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是外科大夫,可是他幫助了成千斷手斷腳的人重新站起來;他也不是心理醫生,然而他卻鼓舞了這些不幸者的生的意志。十多年來,義肢專家陳冠任默默地在他的領域中研究發展,為的是要實現他父親的遺志——造福傷殘。

這個年輕人因意外而失去雙手,裝上義手後,他已可和常人一樣寫字了。
堅毅、練達的年輕事業家
飽滿天庭下橫臥著兩道濃眉,高挺的鼻樑,配上炯炯有神的雙眼和堅毅的嘴形,陳冠任給人的感覺,是充滿著信心和毅力。
陳冠任今年三十八歲,可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幹練得多。幼年時期,因為家庭環境的限制,身為長子的他只讀了六年的國小,未能繼續升學。而後,他當過一段時期機車店的學徒,出師後自己出來創業,開過機車店,也開過鐵工廠製造船用引擎。經過一番奮鬥,他目前是台北一家義肢公司的負責人。幾年來,他的家族式企業,不僅在國內造福不少傷殘病患,也在國際間揚名,獲得外國的專利。陳冠任的成功,可以說是國內年輕人白手起家的典型例子。
陳冠任的公司與台灣許多工商機構相同的是,他們不僅把產品內銷,也把產品外銷到其他國家。與其他公司不太一樣的則是,陳冠任的顧客都是不幸的傷殘患者,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異於常人,因此,從事這個行業,不僅需要精密的技術與研究的精神,同時更需具備最大的愛心、耐心與同情心。
「這些要求並不難做到。」陳冠任不疾不徐地說,「因為我的父親也是不幸傷殘的人。」陳冠任的父親陳坤林生前深受斷腿之苦,因此勉勵他的五個兒子要「將心比心」,瞭解傷殘患者內心的創痛與行動上的不方便。這也就是促使陳氏兄弟全心全意研究製造義肢的主要原因。

這個年輕人因意外而失去雙手,裝上義手後,他已可和常人一樣寫字了。
源自為盡孝道
二十年前,陳冠任的父親因車禍而喪失左腿,他回憶當時的情形說:「這場車禍對我們全家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記得當時先父常常說,四肢健全的人,是無法想像傷殘之苦的。」因此在陳老先生的殷殷期盼下,陳冠任和他的弟弟們,一再把別人製做的義肢,拿來研究改良,配合以機車離合器的原理,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研究修正,終於為父親裝上了一隻合適、方便的義腳。
六年前,陳老先生過世了,臨終前他囑咐孩子們完成他的心願,繼續研究義肢,使它能像原來肢體一樣運作自如,提供需要幫助的人更適切的幫助。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陳冠任帶領著四個弟弟,改行專門從事義肢的研究與製造。他沉著、自信地說:「雖然我們現在所製做的義肢,與自然的肢體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今日的成果比前些年已進步很多了。」
來自新竹香山的陳冠任,受的正規教育雖然不多,但是他擁有好學不倦的精神,和一個富於變通的頭腦。他憶起以往數年間研究改進的過程時說:「我們除了參考研究國內其他廠商做的義肢外,還多次到國外考察學習。我們保留住別人的優點,並且把缺點細心加以改進,然後把自己製作的新產品臨床實驗,再加以研究和改進。」
六年前,經過我國留美義肢專家李維國的協助,陳冠任的公司,在義腳上有突破性的進展,第一次製作出組合式義肢。也就是這種不斷擷長補短的功夫,陳冠任所生產的義肢,除了得到我國政府的專利外,也獲得美國和西德的專利。

裝上義肢後,這位小姐無論在外形或在走路上,都幾乎與常人無異。
沮喪地來,樂觀地走
這些年來,陳冠任的德林義肢總公司,已造福了近五千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傷殘患者。很多人懷著沮喪的心情來到這裡,卻帶著信心回去。現就讀於私立中國文化學院的張春福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張春福在三年前因意外事件摔斷了左腿,裝上油壓式義腿後,現在跟平常的大學生一樣,不僅每天從這棟大樓趕到那棟大樓上課,課餘時間也常和同學們一起外出郊遊。張春福拍拍他的左腿說:「確實沒有任何不方便。我也是照常上課,照常玩啊。我剛剛還是擠公車來的呢!」
張春福因為義肢零件需要換新,當天重訪他義腿的老家,剛好碰上前來求治的李德坤和他的妻子,適時地提供他的見證,給他們很大的安慰和鼓勵。
張春福以他過去的經驗,現身說法告訴李氏夫婦裝上義肢的好處,他略顯急促地說:「只要幾天就能適應了。適應後就可以照常工作,不要擔心,你們都不必擔心,能把命撿回來,又能裝上好的義肢,可以恢復工作,不就是不幸中的大幸嗎?」許多回來接受「復診」的顧客,都是最好的見證人,陳冠任因此無須再多費唇舌。
另有一位年約五十,適巧在場裝義手的男士。他的右手肘從關節處斷了,現在裝上電子義手。他裝好後穿上長袖衣服,旁人若不細察,絕對看不出袖子內是隻義手。這位斷手先生聲音宏亮地對驚訝又疑惑的李德坤說:「老弟,你看吧,還可以和朋友握手呢。勇敢一點,為了妻子和兒女,往後你一定要好好地過下去!」

