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便宜,入門容易
事實上,在滑草場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坡度最高及最低的地方——人群聚集準備之處,也是禿草及枯草最多的地方。
對於這類問題,滑草界也有人想出了辦法。「在人走動多的地方劃出區域,分期使用」,具教練資格的淡水國中老師張彬提出建議。但據瞭解,到目前為止,國內滑草場都還未有此措施。
滑草場主要集中在都市附近坡斜草多的丘陵地,像台北盆地的四周,就有五、六個。
滑草引進才三年,目前國內已有廿二個滑草場,發展速度相當快。這一方面固然是因地之便——台灣省山多平地少、天氣又合適草皮的生長,而且它的配備簡單、入門不難,在國人愈來愈重視休閒的現在,自然快速蓬勃。
一般來說,滑草主要配備有三項:滑草器、滑草鞋和滑草杖;比較講究的,再加個護膝、護手套,就算全副武裝了。「全身上下買起來,新台幣一萬元絕對夠。」草上飛俱樂部會員吳永義說。
第一課:學穿鞋
滑草入門,第一步先學穿鞋。滑草鞋要綁在滑草器上,兩者合起來有五、六公斤重,要從腳穿到小腿,十足笨重。為了高速行進時的安全,學穿鞋是很重要的一課。
學會穿鞋後,才進入正式課程。第一章:學走路,要一步一杖,用腳帶動滑草器。滑草器比平常穿的皮鞋大上三分之一,要先學會運用自如——往上爬(稱為開腳登)、斜爬(稱為斜登、階登)。
學好走路之後,就可滑行了,通常十五度到廿度左右的斜坡最容易滑,太陡了俯衝之勢不好控制,太緩了非靠技術滑不快。
滑草中最簡單的滑行,是順著草坡直直下去,稱為「直滑降」。「這是初學者最有快感的時候」,林青養說。通常學一天進度就可以到「直滑降了」,讓初學者十分有成就感。
然後是學轉彎,用柺杖作支撐,腳做動作。轉彎的時候,一些基本動作,像單腳滑、蹲滑、腳一踏一併的動作,都要根據實際的需要應用,到這些動作都熟練後,就可以「過旗門」了。
五個月就可成國手?
「過旗門」是滑草選手訓練速度與技術的最高層次,通常也用作比賽項目。所謂「旗門」是在草地上插上一排旗子——有的廿一支、有的十九隻,讓滑草者從旗子中間穿梭而過,如此來測驗其速度與技巧。「要判斷玩出味道了沒,就看這招,通常好的選手過門動作乾淨俐落,又有節奏感,而能達到這種要求的,速度都不差」,滑草國手古國華說。
走路、轉彎、「過旗門」,就是這麼簡單的三個層次。林青養指出,滑草適合每一個健康的人,年紀小的,如三、四歲的幼童;大的,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玩。但是要成為玩「家」,在任何坡度風馳電掣,而動作漂亮,就得費些心了。要熟稔這些動作,「天天練,三個月夠了,沾醬油似的偶爾來一下,三年也不夠」,張彬說。
國內唯一的滑草女國手吳秀珍是一個例子。她從今年三月才開始滑草,如今有廿度角度、三百公尺滑廿秒的實力。「學習,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突破」,她說。她曾任清泉崗滑草場管理員,「每天就在場堬V,練多了嘛。」
滑草,給予你什麼?
滑草老手翁明義的心情是這樣的:
「像我們玩這種高速活動的人,眼見前邊的山光水色,腳踏地形的高低起伏,不要說眼明手快,至少腳是非快不可,往往前十公尺的地形,我們看見時的零點一秒就要想出怎麼去經過、並迅速反應到身體各部位,從事這個運動以後,我覺得自己反應比以前快了很多。」
翁明義如今是國內一家頗富盛名運動器材的製造兼貿易商,每月經手好幾百萬的生意。他以前也是滑雪好手,「我可是用運動員的精神在做事」,翁明義說。
也許這就是運動——不止是滑草,帶給人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