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樂」,良駒才能被發掘、訓練,而成「千里馬」。
運動教練與選手的關係,也正如「伯樂」與「千里馬」。他必須具有「星探」的慧眼,以挖掘可造之材;涉獵生理與心理學,才能瞭解選手的身體與心理狀況;精通運動力學、單項運動技巧,方能給予正確有益的指導;還得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讓選手喜歡他、信賴他、願意跟隨他;……真正是好教練難為。
我們一直關懷盡心出力調教選手的教練們,並打算一系列報導這些幕後人物的工作與心聲。上期介紹過田徑教練,本期介紹籃球教練。
少有運動如籃球般具魅力,它融合了跑、跳、擲等基本體能,表現在運球、傳球、跳射、攔截、過人、扣籃等動作上,使人很深刻地感受到球場上兩軍對峙時,所表現出的技術、速度、鬥志及經驗。
這也就是籃球始終能擁有全世界20%以上運動人口的原因。
自籃球運動發明以來,它風靡了成千上萬的群眾;不同種族、年齡、身份的男女老少,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共同參與這項大眾化的競賽。
有天份、有體力、能打球的,投身各階層球隊,奔馳球場;其餘則退居觀眾席,成為籃球迷。
在我國,籃球也是運動人口最多、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目前籃壇共有男女球隊上百支,隊數居所有單項運動之冠。每隊均設有教練,為籃壇播種、耕耘。
以下介紹的幾位,在籃運發展過程中,均曾盡心獻力,或自創一格。
圖1:裕隆隊顧問霍劍平,是國內最資深的籃球教練之一,圖為他在今年中正杯比賽中,向球員面授機宜。(鄭元慶)
霍劍平退而不休,繼續活躍球場上
這是每年一度的自由杯比賽。
場內,裕隆、飛駝傳統性的對抗正進行著,觀眾席上坐滿了熱愛兩隊的球迷,隨著球賽的起伏,不時爆出叫好、加油的呼喊。
霍劍平身著西裝,一副剛從公司趕到的模樣。雖然他現已是裕隆隊顧問,不再過問球隊實際訓練,但每逢裕隆出賽,這位酷愛籃球的老教頭,總是盡可能在開賽前趕到。
球賽在雙方拼鬥下漸入高潮,霍劍平時而揮帕擦汗,時而忘情站立,西裝外套已在不知不覺中脫去,領帶歪了、襯衫也亂了。臉上表情則隨著比賽的進行而變化無窮,極其入「戲」!
中場暫停,他趕忙起身,攤開戰術板,幫著總教練分析敵情,並一會兒毛巾、一會兒茶水地遞給球員,口裏還急切地說著:
「對方12號封他火鍋呀!怎能允許那樣的飛身上籃法?!」
「4號注意上籃動作,不要走步。」
「下半場打3—2區域聯防,7號要快跑……」
……
即使不當教練,霍劍平對籃球的執著,依舊如昔。
圖2:台銀隊教練曲自立,是甲組球隊中少數非球員出身的教練之一,他鑽研籃球新知十數年,學養豐厚。(鄭元慶)
嚴格要求基本動作
民國55年,國內第一支企業支持的球隊——裕隆隊成立。挾著雄厚的資金,一開始就網羅大批籃界菁英。當年領軍的教練,就是享有盛名的克難隊最佳中鋒——霍劍平。
高高壯壯的霍劍平,隊友給他取了綽號叫「大象」,他也不以為忤,一直以此自稱。
「大象」早年的運動生涯十分輝煌,籃壇巔峰時期的幾次重要戰役,如第16屆世運、第3屆世界盃、第3屆亞運,他都曾躬逢其盛。後來擔任教練,率隊參加了第17屆世運,第4、5、7屆亞洲盃,成績均極為突出,是我國最資深的教練之一。
球員出身的霍劍平,對籃球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初掌裕隆,就要求球員苦練基本動作。
「當年加盟裕隆的球員,都是原先散佈在各球隊的一流好手,他們聽說還得從頭練基本動作,都不大服氣。」霍劍平提起當年的情況。
「漸漸地,他們開始明瞭我的用心」,霍劍平說,籃球戰法的變化、不同攻守戰術的運用,都須靠精熟、優異的基本動作,才能奏效。而這些,沒有捷徑可速成,只能靠不斷的演練。
霍劍平以球員嫻熟的基本動作為基礎,復不斷操練各種戰術的變化與運用,使裕隆在早期籃壇大放異彩,與飛駝並稱兩強。
