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媽媽的心照顧夥伴
農業是辛苦賺的少,勞力密集的工作,造成嚴重的人力缺口,林珮汝把念大學的兩個女兒也拉了進來。雖然她們心裡也曾有過抗拒,但不忍媽媽辛苦,陸續回鄉務農,「我沒有非要她們承接家業,希望她們至少試試看,真的不行再離開。」一轉眼5年過去,現在兩個女兒互相搭配,一個分配工人的調度,一個管理訂單出貨狀況,就連操作曳引機、怪手也都難不倒她們,讓農場裡的叔叔阿姨也都佩服,談起女兒種種,林珮汝言談間滿是媽媽的欣慰。
不只是女兒,林珮汝將農場裡的夥伴都當成家人,以女性的細心溫柔管理農場。她聘請單親媽媽讓她們將孩子帶在身邊,工作同時也能照顧小孩,「田裡的作物很安全,孩子直接摘來吃我也放心。」林珮汝以當媽媽的心,體恤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小孩的辛苦。
農場裡偶爾還有一群身分特殊的年輕人,他們是林珮汝口中的「同學」,是她主動與花蓮自強外役合作,讓更生人到農場裡學習一技之長。「我用『同學』稱呼他們,是希望他們除了學習農事,也學習修練自己的心,」林珮汝說,有機耕種能保護生態,維護動物棲息地,更能提供健康的食材,「耕作不單純是流汗勞動,也是在做公德、種福田。」
勞動熱量消耗大,限於經費只能買一個便當,年輕人根本吃不飽,所以林珮汝會煮一大鍋白飯或熱湯幫忙加菜,以媽媽的心照顧這群「同學」。在林珮汝的指導下,這些年輕人收起初到農場吊兒郎當的模樣,認真耕作,甚至有更生人在出獄後,回農場探望林珮汝,熱情地訴說自己要回鄉務農的規畫。
為培育更多有機耕作的人才,林珮汝到職訓局、農民學院等擔任講師,並讓伍佰戶農場成為見習農場,提供有志從事有機耕作者一個學習的機會。
回想起做有機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林珮汝說她不曾後悔,「有機耕作可以照顧土地、照顧自己、照顧消費者,這是我的信念」,她引用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的話:「一個人拚命的奮鬥會引起波動,創造新歷史。」從伍佰戶農場到東華有機專區,林珮汝在有機耕種掀起漣漪,相信未來必定有更多人一同前行。

林珮汝與先生不斷改良耕種機具,提高農場的生產效率。(林珮汝提供)

為培育農業耕作人才,伍佰戶農場裡常有大、小朋友的身影穿梭其中。(林珮汝提供)

未來,林珮汝將繼續以女性特有的溫柔之心, 深耕有機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