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一天,為了去看巨無霸的鯉魚旗,全家人起了個大早,興沖沖的驅車前往埼玉縣東北部的加須市。
仲春五月的早晨令人微覺涼意,而清新的空氣卻叫人精神為之大振。車子經過鴻巢市街後逐漸駛入兩旁都是稻田的公路。點狀的農家、春耕的農夫、已插好一排排秧苗的水田、掛著成串紫藤的矮樹、樹上嬌嫩的葉子、地上新萌的青草,在在構成了一幅祥和的田園風景畫。間有農家門前掛著黑、紅、藍、紫、綠、橙等顏色鮮艷亮麗的鯉魚旗,閃動著金色的魚鱗,隨風騰躍在寬闊的藍空中,更給這一幅風景畫平添了些許春的風情。
在日本,每年的五月五日(新曆)是端午節,也是男孩兒節。端午節的習俗是在奈良時代(西元七○八──七九二年)自中國傳來的,源於舊曆五月五日正值春夏交替氣候變化時節,多傳染病及毒蟲害,所以家家戶戶都在門口裝飾艾草做的老虎或人偶以及菖蒲葉做的劍以驅凶辟邪;並摘採藥草以預防疾病,相傳至今。是以這一天,日本家庭都習慣吃柏葉包的麻薯和洗菖蒲葉浴。雖然也吃粽子,卻已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國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自然更沒有龍舟競渡的習俗了。
江戶時代(西元一六○七──一八六七年)以後,因「菖蒲」的日文發音和「尚武」相同,於是,有男孩子的人家就在這時候以日本武士穿戴的頭盔、鎧甲或穿戴齊頭盔、鎧甲的人偶做為擺設,以祈求男孩子平安長大,英勇健壯。更有江戶域(現今東京都)內的商人援引中國鯉魚躍龍門的傳說,用畫有鯉魚圖樣的布匹製作鯉魚旗,高掛戶外,一方面慶祝男孩兒的誕生;另一方面也祈求男孩兒茁壯成長,並出人頭地。此一習俗代代相傳,形成今天日本在五月五日前後掛鯉魚旗的傳統。
我們的車子又開了大約三怳斂薔炙k,終於來到利根川河邊。上千輛的汽車和上萬人的遊客從各地匯集到這兩公里多長的河灘來,把寬廣的河灘擠得水泄不通。一個約五、六個操場大的黃色油菜花田上掛著一百多尾鯉魚旗,正迎風飄動著。階梯狀的堤防剛好成了特製的觀眾席,許多父母帶著一家大小來這兒野餐,摺疊式的桌椅或草蓆上放著便當盒和水壺,大人們閒聊,小孩子們則跑上跑下,一下子到賣花草果蔬的地方巡梭,一下子又跑到賣糖果玩具的地方流連一番。
這個每年在端午節前後舉辦的「市民平和祭」一早就開始了,除了跳土風舞和唱演歌的節目外,也上演小孩子愛看的電視卡通口袋小怪獸《皮卡丘》的玩偶劇。而最受注目的,也是這個祭典的重頭戲,就是升起巨無霸的鯉魚旗。
上午十一點半,長一百一十一公尺的巨大鯉魚旗和有著一百公尺長吊臂的大型吊車都已就位。當吊臂緩緩升起時,直徑長六公尺的魚嘴也跟著離開地面,週遭傳來一陣興奮的驚歎聲和加油聲。吊索逐漸縮短,鯉魚的頭部和身體也漸漸離開地面,空氣徐徐灌入鯉魚體內,然後在適時響起的「鯉魚旗歌」歌聲中,鯉魚巨大的尾巴瞬間離開地面,霎時,那七百五怳膜蝑囿漱j鯉魚真有如一心想躍過龍門般地騰空而去,我不禁在心裡替它喝采,也隨著音樂輕哼起來:「鯉魚旗,鯉魚旗,比屋頂還高的鯉魚旗,大的黑鯉是爸爸,小的紅鯉是小孩,大家一起游得好快樂啊,好快樂!」
巨無霸的鯉魚旗在空中乘風輕搖了二十多分鐘後,又在十多個人的牽引下降落地面,活動結束後,遊客們開始準備打道回府,我們也回到停車場開車回家。一路上我又想起那尾由兩千多個人製作了三個多月,號稱世界第一大的鯉魚旗,以及觀眾們屏息凝視著鯉魚旗時的神情。那是一種以自己的國家、文化為榮的,既虔誠又滿足的神情,令人看了感動而難忘。
p.54
號稱世界第一大的巨無霸鯉魚旗,必須使用長臂吊車才升得起來。
p.55
農家門前掛著鯉魚旗,祈求家裡的壯丁平安長大。
p.56
市民「平和祭」活動的河灘油菜田,沿著河邊掛了上百尾鯉魚旗迎風招展,是日本鄉間端午節特有的景觀。足的神情,令人看了感動而難忘。

市民「平和祭」活動的河灘油菜田,沿著河邊掛了上百尾鯉魚旗迎風招展,是日本鄉間端午節特有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