不管是平日的練習或比賽,霍劍平時時提醒球員,一定要竭盡所能地全力以赴。
台銀隊教練曲自立,是甲組球隊中少數非球員出身的教練之一,他鑽研籃球新知十數年,學養豐厚。(鄭元慶)
球場如戰場,要有拚勁
他說:「球場宛若戰場,致勝要訣有三:一是體能,二是球技,三是堅持到底的奮戰精神。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體能及球技是戰鬥力,要由好兵來演練。奮戰精神是鬥志,表現在球場上就是股爭強要勝的企圖心。」霍劍平指出。
「培養奮戰精神要『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霍劍平說:「平日練球務必要求,每個球員都要充分體認,平時訓練是『戰時』表現的基礎;比賽時要明瞭這不是為個人,而是為球隊、所隸屬的團體、整體籃運、國家爭榮譽。」
他經常舉民國60年,中華隊在第7屆亞洲盃擊垮日隊的情形為例:
「那年,中日雙方斷交,舉國上下一片敵愾同讎之心;中華隊初抵菲律賓,就被告知這個壞消息。當時的領隊王士選隨即召集球員訓話:『這次比賽第一場球就遭逢日本隊,大家要好好表現,給國內同胞一份激勵、一份精神上的安慰。」
這場訓話,激起大家鬥志與好勝心。隔天比賽,個個驍勇善戰、士氣如虹,果然贏了日隊6分。
「這就是奮戰精神」,霍劍平說:「有了這股鬥志,加上體能、球技,走到那兒,都是別人攻不破的城池。」
如今球員多半投效工商企業支持的球隊,在球場上拼鬥,多不用再背負國家民族的重責大任,但是,「還是要有為團體爭光的榮譽心」,霍劍平指出,「要不然,人家幹嘛供給你好待遇、好福利、好的練球環境……?就是希望能為企業、機構爭光榮啊,怎麼好能辜負人家呢?!」
圖4:榮工隊教練朱聲漪有「智多星」之稱,他對訓練新人頗有一套。(鄭元慶)
朱聲漪頭腦冷靜、戰術靈活
與霍劍平同是國手出身的朱聲漪,亦曾是克難隊好手,後來又各掌甲組男籃教席,球場上相互鬥智,私下卻是最好的朋友。
以籃球員的身材來說,朱聲漪175公分高,只能算矮將,但他卻能克服體型的缺陷,入選國家代表隊,靠的就是冷靜的頭腦及敏捷的反應。
相傳當年朱聲漪是大鵬隊球員中,最能體會教練江良規指導,且能運用自如的一位。
老球迷多半記得,朱聲漪的耍球動作,經常以假動作將對手騙過,而帶球上籃。
由於他聰明、肯吸收,是大鵬隊最早投入教練工作的一位。
他以自己當過球員的經驗為基礎,同時以豐富的外文底子,竭盡所能吸收新知。
民國58年,全美大學籃球聯盟教練傑克.金來臺作教練講習,他並帶來一本專書,書中裏頭有系統地講述及說明籃球教練原理,朱聲漪曾用心研讀,自此為他的教練生涯又開了一扇窗。後來他把這本書翻譯出來,書名為「最新籃球戰術」,至今仍是非常實用的教練手冊。
從不斷的學習中,朱聲漪演練出「快攻」、「疾攻」、「系統戰」混合應用的新觀念,且靈活運用在他所帶的球隊,經常能克敵制勝。
朱聲漪解釋:「快攻」是指以多對少的攻擊,如二對一(二個人攻擊,對方一個人防守,餘類推)、三對二、四對三的攻擊,在對方布署未完成前,去「攻其不備」。此種戰法可彌補體型的缺陷,以速度扳回我方無法取得「制空權」的劣勢。
「疾攻」即指在快攻不成功後,接著採取的第二輪進攻,球員可用較機動的組合,以傳球、切入、投籃等快速移位,再布署新情勢。
「系統戰」則是籃界習知的「方法戰」,如何布陣、走位、掩護,都在平時訓練範疇中。若想熟能生巧,要靠平時苦練形成的默契。在快攻、疾攻無效時,可馬上應用此戰法,造成對方浮躁著急的心理及防守漏洞、犯規,我方即可全力進攻。
「三種方法的靈活運用,須靠團隊配合作戰,絕不能靠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朱聲漪說明。
榮工隊教練朱聲漪有「智多星」之稱,他對訓練新人頗有一套。(鄭元慶)
長於挖掘、培養新秀
朱聲漪先後出掌虎風、飛駝、臺林、公賣局、華航等隊,這些隊伍到他手中,都能打出好成績,球界因此封他為「智多星」。
「智多星」最擅訓練新人,早年虎風的「新三劍客」——謝恆夫、陳金郎、蔡柏圳,如今男籃名將——田希和、許東嘉、鍾枝萌、昝家驤、陳煥成,都是他一手調教的。
他可有什麼秘訣?
