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有產業串成食物鏈,自成一個生態系,自家的原物料來自其他產業的廢棄物,所產生的廢棄物又是其他產業的原物料,廢棄物的問題就解決一大半了。
過去,台南市灣裡地區居民回收處理廢五金,雖然造成嚴重污染,其實也從一堆堆廢棄物中擷取出有用的貴金屬,已具有資源回收的觀念。
針對業界產生的有害事業廢棄物,工業局也從為業者創造商機的角度出發,在民國七怳誚~成立「廢棄物交換中心」,由工業局做媒人,在網路上公布廠商申報的廢棄物種類與數量,讓其他需要原物料的廠商以及代清除處理業者購買,目前像是廢硫酸等廢棄物都已有成交的案例。
化腐朽為神奇
不過交換中心目前的供需並不平衡,工業局七組組長林志森指出,由廢棄物製成的原物料品質不如原先精純,不符廠商的需求,因此交換中心的成交比例偏低,連一成都不到。工業局正在輔導廠商做進一步的中間處理,以提高成交率。
工業局另外也端出工業廢棄物五年處理計劃,許多廢溶劑、塑膠製品加工業廢料、廢金屬都在資源化的名單中。其中一項作法,是由政府輔導各產業公會成立聯合處理體系,同業工廠廢棄物統一處理,省錢又有效率。目前皮革業、金屬表面處理業、電弧爐煉鋼業等產業的聯合處理體系都已開始運作。
以台灣中南部的皮革業聯合處理體系為例,皮革業所產生的削邊皮、皮粉、廢皮革,經過中間處理,蒸製成皮革粉,可當成原物料賣給肥料公司,「甚至可以拿去種凍頂烏龍茶,」林志森說。
由全國七成鋼鐵廠共同出資興建的集塵灰處理廠,經過四年規劃興建,也即將啟用。除了從氧化鋅、氧化鉛含量高達三成的集塵灰中,提煉出鋅與鉛,處理過後產生的鐵粉(氧化鐵)也可以供做道路整建與建材使用。
不過聯合處理體系的產品,同樣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林志森指出,由於許多不肖的回收業者並未將回收廢皮革過程中所產生的含鉻廢液妥善回收、減量減毒,還仗著成本低廉進而削價競銷,造成處理體系處理過的物料,因為處理成本高,價格壓不下來而銷不出去。
產業界食物鏈
許多正派的處理機構還在慘澹經營,持續著廢棄物資源化的工作。
若是資源化做得好,其實「上中下游產業可以連結成食物鏈,」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環保計畫總主持人巢志成,用生態學來比喻產業界環環相扣的情形。
巢志成指出,生態化體系就是有效規劃並組織產業活動,以充分利用產業產生的廢棄物或副產品,轉換成本身或其他產業可用的資源與能源,以減少浪費,減輕環境負荷,並達到資源與能源共享、共生互利的效果。他說,利用、開採與轉換資源的人,分別就是食物鏈裡的消費者、生產者與分解者。所有生產過程在這一食物鏈中進行,不會有多餘的廢棄物產生。
位於丹麥的世界第一座「生態化產業園區」,就是煉油廠、燃煤火力發電廠、製藥化學工廠、硫酸製造廠及水泥廠等幾家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增加利潤,而串連起來達到資源與能源有效利用、改善環境的生態系。
朝向理想邁進
學術界已開始研究生態化體系在國內實行的可能性,重點在技術方面,包括能量資源的儲存與傳輸技術,資源再生循環技術,及產業間的串連重整等,都需要再進一步加強,等到技術和管理條件齊備,才有可能建立起生態化產業的生產園區。
客觀環境方面,諸如政府的環保、國際、產業等相關法規的配合,以及產業界的認知及意願,則是推動生態化體系的前提。
目前在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的督導下,各部會也已經開始推動生態化產業體系的規劃研究工作,工業局方面先委託工程顧問公司針對台南科技工業區及彰濱工業區進行生態化的規劃,環保署方面,也已著手高熱值廢棄物、污泥及灰渣相關的生態化產業規劃「生態化產業體系的工作怳擭e雜,並非一蹴可幾,」巢志成說。
不過,目前產業界推動的工業減廢及資源再生,工業局提倡的廢棄物交換和聯合處理體系等技術和理念,正是生態化體系的基礎,我們已有了好的開始。
P.127
回收的鋁罐送進焚化爐冶煉之後,又變成一塊塊可用的原物料,是產業生態化體系的技術基礎。(邱瑞金攝)

回收的鋁罐送進焚化爐冶煉之後,又變成一塊塊可用的原物料,是產業生態化體系的技術基礎。(邱瑞金攝)(邱瑞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