技能檢定考試。從六十八年開始,岩灣職訓中心一共有1672位結訓隊員參加考試,考取執照的隊員有1565人,考取率高達93.6%。
除了職業技能訓練,岩灣職訓中心也十分重視守規則、負責任的一般品德教育。一般性的品德教育課程有:勵志文集選讀、法律常識、倫理修養、國民知識……等。課堂的學習表現之外,日常操守也列入考核。
日常品德考核中,有一項是「路不拾遺」。
職訓中心內果樹林立,常有熟透的果實落地,但中心禁止隊員撿取,目的是希望藉此培養隊員「非己之物不取」的觀念,使隊員回社會後,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圖1:隊員每天一早要參加升旗典禮。(鐘永和)
賞罰分明,絕不姑息養奸
雖然言者諄諄,但仍有聽者藐藐的現象。由於來此接受管訓的隊員以竊盜犯、贓物犯居多,因此常犯順手牽羊的毛病。對於隊員犯過,中心是以勸導為主;但若屢勸不改,就採取處分——關禁閉。
對已經失去自由的隊員來說,不能見客、運動和閱讀的「禁閉」措施,會產生相當大的嚇阻力;如果仍然無效,只好將隊員退訓,移送勞動管訓。
任副主任表示,任何團體都必須賞罰分明才能維持紀律,對於一再犯錯的隊員,若不採取處分措施,就是姑息養奸。
在職訓中心,不僅教師煞費苦心,管理人員也備極辛勞。
中心為了防止隊員鬧情緒,甚至打架滋事,所以管理人員日夜都與隊員一起相處。由於管理人員不多,從分隊長、輔導長到副中隊長,都要親自站崗值夜。職訓中心面迎臺東海岸,冬夜奇寒,當職訓隊員都在被窩中蒙頭大睡時,管理人員反倒在淒風苦雨裏站崗。

圖2:升旗前有段靜坐時間,讓學員反省昨日,並計畫今日。(鐘永和)
加強心理輔導和宗教信仰課程
為了改變隊員氣質,調適他們的心理,中心最近加強實施心理輔導和宗教信仰課程。
以往職訓中心也設有輔導課,但是成效不彰,究其原因,一是功能沒有受到重視,二是隊員有排斥心。現今中心除派老師到師範大學及其他專門心理輔導機構受訓外,並擬定「職訓心理輔導」計畫,研究隊員排斥心理輔導的原因,及因應之道,希望能有效輔導管訓隊員的心理。
隊員在受訓期間,由於生活比較單調,心靈難免空虛;而且許多人因為一直抓不住生命的方向,而常有消極、惶惑、甚至自暴自棄的心態。宗教信仰能幫助他們安定心靈,穩定浮躁的情緒,因此這項措施頗受職訓隊員歡迎。
隊員有心追求宗教信仰,可從一件小事看出。職訓中心大操場邊有一個人工池,其中有條水泥塑的龍,有些隊員經過或餵完池中的魚之後,都會朝龍膜拜,祈求保佑平安,也希望將來能「成龍」。中心因此決定在池塘邊建一座龍王廟,並在操場另一邊設立一所禮拜堂,供隊員祈禱與省思。
作息規律,採軍事化管理
和職訓課程、品德教育同樣值得一提的,是規律的生活起居。
中心每天的活動都依照時間表進行,清晨六點鐘開始,全體隊員先靜坐十分鐘,目的是反省昨日、計畫今日,接著參加升旗典禮,做晨操。
晨操之後是早餐時間,職訓中心進餐採自助式。老師、隊員與管理人員,都同桌進餐。每個禮拜四是小加菜,每個月舉行隊員慶生會時是大加菜。
早餐後,隊員上午在教室上課,下午在工廠實習。吃過晚飯到晚上九點晚點名之前,是隊員的自由活動時間。大部分隊員在宿舍裏看電視、寫家信或彈吉他,也有隊員到圖書館借書看。
多數隊員喜歡小說或散文等輕鬆的讀物,但建築班的陳亮賓卻苦讀親友為他寄來的高中教科書及參考書,因為他準備結訓後參加大專聯考。
廿五歲的陳亮賓說:「高中畢業以後,我因交友不慎,誤蹈法網,而耽誤了求學。進入職訓中心之後,父母時常來信勉勵我抽空自修,我也覺得自己過去實在太糊塗,傷了父母的心,所以決定重拾書本,希望能以金榜題名回報父母。」
目前國內大部分監獄,都開有初、高中補習課程,以供有心向學的受刑人繼續學業,這一措施應是職訓中心可以加強的方向。
輔導隊員就業煞費苦心
政府設立職訓中心的目的,是希望隊員回到社會後,能夠人人有工作,在立業之後安定下來。因此,結訓隊員能否順利就業,是職訓中心很關切的問題。
遺憾的是,社會大眾長久以來對管訓隊員存有成見,因此有些結訓隊員雖有心向善,也有一技之長,但求職時卻處處碰壁。
鑑於結訓隊員求職有實際上的困難,職訓中心與職訓主管機關——警總職訓處,特別將解決隊員的就業問題,列為重點工作。
結訓隊員返鄉後,職訓處除函請當地就業輔導機構協助隊員就業外,另外也自行展開輔導,並設立「結訓隊員小本無息創業貸款」。
職訓處的輔導是,求職失敗的隊員,可主動與該處聯繫,由職訓處協調與警總有關係的廠商,協助安排隊員就業。
提供無息貸款,協助隊員創業
至於小本創業貸款,是指凡是結訓一年半之內的隊員,如想自行創業,可向警總職訓處申請三到十五萬元的貸款。小本創業貸款的特色是:一、只要一位保人,不必任何抵押;二、免付利息;三、第二年開始再分卅六個月攤還本金。
申請小本創業貸款而創業成功的遊清輝說:「我去申請貸款時,以為一定很困難,沒想到向申請單位呈報後,只審核了二個禮拜,就批下來了。」
遊清輝認為,無息且不須抵押的創業貸款,對有意創業的隊員的確幫助很大;但貸款金額若能適度提高,將會有更大的助益。
感恩圖報,幫助他人
根據警總職訓處的資料,小本創業貸款從民國六十八年元月開始實施以來,貸款金額高達四千五百萬元左右,還本率已在80%以上,顯示申請貸款的隊員,多數都能力爭上游、創業有成,因此才能按時還錢。
也有部分貸者不但提前還錢,而且還另捐款給創業貸款基金,期能幫助更多的人。這種回饋的愛心,使我們對人性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