朱聲漪指出:「訓練並不難,只要體型不錯、有點天分,且肯下功夫練球的,一般都會有好的表現。如果體型好(身高、腿長、手大、腳大)、彈性佳、聰明(反應快)、肯用心學習,成績會更好。」
「比較難的是,如何讓他們打球時專心,且能持續接受嚴格磨練而不中輟。」朱聲漪說。
一般說來,球員要經過三至五年的訓練,才可正式上場比賽。這段期間,他們須從枯燥的體能、基本動作練起;稍具基礎後,才能進一步學習較高級的基本動作並排練戰術,與資深球員進行分組對抗;等到隊中有成員出缺,才能替換、遞補,正式上陣。
「每個過程,都在考驗球員」,朱聲漪說,「首先是辛苦、無趣,且看不出目標;接著是想表現而苦無機會;再來則是長長的等待。」
在這過程中,如果球員怠惰、沒有恆心,或是教練未能調適球員的心理,都會影響培植計畫。
因此,朱聲漪認為,教練須用心幫球員度過這「尷尬時期」。
每當新球員加入,他便仔細觀察,視其體型與心態,以調整訓練計畫;並不斷增這減那,費盡心思幫球員進步;並使球員體會到,苦練是有代價的、成功是可預期的;時機差不多成熟時,就讓新人上場,試試鋒芒。
由於肯這樣用心,他將臺林、公賣局兩個缺乏大將、沒沒無聞的隊伍,在民國64及68年,分別帶上全國大賽的盟主寶座。
他自豪地說:「我把全隊12人,個個訓練成驍勇善戰,每個都是兵也是將。我們以團隊的體力及良好的默契,輪番上陣,當然比光靠幾名大將撐持全場的隊伍強。」
圖2:六福村隊練球前作胸前拉力的熱身運動,既增加體能,也避免運動傷害。(鄭元慶)
球場上不應有明星
他最反對將比賽得分多的球員捧為明星球員,他說:「球隊是個整體,比賽是團隊精神的發揮,球場上不應有明星。」
「傑出球員要能攻善守,這得靠平時腳踏實地的苦練」,朱聲漪說,「每場比賽爭搶鋒頭、只求得分的,只能算半個球員;如此球隊,也不能打出好成績。今年瓊斯杯個人得分最高的前兩名球隊——巴西及我國,團隊成績反是所有球隊的最後兩名,由此可見一斑。」
六福村隊教練劉俊卿年富力強,觀念新穎,最擅訓練長人。(鄭元慶)
劉俊卿領軍六福,擅打長人仗
劉俊卿原也是國手,後因腰骨受傷,不再能奔馳球場上,便放棄球員生涯,轉任教練工作。
劉俊卿年富力強,聰敏積極。民國60年間,新成軍的六福村籃球隊找他擔任教練,他一口答應,並下定決心,要坐上籃壇盟主的寶座。
翌年,他的諾言實現了,此後更是年年爭先,經常與飛駝隊二分籃壇天下,成為近年帶領球隊最成功的典型之一。
六福村的球員,皆是自各方重金禮聘而來的高手,眾家英雄好漢齊聚一堂,劉俊卿如何領導?
