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卅年,王安博士赤手空拳在異鄉建立了一個舉世聞名的電腦王國——王安電腦公司。他成功的秘訣是:著重研究發展、積極培植人才、作前瞻性與多元性的計畫,及一套融合中國倫理與西方精神的管理哲學。
十一月初,世界資訊工業巨擘——王安電腦公司創辦人兼總裁王安博士,來臺視察業務。王博士是華裔美人,這是他第二次來華(上一次在二年前),目的是參加他在臺灣分公司的新廠——臺灣王安公司楊梅廠的開幕典禮,及進一步瞭解臺灣的投資環境。
臺灣是王安公司在東南亞的重鎮,設有三家分公司:
十五年前,王安向亞洲推展業務,首先來臺設廠,成立「臺灣王安公司」。臺灣王安公司去年產品輸出金額達二千八百萬美元,預計今年將達五千萬美元,是王安公司三大海外衛星工廠之一。
十二年前,王安又成立「安源公司」,負責在臺銷售事宜。去年,安源公司的營業額達一千四百萬美元,小型商用電腦國內市場佔有率達47%,文件處理機則高達90%。
前年,負責研究發展的「王氏電腦公司」,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這是王安公司在美國以外唯一的研究發展中心。
總計王安在臺投資金額,已超過一千萬美元。
王安公司的作業已完全電腦自動化,每個工作人員桌上都有一架電腦終端機。(魏嬡)
不打算去中國大陸設廠
近幾年來,中共極力拉攏王安到大陸投資,且傳說不久之後,王安將到大陸設廠。
王安鄭重澄清這項謠傳,他說:「由於制度不同,我們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到大陸設廠的計畫。」王博士並進一步指出:「經濟成長必須靠政府與民間的密切合作,也就是需要有一個支持企業自由的政府。在共產制度下,企業沒有自由,也將無法成長。」
王安舉例說明,「在自由經濟社會,企業可以採用各種措施,如獎金制度,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情緒,增加生產力;但在共產制度下,企業不能實行這些措施,不論員工表現如何,一律同酬,生產意願難以提高,自然影響企業的成長。」
在王安公司服務了十六年、身兼王氏電腦和安源公司董事長的馮源泉說:「企業需在自由競爭的情況下,才會有進步。電腦是個日新月異的行業,只要有任何無法克服的因素,足以使成長減緩,電腦業一定避之唯恐不及。」
經過這次的考察,王博士對自由中國的投資環境更具信心,他在離華前說:「卅年來,臺灣在教育上的努力,已收到效果,每年工程科系畢業生,若以人口比率計算,比美國還多。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將使臺灣的電子工業,由人工裝配為主的型態,進入精密電子器材的大規模生產。有了優秀的人才、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電訊系統,已使中華民國成為精密工業最佳的投資環境。」
王安上個月來台視察分公司業務時,殷殷指道員工工作的情形。(魏嬡)
有心提高辦公室工作效率
王安博士,原籍上海,民國廿九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四年後,他赴美深造,獲得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
在卅歲那年,他發現磁場振動原理可用在電腦中貯存資料,發明瞭磁線記憶圈,電腦界用了廿多年,直到最近才被體積微小的矽晶片取代。他把這項專利賣給IBM公司,獲得五十萬美元。他便以此為資本,在波士頓創立了「王安電腦公司」,跨出他創立電腦王國的第一步。
一九六○年到七○年間,王安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包括第一部電腦排版機、第一座電子計分器等。一九六五年,他發明第一架可寫程式的計算器,只需按個鈕,就可以貯存、計算一連串複雜的科學及技術上的問題,曾造成轟動。
而後他又推出迷你電腦,這是大型電腦的縮影,惟資料貯存量較小,適合中小型公司使用。這時,王安公司的業務已愈來愈擴展,業績亦大幅向上竄升。
真正使王安事業起飛的,是他在一九七二年推出首先將電腦引入辦公室使用的「文件處理機」。從此,螢光幕及輕巧無聲的電子鍵盤開始搬上秘書的桌子,代替了打字機。電腦會自動調整空間、提示錯字、而且改錯容易,又能無限制地印出所需文件的份數,使工作效率提高二至十四倍。
一步步締造了電腦王國
就靠著文件處理機及陸續推出的辦公室自動化設備,王安公司的銷售額從一年三千六百萬美元,增加到去年的十一億美元,每年營業成長率都保持在70%以上,名列美國工業界成長最快的十大公司之一。
