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重視 在世博盛會中行銷國家形象的西班牙,早在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時,即由政府部門成立「國家國際展覽署」,專責世博會期間西班牙國家館的統籌規劃及營運,從此之後,西班牙館在世博會的建築設計與展演均廣受好評。
為了在建築素材上力求創新,西班牙這次選擇了兼具環保及傳統手工藝之美的手編藤板(藤條編織在西班牙及中國均為常見的藝品或建材),作為妝點門面的主角。館方就近找來山東省博興縣的22名傳統藤編工匠,花了整整半年,製作了8,524片手工藤板,再配合總長2萬5,000米的鋼結構搭建而成。
編織完成的藤板,呈現米、棕、黑3種色澤,前者是藤條的原色,後二者則是在浸有柳枝、柳葉的沸水中分別「煮」5小時及9小時後自然形成。3色配搭的藤板暗藏玄機,遠看還依稀可見「日」、「月」、「大」、「友」等漢字花樣。
展演方面,西班牙館此次以「我們世代相傳的城市」為主題,館方找來3名該國最知名的導演,分別策劃「起源」、「城市」、「孩子」等3大展區。
其中「起源」展區,是在岩洞造型的劇場中娓娓道來。該區導演比格斯.魯納(電影《我愛喬安妮》導演),利用數片自家菜園歷經半年風吹日曬雨淋的大型畫布,作為播放多媒體影片的「岩壁」屏幕,極富巧思。在這裡,不但可欣賞到跳著傳統弗朗明哥舞的舞者從屏幕中「舞出」的效果;當知名的潘普洛納奔牛節畫面出現時,岩洞的地板也會同步「萬牛奔騰」地震動,讓觀影者有身歷其境的震撼感。

(下圖由左至右)西班牙館的第一展區是以「岩洞」為造型的多媒體劇場,影片中可觀賞傳統弗朗明哥舞的表演;第二展區則為5面巨型屏幕組成的劇場,為觀眾展現西班牙近百年的城市變遷過程;第三展區高達6.5公尺的「小米寶寶」機器娃娃,則是以8個月大的嬰兒為創作原型,表情非常細緻逼真,將闡述孩子們對未來城市生活的理想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