「第一年我將時間、精力花在整頓團隊士氣上,且深怕自己太年輕帶不動,便時時裝出一副嚴格、老成的態勢,結果反而成效不彰。」劉俊卿檢討。
「後來仔細深思,才悟到這些球員都是各方俊傑,球技不弱,且都自負、好面子,於是逐漸修正自己的態度,懇切勸導大家為團隊盡力,果然漸漸奏效。」他說。
如今,他與球員相處情同手足,是大家敬重的「劉大哥」,球員有任何困難,總找他幫忙,他也很樂於與球員溝通。
六福村身高在190公分以上的長人有5名,劉俊卿的訓練重點也在此。
他以為,籃運發展趨勢,體型愈來愈重要,兩軍對峙時,如無長人,甚難搶到籃板球,等於喪失了制空權,這樣的隊伍很難「出人頭地」。
因此劉俊卿表示,他主張多花時間發掘、訓練長人。
「只要找到一個,全力訓練,就可抵過百、十個矮將」,他強調。
他舉韓國女籃為例,身高190公分的樸贊淑,打遍亞洲,所向無敵。她退休後,金克明等3位長人繼起,維持了韓國在籃壇的地位。
劉俊卿同時也以此說明,在亞洲球員中要發掘高個子,並教他們把球打好,並不是太難的事,只是要多費心而已。
一般人多以為人高、手腳必拙,劉俊卿卻不以為然。
他指出,歐美球員身高200公分以上,動作靈活、刁鑽的比比皆是,關鍵在於有效的訓練。
劉俊卿表示,長人因體型壯碩,彈性、速度自然較差,應特別加重練習跑、躍等動作,還要佐以彎腰等柔軟度訓練。
圖4:國泰隊練習時分紅、藍兩隊,進行對抗。(鄭元慶)
曲自立致力評介籃壇新知、傳揚新觀念
現任臺銀教練曲自立,是國內甲組球隊中唯一非球員出身的教練。他畢業於興大會計統計系,精研籃球專業知識十數年,經常在報章、雜誌撰文分析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動態,並介紹世界籃壇新知,是個學術型的教練。
「在美國,著名職業隊或大學球隊教練,通常都非球員出身,他們或是學體育的,或是愛好籃球的專家,把鑽研籃球獲得的知識、觀念與技術,傳授給助教或訓練員,再據以訂定訓練計畫及戰術,以提昇球隊水準。」曲自立說明。
國內籃壇則多由教練一人包辦球隊中的大小瑣事,較無暇研究籃球新知。尤其是外文素養好的教練少,面對第一手的外文資料,往往無從下手。
因此,籃球新知的評介更為重要,但國內出版的書籍及刊物實在太少。
喜歡鑽研、求知的曲自立,只好託人從國外寄來相關資料及錄影帶,且常購買多份,不僅自己看,也借給有需要的教練。
有時,他看完錄影帶後,會邀請球員到家中一起觀看,大家一起討論,他並加以分析、評鑑。
等到實際訓練時,這些由大家一起研討、修訂的戰術,就請助教或訓練員協助,作實際的操練。
「可惜的是」,曲自立指出,「大部份球員缺乏求知熱忱,常自以為是,認為外國打法不適合自己,不願多觀摩學習。這種固步自封的心態,不論學什麼或做什麼,想來都會造成侷限,年輕球員實在應該改進,應該開放胸懷,多吸收、多苦練。」
曲自立建議,籃協應早日建立專業圖書館,收集各類資料及錄影帶,至少先從訂閱體育或籃球期刊開始,而後逐步建立各項檔案,供籃球界人士參考,自會有助於籃運水準的提昇。
亞東隊教練賴淑敏是籃壇少數女教練之一,前年才掌兵符,去年就獲得全國中正杯冠軍。(鄭元慶)
賴淑敏學、術均佳,與球員相處亦極融洽
賴淑敏現年45歲,是國內籃界最年輕的女教練之一。她前年方接掌亞東,去年就在中正杯女籃賽中,以1分之差險勝臺元,奪得后座。
這場比賽雙方競爭激烈,曾數度打成平手,僵持不下。最後30秒,臺元以3分領先,似乎勝利在望。這時賴淑敏及時叫暫停,改以全麵包夾、緊迫盯人打法,造成臺元失誤,亞東則趁機發動快攻,連進兩球,反敗為勝。
