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上培養國際觀
立足本土文化後,接下來則是放眼國際。四、五年級的學生,會接觸日本、泰國、義大利、非洲等異國料理課程;即將畢業的六年級生,則必須學習正式的西餐禮儀。
上課時,師生都會依據課程內容搭配服裝,例如吃日本料理時穿上日式浴衣,西式餐宴則搭配西裝和洋裝。所有異國料理的菜單,則全由營養師與承包廠商共同設計。
為了讓學生吃到原汁原味的異國饗宴,他們曾跑遍市區的摩洛哥與埃及餐廳試菜,並四處張羅非洲小米、駝鳥肉、薄荷茶等特殊食材;也曾將廢棄的課桌椅鋸短,改造成可供跪坐的日式小矮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能讓學生有身歷其境的體驗。
飲食背後所扣連的社會意義,更是課堂的討論重點。例如在享受義大利料理時,徐于真會介紹義大利的慢食運動,以及義大利人吃頓飯動輒長達兩小時,食材偏好有機、天然等隨興悠閒的飲食文化;與口味偏重、步調快速的台灣正好相反。
徐于真說,這種活在當下的特質,有優點也有缺點,義大利人樂天知足,富有創意,但生活態度比較浪漫、經濟基礎不夠踏實,才會成為舉債的國家。
著重國際交流的南湖國小,每年還會規劃出國參訪課程,各國的學校午餐正是考察重點。
校長蕭福生說,當孩子們與其他國家的學生互動時,最容易拉近距離的話題,就是「你們吃什麼?」經過比較後,他們發現台灣的營養午餐真的很不錯。
今年寒假,南湖國小就到新加坡崇福國小參訪,發現社經條件不錯的新加坡,卻少有供應精算熱量及嚴選食材的營養午餐;而是採「大排檔」的美食街方式,讓孩子們自由點餐。
南湖國小六年級學生許元瑋說,剛開始覺得很新鮮,愛吃什麼就買什麼,但後來發現每一攤的口味都大同小異,吃久了很膩,還是學校的營養午餐比較讚。
其實營養午餐的經營,並不在於錢多錢少,南湖國小寓教於「食」又別具巧思的多元文化餐,就為學生打造一輩子受用的世界觀。
台灣的營養午餐,正因有這些學校的用心設計與經營,才能屢屢獲得國際肯定。

上日式料理課時,學生必須身著日式浴衣跪坐用餐,試著當一天拘謹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