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造福田
翻開「田中央」的建築史,在五十多件的作品中,關懷是一項重要的心願。從1995年的礁溪竹林養護院、宜蘭大洲教養院,到聖嘉民啟智中心、聖嘉民老人養護院,「田中央」都投注了最大的心力。「每個人都有不夠強壯的一天,應該要讓長者享受無障礙的尊嚴。」面對各種照護需求的衝擊,如何友善的建置出合宜空間,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田中央」深耕的軌跡,遍及宜蘭各個鄉鎮。這麼具有代表性的事務所,卻經常捉襟見肘,財務吃緊狀況,令人無法想像。「明天又是發薪日,可能又要借錢周轉。」黃聲遠無奈的搖著頭。但是無論多麼周折,他絕對要按時把薪水先發給年輕的夥伴們。「我們這些資深的,必要的話,可以先只拿半薪撐幾天。」
因為是公共工程,工程預算本就有一定的天花板。「老師總是堅持先從本質上做研究,而且不停的修改,有時候到了現場,老師繞了一圈,又提出修改的想法。」小夥伴們半是認真,半是訴苦的說。大家都知道,儘量做到最好是「田中央」的座右銘,也讓黃聲遠總是在和時間賽跑。
二十多年的老夥伴工務經理楊志仲,總是拿著計算機,不停的精算工程造價。雖然明明知道每一次的修改都是成本,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人生每一個階段,都可以有值得專注的事。」面對最愛的建築,黃聲遠希望每一個人都盡力。
多半承攬公共工程的「田中央」,深刻體認到政治是一個能為人民謀福利的公器,不管誰來掌管,都不應忘卻初衷,一定要為大家做最好的選擇。
擁有耶魯大學碩士,曾在美國知名的Eric O. Moss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作品又屢獲國際的讚賞肯定,黃聲遠帶領的「田中央」也許有更寬廣的路可以走,但是一種對家園的歸屬感,一種傳承美好的使命感,要讓下一代擁抱希望和夢想,即使面對困頓,仍然牢牢羈絆著黃聲遠,樂在其中。
「他們都長得有點像,都是聰明孩子。」看著「田中央」可愛的夥伴們,黃聲遠不自覺地又流露出溫柔的眼神。「我什麼都信,沒有特定差別。」在他的心中,認為只要認真去做,無愧於心,上天看得到,別人也會看到。

「櫻花陵園」入口橋的流線型設計,十分具有現代感。(田中央提供)

「宜蘭社會福利館」的無障礙環境設施, 給予使用者最親和的體驗。(田中央提供)

「員山機堡戰爭地景博物館」在黃聲遠的搶救下,得以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