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孫悟空在萬壽山五莊觀偷盜三千年一熟的人蔘果,這人蔘果乃仙奇之物,不能入土,入土即遁逃無蹤。因此他爬上樹,尾巴勾揣住樹幹上的支力點,右手持金箍棒敲下三顆果實,左手靈巧地兜起衣襟,就這樣輕易地盜走鎮元大仙的靈根寶貝,得意洋洋揚長而去……」
這是台灣選戰老將莊文樺在剖析整體選舉戰略時最喜歡打的比方:人蔘果就如同眾黨派力爭的民代席位,支力點是戰略方針,衣襟是群眾基層的組織動員,而那根千變萬化的金箍棒,則是選舉兵家所謂的制空武器——文宣戰。
今年縣市長選舉的文宣戰,從民進黨率先打出老人年金、砲轟執政黨社會福利缺失;而執政黨反擊對方「先收一塊再給五毛」,兩黨均自稱是「社會正義」之聲中揭幕。期間歷經民進黨揭發國民黨「十大弊案」及「十大貪污官清廉假相」,國民黨不干示弱,不僅以感性訴求刊出敬老、向家庭主婦致敬的廣告,也以文字和民進黨肉搏交鋒,指控「民進黨賣國」、並揭發民進黨主政七縣市的缺失,同時以一貫安定訴求高喊「要繁榮、不要鬥爭」。而今年插花參選,以小老百姓代言人自詡的新黨則抬出國父精神,在兩大黨的文宣火網下打游擊,印製宣傳冊指責兩黨都是「爛蘋果」。

高雄市政壇聞人王玉雲、王世雄父子的選舉傳單相隔卅四年,從格式及設計概念上看不出太大差異,唯有印刷技術今非昔比。(莊文樺提供)(莊文樺提供)
組織戰的年代
選民每天翻開報紙,迎面除了大幅佔據的選情新聞外,半版或全版的政黨、候選人廣告不時以討好之姿,希望一博青睞,而家家戶戶信箱裡更塞滿了成疊的傳單。以文宣預算的編列最能看出文宣戰的重要性,今年,國民黨文工會光報紙廣告預算就高達新台幣四千多萬,民進黨中央的文宣總預算則為兩千萬,而各候選人在地方投注的文宣經費更是難以估計。
台灣地區的地方自治選舉始於民國卅九年,當時台灣尚處農業社會,一般選民的知識水準不高,因此對地方事務有參與意識的都是些鄉紳、或鄰里間素孚眾望的人物。「當時根本用不著文宣,因為識字的人不多,候選人主要透過親戚朋友關係拉攏選票;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麼重大的公共政策或意識型態訴求,政見一般很弱,也不須要特別訴諸文宣,聚眾口說的效果最好」,自民國五十七年為高雄市長楊金虎助選開始投身選戰、曾任高雄市議員,二十多年來參選、助選經驗均豐富的莊文樺回憶。
早年由於戒嚴,未開放政黨競爭,國民黨選舉主要靠配票,組織動員能力及地方派系是否掌握得宜就是勝敗的關鍵。候選人的文宣品功能只在「告知」,最常見的就是印有候選人基本資料,外加「懇求賜票」、「敬請支持」的名片式傳單。
而當時的「黨外」候選人則花招較多,除了散發以鉛字排版或毛筆書寫、整篇密密麻麻的政見傳單外,貼上海報的宣傳車就是最好的活動廣告。
自光復初期便在政壇上活躍的郭國基,是早年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由於他問政慓悍,而被當時政界及新聞界稱為「郭大砲」。當他被選舉耳語謠言包圍時,便曾以毛筆在舊報紙上寫大字「大砲被奸臣所害,救命!救命!」,並貼在三輪車上滿街向選民哀告,這大概是後來宣傳車的雛形。後來汽車出現後,他每每在宣傳車上安裝大砲模型,配合「賜我光榮死在議壇!」的訴求,可說是台灣早年選舉文宣藝術的典型。

四十年來,政見會一向是候選人造勢的主要舞台,文宣品則被認為是輔助宣傳的工具。(卜華志攝)(卜華志攝)
人才漸出,觀念創新
民國六十年代時,傳單及宣傳車已是普遍被利用的宣傳工具,六十六年許信良在桃園選縣長時,大量使用海報、大字報,內容以指陳弊病、揭發政壇黑幕為主,每天熱騰騰的手繪快報,一貼上民主牆,都吸引無數選民圍觀,可說開「大字報」之端。
黨外雜誌自民國六十年代末開始蓬勃發展,七十年代初期而有「編聯會」的組織形成,培訓編輯人才,而成為七十年代整個黨外陣營選舉文宣的人才提供營;國民黨方面為了反制,也對文宣人才加強訓練,使得七十年代一開始,文宣戰便漸成氣候。
七十二年的增額立委選舉,國民黨台北市黨部突破了以往八股教條的手法,首先以商品廣告的方式、平實通俗的表現手法進行形象包裝,也創下商業廣告公司跨刀政治廣告之先例。