王安電腦也由在波士頓一家水電行樓上開張的小公司,演變成世界性的大公司,除設在美國麻州、佔地一百萬平方公尺的總公司,並在臺灣、波多黎各和愛爾蘭,設有分廠,北美地區設了一百五十個辦事處,另有二百五十個分支機構,遍及全世界。
美國新聞界說他「創造了電腦的奇蹟」,時代雜誌封他為「電腦師傅」,王安成為中國人海外創業成功的新典型。
雖然已是「富可敵國」(據說他是全美第六有錢的人),但王安的生活始終很簡樸。他住在波士頓近郊一個中上住宅區裡,房子很普通。出現在人前時,他總是一襲深色西服、一個黑領結,臉上掛著謙虛、和氣的笑容,不常開口說話,一點沒有逼人的氣勢。
他說話的聲音不大,語調也不鏗鏘,但自有一股威嚴。每回與公司高級主管開會,他總先靜聽大家討論,直到各方意見相持不下,才適時提出他的看法。且他的意見都有獨到之處,每能使在場人士口服心服。
觀察敏銳,見解獨到
十一月份他在來華考察期間,視察了王氏電腦公司。當時,他曾看了一部即將研究完成的電腦,並轉身對陪同的王氏公司總經理谷家泰說:「這部機器要注意散熱。」大家一直不認為散熱是大問題,還是依原設計裝配完成。使用後,問題果然來了,每回開機都得拿風扇對著吹,才能使它正常運作。提起這件事,谷家泰掩不住他對王安的敬佩。
王安正確的判斷力和豐富的科技知識,一直贏得員工與交往人士的欽佩;他赤手空拳締造電腦王國的歷程,也被視為一項傳奇。
一個人在異邦創業,可以想見,這段「傳奇」中,必定藏有許多艱辛。當王安被問及以一個中國人在美創業,是不是比當地人更困難時,他說:「開始時的確是的,但只要自己能用心、肯發憤,能夠有實力、有本事,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也就是說,要自己能先站得起來,進一步要找支持者就不太難了。」
他使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就是不斷研究發展,不斷推出震驚電子界的新產品。
提起早年的情形,王博士說:「最先,全公司只有我一個人,投入研究發展的時間、心力和金錢,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都是『不計血本』的。」
極為重視研究發展
迄今,王安公司主要系列產品的研究,仍由王博士親自籌畫、主持。王安公司(包括各地分公司)現有員工二萬一千人,其中有一千八百人專司研究發展。去年,研究發展費用幾達一億美元,佔總經費的8%。
王博士把研究發展的舵掌得又穩又好,但仍需許多人的搭配,才能有成果。他說:「人,是最重要的。缺乏優秀的工程師、電腦科學家及專業技術人員,無論多麼完美的計畫,都無法執行成功。」
為了培養電腦人才,去年他在美開辦了「王氏學院」,招收大學電機、資訊、電子等相關科系的畢業生,除施予一般研究所教育外,並特別加強實務訓練,期使他們在畢業後,能馬上適應「真槍實彈」的工作環境。
誠如馮源泉和許多王安公司高級主管所說的:「王博士最大的成就,不在企業上,而在科技和學術上。」
王安沒有受過學院派的企管訓練,也不贊同先作市場調查,然後針對市場需要再推出產品的企管理論。他強調應製定「前瞻性」計畫,「我們要走在前面,設計出新穎、適用的產品,創造自己的市場。」
「走在市場前面」的做法相當冒險,然王安似乎無往不利,叫人不免懷疑他是否特別幸運。其實,王安所謂的「前瞻性」計畫,雖然冒點風險,但並非憑空設想。
發展觸角伸向亞洲
以奠定他電腦王國地位的「文件處理機」來說,就是他閱讀許多資料後,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各工廠由於自動化機器的使用,工人的生產力增加了90%,而辦公室職員的生產力才增加40%;因此觸發他的靈感,發展、推出使辦公室走向自動化的文件處理機。
目前,美國的經濟已逐漸走向穩定發展,歐洲一些已開發國家成長率偏低,因此未來電腦的主要市場將是亞洲地區。王安又搶先一步登陸亞洲,新竹科學園區的王氏電腦公司就是他的「灘頭部隊」。
王氏電腦公司總經理谷家泰說:「亞洲地區,如中、日、韓、泰等國的文字,造型與歐美的拉丁系統截然不同,我們稱為『象形文字』。目前我們正在研究象形文字的電腦輸入系統,並使這幾種文字的輸入方式可以互相轉換。」
本來在王安總公司內,也有工程師專司研究「象形文字」的輸入方法,「但每個地方使用者的習慣、公文的作業流程都不一樣,因此總公司設計出來的機型,不能完全適用。王博士深深瞭解這一點,遂決定把象形文字輸入法的研究,移轉到亞洲地區。」谷家泰說。
為什麼選中臺灣呢?馮源泉說:「基本上,王博士是中國人,隨著年齡增長,也漸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希望將自己的事業,多擴及到中國人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也由於總公司裏有許多表現優異的中國工程師,都是臺灣去的留學生,因此王博士對臺灣的教育水準相當瞭解和信任,認為這堨i以做好研究發展工作。」
