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所藏的圖像中,除了上期所介紹的帝王威武儀容外,一系列的皇后畫像,也引人矚目。由於各代審美觀不同,這些環肥燕瘦的第一夫人,也各有不同的妝扮。這幅宋仁宗後像,則是所有皇后畫像中最突出的一幅。
此畫尺寸特別寬闊,縱一七二.一公分,橫一六五.三公分。宋仁宗後頭戴九龍花釵冠,身穿交領大袖翟文袍服,端坐龍椅上,顯得雍容華貴。和其他皇后畫像不同的,是畫中另有二個身著盛裝的宮女,一位手捧金盂,一位手執汗巾,隨侍在側。這幅畫像,設色鮮麗,衣冠用具的紋飾,更描繪得細緻真實,是研究宋代宮廷衣飾花紋最好的資料。
根據「宋史」輿服製的記載,可知宋代后妃的袍服上,都繡有這種兩雉並列的花紋。皇后頭上的龍鳳花釵冠,是以珍珠寶石穿綴而成。在當時,由后妃頭冠上的珠花還可知其身份的尊卑。圖中後冠有大小珠花廿四株,皇妃減為十八株,至於其他朝官夫人,則依品級在十株以下。
此外,這幅圖像最可注意之處,是皇后臉部的化妝。元王惲「書畫目錄」一書中,以文字記載了宋代這種獨特的化妝術:「……皇后……用紫色粉,自眉以下,作兩方葉,塗其面頰,直鼻樑,上下露真色一線……」。在另一幅宋真宗後像中(見上圖),這種化妝可看得更清楚。
歷代詩詞中,常可讀到婦女「對鏡貼花黃」、「花鈿委地無人收」的形容。但在這位皇后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更精緻的「珠鈿」。比較這一系列的皇后像,還可發現這種裝飾只出現在宋仁宗以後的皇后臉頰上,無形中它也為我們指明瞭「面貼珠鈿」的流行時間。
皇后頭冠上的珠花,臉頰的珠鈿、袍服、椅披、甚至踏腳墊子上滿綴的珍珠,又說明瞭一項事實——珍珠乃當時婦女最主要的飾物,應用之廣,需要之多,使得宋廷不但在南海專設採珠官,並且從海外大量進口珍珠才夠用。

歷代詩詞中,常可讀到婦女「對鏡貼花黃」、「花鈿委地無人收」的形容。但在這位皇后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更精緻的「珠鈿」。比較這一系列的皇后像,還可發現這種裝飾只出現在宋仁宗以後的皇后臉頰上,無形中它也為我們指明瞭「面貼珠鈿」的流行時間。 皇后頭冠上的珠花,臉頰的珠鈿、袍服、椅披、甚至踏腳墊子上滿綴的珍珠,又說明瞭一項事實——珍珠乃當時婦女最主要的飾物,應用之廣,需要之多,使得宋廷不但在南海專設採珠官,並且從海外大量進口珍珠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