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泰國,東協市場關鍵樞紐
泰國4.0進行得如火如荼,不僅台商躍躍欲試,國際業主也正摩拳擦掌。作為台商第二代,赴泰已有38年的康樹德談到,過去來泰投資的台商,多是看準這裡低廉的生產成本,因此形成「兩頭在外」的情況,先從國外進口原料,加工生產以後再全數外銷出口。但國際大廠則是瞄準東協十國的廣大市場與經濟發展的多元性,尤其泰國在旅遊服務、觀光醫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均相當蓬勃,台商不妨善用獨門的knowhow,從中尋求商機。
不過,面對東協6億4,000萬人口的廣大市場,康樹德也建議,泰國在風俗民情、歷史發展,以及地理位置上,都擁有高度優勢,可作為台商布局海外市場的據點。
一來,由於泰國是小乘佛教國家,民情溫和、包容度高;二來,在歷史上,泰國也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不曾受列強殖民、也未遭兩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的國家,政治態度中立,猶如歐洲的比利時、盧森堡,甚至吸引不少國際重要組織,如聯合國在此設立辦事處。
加上泰國毗鄰寮國、柬埔寨、緬甸,免除與中國、印度等大國直接接壤的壓力,也是東協國家的中心與歐亞重要的轉運樞紐,更是中國發展「一帶一路」時,通往「海上絲綢之路」時必經的重要門戶。
此外,若以曼谷為輻輳點,1個小時的飛行距離,即可抵達北東協國家(泰國、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的主要城市;2個小時的飛行距離,可觸及中國西南的廣西、雲南與新加坡等地;3個小時的飛行距離,連同台灣、印尼雅加達都在覆蓋範圍之內,交通相當便捷。
劉樹添也回憶道,在進軍泰國以前,他先前往印尼投資設廠,卻因當地排華嚴重,生意上雖能獲利,但由於安全缺乏保障,心境始終惴惴不安,最後才選擇移至泰國,從此落地生根。他笑道:「台商在泰國的滿意度高達95%。」

因應泰國4.0政策,泰政府預計興建高鐵,連接曼谷及近郊區域的3座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