就地取材有深意
「儘量採用當地的人才和材料」,是王安經營海外分公司的主要策略。在分公司剛成立時,他會由總公司派員前去主持,選拔、培植當地人才,並把他們送到美國總公司受訓;幾年後,這些人羽翼豐滿了,便逐漸接掌分公司的主要業務,最初總公司派來的人也逐漸調回。
以在臺的三家分公司來說,共約六百名員工中,只有馮源泉和谷家泰是總公司派來的。而產品製造材料中的90%,都採自本地。
當地人才對地方上的情形較為瞭解,無論在研究發展、生產、銷售各方面,自有其獨到之處;採用當地材料,也有節省運費的好處。但這並不是王安主張多用當地人才和材料的主要理由,他說:「我們喜歡就地取材(或才),是希望藉此為當地培養科技人才,扶植下游工業,以提高工業水準。」
王氏電腦這幾年對推動國內資訊工業,確有不少貢獻,除了訓練人才、扶植下遊工業外,對其他業者也有帶頭的作用。
舉例來說,我國的電子工業萌芽於廿年前,已發展成國內主要的工業,資訊現在又被政府定為策略性工業,業者間競爭激烈。王安電腦事業挾其龐大的人力、財力為後盾,五年前率先推出中文電腦,其他業者見狀乃急起直追,電腦界一時十分蓬勃,發展出多套中文輸入系統。
發展計畫具前瞻性與多元性
王安重視研究發展,並強調眼光要遠大,要能預測市場上幾年後的需要,率先研究發展,也率先推出,這樣佔有市場的可能性自比別人大了。「前瞻性」計畫外,王安還強調要發展「多元性」計畫,道理很簡單,王安說:「發展尖端科技的風險相當大,孤注一擲太過危險,同時進行幾項計畫,如果其中一兩項失敗,還有彌補的機會。」
由「多元性」計畫的做法,可以看出王安屬於中國人老成持重的一面。事實上,這位華裔美人的成功,有多少是屬於中國的、多少屬於美國的,實在很難劃分。他保有中國人刻苦耐勞、講求倫理、待人仁厚的特質;也有美國人冒險進取、民主開放、充分授權的精神。融合這些中西之長,形成他獨到的管理哲學與經營策略。
每當有人恭維王安的成就,他總謙遜、誠懇地說:「這是本公司同仁共同的努力。」這也一語道破他的管理哲學,「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讓他們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中國倫理式的管理
在王安公司服務已十四年、現任安源公司總經理的林榮生說:「王博士很念舊,對公司裏的老人都有很好的安排,或出掌分公司,或負責重要業務。讓人覺得待在這個公司很有『安全感』,很值得為它賣命。」
王安公司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在公司任職超過五年的員工要辭職,王博士一定要知道他離職的原因。如果是公司某個制度有缺失,或某項做法有偏差,王博士會接納意見,並予以改進,為員工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王安公司也有很好的福利制度,員工可以分紅、以折扣買公司股票,總公司還設有托兒所,照顧員工子女,使他們工作時沒有後顧之憂;附近又設有鄉村俱樂部,供員工休閒活動之用。
大體上,分公司員工也享有相同的福利,但因各地情況不同,而略有差異。
例如:由於我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員工無法買公司股票,且三家分公司的規模都沒有總公司大,所以也沒有成立托兒所、俱樂部。但公司另有一套保險制度(除參加勞工保險外),譬如員工眷屬的醫療費用,全由公司支付。此外,楊梅廠還建有設備良好、有空調裝置的新宿舍,免費供員工住宿。
讓員工有成就感和參與感
要使員工有參與感和成就感,首要實施分層負責,使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範圍都盡心盡力。而要使這份力量持續不墜,則需「隨時注意他們的表現,瞭解他們對公司的貢獻,使他們感覺受到重視,自然對工作充滿興趣。」王安說。
平時,王安只管策略性的問題,做原則性的指示,如何時推出什麼產品,產品需要朝那些方面改進等。他的作風,影響著整個事業,每個階層都對屬下充分授權。
以在臺的公司來說,總公司有一個原則性的指示,就是要讓員工有個舒適、愉快的工作環境;至於如何塑造這個環境,則由分公司負責人依業務需要、參照當地的生活習慣,自行設計。
因此,臺灣王安公司總經理蔡徵亮,便把辦公室隔成一個個小單位,讓每人擁有一個能依自己興趣佈置的私人活動空間。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每人也有一個專屬自己的小空間。
行政系統獨樹一格