籃界人士都認為賴淑敏這次的叫暫停,十分智慧,她自己也說:「叫暫停一方面是為重新指點戰略,一方面是藉此來阻斷對方趁勝直追的攻勢。」
賴淑敏能隨機應變,冷靜果決地穩定軍心,可見她亦是智慧型的教練。而這與她閱歷豐富,學、術均佳(她不僅曾是球場健將,並曾入淡江大學英文系就讀,取得學士後又赴加拿大進修)有關。
她橫跨女籃三個時期:早年的純德、女籃巔峰時期的亞東及今日的亞東,並曾任國手、國家代表隊管理、副教練等職。
賴淑敏不僅有豐厚的實力與經驗,且甚能與選手打成一片。她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國內甲組女籃球員的名字、個性及特長,如數家珍;對自己的球員更是暸如指掌。
亞東女籃隊員全體住校,賴淑敏為便於陪球員練球及更瞭解她們,也搬去同住。她好比全隊的大姊,不僅教打球,其他生活、學業、感情諸事,事無分鉅細,她都極其關注,也常傾聽她們的想法,協助解決各方面的問題,故她的指導是全面性、整體性的。
訓練時,她因而更能就球員的特性分派項目,那個球員爆發力強,可練前鋒;那個球員個性沉穩、基本動作純熟,可練控球;……她都能分配得恰到好處,球員也都口服心服。
她帶女球員還有另一套,把勤快的球員跟懶惰的球員配在一塊兒練,以收「見賢思齊」之效。
對有意偷懶、逃避練球的球員,亦不當眾指責,而是以「規過私室」或更加關懷,婉言勸她改過遷善。
在這樣水乳交融的相處下,加上她個人對籃球豐富的經驗與熱忱,以及個人的知識水準與不斷求知的習慣,使她對球隊的教導和管理均成績斐然。
雖然性別不同,臺元教練江憲治與手下女球員的感情也極好。
江憲治擅打速度戰,著重體能訓練
江憲治執掌臺元20多年,從當年看到女孩會害羞得滿臉通紅,而被人戲稱「火雞」;到現在指揮若定,嚴格要求球員的速度與體能;其觀念及作法,都有長足的進步。
「國際籃壇已漸走向速與力的爭戰,國內球員要打出好成績,一定要講求體力與速度,如此才能發動快攻,也才能打方法戰。」江憲治指出。
培養速度的最佳方式,就是加重體能訓練。方法包括:胸前推拉、垂直跳、俯地挺身、十字交叉橫跳、2,000公尺長跑……等,以訓練球員的肌力、推拉力、彈性、敏捷性、耐力等。
他指出,這些輔助運動除可增進球員體能外,還能防止運動傷害。
「這兩項都是籃球運動的根本。」江憲治說,「而輔助運動應循序漸進,球員在做運動或上場打球前,都應先作熱身運動,才不會因驟然披掛上陣,傷及骨骼或肌肉。」
臺元隊非常注重輔助運動,且嚴禁球員賽後吃冰品或沖涼水,因此「傷兵」比其他隊少了許多。
臺元隊要求速度與體力,使它具有打男子隊的作風——運球快、投球準、主動性的防守,故能硬戰40分鐘,建立了我國女籃的另一風格。
勿滿足現狀,期能不斷求取進步
從近年籃界幾項大賽來看,國內籃球的競爭已愈來愈見激烈;在比賽時有「英勇」表現者,則肇基於平時嚴格、得法的訓練。如何在這麼多球隊、這麼多籃球迷的有利環境中,使我籃運發展跟得上時代的潮流?教練在其中能發揮相當的影響力。
以上介紹的各位教練,各有其不同的經驗、學養、著重點與作風,希望他們彼此亦能擷長補短,並不斷汲取新知識、新觀念,使我們籃球隊的實力能更上一層樓,並在國際大賽中有好的表現,庶幾不辜負眾多籃球迷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