今日的選舉文宣品琳琅滿目,各種紀念徽章、郵冊、錄影帶紛紛出籠,引起好奇的民眾選購。(薛繼光攝)(薛繼光攝)
藝文走向,令人驚豔
這年,市黨部和精湛廣告公司合作,以大膽創意之舉推出「鄉土之情」系列廣告:包括以鄉土歌手陳達為模特兒的「思想起」,以雕塑家侯金水作品「母與子」為主題的「一眠大一寸」,以洪榮宏暢銷歌名為文案標題的「雨,哪會落不停」,及分別以歌手蘇芮、羅大佑為模特兒的「一樣的月光,兩樣的心情」,及「亞細亞的孤兒——獻給珍惜國家前途的同胞」共五張系列海報。推出之後,果然引起大眾「驚豔」,而紛紛索取,後來還印發成卡片書籤,可見受歡迎的程度。而其中的系列一、二,還得到了當年時報廣告的銅牌獎。這波文宣的成功,被認為是當年國民黨在北市選區能打一場漂亮勝仗的主因之一。
到了七十四年,為因應當年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的文宣戰,國民黨舉辦「鑼鼓營」,大量招訓大學研究生、廣告傳播從業人員;黨外也辦「實踐研究班」,由各候選人推薦人選參與集訓。突梯創意的漫畫,含沙射影、發人會心的政治笑話被廣泛運用,傳單印刷越來越精美,月曆成為選民的寵兒,而黨外的利器——戰報,則將戰鼓催得更急。
然而,要說台灣選舉進入真正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七十八年才是歷史性的關鍵。立委、縣市長、省議員三項公職人員選舉,將開放組黨後的第一次大選炒得熱鬧滾滾。

文字宣傳那夠瞧啊,高知名度的影歌星可增加不少魅力!有包青天來拉票,效果可能不同!(李金華攝)(李金華攝)
文宣解嚴有看頭
走在街上,電視牆及電視車充塞視聽,計程車及公車車體也帶著候選人微笑招手的照片呼嘯過街;除了電視、廣播以外的大傳媒體,全部被政黨及候選人的廣告佔滿。過去黨外時代雖然已有「住民自決」、「新黨救台灣」的訴求口號提出,但七十八年民進黨堂而皇之喊出的「新國家,新國會」及民進黨「縣市長選舉聯盟」在媒體廣告上公開訴求的「執政黨下台」,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八十年二屆國代選舉,國民黨和社民黨都引用了「企業識別系統」的觀念,設計出政黨識別符號;而由於開放政黨使用電視廣告,電影界的導演人才、企劃高手也被延攬開始做起政治影片廣告,讓觀眾在電視上免費看了幾場實驗電影。
在選舉訴求上,隨著政治氣候的開放而各種聲音齊揚,同年民進黨中常會通過「台灣憲草」,提出「獨立建國」的主張;國民黨捉住了台灣中產階級害怕動亂、渴望安定的集體心態,便以「革新、安定、繁榮」定位,並鎖定民進黨「暴力、革命」的辮子猛轟。一場文宣戰打下來,選民明顯地支持「安定」。
有了前車之鑑,民進黨在八十一年已明顯趨向務實,以「三反」——反金權、反特權、反軍權,「三要」——要減稅、要直選、要主權的訴求,對抗國民黨的「革新再革新、安定繁榮有信心」,三反三要的口號配上雄壯威武軍歌式的主題歌,揚遍台灣各鄉鎮,相形之下,國民黨的整體文宣則顯四平八穩。「這跟民進黨早年辦黨外雜誌累積下來的文宣經驗有關,他們比國民黨懂得怎麼捉住重點,直指人心」,政治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鄭自隆指出。
但國民黨也不再甘於老是處於挨打、追趕的狀態,今年的文宣策略,就開始展現出強悍的勢態:「該主動攻擊的決不放過,該做立即辯白的絕不拖過明天。」於是今年的選戰文宣,形成一場「互揭內幕」的戰爭。

黃金路線的公車廣告、黃金地點的巨型看板,是選舉時各家爭奪的宣傳點。(邱瑞金攝)(邱瑞金攝)
科技文宣登場
自七十七年解嚴以來,選民的自主性越來越強,老時代的配票作業、人際關係拉票、買票的作法已經越來越罩不住了。在人們越來越仰賴大眾傳播媒體的今天,文宣戰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除了傳統延續至今的平面文宣外,隨著科技的進步,一些新興的電子產品也被候選人大量運用。以近年為例,打電話拉票也進入電腦語音自動系統,電腦傳真則將候選人的政見「集體傳送」到各部傳真機上,連個人的中文顯示型呼叫器也成了候選人的文宣戰線。
所以在選舉期間,有一天你的呼叫器響起,你低頭一看卻是「請支持某某候選人」時,請不要驚訝,需知文宣電子戰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圖片說明〕
P.28
高雄市政壇聞人王玉雲、王世雄父子的選舉傳單相隔卅四年,從格式及設計概念上看不出太大差異,唯有印刷技術今非昔比。(莊文樺提供)
P.29
四十年來,政見會一向是候選人造勢的主要舞台,文宣品則被認為是輔助宣傳的工具。(卜華志攝)
P.29
今日的選舉文宣品琳琅滿目,各種紀念徽章、郵冊、錄影帶紛紛出籠,引起好奇的民眾選購。(薛繼光攝)
P.30
文字宣傳那夠瞧啊,高知名度的影歌星可增加不少魅力!有包青天來拉票,效果可能不同!(李金華攝)
P.31
黃金路線的公車廣告、黃金地點的巨型看板,是選舉時各家爭奪的宣傳點。(邱瑞金攝)
P.32
多元化的民主時代,容納不同聲音。國民黨的「有愛真好」對上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外加新黨抨擊兩黨的「爛蘋果」砲火。
P.32
(國民黨、民進黨、新黨提供)
P.33
面對成千上萬階層各異的選民,候選人挖空心思設計種種造勢活動及文宣攻勢,只求打動人心,博得賜票。

多元化的民主時代,容納不同聲音。國民黨的「有愛真好」對上民進黨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外加新黨抨擊兩黨的「爛蘋果」砲火。(張良綱)

(國民黨、民進黨、新黨提供)(國民黨、民進黨、新黨提供)

(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