王安公司的行政系統很特殊,在「縱」的聯繫上,採「雙軌制」,每個階層可以和上兩級及下兩級直接溝通,也就是說,如果某項提議不獲上級採納時,還可以直接向再上一級報告,不算「越級」;在「橫」的方面,針對該公司的經營需要,平常各部門間少有聯繫,此為該公司的一大特色。
林榮生認為,「雙軌制」是個相當理想的制度,「在單軌的溝通管道裡,如果屬下有一個很好、但與頂頭上司看法相左的意見,將永遠無法被採納;若有多軌的溝通管道,則可能每人都把大小建議呈給高階管理人員,他們也會不堪其擾。雙軌制是一種折衷的辦法。如果某項建議,在上下四級中都遭到反對,可見這個建議必有缺失,還未成熟到可以採行的地步。」
王安公司的幾個重要部門,如研究發展、製造和銷售,都自成體系,各由一位總公司的資深副總裁掌管。以在臺的三家分公司來說,便各自向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而沒有一個整體全權負責人。
蔡徵亮說:「我們公司講究向『專業』負責,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我們也不必花時間、精力去和不瞭解的人溝通。業務上有任何問題或意見,我們只需直接向上級反應;至於每個部門間的協調,則在委員會中進行。」
鼓勵同仁提供新構想
委員會由公司總裁王安博士與執掌各部門的資深副總裁聯合組成,每週約開會三次,公司裏的重要事務都在會中決定。
也正因為所有計畫都由委員會統籌製定,因此,事實上各部門間也沒有必要進行「橫」的聯繫。
谷家泰認為:「這樣可以避免互相干擾,讓每個部門專注地依預定目標工作。」
所有的業務系統最後都歸結到最高階——王安本人,因此他也能遙控全公司各部門及分公司的業務。他說:「在委員會中,我們已製定了年度發展計畫,每個月我要看各部門的報告,如果他們的工作照預定進行,甚至超過進度,這個部門我就不必擔心;如果進度落後了,我就要與負責的副總裁討論,找出原因,並責成他們設法改進。」
由於王安注重研究發展,他極鼓勵員工多動腦筋。若能有新的發現或構想,則可寫成報告,直接呈給王博士,不受正常行政系統的限制。如果王博士及其專門處理這類科技建議的幕僚,認為構想可行,公司還會頒發獎金給提案人。
有人情味的「成就會議」
除了頒發獎金外,王安公司還有許多獎勵員工的辦法。「我們在乎的不止是錢,而是那種被肯定、重視的感覺。」林榮生說。
以銷售人員為例,王安公司每年八月都要選定一個地點,讓總公司與各分公司業績超過預定數額的銷售人員一起渡假三天,活動費用均由公司負擔,稱為「成就會議」。
「成就會議」還有個特殊規定:必須攜眷同行。因為王安認為:「先生的成功,背後必有妻子的支持」。
參加過三次「成就會議」的林榮生,以為這項規定有另一種作用,他說:「以前我只在上班時才會感受到工作壓力,自從參加過成就會議後,太太希望明年還能再參加,每天都會問問我工作的情形,讓我連下班後都還記掛著公事。」因此,林總經理只好再接再勵,努力突破業績。
在王安的管理哲學下,不論總公司、分公司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都很強,不但都願意長期留下來,並且推薦熟人進來,員工堳雃h都是同學、兄弟、姊妹、甚至父子,整個企業像個大家庭。去年他們中上階層管理人員的離職率平均只有1%,是全美電腦業中最低的。
經營要以「人」為中心
前兩年王安提出了「六大科技」的口號,認為電腦是「為人所用」的,因此在該公司推出五項辦公室自動化設備——文件處理、數字處理、影像處理、音訊處理及通訊網的研究中,還加入了「人性因素」,即應儘量依人們的習慣與需求設計。
以「人」為中心,一向是王安公司的經營方針。他們的銷售人員不標榜王安電腦有多大的記憶量,多少神奇的功能,而強調它易學易用,能實際幫客戶多少忙。
他們採取的推銷策略是「先溝通觀念,再推出產品」。推廣人員常主動拜訪客戶,闡述使用電腦的好處,並提供使用何種機型電腦的建議。公司也常舉辦座談會,邀請工商界人士參加,推動使用電腦的觀念。
王安公司很重視售後服務。以負責在臺銷售事宜的安源公司來說,就有五十位工程師專門負責售後服務。至少每三個月為客戶進行一次維修,若客戶使用時有任何問題,也可以找他們協助解決。
王安說:「賣電腦不是擺地攤,貨物出門就算了事,這是一種長期的承諾。」
就是這樣熱愛工作
從十年前把電腦帶入辦公室,到現在推出四、五十種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且還在繼續研究發展中,這也是王安對自己及對社會的一項長期承諾:「電腦要造福每一個人。」
儘管年事已高,事業有成,王安卻仍是那樣熱愛工作,工作時專注投入,且時間很長,他說明自己的心態:「不斷迎向挑戰,勝過挑戰,為自己與大眾創造財富;以電腦幫助人改善工作與生活的方式,增進人類福祉,是我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