裝上義肢後,這位小姐無論在外形或在走路上,都幾乎與常人無異。
互相關懷,彼此鼓舞
許多遭遇到意外而不幸傷殘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坐在復健部的長沙發上,互相訴說著彼此的遭遇,也互作安慰。在他們而言,相逢不必曾相識,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經驗:在不幸發生後,雖然還保有生命,卻喪失了寶貴的肢體。如今,他們因為裝上了靈活的義肢,而重新得到繼續工作、生活下去的希望。
李德坤從初來時的沮喪,經過數個同樣遭遇的人瞭解的眼光互相對視,已漸漸轉為驚喜,開始與旁人談話,重點自是放在詢問別人裝義肢後的適應。站在一旁的李太太把雙手放在他瘦削的肩膀上,似乎在一旁默默注入力量。
李太太說,李德坤在一次工作意外中,觸到高壓電,以致雙腿割掉,雙手也受了傷。左手傷得比右手嚴重些,似乎已無法運作。
從李德坤受傷以來的幾個月,賢慧的妻子就成了他的雙腳。李太太還不到四十歲,可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得多,瘦弱的身軀上是一幅清秀卻堅毅的臉龐。她驕傲地告訴周圍的人說:「現在都是我背他上下樓梯。」圍坐在長沙發的傷殘患者和家屬,有的搖頭嘆息,有的點頭讚許。繼而則鼓舞她:「裝了義肢就好了,以後你就不必這樣辛苦了。」

骨骼式義腳的內部構造,再套上肉色塑膠表皮,就是一隻幾可亂真的義腳。
親自出馬
平常,都是由陳冠任的大弟為傷殘患者衡量設計義肢的大小,因為李德坤的情形比較嚴重,陳冠任親自出馬。他先用短絲襪一層又一層的套上李德坤左腿的殘肢,每套一層,陳冠任就沿著斷肢摩擦,並不時詢問李德坤的感受。
上了五層絲襪後,陳冠任熟練地拿起一片長條上抹有石膏的濕紗布,沿著李德坤斷腿處上的絲襪,一層又一層的包起來。坐在一旁觀看的張春福告訴李太太說:「這是打石膏模型,一下子就會乾了,然後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尺寸,用來設計義肢的大小。」李太太則不時柔聲問著先生:「有什麼感覺?痛不痛?」
陳冠任是一個大忙人,在他替李德坤打模型時,短短幾分鐘內,就有三、四通電話找他,他的助手幫他一一傳話。不多久,紗布乾了,他仔細地摸摸紗布的周圍,並輕聲微詢李德坤的感覺。然後拿起一枝黑色簽字筆,在乾了的石膏上,畫上幾條線,解釋道:「我們會特別注意作了記號的部位。」
然後他拿起一隻小鋼鋸,專注且緩慢地把石膏紗布鋸開,鋸開卸下後的就是義肢模型了。鋸開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需要高度的技巧與極度的細心,因為一不小心,可能會傷到殘肢的血肉。

這位裝上義腳的人,正在接受復健訓練,他沿著雙槓訓練平衡,底下的等距黃線,則在幫助他調整步伐的大小。
工作中得到莫大的滿足
陳冠任把李德坤的雙腿模型打好後,接著把它們拿去依樣做義肢,然後再安排時間,讓李德坤前來做復健工作。陳冠任工作十分忙碌,除了要替嚴重的傷殘患者衡量設計義肢,也要料理許多公司整體性的行政工作,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二小時以上,但卻從不覺得累,因為工作的性質跟旁人不同,很能從工作中得到樂趣與價值感。
德林公司的二樓有復健設施,單槓訓練重心,雙槓則訓練平衡。雙槓下的地板上畫著一條黃線,線上還畫有等距的格子,訓練走路步伐的大小。還有一輛復健用的腳踏車,與一個訓練用的樓梯。有位年輕的沈先生,負責教導這些裝義肢的人重新學步。他的教導十分令人信服,因為,他跟他們一樣,身上也裝著義肢。
復健部門先訓練拉力,等患者的傷口完全複合,就可裝上義肢的本體,然後學習如何調整重心、速度、高低和方向。待一切就緒後,再將義肢外表套上一層類似人體皮膚的塑膠,這時看來就差不多和真腳一樣了。裝義肢的人適應力不太相同,有的一星期左右即可完全適應,慢慢行走,有的則需一個月左右。

