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中帶甜的收成滋味
儘管行情看俏,種植檸檬超過20年的屏東果農林正義,此刻卻憂心忡忡地站在果園中,撥開枝幹,檢視染上「刺馬病」的檸檬。
民國70年代末期林正義開始種植檸檬後,每年此刻,他都像現在這般細心巡視果園,照料樹上的檸檬。
他說,3月是檸檬花開時節,也是農民俗稱「春仔花」綻放時刻。花開半年後,結實纍纍的檸檬就會現蹤。若當時氣候不佳,果農就得擔心6個月後,收成情形不如預期。不過,最令人煩惱的,還是一年四季的病蟲害。
每逢春天檸檬開花期,果農最擔心染上同期肆虐的天牛病,一旦染病,枝幹將因蟲害蛀蝕而枯死;而夏天濕熱可能罹患的潰瘍病、刺馬病,也將影響檸檬的收成;等到少雨的冬天來臨後,樹上的病蟲害又換成了紅蜘蛛。
手拿帶有褐色斑點的瘦小檸檬,林正義無奈地說,「雨多也煩,嘸雨也煩,一年四季都得抓蟲,農藥用了不見得有效,有時用藥過多,還得挨罰。」
比起蓮霧等其他水果,檸檬雖更能抗熱耐寒,但在夏季午後的採收季中,廣闊的果園卻暗藏危機。林正義說,這幾年透過品種改良,已讓檸檬樹高度變得較易採收,但仍須仰賴枝剪採收高處檸檬,一不小心,就成了高處避雷針,導致雷擊。
多數果農為了避開危險,皆會避免在午後雷雨時採收作物。不過,若逢連日豪雨,農民又得擔心,檸檬枝條承受不了日益長成的果實,落地腐爛。
分布於高屏的檸檬果農,每年約能產出一萬多噸的檸檬,並以外型較長、表皮粗糙的優利卡(Eureka)品種為主。
目前,全台約有一千七百多公頃的檸檬耕地,屏東占近8成比例,其中位於高雄、屏東交界的九如約有二百多公頃的檸檬果園,是供給全台檸檬的重要產地之一。

創立六年多的清玉人文茶飲,以飲品「翡翠檸檬」,為今夏茶飲市場帶來一波檸檬熱。圖為清玉人文茶飲總經理王柄弦。