騎腳踏車也是復健訓練的項目之一。
新方法更為精確
陳冠任接著解釋為何要打石膏模型,他說,以前裝義肢,在與斷肢接合處都用尺寸來量,無法達到完全精確的地步;現在用石膏模型則精確得多,可以讓顧客裝後感到相當舒服。陳冠任又說,以前的義腳一般是沒有骨骼的,只是兩節接起來,不能彎曲;改良後的骨骼式義腳,是依人體骨骼原理製造的,膝關節可以控制曲直,足踝可以前後左右移動,還可以收縮或伸展,在變更姿勢時可以保持和真腿同樣長度。張春福裝的就是油壓式的義腿,大概每三年回來裝一次油就可一直使用。
陳冠任並且說,即使女孩子裝上義腿,仍可以穿裙子,不會難看的。陳冠任公司設計製造的義手,目標則在使不幸斷手的人重新擁有雙手萬能的能力。
這種義手,最大的特色是利用電子機件,以肌電感應原理來控制;而且免綁皮帶,斷手的人可以自行裝配,手指也可以自動開合。寫字拿碗等動作,只要訓練過後,都可以做到。在陳冠任辦公室的一位女助手,就是裝義手的,她確實行動自如。
陳冠任的公司除了替國內不幸傷殘的人服務外,也曾經替不少來自外國的傷殘人士裝設義肢。在國內裝設義腳大概需要費用新台幣三萬至六萬元之間,視式樣、材料而定;而在國外的價格,大概得在十萬元以上。

一位本身也裝著義腳的員工,正專注地在做義腳加工。
已經開始外銷
陳冠任的公司自己加工生產義肢所需的三分之二材料,其他的三分之一目前尚有賴進口,例如:FRP塑膠,從日本進口;特殊鋼從西德進口。他的公司也把生產加工過的零件,外銷出去,這些零件只須稍加組合即可使用。
他們大部份銷到日本,賺進相當可觀的外匯。陳冠任說:「這和日本人體型與我們相近有關。但是我們也外銷到東南亞、南非,最近還收到墨西哥的訂單。」
陳冠任公司中任用了許多位裝上義手或義腳的人。他們在公司中裡裡外外走動,若不加細察,不會知道他們身體上的缺陷。由於他們也曾遭遇不幸,也曾有過掙扎、適應的階段,他們因此能更具同情心,提供更貼切的服務。
這些裝著義肢的人,都如常人般工作,談笑風生,不難看出他們已重拾對人生的信心。在工作效率上,陳冠任說,他們因為對生命懷抱著感恩的心情,因此有著奉獻的情懷,在造福其他傷殘患者的工作上,他們都竭盡心力。
隨著交通的發達,事故也難免增加。到陳冠任公司裝設義肢的人,大部份是車禍下的犧牲者,少數則是罹患癌症而割掉肢體的。
路過德林公司的人,一定會被門口那些陳設在櫥窗裡、栩栩如生的假手和假腳嚇一大跳。進入公司後,櫥櫃上仍是同樣的擺設,只是牆上為數甚多的獎牌、獎狀和患者的感謝狀與匾額似乎更為搶眼。

陳冠任正使用精密的儀器測量一位義腳患者的重心,如果雙腳重心不穩,平衡器的指針就會顯示出來,需要再加訓練予以調整。
全孝道與施愛心
而懸掛在最高處,也最為醒目的,恐怕還是陳冠任父親的黑白放大照片。陳老先生好像每天仍然在看著這家公司的發展,看著他的心願已由兒子們一一實現。
中國人常說,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陳冠任的孝心,促使他努力完成父親的遺願,不僅使得他事業有成,更造福了成千國內國外的傷殘患者,使得他內心得到莫大的滿足。十多年來,他默默地替許多不幸傷殘的人,重新燃起生命中即將熄滅的火花,使他們不僅恢復了生的意志,並且能夠不拖累他人,獨立、堅強地生活與工作,或許,還因此活得比過去更為精彩、更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